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全能数学家 (大米小麦0)



客厅里面,摆放着数个黑色真皮沙发,加上李云飞一共五人,他们面前的茶几上,均摆放着一杯咖啡。

经纪人完成了任务,悄悄后退几步退出房间,并把门带上,笔直地挺立在门外站岗。里面人物层次太高,各个都是知名艺术家,他级别还不到,且带着商业气息,自觉的离开省的招人嫌弃。

“各位大师好。”杨帆微笑用蹩脚的英语口语打招呼,没接受礼仪教育的他,只能想象电视中的那套,右手放于肚脐处,弯腰鞠躬。

他从来没关注过钢琴圈的事,面前就李云飞认识,管他的,反正礼貌到位了不是,再烦,转身就走呗。

礼仪的不完美,几位钢琴家都看在眼里,相互一笑就不在意。倒是面前这人的年纪……

“真是年轻啊。”

绕是李云飞先生提前说过,还是被那张年轻的脸所震惊。

“钢琴上的天赋,怕是能媲美肖邦贝多芬等等世界顶尖人物。而面前之人,才18岁,钢琴家的巅峰是25到45岁。”

想到这里,四位大师更觉得恐怖。

温和的笑容里带着自信与洒脱,面对世界顶尖艺术家,不做作不扭捏,这是有底蕴有底气的表现。

杨帆同样在观察客厅内的人物,就李云飞认识,其他几位尽是白种人。

五人穿着相似,大热天的为了体面还穿着黑色绅士服,白色衬衫打底,领口出黑色领结牢牢扎进。

“有点累的荒。”杨帆顿时全身不适应,他自己上身白色体恤,下身一条橙色宽松长裤,怎么舒服怎么来。

“请坐,杨先生。”年龄最大的霍尔大师道。他有一头棕色卷发,鼻梁高挺,年纪已近六十了,说话依然铿锵有力。

霍尔大师是这次音乐盛会的提倡者,算是这里的半个主人。

杨帆点头,靠着最近的沙发空出坐下,立即有人递上一杯咖啡,咖啡的醇浓的香味飘荡,闻着味就让没见过世面的吊丝喜欢。

赶忙大吹一口气,等热气散去,大口吞咽,一下到底,味道在口齿间回荡,暖流入腹,整个人感觉倍儿爽。有名堂啊,就为了这杯咖啡,他就觉得这趟来值了。

李云飞趁机一一介绍几人名字,相互见过,这几人名字杨帆还特意搜索过,都是世界上的艺术名人。

“杨先生学钢琴几年了?”德意志克劳德先生满脸严肃,他不是针对谁,德国人天生就是严谨与刻板。找个话题都让人听了不舒服。

“这个……”杨帆沉吟,演奏级别的钢琴,可不是考级的钢琴,可以说,能开演奏会的,也是有一定职业化等级的。

杨帆连最低的考级都不过,怎么懂里面的门道。想了片刻,说了句带有歧义的话,道:“小学一年级,六七岁的时候学琴。”

这里也不能说杨帆撒谎,小学老师交音乐课,他还用二指禅谈过几回。

“十年时间,就能弹奏创世纪三部曲,并推陈出新,杨先生要好好珍惜这份才华。”英伦弗列得大师叹息,高挺的随着呼吸鼻梁一抽一抽。

创世纪的难度,若是按部就班,职业钢琴家也要到25岁后才入手,慢慢理解肖邦的音乐中的理念,到三十岁才能弹出些味道。

剩余三人尽是赞叹,连李云飞也跟着点头。

这些人没有捷径,都是一步步走来,最了解其中的艰辛,唯有他们自己了解。

三年,至少要用这么长时间才能把创世纪两部半吃透。

四位西方人叫唤个眼色,最后还是把视线的整齐转移到霍尔身上。

霍尔无奈,只能做这个坏人,道:“这次叫先生过来,有两个疑问。诸神叹息,第一,自然是手速问题,接近人类极限的速度怎么突破。第二,以先生的年纪,那乐谱到底是如何推演的?”

