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天幕剧透我是太宗(织鹊)


在他们看来,几个国家一起朝贡,哪怕是为了天朝上国的名头,大梁也不会为难使臣,毕竟中原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做的。
至于未来的弘德帝,谁让他还不是皇帝呢,这差别可大了。
看完这些认罪状纸,姜衡觉得自己血压隐隐有些往上升了,“该对外杀鸡儆猴了。”
外泄的消息,绝对不止倭岛一个藩国知晓。
所以,既然倭岛撞了上来,那就当这一只鸡吧。
姜衡回到东宫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第二天一次接见了其余四国的使臣。
安南看起来似乎不清楚内情,李庭荷这个王子还试图贿赂他这个太子,想要留在大梁学习中原文化。
姜衡:……
这家伙,不会就是天幕中的那个,他和老爹吵架的导火索李家人吧?
别人巴不得早点回去,你这……
“你真想留在京城?”
李庭荷眼巴巴点头,他回去虽然是个王子,继承权跟他没太大关系,但还是要被牵扯进王位旋涡,他在京城就不一样了,皇妃的侄儿,藩国的吉祥物,在哪儿能作威作福,他还不清楚吗?
姜衡对付这种实心眼的,有点没法子,“长福,让人带他见父皇。”
“这事儿孤不能做主,看父皇和你姑姑的态度。”
在李庭荷看来,这不就是成了吗?她姑姑膝下无子,有他在京中,也有个亲人了不是?
“诶!多谢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头疼。
琉球的使臣无缝衔接,容不得太子头疼,因为使臣开口就是:“因机缘巧合,救下海中漂泊之人,鄙国得闻天幕……”
得,琉球也是个知道了天幕的。
不过琉球不像倭岛一样被屠国了,人家就看得开,既然硬抗不过,那就选择大腿再抱稳一点。
并表示倭岛不服管教,犯上作乱,若大梁要教训子国,琉球愿出兵相助,也算为上国尽一份心意。
屠国的锅,我们琉球不介意可以背一背,只要大梁带他们玩儿。
毕竟,天下的局势,要彻底变了。
而大梁,是最大的国体。
相较于琉球的“预言家”,高丽就一无所知了,毕竟,千辛万苦偷渡出去,往高丽跑,图什么?
高丽的想法就很简单,上国不要误会了他们就行。
至于最后见的南吴使臣,竟直接献上了一张战船的图纸。
姜衡拿着图纸,挑眉看着使臣,使臣道:“吴地虽有不少汉人,却也还有不少原住居民,南部也还有相邻的小岛,等待这中原文化的引导。”
老吴王当初逃到一座岛屿上,虽仗着残兵收复了一些势力,可政权一直没有稳固,老吴王当初又受了伤,加之水土不服,不到一年就没了。
新吴王一上台,就面临旧部老臣的压力,底下弟弟们的虎视眈眈,原著居民的不通教化,除了一个自封的吴王,还真没怎么过上好日子。
两年前倭人找到他们,要与他们合作,他们也顺势借助了不少倭人的助力,但至于信了倭人的话?
他们还不至于糊涂到分不清内外之别。
而现在,他们也借此,顺势低头,献上图纸,以求庇护。
倭人,倭岛,就是他们的投名状。
老吴王都已经死了,现在的吴王是新吴王不是吗?
姜衡的确想灭倭,但时间上,现在却不是最妙的时间。
若要出兵攻打倭岛,以五六月借助风向驶向倭岛是最佳的,其他时间,其实也不是不可以,毕竟还能借高丽的位置做踏板。
只是,倭寇既然有所准备,那他们海上行军的动作,也必然被发觉。
所以,既然如此,那与其临时决定出兵,不如好生备军,堂堂正正展示大梁王朝的实力。
“出兵是要出的。”
太子给了南吴一个准确的信号,“却不是现在,你们也时刻准备着吧,倭寇无人性,指不定就乱来。”
这就是说,要出兵会通知他们一起了。
这还没完,太子又将其他几个使臣给叫了回来,还召了右相,户部尚书,邓国公主,鸿胪寺卿。
“之前,宋卿希望我朝派遣人力,教化吴地夷人,孤觉得,这确实是我们这个宗主国应尽之责。所以孤想着,是否在吴地,增设一驻使馆,不干涉各国的内政,只是让派遣过去的官员,有个官方办公场所,也让其他国家,知道吴地受我们庇护,就近处理一些疑难杂症,让在外地的汉人有个安心之地,同时辅助两国与各国之间的航海贸易,不知各位觉得,如何呀?”

