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旧书大亨 (镔铁)



林逸虽然对烟标这种收藏认识不多,不过却从一些收藏烟标的书籍上面了解到很多关于烟标的收藏内容。其中恰恰就有这种。

据林逸了解,这种香烟为“10支装”,烟标规格为74×140毫米,烟标上分别印有繁体中文和英文牌号及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主版图案是梅兰芳在《天女散花》剧目中饰演天女的剧照,副版图案是梅兰芳在《洛神》中轻歌曼舞的剧照,画面端庄秀丽、风采动人。这两幅剧照如实地记录了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梅兰芳艺术生涯的一个侧面。透过这枚小小的烟标可窥见梅兰芳当时的艺术成就之大和影响之广。

该烟标设计精美,色彩绚丽,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品相上乘,它集史料、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于一体,是民国时期一枚不可多得的人物纪念标之精品。

如果记得不错,林逸曾经看过这种烟标的拍卖价格,品相好的,就能卖到3500元左右。

也就是说,不说这套书籍的价值,单单这张夹在里面的烟标,就高达三千多。

想到这里,林逸不动声色,重新将这张烟标夹进书籍里,顺手又拿了另外几本翻看。

那秦三喜一直都盯着他,见林逸看得认真,就一副吃定了他的样子,问:“你看得怎么样了6000块的,好贵来着,不要翻烂了。”

林逸又好气又好笑,这女的做生意也不讲究了,一副狗眼看人低模样,也不知道她这些书都是拿来卖的,还是拿来做摆设。估计也就自己脾气好,换成其他人,早就拂袖而去了。

她男人李钢板有些过意不去,就招呼道:“兄弟,你别听她的,这书是我让你看的,你尽管仔细看。别着急”

林逸不得不重新评价这对夫妻,在性格上真是互补呀。

林逸试着又翻看了几本《太平广记》。这才不经意地看了看那些压在书籍下面的人工制作的护封。

一看,怪不得有书香飘出来,原来那些护封都是用一整幅装裱过的字画,剪裁以后做成的。再看那幅字画的内容,林逸不禁大吃一惊,原因是那幅字画赫然就是大画家张大千的作品!

……

对于书画作品,现在的林逸也算是大行家了,不说他本身在这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书画双绝”;只说他在字画方面的鉴定功力,也是高人一筹。

林逸清楚地知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荣宝斋、朵云轩及文物商店,其经营的大多是民国以前的旧字画,价格极低,像民国时期价格最高的张大千作品,那时只有数十元一幅,其精品也在百元左右,像张大千《沧浪渔笛》当时只有百元(此作在2002年苏富比拍卖会上获价552.79万港元)。吴昌硕的画作只有30至50元;金农书法对联为60至80元;任伯年花鸟扇画为2至5元之间;蒲华墨竹四屏条为8至15元;齐白石的作品数元一幅。即使如此低的价格,也没有引起国内百姓的兴趣,只有像夏衍、邓拓、邓永清等层次很高的人来玩赏。那时,夏衍和邓拓都是用稿费来购买名人字画;邓永清是六机部副部长,尽管工资收入比一般人高一点,但也属于“惨淡经营”一类。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社会环境、政治气候对书画不提倡所致,因为这些东西不是红色或革命的,在“文革”期间,名人字画更是被列入“封资修”的范围。另外,当时普通百姓生活比较拮据,普通人的收入只有数十元,若是收入百元以上已是高工资了。因此,当时只要购进徐悲鸿、傅抱石、王雪涛、齐白石等名家之作,如今身价已千倍或万倍。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吴冠中和范曾,上世纪80年代初,吴冠中的作品也只有数百元。1984年北京荣宝斋售卖的范曾四尺整张“人物”精品,其挂牌价只有8000元,且这一价格无人问津。然而,10多年后,吴冠中和范曾的作品在市场上动辄数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可以说这些书画作品的身价短短几十年就翻了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不过林逸也清楚地知道,如果那时买进吴冠中或范曾的画作并立马转手,恐怕很难赚钱。同样,现在市场上买进字画要转手赢利也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拿到拍卖场上运作,其成本相当高,因为拍卖行对买卖双方都要收取10%的佣金,还要向提供货源的物主收取1%的保管费和图录费等,这样,各种费用加起来也是一个不少的数字。至于香港苏富比、佳士得收取的各种费用则更高。所以,艺术品这东西不太适合短线操作,它的价格上涨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过程。

