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李清的泼喜军一日驻扎在嘉宁军司,我大宋陕西四路就一日不得安宁,终归是心腹之患!”皇帝赵顼嘴上虽然这么说,但脸上也变得轻松起来了。
“圣上不用着急,梁太后的私密被李清给‘揭露’出来,必然恼羞成怒,现在她拿李清没有什么办法,但并不代表她会咽下这口恶气,现在不过是没有什么机会罢了,臣相信在恰当地时候,她会朝李清下手的!”
皇帝赵顼有些可惜的说道:“可怜李清,他也算得上是一个名将了。终归免不了要命丧妇人之手!”
“能够不采用战争的手段来解决敌人,就不采用战争的手段,毕竟大军一动,胜负未分之时,耗费实在是巨大,况且还要关系到前线大宋将士的生死,更是不能不慎重。李清能够死在梁太后手中是最好不过地结局了,泼喜军虽然号称是党项人精锐中的精锐。但要是没有了李清这个大脑,梁氏的人肯定是控制不住这支悍兵的,而大宋到时候是坐山观虎斗还是出手直接剿灭,这全都在我大宋手中,如此我们也省去了不少麻烦,当然李清若是能够在梁太后的威胁下反出西夏回归我大宋,那则是最好不过的了!”王静辉笑着对皇帝赵顼说道。
皇帝赵顼听后疑惑的问道:“李清反出西夏?这不大可能吧?”
王静辉回答道:“臣估计也是如此,李清反出西夏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不过军队地力量便是在于补给,没有补给的军队。就算力量强绝一时终归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李清和梁太后两人之间的这笔糊涂帐肯定导致他的泼喜军正常补给不足,就算李清占据了嘉宁军司也没有用,那里养活不了他的十万大军的,泼喜军的战斗力正在降低,而他的将士士气也会一日不如一日,用不了多长时间,这支纵横西北十数年没有对手地劲旅终将会彻底消失掉!”
对于王静辉的判断,皇帝赵顼是用不着怀疑地,驸马所说的这些他都明白,现在任谁知道内情的人都会清楚,李清及其麾下的泼喜军已经完蛋了!
“俗话说的好:‘烂船还有三斤钉’,李清的泼喜军还是能够支撑一段时间的,不过比较麻烦的便是嘉宁军司是大宋和西夏之间的必经之地,李清要是撕破脸皮干脆就地当强盗以战养战,那对于大宋来说也不是一个好消息!”王静辉有些皱着眉头说道。
“李清还不至于如此上作吧?”
“事关他的生死存亡,想必李清要是真地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的时候,当强盗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况且党项兵本来就是一群强盗,这也没有什么好稀奇的!臣建议以后大宋走私的重点从嘉宁军司一线慢慢转移到王韶现在刚刚控制的河湟地区,相比之下河湟地区周边没有什么比较强大的军事存在,又有王韶从旁护翼,想必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损失。不过臣还是建议把特种部队拉到宋夏边境,将给王韶来使用,以检验其战斗力。”
“现在是不是太早了些?”
“特种部队的成员都是从我大宋百万禁军中严格挑选出来的战士,虽然成军的时间是短了些,但他们本身就是一支精兵,只要经过短时间的磨合训练便可以使用了。练兵练的再好也不如在战场上一展身手,况且现在王韶那里已经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了,小规模的叛乱倒是很难以避免,此时使用特种部队一方面可以增强其战斗力;另外也是探索其在战场上作用的最佳时机!”
