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从英伦开始 (子爵的青花瓷)
- 类型:都市重生
- 作者:子爵的青花瓷
- 入库:04.13
整座建筑看上去坚固无比,至少在梁恩想来,如果不用卡牌没有炸药的情况下其本上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打开这栋建筑。
“这里可以说我们整个邦安全度最高的宝库了,就连在我们这里的那些银行金库都没有这里更加坚固。”瓦尔玛先生向梁恩介绍到。
“所以只要那些东西没有被人取走的话就应该还待在这个仓库的某个隔间里面里面,绝对不可能发生遗失问题。”
“我看这个仓库的体积应该是有数的,这么多年下来应该会清理掉一部分东西吧。”眼睛适应了房间中的黑暗后,梁恩看着这间库房问道。
虽然说这座房间体积看上去并不算小,但是考虑到要储存几百年东西的话,只靠这么一间仓库存放的可能性并不算大。
“是的,我们每年都会清理那些东西,每十年则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理。”一名陪同而来的祭司明显能听得懂英文,于是说到。
“但是您现在要找的这个东西编号是三位数的,而从0~1000这些1001个仓库我们是不会清理的,而会一直保存着这些东西。”
“如果这样的话我想这个307号仓库里面的东西也应该还在。”梁恩看了一下那个银壳子上雕刻的数字后说到。“不过唯一的问题在于,你们怎么会允许一个英国人在这存放东西。”
“这点我们就不清楚了,因为排名前1000的这些仓库虽然需要高级把祭司商量过后才能够启用,但是考虑到保密这个过程是不会记录的。”这名祭司摇了摇头说到。
“所以除了当年那些做出决定的祭司以外其他人并不会知道这里面的原因究竟为何,我们也自然不知道为什么会在这里存放一个英国人的东西。”
“好吧,我想接下来可能只有找到那些东西之后才看看情况究竟如何了。”梁恩听完之后对这位祭司点了点头,然后做了个请的手势请对方带路。
对于神庙的这种规矩梁恩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能够代理保管业务这里肯定有一系列严格的规矩,不然的大家也不会把宝贵的物品寄存在这里。
因为梁恩带着钥匙的原因,所以只有他被获准进入仓库,同时他进入仓库的时候有两名祭司一前一后的跟着他并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很快,三个人来到了一个铁箱子前边然后伸手问梁恩要钥匙,梁恩惊讶的看见对方拿到钥匙之后并没有插进那个铁箱的钥匙孔里,而是从身上取出了一个银盒子和里面的印模比对。
这的确有些出乎梁恩的意料,他还以为这个钥匙就是用来开箱子的,不想了想后梁恩觉得现在这种方法比自己想象的那种开箱子要安全的多。
毕竟这种方法只要祭司不说几乎没人能够想到,算是利用人的一种思维盲点隐藏某个秘密,更重要的是这能够避免那些古老的机械失灵而导致一系列的麻烦事情发生。
确认梁恩的确带来了正确的钥匙之后,这位祭司从身上取下了一个小型的液压钢丝剪想开了焊在箱子上的一个铜环,接着打开了这个厚重的铁箱。
“好家伙!”这么硬核的开箱方式算是把梁恩彻底惊到了,不过很快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箱子里的东西上。
箱子里装的是一个非常简朴的木盒子,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仔细检查了一番确认没有遗漏之后,梁恩从箱子里拿出了那个木头盒子,然后又在两名祭司的一前一后监视下走出了仓库。
“东西拿到了吗?”看见梁恩出来之后瓦尔玛先生问道。
“是的,拿到了。”梁恩说着稍稍抬起手示意了一下手上拿着的的这个木箱,“等回去以后我们再打开,这样能够保证里面的东西不出问题。”
第550章 日记
找到东西之后,梁恩他们草草的在整个神庙的外围转了一圈并参观了一会儿后就回到瓦尔玛家族的大宅之中。
刚一进门,几个人就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房间里面那个临时的休息室里,接着取出了一系列专用的工具开始打开这个木盒子。
这个木盒子以前的主人显然是想要把这个东西储存很长一段时间的,所以为了方便保护,盒子上的确有一些防腐的设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经过仔细检查后梁恩发现盒子的外边裹着一层厚厚的蜂蜡,明显就是为了避免空气和水进入这个木头匣子里。
小心翼翼的去除了这些蜂蜡之后,梁恩在大家的围观下打开了这个木头盒子,盒子里面则是一层又一层的纺织品。
“这是我们印度人用的头巾,而且还是一些身份地位都不高的人的头巾。”等把那个白色的纺织品展开之后,瓦尔玛先生立刻认出了这是个什么东西。
“看来当时藏这个东西的人遇到的情况也是很糟糕啊,以至于不得不使用手边一切能够找到的东西用于保存。”