以海派名家陆俨少的作品为例,改革开放后,国家对陆俨少的作品收购价为15元一平方尺,到上世纪80年代初涨至100元一平方尺,以后又升至1000元一平方尺,到1990年陆俨少的作品在海内外销路极好。由于那时陆俨少年事已高,难以应付各种应酬,故自列润格,山水画每平方尺高达1500美元,那时确实吓退了不少人,可是到2000年,陆俨少的作品价格在海内外市场上大幅攀升,精品每平方尺从3万元跃升至5万元乃至10万元以上。

正是因为林逸对这些字画作品有很深的了解,所以在用异能察觉了这些护封所有的裁纸竟然是张大千装裱后字画剪裁而成,那种惊喜,绝对是难以名状的。(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二章.秘密

虽然认定这些人工制作的书籍护封,是用以前装裱好的张大千作品剪裁成的,不过林逸还是很小心谨慎地释放出一丝灵气,去感受这些护封上面的能量。

很快,他释放出去的灵气和这些护封就有了呼应。那些护封在林逸灵气的激发下,再次散发出淡淡的书香气息。而这缕书香,则萦绕在林逸的鼻翼上,让他的脑海中立马呈现出一幕幕画面来。

画案前面,一个大胡子老人用手握起一小壶酒,痛快地痛饮一番,然后把那酒壶放在一旁,再欣然提起毛笔泼墨作画。

在他神笔运转之下,很快一副巨峰呈现在了宣纸上,他再次给这幅画作添上色彩,当添完最后一笔的时候,顿时让人眼前一亮,只见这幅书画宏伟壮观,一座晴日巨峰巍然屹立在画面上,像是一座真的山峰,呈现在你的面前。

逼真,真到整座山峰像是有了生命力,活了过来!

紧接着,这位老人再次提笔,在巨幅画作旁边做了题记:“再做巨然晴峰图”“蜀郡张爰临”“飞阁晓迎云作幕,危亭夜回水为阑。千林万壑商量遍,坐我奇峰澈骨寒。”

……

难道这幅画作就是大名鼎鼎《巨然晴峰图》的第二次创作?!

林逸不禁大吃一惊。

要知道,很多大画家在一生中会重复地画上一些字画,而先前那些字画不是因为某些愿意受到破坏,就是丢失了,要么就是送人,没在身边。因此那些画家就会凭借记忆,再次把那幅画作创作出来,称之为“二次创作”。

显然,从上面这段题记可以看出,这幅字画应该就属于张大千大师的“二次创作”,因为林逸清楚地记得,张大师所创作的第一幅《巨然晴峰图》已经公开拍卖了,并且在2010年拍出了七千多万的天价。

该作品绘于上世纪40年代,是张大千盛年时期,画作以山水为主体。用鉴定师的话来说,该作品“堪称1940年代张大千进入艺术成熟期后,极其稀见的铭心极品”。

据资料显示,该作品约12.9平尺,高168.5厘米、宽85厘米。钤印包括“张爰”、“大千居士”、“张爰之印”、“大千”、“张季”、“笑白云多事等闲为雨”。

作品还题有“巨然晴峰图”“蜀郡张爰临”“飞阁晓迎云作幕,危亭夜回水为阑。千林万壑商量遍,坐我奇峰澈骨寒。丙戌(1946年)重阳后一日题,大千居士爰,沱水邨居。”“此康熙内府花边罗纹,下宋楮一等,纸墨相发,心手俱畅,亦乡居数年不可多得之一乐也。爰又记。”

此外,鉴定家谢稚柳曾在该作品题有“此故人张大千四十九岁之笔,临巨然笔极少见,为其平生杰作,殊难得也。己巳(1989年)夏初,谢稚柳观因题”并有钤印“谢稚”、“稚柳”。

当晚,《巨然晴峰图》以3000万元起拍,随后电话委托直接出价5000万,经过十余轮、持续超过10分钟的竞价,该拍品由场内买家出价竞得,最终以7280万元落槌。

如果刚才脑海中看到的都是真的,那么这幅被剪裁过的张大千《巨然晴峰图》,最少也能价值千万!

想到这里,林逸就觉得心脏砰砰乱跳起来,不过他更加好奇的是,这幅画作为什么会被剪裁掉,并且变成了这套旧书的“护封”?!

带着满脑子的疑问,林逸的脑海中再次轰地一下,出现了新的幻境。

……

那位大胡子老人将重新创作好的画作细心地装裱起来,封存在了自己的书柜里面。

时代变迁,大胡子老人要离开老家,却别的地方,行李捎带不及,只好忍痛将自己的一些画作留在了家中。

空荡荡的房屋,很快再次换了新的主人,这是一家干部家庭。主人以前是农民,打仗的时候立了战功,退伍复员后就被安排了工作,分到了这套房子。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