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还零花,这长长的一溜零,可是一百万呢,看的我都眼花,你却说给夏莲零花,上交回京城,你和潇潇两个背着我给夏天钱,都让这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毛病了。唉,算了,怎么说也是你这个当姐夫的心意,大姑就不跟你推了,我代夏莲谢谢你。不过,严宁,你跟大姑说句实话,你现在倒底有多少钱,这一笔一笔,进进出出的,能支持下去吗……”本来想把支票还给严宁,但在严宁微笑的坚持中,大姑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整个西北军区就是靠着严宁送来的军费才稳定了局势,这夏莲的零花钱和每年数亿的资金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若是再坚持下去,恶了严宁的好心,严宁的脸上也不好看。不过,严宁的财大气粗,也把大姑心中的八卦心态给惹了出来,拉着严宁的手,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思。
“哎哟,大姑,您可难为我了,这有多少钱还真没法说,毕竟一些股份,证卷什么的价值都是浮动的,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具体的数目也不好计算,总之很多就是了。所以啊,大姑你就让夏莲和夏天敞开手花,花不穷我的……”一个金融财阀的资金流量和普通老百姓家中有多少存款的性质不一样,不是以其自有资本的多少来计算财富,在某种程度上说,所能控制的资本才是真实实力的体现。所以,严宁有多少钱还真不好说。但是通过每年的财务报表,严宁知道目前西北庞大的军费支出占不到集团利润的一半,自家手头上的资金还是极为宽裕的,根本不需要担心入不付出的情况发生。
“你没事打听这些事干什么,听的多了,话就多,今天跟这个说,明天跟那个说,用不了多长时间,全天下就都知道你家有个好女婿,乱七八糟的事也就来了,你当是什么好事呢……”听到严宁与妻子的交谈,夏克敌的身形猛的一颤,困扰在心中的问题顿时一扫而空,将手中的香烟往烟缸里一拧,袅袅的烟雾猛然聚集成了一团,在白炽灯的照耀下映衬出一抹妖异的蓝光,将他整个人都笼罩了起来。
大姑与严宁不经意的闲聊,帮着夏克敌转换了思路,看清了问题,也让夏克敌坚信了严宁确确实实有点石成金的本事。若是没有这个本事,严宁不可能短短几年就攒足了富可敌国的资产。而西北的军费,以及凌家目前金光闪闪的声势,无不得益于严宁庞大资产的收益。在夏克敌的认知里,发展经济就是赚钱,严宁能赚下庞大的资本,自然也能发展好经济,这个念头一经产生,就促使夏克敌有了支持严宁的想法。至于规划,计划什么的,反倒不重要了。
“人家就是有个好女婿,这可是羡慕不来的,你凶我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呵呵,严宁你们先聊着,大姑再给你切个瓜去……”老夫老妻,吵架拌嘴,也是生活的一种调剂,大姑对夏克敌的批评毫不为意,反倒沾沾自喜。不过,夏克敌开了口,也就意味着接下来到了谈正事的时候,大姑很自觉得选择了回避,临走还不忘留给夏克敌一个大大的白眼球。
92、准备
第六卷审计风暴
“严宁,你打算怎么做,到底有多大把握,若是搞砸了,我这脸上可就难看了……”虽然已经下定决心给予严宁最大的支持,但夏克敌仍有些不放心的向严宁追问起来,纠结的神色溢于言表.
