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还真有点想法。不但可以论证‘用人要疑,疑人也用’,而且听起来还没那么阴暗……”冯见雄不解风情地刷新了妹子们的认知。
“喂!要不要这么打脸!我刚说你没那么容易做到呢!”西门甄姬气不打一处来,娇嗔了一句,决心不理睬冯见雄五分钟。
“说说看。”虞美琴美目流波,神态自若,夺过冯见雄刚倒好的茶杯,让他说个明白。
冯见雄楞了一下,似乎是回想了几秒钟,确认那个杯子是酒店今天消完毒他还没用过的,于是也不介意虞美琴拿去喝,自己又另取了一个。
他重新倒好茶,缓缓说道:“题眼在‘疑人也用’——既然是也用,说明我们可以把题目这样拆解:疑是要疑的,但用还是要用的。疑不能影响到用。
因为孙子兵法里有‘将能而君不御之者胜’。尤其是现代社会分工体系那么细,每个人术业有专攻,外行管内行肯定要出事、搞砸。而如果我是陈名,肯定会从这个点进行猛攻。因此,如果不把‘疑’和‘瞎指挥、外行管内行’充分割裂划清,这个题目肯定是要输的。
我们要论证的,就是我们可以疑,而且按照当代社会的管理学形态发展,就应该疑——但疑的同时,被疑的人想做还是有权去做。管理层不直接干涉对方做事,只是‘留下后手、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便被疑的人放手大胆去做后、依然失败的话。整个公司机构还有别的机会翻盘,不至于彻底失败’。只有从这个角度,我们才有一线赢的希望。”
“疑人也用……疑人也用……嘶,照冯学长这个观点一解读,好像确实稳了很多呢。咱就论‘疑是一定要疑的,但疑归疑,用归用,疑只是降低风险的手段’。”西门甄姬略微消化了一下冯见雄的话,立刻觉得眼前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被光亮闪了眼。
“那你说的疑不是没什么意义了?只在脑子里疑不付诸实际管理行动,对方肯定会说你空想的吧。”虞美琴思忖了一下,如是忧虑道,“或者说,你倒是举个例子:在疑,行动,又不管对方具体操作,这三点上,具体怎么干,才能做到平衡呢?你拿得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么?”
“其实现实中已经很多了吧,只是一般人不会从这个角度去解读罢了,我给你举例好了……”
……
冯见雄BLABLA给队友们开了两天脑洞,总决赛的日子如期而至。
还是熟悉的赛场,还是熟悉的主持。评委换了几个,对手更加亢奋。
主持人照例说了开场白、介绍完双方选手和评委,公布辩题立场,然后宣布开始。
这次金陵师大队这边的一辩,又回到了西门甄姬这个资历相对较浅、经验相对不太丰富的新人身上。
冯见雄的战术安排,这场比赛的立论本来就没有初赛时那么重要,很多细节需要等对方攻过来后,才渐渐铺陈展开,所以冯见雄自己居中主持自由辩论、把总结留给虞美琴,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战力。
武昌大学是正方,所以他们先发言。
武大的一辩是个尖脸的眼镜男,起身后说话语气稍微有些娘炮,不过配合他们的姿态和气场,倒是非常合适。
让虞美琴和冯见雄微微感到意外的是,武大方面的立论居然非常谨慎,并没有上来就强调信任对社会效率的提升、对社会道德的好处,甚至都没有提“用人不疑”这种古训的出处乃至取得的历史成绩。
相反的是,武大一辩上来就说:“这次的辩题,看起来似乎有那么一些不平衡,因为从表面看来,我方的论证任务似乎不可能完成,因为人无完人,用人者也就不可能毫无保留地绝对信任他使用的人。
而对方辩友的论证义务,看起来似乎又是那么地少,因为疑的普遍存在,他们似乎只要证明了有那么一点点的疑,就能推导出用人要疑……
但是幸好,观众和评委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今天的辩题是个价值判断型的辩题,而不是事实判断型的辩题。因此我们不能从字面判断和‘存在即合理’来简单理解。就像我们辩‘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时,不等于要证明孝就高于仁义礼智信,只是证明孝是好的,而且在可能的、没有其他价值位阶冲突时,越孝越好。
同理,我们今天辩‘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时,要论证的也是用人之道,路在何方?而我们要陈述的观点正是:不疑和信任,才是当代社会用人之道的主流,是大家应该营造和努力的方向……
我们之所以这么认为,下面将分角度详细论证:首先,用人不疑体现了对专业人才的尊重,更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尤其是在那些需要创造力的领域,靠管是管不出创新的,没有积极性,就没有成果。孙子曰,将能而君不御之者胜……”
