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工业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在座的专家们都是亲历者,见证者和聆听者,领导们的初衷和心意或许是好的,但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的做法,却一次次让满怀希望的进步,最终沦为停滞不前的原地踏步,现如今,站在黑板前的年轻人也是一位领导,而且还是一位国内绝无仅有的综合性军工联合生产体的领导,或许他在兵工行业有着无人可比的权威性,但在航空领域,却……
“毕竟隔行如隔山,卢嘉栋就算在兵工领域建树颇多,但在航空方面实在是善乏可陈,多功能战斗机,这和以前的超级战斗机有什么区别?唉……看来这次新机项目,又是要重蹈以往下马型号的后尘了……”
专家们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却早就泛起嘀咕,都知道卢嘉栋在兵工领域有着非凡的成就,如今部队大批量装备的78式突击步枪、便携式火箭筒、52倍口径155毫米加榴炮、新式模块化火箭炮,无论是官兵的反应,还是在实战当中的表现,都让人不得不对这些先进装备的缔造者——卢嘉栋由衷的竖起大拇哥;
然而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卢嘉栋即便是再强,也只不过局限于兵工领域,技术含量更高的航空领域他又怎么能懂呢?除非他是传说中的天神下凡,否则就算卢嘉栋再天才也是枉然,更何况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卢嘉栋都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凡人,要不然也不会说出那番绝对高、大、上的“豪言壮语”!
于是乎,不少专家心下黯然,甚至有些后悔,而事实上,当他们接到调往新成立的万山航空研究所时,心下就有些不情愿,只不过他们大部分人不是因项目下马而被零落,就是由于步子太大而遭雪藏。
其处境与运十设计团队别无二致,都是一群“不融于世”的“另类人员”,要不是因为如此,他们也不会来到这个草台班子似的航空研究所,只是没想到,新研究所并没有所谓的新气象,年轻的领导跟二十年前的也没什么两样,都是只会夸夸其谈,紧盯纸面数据的外行……
枉然的都有些决然的专家们依旧沉默着,只是眼神时不时的向着一个方向瞟着,那是万山航空研究所所长杨弘毅的座位,如果非要找一个让这行航空专家心甘情愿留在此处的绝对理由,所长杨弘毅绝对算得上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因为他的技术够专业,学术够严谨,研究够踏实,虽然在十号工程的选型中败北,可没有任何人敢因此而小瞧杨弘毅半分,也正因为如此,当面对卢嘉栋很是“不专业”的知道言论时,所有人的目光便聚焦到杨弘毅的身上,想看看这位新任的老所长该如何应对年轻年轻领导者的意志……
应对?怎么应对?别人不知道卢嘉栋在航空领域的造诣,杨弘毅却心里清清楚楚,当年在研制130毫米枣核弹时,卢嘉栋便展现出极具天分的空气动力学造诣,要不然那款看似简单,实则极考验空气动力学理论研究成果的新型弹种,也正因为如此,卢嘉栋在航空领域也应该不陌生;
然而此时此刻,卢嘉栋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即便是不懂航空技术,仅凭卢嘉栋平日里机敏的头脑,也不可能说出有悖于武器发展规律的话,他是怎么了?难道是发高烧不成,要么就是眼前的卢嘉栋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卢嘉栋?
杨弘毅疑惑着,诧异着,一双厚重的花白眉毛,下意识的皱了起来,并在眉心深处渐渐拧成一个深深的“川”字,配着那张黝黑而又凝重的脸,落在旁人眼里却成为这位老专家对台上那位年轻领导表达不满的佐证。
只不过是因为杨所长和万山卢总的关系实在是太特殊,这种不满不可能用言语来表达,但耐人寻味的神情,却已然说明了问题,终于有位戴着圆框眼睛,身形有些消瘦的专家终于忍不住了,毅然站起身子,神情严肃的盯着台上的卢嘉栋,提高音量质问道:
“卢总,您刚才说的多用途性,听起来的确很振奋,但我却有一个核心点总是想不通!”
“请说!”卢嘉栋的脸上带着淡然的微笑,举手示意他继续,而这位专家也不客气,用手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便毫不讳言的继续问道:
“您说多用途战斗机要能够应对一般的空威胁,既然如此,势必要在气动布局上增强该型机的爬升率、转弯半径和机动性,如此一来与对地攻击型战机的气动布局必然存在天壤之别,我只是问问,咱们到底如何解决?又如何兼顾?”
“为什么不试试鸭翼?”
“不管什么翼,在对地攻击型战机上都……等等……你刚才说什么?鸭……鸭翼?”
听了卢嘉栋的话,戴圆框眼镜的专家先是一阵不屑,可还没等说上两句,脸上的不屑便瞬间被震惊掩盖的无影无踪,一双不大的小眼睛更是睁得滴流圆,不可思议的望着台上的那个年轻人,结结巴巴的说道:
“你……你……你知道鸭翼?”
