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寻宝从英伦开始 (子爵的青花瓷)


  除了看出这个首饰这个作者的手艺水平以外,梁恩也能确定这批东西是在18世纪中后期制作出来的首饰,带有浓郁的洛可可风格。
  “也就是说这是路易15或者路易16时期制作出的首饰,或者说是拿破仑时期。”贞德来到这边之后认真的研究过法国历史,所以她赶很快的想起了这对应的是哪个时代。
  虽然从珠宝首饰制作方面而言,拿破仑时代后的首饰被称作帝政时期的首饰整体风格以彩色宝石为主石,周围有小钻石作为装饰,和现在这些首饰完全不同。
  但是考虑到首饰的风格不可能转换的非常快。这些首饰的风格转化并不会突然转换,所以对于这个首饰本身年代的猜测范围自然要更广一些。
  “我想我知道些首饰的主人原来是谁了。”就在清理到一个装了三件首饰的白银首饰盒的时候,梁恩拿起了一枚钻戒说道。
  这是一枚用小型玫瑰型钻石镶嵌的钻戒,在这次发现的一大堆珠宝之中并不显眼,但关键在于戒面上那个写着大写字母MA的花体签名。
  这个签名实际上就是名字缩写,而背后的全名是Maria Antonia Josepha Johanna,玛丽亚·安东尼亚·约瑟法·约翰娜,或者一个更熟的名字,玛丽·安托瓦内特。
  几年前,梁恩曾经找到了一个兔子形状的锁,在那个锁上就曾经见到个签名,而今天他再一次找到了和那位著名的王后有关的东西。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这位王后在可以法国历代王后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因为她身前正处于历史大时代中,同时身上也发生了很多具有争议性的事情。
  如果仔细研究的话会这位王后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的。1766年,为政治上的需求,法国王室正式向11岁的玛丽亚·安东尼娅女大公(玛丽·安托瓦内特)求婚。
  奥地利宫廷欣然应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场婚礼被拖了数年。
  直到1770年,玛丽·安托瓦内特14岁时,才终于踏上法国国土,成为法国王太子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即日后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
  1774年,路易十五驾崩,路易十六即位。玛丽·安托瓦内特成为法国王后,母仪法兰西。但很可惜,她本人并没有作为一名王后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进入法国宫廷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政治上毫无建树。每天只是热衷于舞会、时装、玩乐、乔装打扮和庆宴,修饰花园,奢侈无度,有“赤字夫人”之称。
  不过在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她身上却意外地体现出一位王后的骄傲美丽与娇艳尊严,表现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见,更为顽固。
  1789年7月14日,群众攻打巴士底狱时,玛丽·安托瓦内特劝说路易十六带兵去梅斯避难。她支持国王拒绝了国民议会提出的废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权的要求,结果成为众矢之的。
  1789年10月,随同路易十六从凡尔赛宫迁回巴黎,处于革命群众的监视之下。她暗中活动,向一批流亡贵族求援。
  但他们不但没有帮忙,还落井下石,每个人都想用国王的头来换一笔赎金。这批贵族中包括国王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即日后的路易十八),和更小的弟弟阿图瓦伯爵(即日后的查理十世)。
  国王夫妇苦于左右无援,迫于形势,他们不得不自行谋划一次又一次的逃亡。玛丽王后于1791年6月与国王一同秘密出逃,至边境城市瓦伦时被发现,外逃未遂。
  1792年,法国对奥地利宣战,她继续勾结奥地利,并把作战计划提供给外国干涉军,企图借外部势力镇压革命。
  叛国的事情败露后激怒了法国人民,导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彻底推翻了君主制。随后,她和国王一起被囚禁在当普尔堡。
  次年10月,被交付给革命法庭审判,判处死刑,送上断头台。享年38岁。死后尸体一度被扔在万人坑埋葬。
  直到22年之后,普罗旺斯伯爵复辟成为路易十八,才将她的白骨重新挖出,并妥善安葬。
  而现在,梁恩他们找到的应该是在被处决前玛丽王后送出的几批财物中的一部分。


第722章 玛丽安托瓦内特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有关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记录未必都是真实的,或者说在法国大革期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一系列的信息传递中有些变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人耳熟能详的一个传说是玛丽·安托瓦内特有一次听说农民们都在挨饿的时候,竟然不顾他们的死活,冷冷地说:“那么就让他们吃蛋糕吧。”
  这话虽然流传很广, 甚至已经演变成一句俗语,类似于华夏的“何不食肉糜”,但缺乏证据证明它确是玛丽·安托瓦内特说的。
  据学者研究,是法国的让-雅克·卢梭在他的《忏悔录》中第一次写到这句话的。卢梭说,他自己从来没有光喝酒不吃东西的习惯,而总是要在用餐时留下一些面包。
  写到这里,这位哲学家说,“我想起了一位尊贵的公主的蠢话,有人告诉她说农民没有面包吃了, 她回答说:‘那就叫他们吃蛋糕吧!’”
