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东生最后勒令精兵扼守甘陕通道,禁止三藩势力回窜到内九州。
北线战场和南线战场就难了。
先说北线战场,燕藩雄霸东北三省,且遥控远东地区、西伯利亚地区、外蒙古地区,这无穷无尽的烂地,绝对能够折腾死任何一家强权。魏东生暂时无意兼并燕藩,防守为主,禁绝燕藩侵袭就好。事实证明,与励精图治的赵藩相比,血腥传承的燕藩的战斗力相当有限,燕藩藩王根本不敢发动人民与北方联邦共同体进行总体决战。
而燕藩在遥远边疆的少数胜利,也难以改变现状。
再说南线战争,鲁藩不愧是工业革命诞生地,士气高昂且战斗力极高。与西线战场的高歌猛进和北线战场的防守反击优势截然不同,北方联邦部队与鲁藩对垒时,基本上败三仗才能侥幸赢一仗。所幸眼下军事战术防守比进攻容易,赵藩投资无数财力经营的南方防线有效阻滞了鲁藩的乘胜追击。
僵持到1812年,南线战场终于迎来转机。却是魏东生布置的暗棋迟迟起效,外籍军官拿破仑陡然展现军事天赋,率领北周部队三战三捷大败鲁藩主力。与此同时,魏东生布置在鲁藩国内的暗棋及时发动工人群体与鲁藩内阁斗争。如此内外夹攻,鲁藩不得不签署耻辱的和平条约,除了乖乖承认北方联邦现状,还得把河南行省的原卫辉伯爵国和洛阳伯爵国旧地割让给北方联邦共同体。
鲁藩倒下了,燕藩独木难支,也只好郁闷停战。
1809年到1812年,北方初步实现了小统一,最少北方联邦有了无视燕藩和鲁藩南北包夹的底气。
考虑能够有效利用的实力才是真正的实力,魏东生没有乘胜扩大战果,反而适可而止全面停止扩张政策。对内,魏东生以政策法规形式积极鼓励已经到来的电气工业革命,并大规模投资基础建设,竭尽全力把甘肃、朔方、陕西、山西、河北等北方五行省整合一体,遥远的边疆自治区暂时经济傀儡即可;对外,魏东生宣扬地缘政治说,说西域和乌斯藏已经是北方联邦统治极限,北方联邦不可能也不会追求征服罗藩、胜蒙藩、安息藩和蓬莱十四共和国。
第472 诸夏君主共和国
第472诸夏君主共和国
持续种田到1827年,北方联邦缓缓成型。
该年,准备妥当的北方联邦主动宣战燕藩,鲁藩则呼朋唤友喊来夏国、吴藩、卫藩、吴藩、交趾藩、楚藩、明藩、南洋五藩国等势力组建反赵同盟军予以干涉。
魏东生却不像毛九忠和原复道那样贪心,他深知九州分裂已久,速胜容易,久安困难。倘若再演秦二世而亡悲剧,难道魏东生下辈子继续做刘邦?因此,魏东生从容控制整合进度,既然清醒明白暂时没有统一地球的客观物质基础,索性与不在统一目标之内的安息藩、胜蒙藩、罗藩、蓬莱十四共和国缔结自由平等合作条款,承诺绝不扩大战争规模。在九州境内的战略,首先积极防御姿态抵御鲁藩进攻,避免夏国泛起唇亡齿寒恐惧;其次,北方联邦的精锐次序冲到燕藩境内,彻底瓦解燕藩王室统治基础。
1831年,北方联邦顺利兼并燕藩,拆解成三行省和三边疆自治区。
人口密集地区建立直辖行省,边疆荒野允许诸藩王室以自治区形式继续存在。如此兼并燕藩之后,北方联邦已然坐拥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朔方、辽阳、吉河、塔山等行省和乌斯藏、域南、域北、朔北、岭北、燕北等六自治区。
休战种田七年时间,魏东生正式率军南攻。
因为策略得当和出其不意,南攻顺利到无法想象,北方联邦部队短短两月时间就冲入济南府。见证鲁藩快速溃败,南方诸藩国惊恐万分,不知所措。魏东生一边指挥北方联邦部队稳健攻取要塞,一边重审诸夏一体理念,尝试外交方式解决问题。
1839年,魏东生率领北方联邦挺进京都,与夏国皇室和夏国内阁展开一系列谈判。
1783年,魏钦喜逝世,嫡长孙魏祖教继位,是为魏夏王朝第十八任皇帝。
1801年,魏祖教逝世,无子,弟弟魏祖复继位,是为魏夏王朝第十九任皇帝。
1833年,魏祖复逝世,无子,弟弟魏祖退继位,是为魏夏王朝第二十任皇帝。
祖字辈三兄弟,魏祖教生于1763年,魏祖复生于1764年,魏祖退生于1766年。
尊王讨逆大同盟战争结束于1761年,无论浩浩荡荡的六月革命诸夏共和国狂澜,还是终身拒绝篡位的丞相原复道,他们都大幅度改变了皇室权力结构。尽管魏钦喜在欢声笑语中被尊王讨逆大同盟同盟军送归京都,内阁秉政制度却已成为四行省共识,其它藩国也无意挑战四行省百姓的心理底线。再者,原复道的失败也是四行省的失败,夏国国民固然晓得魏钦喜此前被鲁藩拘禁在殖民地不得回归,还是对无所作为的皇室怨气冲天。