听瓦尔玛先生这么一说之后,梁恩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着这些头巾被取下之后里面的东西终于露了出来,不过出乎意料的是里面没有任何的宝物,只有一本褐色封皮的小本子。
看见本子之后瓦尔玛显得有些意兴阑珊,对于他这样外行人来说人物就是那些耀眼的金银珠宝或者是带有悠久传承的工艺品,而这个小本子并不符合以上任何一种。
不过对梁恩来说这个东西的确是非常有价值,因为翻开本子之后梁恩发现本子里是乔治.卡特写下的日记,里面记载有大量宝贵的记录。
因为上边的英语和现在的英语区别并不大,所以几个人干脆就全部待在这间房间里面一张张的翻看这本日记,等到吃晚餐的时候,他们已经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搞得差不多了。
这位乔治.卡特是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一名中产阶级,曾经受过大学教育并成为了银行办事员,在那个年代也算得上是比较上流的人士。
只不过人们对于财富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结果这位卡特先生在一次投机生意中不但他的财富被席卷一空,还欠了银行一大笔债。
那个时代和现在完全不同,比如说那个年代银行催债的时候基本上都会有暴力催债的现象,甚至连死人都不是不可能。
所以在失去财富之后卡特直接在第一时间就放弃了一切逃跑了,接着进入了一个犯罪团伙并利用自己以前的经验制作各种各样的假公文。
开始的时候一切非常顺利,短短半年时间他们就骗到了一万多英镑,在那个年代也并不算是一个小数字了。
这笔钱让他们过了一段真正的富豪日子,同时也让他们下定决心在伦敦这个当时英国最富饶的地方待下来以便他们继续行骗。
因为有卡特这样专业人士的缘故,所以他们的诈骗活动屡屡得手,也因此积攒了一笔不小的钱财。
不过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因为他们一直在伦敦周边行骗的缘故,所以苏格兰场很快就盯上了他们并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捕工作,这个过程中他们有人被捕并被流放澳大利亚。
虽然早期英国警察的确反应迟钝,但因为他们骗的都是有钱人所以被重点追捕,以至于最后不得不来到印度避难。
这也应该算得上一个从古到今常见的现象,优秀的人才和资源从不发达的国家流向发达的国家,而垃圾的流向正好相反。
来到印度之后,这群犯罪分子自然也不会老老实实的卖力气赚钱,而是很快就从操就业继续自己的诈骗生涯。
而这一次他们更显得如鱼得水,因为他们作为英国人当时在印度天生就属于上流阶层,同时本地人也对来自伦敦的新型骗局没有多少防备,这让他们在本地的行动显得非常的顺利。
不过一年多之后。这个团伙之间产生了分歧,有人要为现在钱赚够了完全可以找澳大利亚,加拿大或者美国这种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而另一部分人则觉得这个地方实在是人傻钱多,同时赚快钱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所以已经无法适合那种普通人的生活了。
开始的时候,两批人的争论也仅仅只限在争论上。但随着钱越赚越多,愿意回归普通生活的人也就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剩下这位乔治卡特先生还愿意回归普通人的生活。
但是这个时候,卡特先生就已经成为了这个团伙中不可靠的因素,也因此在整个团队之中处境越来越危险。
当然了,作为那个年代绝对的高智商人才,卡特先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也进行了针对性的准备,比如说在日记的最后,他表示自己打算近期直接带着最大的收获逃亡。
虽然在这篇日记的最后并没有说明他的逃亡计划是什么,但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他的计划显然是失败的。
至少他并没有像他日记里说的那样离开这个团伙,前往澳大利亚或者是加拿大开启新的生活,而是变成了这座废弃神庙密室里的一堆骨骸。
不过好在双方最后还是有那么一点香火之情的,所以那群人并没有在打死卡特先生之后,搜他的身,所以才让这些宝贵的物品留到了今天。
“有的时候当你迈出了错误的一步时就是灾难的开始,中间想要回头也不可能了,所以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最好要考虑清楚,避免出现致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