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人没看出来,犹豫了一下还是跟了出来。
“真是不好意思啊,先生,您看这——”年纪大一点的女人摘了墨镜,一脸歉意。
“哎,你——哦,没事没事。”
丹尼尔真是没料到,居然碰见个上辈子认识的人——香港演员林西蕾,倒是听说过她家人都在北美定居。他和林西蕾当初合作过《东京审判》,当然他只是应朋友之约演了个大龙套,跟林西蕾也就是点头之交,但能在加拿大遇见,还是很有感触的。
他们这会已经走了出来,泼了丹尼尔一裤腿的年轻女孩左看看右看看的,似乎在确认什么。
离得这么近,被认出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丹尼尔索性也摘了眼镜。
“啊,丹尼尔!天啊!”
这个女孩其实是来到北美之后,才认识丹尼尔,然后疯狂爱上丹尼尔的。她去年刚刚来到洛杉矶念书,结果还没出机场,就看到一对记者和人围着出站口,“丹尼尔”的喊声更是络绎不绝。那会儿,丹尼尔刚结束《不朽的园丁》的拍摄,转道去硅谷和谷歌沟通安卓的事情,米高梅收购案、f2f上市传言、蕾切尔和达伦的感情危机——总之事情非常多,引来了前所未有的接机场面。
其实,林西蕾那天去接了他们一家三口,和众人围绕的丹尼尔当然没机会照面。
没想到,在加拿大还让他们见到了。
“你们好,不过我可能要先换双鞋和袜子,下次有机会出来见面啊。”丹尼尔递了一张名片给小姑娘,看到车过来了,也没再多说,更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也没说自己认识林西蕾,转头摆摆手就上了车。
留下一脸激动的小姑娘和还没搞清状况的林西蕾。
“刚才那是丹尼尔.桑德勒?”
“是啊。天啊,小姨,丹尼尔给了我他的电话,他不是看上我了吧?我要不要拒绝啊,呃,至少意思意思什么的。”
“天还亮着呢。”
第361章前夜派对
和林西蕾的意外相遇,为丹尼尔的温哥华生活带来一些计划外的惊喜,按部就班的片场生活,尽管丹尼尔已经习以为常,但仍然需要强大的自我控制,才能够避免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枯燥、重复、熟悉这些特点,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工作当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博物馆奇妙夜》的拍摄计划应当在四月份中旬结束,随后还有长达两三个月的后期制作——这是维塔数码的一笔小生意,因为《博物馆》的特效要求,完全不是《魔戒三部曲》那个档次的。这是部小成本的喜剧电影,重要的是喜剧效果,而不是华丽的特效场面,你把一直史前恐龙做的纤毛毕现,对于电影本身来说,没有那么重要的意义,但预算却会迅速飞涨,毕竟,《魔戒》《加勒比海盗》这种电影的特效花费,最后每一分钟的镜头都能摊到数十万美金上下。这就是特效时代的价格,中国人在电影特效上常常被嘲笑,这也是无法避免的,数十万美金,几百万人民币,只为了一分钟的效果,还不包括除此之外的其它所有花费,这在十年后仍然是绝大部分中国电影拿不出来的手笔。好莱坞电影往往在北美也无法在票房上取得回本,但在全球的名声却能够帮助他们获得盈利,而且完善而丰富的其它利润渠道,也能够大大地减轻成本压力——中国电影却没有这个条件。
奥斯卡颁奖典礼前夜派对在3月4日的比弗利希尔顿酒店举办,今年的最盛大前夜派对是《纽约时报》主办的,通常来说,电影公司、大型媒体、经纪公司等等是这些活动的主要举办方。dd影业其实也在计划要举办一场,不能说这真正代表了什么,但当人们试图去理解一个公司的地位的时候,往往又确实会考虑这些。最显著的一个代表是,《名利场》杂志因为举办每年的奥斯卡颁奖后的庆功派对。获得了相当大的品牌加持。
奥斯卡绝对不是3月5日晚上在柯达剧院的一次孤零零的颁奖典礼,就可以概括的。它事实上至少还需要包括近百场各类之前之后的派对。米拉麦克斯每年都会为自己的入围影片举办预热派对,请来众多圈内明星、制片人助阵,年年都非常吸引眼球。四大经纪公司,尤以caa公司的派对最为受关注,caa旗下的众多明星、导演都会济济一堂。重要的是,如果你希望在这里,找到一个陪伴你度过漫漫长夜的美丽女士或者健壮男士,拿出你的钱、地位、知名度,你就很容易可以如愿以偿。caa的派对每年都能吸引到众多希望加入其中的模特、年轻演员。他们往往无孔不入,小到caa的普通工作人员,大到那些声名鼎盛的经纪人——比如库萨.达蒙,他如果想要背着琼斯开戒,绝对能够三个月不重样地尝遍全球各色美人,不论年龄、性别。
