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旧书大亨 (镔铁)



依照林逸搜集的资料来看,貌似这部《指玄篇》只有最老的版本就是清代版本。按照“重刊”内容介绍,应该是清代乾隆时候的。至于明代,以及明代之前,根本就没什么记录。

也就是说,这部书现存内容都是清代人刻印,并由那位沧海老人秘注的,再早的,没有。

想到这里,林逸就无比的好奇了,要知道,现在他手里这部可是南宋时期的,其内容一定和清代的有所出入。

此时,林逸的好奇心就被勾了起来,所以更加耐心地将这部手抄本破损的地方慢慢修复,生怕遗漏什么内容。

很快,这部手抄道家修真的古书就能够大致看出来面目了。

前面,先是一篇“吕仙人”的自序

大致说的是,他以前精心钻研儒学,应试的路上遇到了正阳仙翁,对方可怜他,就指导他修真大道,于是他就抛弃了功名,开始做修真界的二逼青年。一开始懵头懵脑啥也不会,后来被点化这才省悟。以后再访名师,跋山涉水跑到了终南山,磕头求道,对方看他蛮那个啥的,就传授给他《太上无量度人妙经》和《丹房秘诀》,并且反复告诫,这是宝贝,是修炼秘籍,以后维护仙界和平就靠你了。于是吕祖就气极而泣,又是磕头又是作揖,大呼仙人收下我的膝盖吧。

自此,有了这宝贝秘笈,吕祖就登堂入室,修真得道了,然后回头想想以前自己那些苦逼的经历,觉得作为一名有志向道的二逼青年,走了太多弯路,那些仙师们都太坑爹,把好多东西藏着掖着,就是不传给你,他觉得这种方法是错误的,于是就写了这部《指玄篇》一册,放在了青城石室中,然后抬头对老天爷说,看哪个二逼青年有此仙缘,飘然而去。

……

上面这些大致就是这部手抄《指玄篇》序言中的内容,当然,后面还有一些什么条规之类的,林逸觉得很类似那些武侠小说中得了秘笈你要怎么怎么地。

手抄本上,吕祖说有谁得到这部《指玄篇》跟咱就是有缘,一定要沐浴更衣,点灯焚香,在大半夜面朝北斗,感谢那些仙人前辈的指点;每天要一点点进步,一天要比一天虔诚,然后那个啥,你就可以斩妖除魔,修真得道,白日飞升云云。

看完这些,林逸不禁莞尔发笑,猜测,如果前面的序言真的是吕祖所写,那么这些条条框框恐怕就是后人胡乱添加的。

为什么这样说?

真的得道高人是不屑制定这些条条框框的,以便显得自己多高大多威猛,他们既然已经得道,那就不再被世间名利所束缚,又怎么会去计较那个愣头愣脑的二逼青年得到这部《指玄篇》?就算是猴子得到了他们也无所谓,反正老子已经留下了秘笈,得到就是有缘,得不到那是天道使然,我何必管那么多呢。

想到这里,林逸就又继续去翻看这部手抄本下面的内容,大体上都是吕洞宾为《指玄篇》所写的十六首诗,每首诗词后面是南宋道家名人“玉蟾老祖”所做的注释。

其一

叹世凡夫不悟空,迷花恋酒送英雄。

春宵漏永欢娱促,岁月长时死限攻。

弄巧常如猫捕鼠,光阴犹似箭离弓。

不知使得精神尽,愿把身尸葬土中。

玉蟾曰:

纯阳仙师慈悲,大开接引。故叹世人险曲迷昧,自丧其身。后览书者,当见仙翁之言,的无虚也。正好回头悟道,切莫错过光阴。非大慈悲,谁肯苦口劝人?

其二

昔年我亦赴科场,偶遇仙师古道旁。

一阵香风飘羽袖,千条云带绕霓裳。

开言句句谈玄理,劝世声声唱洞章。

我贵我荣都不羡,重重再教炼黄房。

玉蟾曰:

此诗自叹遇钟离老祖,讲道劝化之意也。羽袖云裳,乃仙家所穿之服;玄理洞章,乃仙家所修之业。黄房者,非世之黄房,乃中央属土,黄帝所居之位也。

……

看到这里,林逸不禁感叹,古代高人也真是用心良苦啊,很多浅而易显的道理,非常绞尽脑汁地用优美顺口的诗词说出来,让你在感受大道理熏陶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当然,林逸还有个怀疑,古人之所以把修道的内容写成歌诀,也是为了去腐存精,把那些连诗歌都看不懂的大老粗剔除掉,只取那些有学问的……想一想也是,吕祖要是不去修道,搞不好就是什么大唐的状元榜眼探花,现在得道了,收徒弟当然也要挑三拣四,至少要和自己志趣相投,出身也要差不多才行,像那些种田摘菜,打水砍柴的,就都直接OUT了。