“不知我琉球可有幸,得上国看重?”
吴使宋鑫还没回答,琉球使臣何汇便抢先开口,太子既然问的是‘各位’,那就是意不在南吴一国。
“上国知晓,我琉球分独岛与群岛,但有一事,贵国或许还并不知晓。那群倭寇,一直侵扰的便是我国群岛上的同胞,为此甚至想要分裂我等。若有上国驻使馆坐镇,我琉球上下,也可安心呐!”
姜衡前世的印象中,隋朝之时,就有记录隋炀帝三次遣使“流求国”,学术界就其位置有所争议,但隋唐地图上,流求位置都是湾湾岛,包含了琉球群岛,即是泛称。
元明时期文献就常称湾湾岛为小琉球了,群岛则是大琉球,明朝琉球成为藩属国,永乐年间后建立联系,才逐渐成为中原行政管辖范围。
这一世则有所区别,如今琉球依旧是统称,而倭岛依旧野心勃勃,侵扰琉球群岛,现在已经有独岛和群岛之分,怕是再过些日子,就又要分大小琉球了,这可不妙。
“这有何难,”对于琉球使臣这话,姜衡是疯了才会拒绝,“琉球与我福建本就一衣带水,更有遗民往来,要往深处来说,本就是一家人,如今有外人欺负了尔等,朝廷又怎能置之不理?”
既然琉球现在主动要求驻使,那对琉球的态度自然不能与对外藩一样,要有所区别,就看琉球使臣是什么反应了,是觉得中原越线了,要慢慢来,还是直接接受呢?
一家人……
琉球使臣当然听懂了含义,当即表示,“太子殿下,我等子民,终于有家了!”
当臣子的,在哪儿当不是当,反正王上说了,只要他还是王上就行。
故而,使臣继续感动并暗示道,“太子殿下容禀,我王感念中原许久,只是倭岛在侧,不敢轻易脱身,如今有朝廷相助,我王亦渴望回到中原呐。”
诶?这就是意外之喜了。
“游子归降,岂有阻拦之理?既如此,孤做主,封琉球国王为东宁郡王,为其在京中建造王府,只是琉球事未了,还需其坐镇,若郡王感到辛劳,朝廷可派人相助。”
何汇眼睛一亮,朝廷可太有分寸了,言下之意,琉球事情了了(倭岛不足为惧了),东宁郡王入京养老,其子嗣是留在琉球管辖琉球,还是跟着入京享福,都看他们自己。
“臣代郡王,多谢朝廷恩典!”
使臣与太子,一番你侬我侬之后,何汇这才起身,满脸笑意对几位同行抱拳,“一时激动,让诸位见笑了。”
“于贵地而言,这是好事。”宋鑫也恭喜道。
在他看来,这的确对琉球而言是好事,琉球与中原隔得太近,却又没有紧挨着,是一个既安全,又危险的位置。
倭岛更是心思极大,想要一步步蚕食琉球,那中原之外的海洋屏障,就成了倭岛的自留地了?中原绝对不会允许,光凭借这一点,中原必定保琉球,倭岛,也必定会出兵敲打。
现在中原彻底接纳琉球,那其他国家,动心思前就要思量思量了。
但他们南吴不一样,他们吴地到底和中原隔得远,就算大梁有心思,也还是需要吴地自治的,合作就好,想必大梁心知肚明,所以对于驻使馆,宋鑫其实没什么太大的意见。
只有一点:“上国仁德,只是不知这驻使馆,是否配备军队?若有,下臣需先回禀王上。”
“孤说了,驻使馆是为了双方更好的贸易合作,而不是像倭寇一样侵略,军队算不上,但护卫是要有的,他们不会干涉使馆外的事情。”
“至于护卫的数量,不会太多,顶多……八百左右吧。若不够,再派遣,或者有劳你们那儿出点人了。”
八百人,宋鑫算了算,应当还好,不至于挑动王上敏感的神经。
“受上国庇护,自是应当。”这就是没意见了。
如此,再互相商讨一些细节,这事儿,就算初步定下来了。
安南与高丽两个王子就有些惴惴不安了,他们两个海上的藩国就罢了,或许还需要借势,我们这两个与大梁接壤的,有必要多个顶头上司在自己地盘儿上吗?