  研究者分析,卢梭文中的“那就叫他们吃蛋糕吧!”原文为“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这种自负的口气不像是玛丽·安托瓦内特历来的说话。
  何况卢梭说的是“一位尊贵的公主”,而不是“王后”,就更没有理由把它加诸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了。
  近年已有学者研究证明,这句话实际上是法国路易十四的王后玛丽·泰莱莎说的,她是比玛丽·安托瓦内特早一个多世纪的人。
  可见,有了成见之后,人们是很容易作出违反事实的认定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那些民间的传说未必全都是假的,只不过被人恶意的夸张过。
  比如玛丽·安托瓦内特在生活上一度确曾相当奢侈,但她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腐败和愚蠢。来法国后,母亲多次教导她:
  “一个王后,时时刻刻不能掉以轻心, 让自己在奢侈中堕落下去。”“您不要学法国人的轻浮,要做一名严肃的德意志人, 您应为此感到自豪。”
  事实上, 当她比较成熟之后, 她对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的确有相当的收敛和节制,服装穿得朴素些了,她还摆出姿势,与孩子一起让人画像,希望借此改变自己在民众中的形象,只是效果甚微。
  可惜的是这种朴素些也只是相对于之前的生活而言,和兴趣就是当锁匠的路易十六不一样,她对当时的流行、时尚、艺术的敏感性很棒。
  问题在于,无论哪个时代艺术和时尚都需要大把烧钱来支撑的。所以说玛丽铺张浪费奢侈无度,这个是没什么疑问的。
  但是说法国的财政被她搞坏了这种事就明显是在扯淡了,一个女人再怎么买衣服买首饰装饰宫殿也不会搬空国库的,除非国库里本来就没钱。
  举个例子,华夏的隋炀帝也是这种败家子,但是在华夏历史上认为对方把钱花完主要用在了三征高丽,修建大运河和大兴城,也就是未来的长安,并不认为是他宫廷消耗了大部分的财富。
  实际上法国也是如此。这个国家的财政从路易十四开始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路易十五没能解决这个问题还弄得更糟——自己包了多少情妇反而没钱嫁女儿,连路易十六的婚礼都是借钱办的——
  刚继位的路易十六更不能。所以花钱无度的玛丽撞上了枪口。其实她没嫁来做皇后,法国人的日子一样好不了。
  从某种度来说,这位路易十四有点像华夏的乾隆,在他的手家的确达到了鼎盛时代,但也给后边的继承者留下了一大堆的问题,并为王朝的覆灭覆灭埋下了种子。
  除了这个最明显的点以外,余下的几个罪名也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对于玛丽私生活的抨击中她有情人这一点大概率是真的,但其他有关个人私德的内容就明显被泼脏水了。
  至于反对法国大革命,这个当然是真的,从历史上来说这是她唯一没有疑问的罪名,毕竟阻挡了历史潮流。
  她从小接受的就是君权神授的思想,老妈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人,当了四十年的女大公生下来就和平民老百姓的世界隔绝。
  要是一个政治嗅觉敏锐的优秀政客可能还权衡一下利弊,一个没有政治远见的小公主点头认可贵族和贫民生而平等……想想这就不可能,毕竟背叛自己阶级的只是少数人。
  所以总结下来,玛丽·安托瓦内特本性上就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公主。她不仅具有奥地利人崇尚自然、正直、坦率而热情的个性。还受到她父母“一种在那个时代极不寻常的市民式的夫妇生活。”影响,习惯于自由随意、一切听其自然,而不喜欢一本正经、装腔作势。
  她是一个在纯粹的人性意味上很完满的女人。社会性质的东西她不在乎,公主的义务王妃的责任政治家的素养等等等等都不在乎。
  所以她付出了生命作为代价作为她30多年奢华人生的交换品,因此最后的那个结局也算是和她所作所为对应。
  而她的一生也正好符合了传记作家茨威格在《断头皇后》中对于她被围困在杜伊勒宫时的那段描述。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