在这世界钢琴届关注的时刻,有人还敢站出来说完成了创世三部曲,他们当然认为这个可能性很大。

没人傻到特意在世界的舞台上丢人现眼,也相信李云飞人品的保障。

若说全信吗,又有点不可思议,所以还需要有人解惑。

手速问题,杨帆也觉得奇怪,被人物附身时,大脑不是由他全部控制,人类的动作都是由大脑控制,他只是本能的做出各种反应。

当年高中联赛做猜想,手速就突破过极限,短短几十分钟,涂满三十几张纸的公式验证,每每回响还觉得恐怖。

“手速是天生的。”杨帆给予这个解释,为了不在世界舞台上丢了,他几天前还加了好多点的敏捷,他认为应该能应付这次演奏了。

主要还是音乐,是数字,以他对数字的敏锐,十拿九稳。

“至于说到乐谱推演,艺术圈可能没几人比我更懂。理由嘛,我说了各位大师可能不信,我有新的方法。”杨帆笑意盈盈,这是他的专业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那自信的言语,瞬间的光彩夺目,人人为之震惊。

李云飞蹙眉,他手上就有听过身边年轻人演出后推演的乐谱,李云飞只是听过之后的回忆,若他让自己谱写根本不可能。

当年肖邦也是留着遗憾离开世界的,连身为创造者都难以为继,别人续接,难度简直无可计量。

“杨先生请说。”霍尔大师迫不及待。

“如果杨先生真有新的方法,绝对能在钢琴届的流传几百年。”

“钢琴乐谱虽然很少有名曲断章,然而当代的钢琴曲,都是百年前名家留下的,莫扎特,贝多芬等等,世界需要新的经典音乐。”

这话一出,大师低头,都在吃老本啊,给前辈丢脸。

杨帆眼睛光明大作,道:“音乐家与数学家搭配,音乐也能用公式……”

第一五三章贝多芬的月光用公式奏响

“音乐能用数学公式推演。”杨帆说的很平静,然而这话落在几位大师心里,不吝于一颗核弹爆炸。

音乐是神圣的,经典音乐带着音乐家的理念,而现在他们听到了什么?

公式,竟然是数学公式。

不只是牛头不对马嘴,这是玷污,是对艺术的蔑视。

艺术家与科学家不说完全对立,但是思想上的简直是天差地别。数学家绝对理性,音乐家是感性的。

“年轻人,不懂不要乱说。”霍尔大师率先开启嘲讽,“可能其中有些关联,但是必然有个轻重关系,音乐家与数学家不能同时兼顾,而公式表达经典音乐,为什么历史中,从来没人想过。”

“各位大师,我真不是乱说的。”在坐的都是音乐届人士,自然偏向艺术方面。

杨帆对自己的理念深信不疑,老早就向和更多人分享了,他又道:“作曲家喜欢用转调,比如一首曲子,本来是A大调,中间转成了E大调直到结尾,如果两段的旋律相同,那作曲家和音乐家会听出这两段不一样,但一般人会觉得这两段就是在重复。”

这段关于音乐的与作曲,几位听着就觉得顺耳多了,均是点点头认可。

杨帆来劲了,思想需要和人分享才又意思,道:“我研究过《月光》第三乐章,听起来像是重复了3遍,前两次确实是全同的重复,但是第三次,它就已经不在同一个调上了。”

法兰西艾伯特大师话比较少,年纪除去李云飞是最小的,因为资历问题,他自然不好随便搭话。

听到说起贝多芬,他比较认同,他本身就是靠演奏贝多芬名曲成名的,点头道:“贝多芬大师用重复断很多,这里就能体现大师高超的手法,往往一点小技巧,却让人听了更加美妙。”

“艾伯特先生说的好。”杨帆小小的拍了个马屁,“其实巧妙的曲子,旋律有点类似,音的间隔有微调如果两个旋律前后隔得够远,一般人也有可能听不出区别来,贝多芬先生就喜欢重复,比如的《悲怆》和《黎明》的第一乐章。”

贝多芬的作曲技巧,杨帆说的很专业,见到他们几位都侧耳倾听,他眼睛一眯,转变口风:“其实这里相当于一个数列的大小关系不变,但是间距有变化,效果类似于大调转小调。”

好好的艺术讨论,又被杨帆把话题转移到数学。

别说早有想法西方人,就连李云飞都难以忍受,他暗中给杨帆打个眼色,帮忙打起了圆场:“杨先生还是年轻了些,性格还不够成熟,各位大师请见谅。”

“不不不,李云飞先生,我这里说的是名曲与作曲的手法,和音乐届关系很大,不是乱说的。”

年轻的杨帆还是没明白现场的难堪,痴长几岁的李云飞走近,给后者杯子里舔了一杯咖啡,道:“不要倔强,音乐没有这么简单。”

“我不是倔,我是和大家说理想。”杨帆不认为自己做错,改革与改变,说是简单,其实就是挑战固化阶级的认知。

如果有更好的方法让更多名曲出现,这是人类的进步,不能以小家小户打算,难道就因为音乐圈的保守就放弃吗。

“不管是器乐还是声乐,都可以用数学式来表达和描述,而且证明了这些数学式是简单的周期正弦函数的和1.”

“由一段三角函数图像出发,我们只要对它进行适当的分段,形成适当的小节,并在曲线上选取适当的点作为音符的位置所在,那么就可以作出一节节的乐曲……”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