之前他们软和得快,亲近的姿态也比琉球和南吴做得足,可一到这种关键时刻,他们反而并不急着表态。
这就是外藩与汉人遗民的区别,琉球与南吴,虽然不止汉人,但终归是汉人为主导的藩国。
琉球和南吴未必看不出大梁背后的含义,但是那又如何?再怎么样,都是汉人得利,他们的地盘强大了,这就是内外之分。
待这些外藩使臣都离开了东宫,几位老大人倒是都笑了出来,如今有举国之力做兜底,不用担心时间不够,太子殿下便果断转变了方式,果然,天幕是个好东西啊。
至于安南与高丽还没表态,那重要吗?倭岛平定后,高丽还有选择吗?安南,也是迟早的事儿。
“九哥特意叫我来,可是需要我出使驻外?”
“是有此意,你本就在鸿胪寺学习外藩文化,原先打算是让你去琉球的,只是不曾料到琉球王做了两手准备。当然,现在是东宁郡王了。”
顶多再过个两三年,整个琉球区域就是顺理成章的东宁省了。
没让王子过来,但是派遣了琉球丞相,是进是退,到哪种程度,全看大梁内部如何,如今亲眼见到大梁内部一片和睦,上下齐心,就果断选择了归附,也给自己捞了个王位。
“高丽与安南,倒是不急,再等等吧。”
南吴那边,更需要一个文武双全的有经验的使臣坐镇,还用不到年轻人。姜琦表示理解,她是想出力,但是并不自大。
“殿下似乎对琉球格外重视,是因为位置?”右相还记得‘南海卫所’,可是包含了琉球的所在区域的,而现在一出手就是承诺郡王,还给足了选择的余地。
姜衡爽快的点头,“琉球,高丽,倭岛,其实在孤看来,都比安南与南吴重要。”
“琉球与倭岛,我中洲以后海权时代的跳板与屏障,而高丽,咽喉之地,最好还是我们自己把握才妥当。”
右相人老成精,没有再点出太子对琉球与对倭岛的不同态度。对琉球,可以慢慢来,收心为上,重视琉球发展,对倭岛,不出意外,明年就正式出兵了。
较原计划提前了,但是,完全可行。
“翰林院已拟出申饬倭岛的国书,殿下您先过目。”
这便是针对倭岛,讨论具体的执行方案了。
国书上,站在礼仪方面,狠狠贬斥了倭岛的胆大妄为,以谋逆犯上之罪,废黜大樱天皇皇位,天皇嫡支一脉全部赐斩立决,另选王室子弟,封为东樱王。
幕府将军白石川枫不敬上国,不尊王化,诛其九族。
虽然不许称皇,但是大梁的国书,还是选择了维护大樱王室的大樱正统性,再通过白石家诛九族,借此打压幕府的权威。让幕府没法架空王室,一言堂。
新王会相信幕府的“天幕”之言吗?
这不重要,因为新王的正统性来自于宗主国大梁,而倭岛没有举兵大梁的能力。
而幕府一系,知道真相又如何?还是会陷入倭岛政权的内斗之中。
“只是倭岛的正副使臣都被斩杀,我们还需要派遣使臣前去宣旨。”
而使臣,有回不来的可能性,哪怕本身也没让其做一个“汉使”的使命,毕竟倭岛已经有犯上的理由了,历史向来讲究春秋笔法,他们熟。
倭岛犯上是真,大梁反击是真,至于中间有时间差,不写就是了,都是写实,绝不掺假。
“那就有劳右相选一选使臣,一切以安全为先,待遇也拉满。”
“是,臣知晓。”
而在使臣出使倭岛之前,其余四个外藩的使臣,是不可能离开京城的。
使臣虽然有丧命的风险,可在使臣的竞争上,却激烈得很,名留青史,封妻荫子,文人士大夫,求的不就是这个吗?