抱着这种古怪的念头,林逸继续一边用灵气继续修复这部手抄本《指玄篇》,一边仔细察看这种古代道家修炼秘笈的内容。

渐渐地,到了这手抄本的末尾处,林逸刚刚用灵气修复好最后的几页,一篇后序立马跃然纸上;看这笔墨字迹,还有大致内容,这篇后序很明显就是这部书的抄写者所写,而他,也很有可能就是这座古墓的主人!(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四章.白玉蟾

眼看就要得知这座古墓的秘密,林逸心情十分激动,他双手有些发抖,仔细看最后那篇后序

首先,林逸第一感觉就是这篇“后序”的文字和笔墨,与前面那些手抄的《指玄篇》内容笔法迥异。

怎么说呢,之前手抄《指玄篇》笔法,在林逸这种书法行家看来,纵横飘逸,颇有几分不与俗同的仙气,可是眼前这后序的书法却稍显华丽,有几分浮躁的味道。也就是说,这后序和前面内容是两个人所写。

前面抄写这部《指玄篇》的乃是书道高手,后面补充这篇后序的则在书法方面弱了很多。

带着这样的疑惑,林逸仔细端详下去

那篇序文的大致意思是,他姓张,名叫张举善,字德仁,本是中原富贵人家的子弟,因为天生体弱,不能考取功名,于是就想要修真得道,追求长生,遂长途跋涉,拜武夷山玉蟾道人为师。玉蟾道人说他资质驽钝,又因锦衣玉食,做不到清心寡欲,在修道中将不会有所大成。

他不听师傅劝告,依旧一心向道,十几载下来,却依旧未勘透修真门径。不禁大失所望,继而开始放纵自己,酒池肉林,寻欢作乐。直至病重,弥留之际,感叹仙道无凭,太过虚无缥缈,做人还是应该及时行乐的好,于是他就让家人埋葬他的时候,多些陪葬,甚至让美女来殉葬,以便自己到了黄泉地下,依旧可以享受人世间的一切。

至于这部《指玄篇》则是恩师玉蟾道人亲自手抄后赠送给他的,他愧对于恩师教导,不成气候,故要把这手抄本作为珍爱的陪葬品,一同埋在地下。

最后,在这手抄本的末尾一页,张举善用粗笔狂书四个大字,赫然就是仙道无凭。

……

看完这篇后序,林逸不禁感叹,先是感叹这墓主张举善从一心求道的修道之人,转变成安逸享乐,甚至拿活人殉葬的恶人,心态变化之大,可以说匪夷所思。

不过更让林逸惊叹的却是他拜的那个师傅玉蟾道人,此人可是南宋时期的牛人。

不过相比他在修道上面的名气,林逸清楚地记得,这位玉蟾道人更加出名的则是他的书法。

玉蟾道人,在书法界人们喜欢尊称他为“白仙人”,“玉蟾仙人”,或者“白玉蟾”。他是南宋时期人,自小聪明好学。七岁便能背诵六经,吟诗作赋。十二岁应童子试,考官让他赋《织机》诗,他脱口而出:“大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作一匹,日月双梭天外飞。“有“神童\'之誉。他能书善画,精于篆刻。草书和梅竹,尤得名家赏识。“他在浪游罗浮山时拜翠虚道人陈楠为师。陈楠把内丹法悉心传授给白玉蟾,并带着他和另外二名得意门徒到武夷山修道,先后达九年之久。陈楠在“水解“前传予“神霄雷法“和《五雷书》。从此,白玉蟾成为道教南宗的传人。

白玉蟾一生致力于传播丹道,广收门徒,曾创立过以“靖”立名的教团组织,为官府所认可,形成道教内丹派南宗的实际创始人。他的内丹理论,奉行南宗传统,力主独身清修,身力并行,终身不娶。他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为核心,掺合儒学和禅理,“心通三教,学贯九流”,该思想使宋元以后的道教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另外,他还“参受大洞法箓,奉行诸家大法,独于雷法尤著验”,常行雷法符咒,为人驱邪治病,除妖捉怪。尸解成仙后,诏封为“紫清真人”,世人尊称为“紫清先生”。

在书法史上,白玉蟾原本意不在此,但凭着天纵之才和超凡脱俗的气质,狂饮而不醉时,常乘酒兴即席挥毫,使得他的书法艺术,却达到了一个让人惊叹的高度,并且在书法史上牢牢占有一席之地。比如说他的书法作品《天朗气清》四言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被誉为“国宝”,价值连城。

可以说,书法对于白玉蟾来说,可能只是一种媒介,一种表达他的精神世界的媒介。白玉蟾一生致力于修真传道,追求精神世界的圆融完满,在他的短暂一生中,这也一直是他的主业。而书法,只是他横溢的才气无意中挥洒出来的副产品,或者,只是他信手拈来的一种工具。但或许正是这样,正应了东坡所说的“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的那句话,白玉蟾无意于书法,但书法还是钟情于他。以至于让他成为书法界的一代大师。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