后面的话洋洋洒洒,还有两分钟。不过都是些具体的分论点展开,反而不是重头戏。
“靠,真不要脸,明明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了,还要打这种‘程度牌’,把主场再往回拉,吃相还真是难看啊。”西门甄姬听着对方的立论,仅仅才听完前两段,心里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不过,幸好她立刻想到了冯见雄赛前的操练、交代的要点,她立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绝对不能出现被挑衅的浮躁。
“要不是冯学长一开始就没打算跟你们谈‘孤证’,一开始就想好了怎么把‘疑人也用’上升到社会导向的主流。这一场恐怕还真就被你们给**了。”
——
第122章 太组当年也是忠臣
武大方面的立论,花了大部分篇幅在论证“今天要谈的是主流,而不是谈个案。说用人不疑,就是指这种形态占了当代社会的主流,而不是说绝对不可以疑、不存在疑。与此同时,靠制度建设让人不能做某些事,也不能被解读为对其的‘疑’,那是为他好,在建立互信。”
这番话虽然气势上有些猥琐,但不得不说是很有效的。堵死了金陵师大这边不少的进攻角度。
在立论的最后,武大一辩当然也要举点例子,比如“刘备对诸葛亮毫无保留地托孤,换来诸葛后半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赵构疑心岳飞如何如何,终致十年之功毁于一旦”云云。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只是为了靠排比找回点气场,是辩论的惯用话术。
很快就轮到西门甄姬代表反方立论。
她调整了一下情绪,一上来就先声夺人:“非常感谢对方辩友刚才为我们提到了赵构疑心岳飞,害得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以对方辩友肯定是想劝赵构学习周世宗吧,像柴荣信任他烈祖的哥哥那样信任岳飞,对吧?”
烈祖这个词现代人可能听不太懂。但是在古汉语里,因为古代儒家对伦理辈分特别重视,所以祖宗和子孙都是追溯到九代都还有专有称呼的。
曾祖的父亲是高祖,高祖再上去是天祖、烈祖。所以烈祖就是“爷爷的爷爷的爷爷”。
对于赵构来说,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是赵光义。“烈祖的哥哥”当然是指赵匡胤了。
短短一句开篇反击,就让几个评委略微呆滞反应了三四秒钟,然后忍不住偷偷笑出声来。
“武大开始讲理还行,最后的举例排比真是不走心,一下子被人抓住了痛脚。不过那个西门甄姬反应这么快,口齿也这么便给,倒是确有急智了。”
观众们没有评委有文化,自然需要反应更久,不过再迟钝的人,看到别人笑场之后,肯定会好奇心发作,互相打听笑点在哪儿。这样一来二去,不出半分钟场内所有人都明白这个梗了。
这个梗其实没什么,网上的键盘侠都知道。但能反应这么快,说得这么简洁,并且诙谐利落,声情并茂,那就见水平了。
那些本来把西门甄姬当成纯粹因为长得漂亮或者家世好而被冯见雄、虞美琴提携的花瓶的,也都稍稍改变了看法。
西门甄姬趁着场面的气势被夺回来,洋洋洒洒说了一堆制度建设的好处、疑人也用的必要。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合作越来越频繁。而人不可能和古代那样继续与所有密切合作的合作者都做到深入了解、知人知面又知心。正是因为如此,为了克服现代社会合作过于多样的困难,我们需要一套制度性的‘疑’来让人好好做事、不敢作恶。
所以‘疑’是有好处的,正是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根据MIT精神心理学权威教授麦克维尔。卡普空的研究表明,‘我们智人的大脑本能可以接受的密切认知伙伴,只有150~200人’。超过这个数字,我们就无法建立起密切的信任。
但现代社会的企业和其他非营利机构的组织架构,已经让领导者需要直接面对、了解和交流的人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在这个大基调下,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这种生物本能去充分了解每一个人,因此我们只能是既疑了,疑完之后也用……”
西门甄姬的时间把握得很好,3分钟还差四五秒的时候,就结束了陈词。她本来预定的稿子就是反复背过很多遍的,刚好是3分钟,而一开始举岳飞的例子则是临场即兴的,是根据对方的举例立刻打回去,所用的时间是完全多出来的,因此后面必须加快语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