而出使倭岛,无论达成哪一个结局,都能触发“百代留名”,不竞争就怪了。
不过到最后,右相挑选出来的使臣,竟只是一个翰林院新人。
“元泰二十一年的状元曾离,口齿伶俐,习纵横。”
自王家献书之后,有不少遗失的经典重新现世,其中就包括了《苏子》《张子》等纵横家经典著作,而曾离在翰林院,也不忙着表现,只默默充实自己,这不,机会来了,直接舌战群儒,夺得桂冠。
光是听到元泰二十一年的状元,姜衡就知道,这一定是个人才。
元泰二十一年的科举,是天幕出现后特意加设的恩科,能在那一年夺得魁首,还甘愿沉寂下来研习名家经典,能力和心性,都绝非常人。
“如此人才,孤倒是有些舍不得他去倭岛了。”
“殿下,倭岛王权与将权已经对立,此番我朝扶立倭岛王室,打压幕府,幕府的所有言论,在王室那里,完全可以做为挑拨离间!臣有信心,挑起倭岛内乱,削弱幕府势力,待明年夏,王师定能直入东平岛!”
他们这种学纵横的,天生就应该出外勤的,谁也不能拦着!
见曾离干劲满满,姜衡知其志向,自然不会阻拦,“如此,那便中秋之后,再行出使。”
“臣,定不负殿下期望!只臣,还有一请求。”
“直言便是。”
“臣想去与倭岛使团剩下的人,聊聊天。”
这是真的一心工作啊!勤奋到让他这个太子都有些汗颜。
曾离忙碌了起来,四个藩国的使团却有些无所事事,偏偏,朝廷没有下令,他们根本走不了。
这一等,就等到了中秋佳节的前夕,八月十四。
中秋佳节朝廷自然是放假的,毕竟是阖家团圆的节日。
但今年中秋较为特殊,要派遣使臣出海,故而提前在八月十四,举办了一场宫宴,四国使团,包括之前归附的慎侯一家,都在宫宴名单之上。
当然,与其说是宫宴,在朝廷看来,更是提早周边一家亲的铺垫。
曾离一家,自然也在其中。
也是在宫宴上,吴使宋鑫才发觉,西域竟然已经被收复了!西域主要部落的首领也已经成了慎侯!
这些日子在京城,他们竟然没打探出来这一点,这不值得京中的百姓讨论的吗?竟然一点风声都没有透露。
更令他不解的是,那慎侯,面上竟没有一丝不愉,从脸色就能看出来伙食和心情一定很好,难不成就因为女儿是亲王侧妃?不至于吧?这么快就真的忘记自己当王的时候了?
整个宫宴,一片热闹,吴使只觉得自己有点格格不入,直到宴会进行到一半,除了他们这些外藩使臣,似乎所有人都停下来了一瞬。
怎么回事?
而后他看见,元泰帝对台下的舞姬等人挥了挥手,丝竹管弦之音就此停下,宫人开始奉上更多酒水茶点等消遣用的零嘴,并无需多言,便默契的给老大人们,皇子们,和给他们,挪动桌椅,都朝着一个方向。
吴使:???
然后他听见,大梁的晋王说:“还好上次宫宴有经验。”这次调整就很快了。
吴使:你们在干什么说什么啊?能不能不要当谜语人啊!你们这样突然看着天空,又做些奇怪的举动,很令人其鸡皮疙瘩的!天上明明什么都没有!
总不至于,大梁人能如此默契的整蛊他们吧?
大梁最顶尖的一批人,整蛊他们?也不合理呀!
可若不是,那这一切,似乎太过诡异了。
不,还有一个异类。
只见琉球的使臣难得失了稳重,像猹一样往四周看,往天上看,分明什么异常也没看到,但就是突然激动了起来,亮闪闪看着大梁皇帝,“陛下,请问这是天幕出现了吗?”
天幕?什么玩意儿?
伸长脖子四下张望的李庭荷:“什么天幕,我怎么没看到?”
茫然四顾同样有点慌的金磊顺:“我也没看到……”
袁尚书笑着给使臣解释道:“上天庆贺我大梁诞生圣君,故降下天幕,以预测祸福,知吉凶。”
“那为何,我们不能看到?”李庭荷有话直问。
回答的却是哈哈笑的慎侯,“这天幕只认单一大梁户籍的子民,本侯归顺后马上就能看到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