“大姑父,我把目的地定了在宽甸,打算在宽甸搞个试点,具体的操作细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还有待于不断的补充完善。至于把握至少占六成,折腾一下子,就是不能马上就见到成效,但三两年的时间,一定会有很大改观。我横向对向了一下,宽甸市的经济总量在甘南省位列中等偏下,我的期望值是三年内宽甸能够进入甘南前三,既使差,也差不到哪去……”搞砸了夏克敌的脸上难看,而不是凌家,不是严宁的过错,显然夏克敌已经表明了态度,甚至做出了最坏的打算,要对严宁的计划承担全部责任,这份包容让严宁很是感动。
不过,严宁对自己的思路和策略也是充满自信,宽甸的基础在,政治力量分布上也是人心凝聚,不存在什么掣肘的地方,只要选好了带头执行的人,就可以把自己的意志贯穿下去,三年的时间足够进行基础建设,整合资源,产业开发的,这一边投入,一边建设,一边整合,等把一切都落实到位了,宽甸也就该放出光彩了。只要宽甸的成绩出来了,辐射发展和产业链条格局的基础也就形成了,甘南中部地区也就活了起来,按部就班的逐步伸延下去,整个甘南省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这就是严宁所制定的以点带面的整体思路。
更重要的是严宁在推进宽甸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以宽甸为起点,培养甘南省发展经济的人才储备力量。不出意外,只要改革推进了下去,势必要有一大批擅长做规划,抓执行的干部脱颖而出。这些干部不仅是严宁在甘南培养出来的谪系力量,更是今后整合西北经济发展的种子,有了这些种子,西北的经济必然要破土开花,逐步长成参天大树,从而为凌家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差也差不到哪去?从你在北江取得的成绩来看,我应该相信你的话。至于怎么去搞,我就不问了,我一个当兵的,也搞不明白怎么去发展经济。回头我替你约一下雷书记,你们好好地谈一谈。不过,严宁,我得警告你,西北气候恶劣,资源贫瘠,基础薄弱,在财力物力上,在产业基础上,甚至在思想观念上都比不上北江。更重要的是西北咱家的根基,不能乱,一乱就有倾覆的危险。所以,重病不能下猛药,这个分寸你要把握好……”严宁话语中所表露出来的自信,给夏克敌吃了一颗定心丸,心中的顾虑算是打消了。
不过,作为长辈,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话事人,该说的话,夏克敌必须得说,若是严宁只说大话,放空炮,不干实事,把宽甸折腾成一团糟,最终动摇了西北的根基,那不用别人说话,他就得先收拾严宁了。他这是一个纯粹的军人,性情直爽率真,肚子里没那第多的弯弯绕,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也算是间接在给严宁提了个醒。
“大姑父,在我看来,西北发展落后,关键的问题不在物质基础上,而在思想观念上,发展经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思想观念渗透到西北内陆,只要树立起人人思进,人人争先的意识,西北离腾飞也就不远了。至于发展的方式和基础的投入,我的想法是不依靠甘南的现有的力量,甘南的自有财力有限,也给不了我多大的支持,重要的是政治上,政策上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倾斜……”严宁具有的最大优势就是不差钱,基础投入也好,整合军工企业也好,发展现代农业也好,所需要资金严宁都可以通过商业化运作从ue集团调集出来,虽说基础建设投入大,见效慢,但胜在稳定持续,用稳赚不赔来形容毫不为过。只要拿出思路来,交给谢水盈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但是政策倾斜严宁必须要,而且是大要特要,但凡是改革,都要有杂音,哪怕西北是凌家的大本营,也难免会有人提出质疑,哪怕不是出于政治斗争的角度,也会牵涉到严宁的精力。三年的期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发展时不我待的严宁来说,若是拖入了口水官司中,严宁得郁闷死。所以,先把这个质疑的口封上,把叽叽歪歪的话语都堵住,一切等到三年后看成绩,严宁有信心交上一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答卷。
“不过,大姑父,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需要请您帮忙,西北的干部我都不熟悉,不了解,他们对我的思路也不清楚,若是不能按照我的想法落实下去,这份规划就是一张废纸。而且,情况总是在随时变化的,规划也总要不停地完善。所以……”规划做好了,执行就成了关键,而执行需要的是人,稳妥的人,只有能充分领会自己意图的人,将自己的思想理念融入宽甸改革之中,才不至于让手中的这份规则走板走样。严宁可不希望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劳心劳力,最终弄个四不像出来,那样的话,脸可就丢大了。
“你想下到西北来?呵呵,你呀趁早死了这份心,这好不容易才把你拉回了京城,不过半年多的时间,你就又想往下跑,此事绝无可能。别说是我,就是你爸、你二叔一起上阵,老太爷也不会同意你在这个时候下基层的。这西北你可以来,但不是现在,你还是好好在审计署磨励心性吧……”严宁的话还没说完,夏克敌就把话题抢了过去,以为严宁打算亲自到宽甸操刀上阵,这脑袋摇的跟拔lang鼓似的,断然否决。
仕途之道,有张有弛,有急有缓,严宁自从毕业就一直在基层冲锋陷阵,积极性是有了,成绩也出来了,但这心性却是磨励的不够。无论是太左过于激进,还是太右过开保守,都有违华夏的中庸之道,老太爷正是看到严宁在这一点上的不足,才借着与江南派和解的机会,坚决让严宁调回京城,可谓是用心良苦。老太爷的话在凌家就是圣旨,别说是夏克敌,就是刘向严哥几个亲儿子,也不敢质疑他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