国民憎恨魏钦喜,原复道建立的内阁制度也轻视只会逃跑的魏钦喜。
魏钦喜这皇帝做的连汉献帝都不如。
汉献帝再傀儡,还会有一些诸侯和臣子愿意举着他的旗帜和董卓、曹操斗争。与汉献帝相比,魏钦喜才是真真正正的孤家寡人,朝堂里全是嫌弃他的白眼珠。若非魏钦喜背后耸立着尊王讨逆大同盟军事力量,许多朝臣都不愿意他继续做皇帝。
如果是其他皇帝,或许还会拼命争一争。
魏钦喜却没有。
六月革命带走了魏钦喜所有意气风发,尊王讨逆大同盟战争期间的坎坷也磨灭了魏钦喜的棱角。
傀儡就傀儡吧,魏钦喜认命了。
嫡长孙出生,魏钦喜取材“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典故,取名为魏祖教。魏钦喜以魏祖教取名契机,公开表示愿意承认现状,从此国家权柄尽归内阁。
随着尊王讨逆大同盟同盟军撤出夏国四行省,民间仿佛龙卷风般迅速掀起追念前丞相原复道的狂潮。魏钦喜为了博取民众好感,刻意为次孙取名为魏祖复,此复就是原复道的复。
又两年,保王党势力死灰复燃,尝试联络魏钦喜夺权内阁。魏钦喜却果断拒绝,并为第四嫡孙取名为魏祖退,警告所有皇室成员:“既然时代已然落幕,我们这些旧人就要老老实实退下。”
凡此种种,魏钦喜的恶名越来越少,渐渐赢得内阁的信任。
在魏钦喜言传身教影响下,魏祖教、魏祖复、魏祖退等三兄弟都乖乖远离尔虞我诈政治,仅仅在合适时间露面做一做象征诸夏一体的吉祥物。传国到魏祖退,魏祖退更彻彻底底告别诡谲政治,所有精力全都倾注于他的戏剧爱好。或许资源丰富,或许天赋使然,或许努力有了结果,魏祖退的曲艺艺术成就相当高,由他监制的数篇戏剧甚至广传世界,被戏谑称为戏剧皇帝。
倘若是君主专制专制时代,魏祖退肯定是玩物丧志的典型反例。
而到了内阁秉政时代,舆论宽容乃至欢迎这样庸庸无为的橡皮图章皇帝,反而期待他能够多创作几篇脍炙人口的杰作。前些年,电影科技树点亮,魏祖退猛地爆新活力。魏祖退倾其所有鼓励相关企业研发优秀拍摄器材,而后利用太子和皇帝威望聚集一群又群当代名家演绎经典,准备把当代最美好的戏剧文化通过影像流传给后世。
时至1839年,鲁藩全面崩溃,夏国四行省瑟瑟发抖,魏祖退却悠然专注自己的戏剧事业。侍卫劝说魏祖退暂逃海外殖民地,魏祖退哂笑挥手:“逃什么逃啊?就我这顶皇帝帽子,他们若想要,我给他们便是。”
君主之贵,贵在权力。
没了权力的君主,还有什么好争的?
魏祖退根本不在乎这场关乎九州命运的大变革。
而魏东生又向夏国内阁群臣承诺,北方联邦南攻不是侵略而是共和建国,除了国防军事等国家规划需要根据情况重新梳理,皇室及各藩内阁都能继续为大一统帝国效力。
由于分封体系存在,魏夏各藩之间的矛盾远远不如现实世界的欧洲列国。现实世界里希特勒那套日耳曼民族概念在旧九州诸藩毫无存在基础,或者说就在民族主义即将泛滥之时,魏东生及时启动中华大一统,又把分裂数百年的九州合并到共同旗帜之下。即使民族主义思潮无法避免,诞生的也将是夏民族或汉民族,而非赵民族、燕民族、鲁民族等狭隘格局。
为了缓解旧九州诸藩国的抵制,魏东生果断出卖赵藩藩王魏文军。
1839年时,第九世魏东生已然75岁高龄,可谓风烛残年。可因为数十年来持续不断的努力,魏东生在北方联邦的影响力非但丝毫没有削减,反而更加强势。当年盛气凌人的赵藩藩王魏文军,魏东生早就借助内阁秉政潮流把他推到一边。在北方联邦权力结构里,魏文军此时的地位固然比魏祖退在夏国四行省的地位高了很多,却也是一枚橡皮图章傀儡。
魏东生想废魏文军,随时都能废掉这傀儡。
不过无事无非的,魏东生懒得欺负自己的血脉后裔。
尽管没甚么感情,总归是自己的后辈呢。
1839年8月,魏东生和皇室内阁签署《诸夏盟约》,宣布北方联邦和鲁藩、皇室四行省等地合并为诸夏君主共和国联盟。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之大动漫家 (完美的西红柿) 17K小说网VIP2018-05-09完结恍惚间,青丘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线,映入眼帘的是雪白的墙壁,还有耳畔那笔尖摩擦纸张的...
-
校园弃少 (再续战火) 腾讯读书VIP2018-06-12完结他是被父母遗弃,从小和爷爷奶奶长大的弃少。他是被未婚妻拒之门外,当成乞丐的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