一些慈善组织,也会藉此机会,为自己吸引足够的知名度。他们和明星往往存在共生关系,明星希望借此获得舆论的好评。而慈善组织则希望获得知名度,从而能够吸引捐款——一个有丹尼尔.桑德勒参加的慈善派对,能够吸引到的捐款肯定远远超过只有一些三流明星的慈善派对。不过遗憾的是,拥有“科技惠泽众生”基金会的丹尼尔。从来不举办也不参加类似派对,因为他的基金会集合了硅谷最具潜力的那些高科技公司——谷歌、f2f、mb、贝宝、微软、苹果等等。和联合有密切合作的“科技惠泽众生”也远远不是那些玩噱头的各类组织能够相比的。
这些林林总总的派对,各有特色,老年白人在豪华酒店主导的派对。和年轻的黑人影星包下一家小公园的狂欢场,两者肯定是不一样的。
《纽约时报》的这场派对,则相当亲民。希尔顿没有将会场布置的金碧辉煌,一个小厅加上花园,为受邀的三百多位客人,提供了有别于其它高级派对的享受。大家的穿着也大多平民化,长可曳地的晚礼服很少见,短礼服是主流选择。男士们也不全都是西服领带,穿着休闲自然的不止一两个,彼得.杰克逊就穿了一件厚实的皮外套,带着穿紫色小礼服的弗朗西斯在会场里游刃有余。《金刚》让他们成为了整个颁奖季各个典礼和派对的常客,尽管没得到什么主流奖项的认可,但作为导演,他总得为自己的作品站台。
丹尼尔.桑德勒依旧是毫无瑕疵的红毯装扮,发型、妆容、衣服、鞋子、手表——希尔姆把今晚当成明天的一次预演。事实上,在准备奥斯卡颁奖典礼行头的时候,前夜派对的衣服也早就一起准备好了。
《娱乐周刊》在前几天做了一个2005年的年度总结,评选2005年最辛苦的好莱坞演员。
丹尼尔毫无疑问的名列第一!
他在不同领域的公司和投资,他还出演了《不朽的园丁》和《加勒比海盗》,他在联合国难民署的大使职责——所有这些,构成了好莱坞最疯狂忙碌的丹尼尔.桑德勒,《周刊》称他有“所有人都羡慕不已的充沛精力和天赋智慧”。在他的评点最后,编辑半是玩笑地写到,“除了所有这些正式的,甚至是伟大的工作之外,丹尼尔还有一项辛苦的工作,那就是在所有场合保持一个全球超级偶像的风貌,是的,你从来看不到狼狈的丹尼尔出街,在红毯上也从来看不到丹尼尔失败的造型。他的笑容永远露出八颗牙齿,抬头纹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眼神一如既往地迷人,时时刻刻地注视着镜头或者客人——数年如一日。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悄悄的想象一下,也许丹尼尔是从实验室里跑出来的机器人,拥有超高的智能,完美的外壳,不需要休息的机制,所有的行为受到一套编码程序的指挥,除此之外,我们实在想不到。究竟他是如何做到现在这一切的。”
《周刊》的问题,恐怕全世界只有丹尼尔自己能够回答,有时候丹尼尔也会问自己,人生回档,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开始,为什么要生活的如此疲累,如果他接受一个略微平庸一点的丹尼尔,或许现在每天的时间,应该花费在去热带岛屿度假,去法国吃些顶级料理。找几个维密天使逛逛街探讨一下人生。而不是像现在,从片场到颁奖典礼,从颁奖典礼到谈判的会议室,从会议室又到董事长办公室……从来没有停歇的时候。丹尼尔给自己的回答其实很简单:既然上帝给了他一个新的机会,他就应该看看自己究竟能够做到什么程度,用尽自己的精力、智慧、优势、毅力,所有这些被重新赋予他的东西。
这是他为什么能够做到,而且愿意做到这些的原因。
……
《纽约时报》的执行主编珍妮特.鲁滨逊,站在门口迎接丹尼尔的到来。
作为新闻行业的标杆。《纽约时报》的执掌者珍妮特在全美都名声赫赫、权力巨大。
丹尼尔和她并不熟悉,但在特里弗的人脉网络里,这是个相当重要的节点,算不上是自己人。但也不是敌人。《时报》有时候会给丹尼尔造成一些麻烦,有时候也会为他提供一些帮助,基本上取决于这家报纸的价值观——连共和党都没能把它从民主派系里拉拢过去,丹尼尔也不认为自己可以做到这一点。
“嗨。很高兴在今晚见到你。”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哥是阎王爷 (形骇) 创世VIP2016-10-11 都市生活专职接待各类穿越者,并以满足穿越者的奇葩愿望为本人最高服务宗旨。想把临死没花...
-
巨星从来没有文艺的 (黑车不开了) 起点VIP2016-10-31 都市生活一酒瓶子,罗耀翔穿越到了台湾,成了1998年宝岛的一个高中生。重生过去、畅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