在场的人都是航空领域的老鸟,当听到卢嘉栋说出鸭翼之后,便知道这个年轻脑袋里转得可不单单只有兵工的东西,要知道鸭翼可是七十年代末兴起的一项最新的航空空气动力布局,至今还处在理论验证阶段。
除非是资深航空专家,要不然就算是普通的航空所研究员也不可能知道什么是鸭翼,也正因为如此,当卢嘉栋说出这两字后,在场所有的人都觉得,卢嘉栋绝没想象的那么简单,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就在众人惊叹之余,卢嘉栋却淡然一笑,再次开口说道:
“我是知道鸭翼,但相较于魏鸿坤,魏教授在鸭翼上的造诣,我还是有些班门弄斧了,您有关鸭翼的研究论文我可是认认真真研究好几遍,其中对固定式鸭翼和全动鸭翼的精辟阐述,让我很是敬佩,我相信,如果没有数以万计的数字演算、理论修整和风洞试验,是绝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啊……哈……哈哈……卢总,您……您真是……呵呵,我……”
卢嘉栋的话很是谦虚,异常恭敬,可听到魏鸿坤的耳朵里,却如同一根根钢针扎得他肉很疼,心也很尴尬,消瘦的面庞黑一阵,红一阵,紧抿的嘴唇更是张了又闭,闭了又张,反反复复却只说了几个含糊不清的字句,最后只能在卢嘉栋微笑的注视下,低下头,一屁股坐回自己的座位……
第705章 双三角翼OR无尾三角翼
魏鸿坤,资深的空气动力学专家,只是十余年来致力于研究鸭翼布局,虽然是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领域,但并不是美、苏两大航空强国所引领的主流航空技术,多少有些偏门,要不是杨弘毅在歼9的数个设计方案中,有几个引入了鸭翼布局,估计中国航空学界都不知道有魏鸿坤这个人。
饶是如此,随着歼9的下马,以及在其基础上改进的十号工程选型方案的落选,魏鸿坤再次被人们遗忘在角落,其辛苦半生研究鸭翼布局的专业论文,也被业界当做一种可敬的技术尝试,丢入故纸堆中,再也无人问津……
却没想到竟然引起卢嘉栋的关注,不仅如此,还从论文的只言片语中,品读出魏鸿坤为鸭翼布局而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航空气动领域尤为如此。
要达到一个完美的流体动力学结构,其中的理论验证、数理运算以及风洞试验,多得令人恐怖,即便是在机体上加装个立刀式的天线,或是增设一个凸起的设备舱,因为气动外形的细微变化,也要进行成百上千次的数理论证,才能付诸实施;
然而这些费尽心力的尝试和验证,不一定能获得满意的成功,却往往伴随着难以想象的失败,鸭翼布局便是其中一个最好的佐证,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如美苏那般,有着超强的航空技术研发能力和配套工业体系;
特别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这个号称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可不是随随便便那个国家说搞出来就能搞出来的,正因为如此,在整个技术和动力系统不如人的情况下,很多国家为了能拥有比肩美苏的新锐战机,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求第三条出路;
鸭翼布局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渐渐成为一个研究方向,因为人们发现,在战机前沿加装一个可控舵面,不但可以在飞行时给飞机增加一个向上抬升的涡流加力,而且在机动时也可以在改变涡流方向的同时,赋予战机更强的机动性,从而达到在降低动力输出的同时,拥有不亚于美苏先进战机的机动性和爬升率。
正因为如此,鸭翼布局在航空第二梯队的欧洲非常盛行,因为这种布局并不需要制造难度和工艺水平超高的大推力重型涡扇发动机,仅需要难度稍低的中等推力发动机即可实现不弱于美苏战机的性能和技战术水平。
所以,欧洲航空工业强国法国率先将鸭翼布局当做一个重点方向加以研究,随后北欧军工强国瑞典也对其进行理论探索,紧接着英国、德国也相继加入,到最后就连中东空中霸主的以色列也耐不住寂寞,开始对鸭翼布局一探究竟!
魏鸿坤正是在这个潮流中看到某种可能性,要知道中国的航空工业基础还不如欧洲,在涡扇发动机领域更是存在难以想象的巨大差距,如果能够有一种方法,将在降低发动机推力的同时,拥有极强的空中机动能力,那对中国战机来说无异于是天大的好事情。
相似小说推荐
-
超能废品王 (阿凝) 起点VIP2017-01-17 都市生活卖废品出身的徐品从小就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做破烂王,把超级废品站开到外星球上去;拥...
-
重生之资源富豪 (旋风风) 起点VIP2017-03-19 超级科技你说什么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我做出一颗导弹卖给伊拉克呢?卖一辈子茶叶蛋也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