王静辉何尝不知道特种部队成立时间太短,不过考虑到现在冷兵器的作战环境,他觉得这么早使用特种部队没有什么问题,当年无心还带着两千猎户在西夏打游击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战绩,现在也是无心来带队,成员也是从村中的猎户变成精挑细选出来的禁军将士,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地问题出现。
王静辉这个时候建议启用特种部队,也是在做一场政治赌博——现在枢密院的军人派对特种部队的看法还是以前那个样子,他需要特种部队能够做出相应的成绩来给枢密院的军人派看目的地,否则他眼中的精锐部队就要沦为大宋禁军系统中的一个笑柄了。
皇帝赵顼点点头说道:“正好可以将王韶手中的一部分西兵退回来轮换,待到枢密院商议过后,就通传三衙快速反应调兵好了!”说完,他又转过身来对王静辉说道:“李清是为党项一员名将,手下的泼喜军实力不弱。朕想责成情报局分出人手专门来接触李清,看看能否策反李清归宋,爱卿意下如何?”
“李清虽为汉人,但深受以前夏主谅祚地器重,这等知遇之恩恐怕早就使李清铁心跟随秉常了,好在秉常现在年幼不成事。皇族又受到后族的压制,李清也没有多大的作为。臣以为李清归宋不是不可以,但前提必须是梁氏彻底取李氏而代之,绝了李清最后一丝念想才有把握,不过现在看来这为时尚早!我大宋现在正在西北积蓄力量,也许等不到秉常长大,我大宋虎军早已观兵兴庆府了,到时候李清就是有天大的能耐也是无可奈何!”
“爱卿认为策反李清归宋不可行喽?”
“策反李清归宋若是成功,那西夏倒下的速度会更快,大宋也会省事许多。虽然臣认为策反李清不易,但也并非不是不可能,毕竟策反所耗费的代价最小,若是成功成就不可限量,圣上可以让情报局地人试一试,不过要小心谨慎才可。若是不成事,干脆给梁氏漏个空子,借梁氏之手铲除李清也不失为上策!”
皇帝赵顼笑着说道:“爱卿好算计!即使策反不成也会加快李清灭亡的速度,实乃上策!朕就责成情报局利用在西夏的眼线来接近李清!”
正当王静辉的皇帝赵顼在汴都皇宫中的御花园中算计李清的时候。驻扎在嘉宁军司的李清虽然并不知情,但他感到现在的日子是一日不如一日了——部队得到朝廷的补给一日少于一日,无故拖延、短缺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李清知道自己境况每日愈下的原因就在于兴庆府中的那个梁太后!
李清也十分迷惑,自己在皇族和后族角逐西夏最高权力的时候置身事外,这除去是明哲保身之道之外,最重要的便是为了幼主秉常积蓄力量,使得李氏正统有朝一日能够坐稳西夏国主的位置。他要是知道汴都城中的王静辉也是如此分析的话,那他就真的要瞠目结舌了——他确实是在报谅祚对他的知遇之恩。
党项人自李元昊建国之后,虽然借鉴了宋朝和辽国的政治制度。但其国策总是有意识地想要抗拒汉化。西夏发展到现在,依然是顽强的保有了其放牧民族政治的重要特色——部落势力,而同为游牧民族的辽国,现在其政治制度中除了分化而治之外,和宋朝兵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了,至于其部落势力早就凋零殆尽。就在这么一个环境下,一个汉人出身的李清还能够走到今天,这不能不说是个异数,中间谅祚的慧眼识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李清不是傻子,知道今天他这个状况明显是有人陷害——自保安军之战后,自己驻扎在嘉宁军司,兴庆府就不知道怎么一回事突然谣传梁太后淫乱宫帷,这早就不是一个秘密了,关键的是这个谣传居然是从自己这里传出去的!李清很难确定到底是皇族人逼他出手反对梁太后,还是对面地宋人在捣鬼挑起西夏内部混乱。不过事已至此,就算李清查清楚这是王静辉的算计也没有用了,梁太后已经视他为眼中钉,除之后快了。
对于梁太后的报复,虽然让李清比较头痛,但却没有放在心上——党项人的世界中一切都讲究实力,现在他和梁太后相互忌惮,西夏朝局暂时稳定了下业,但皇族人从来不会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都等着李清和梁太后两个势力火并一把才好,最好两人都同归于尽才大快人心,对于这点梁太后和李清都心知肚明。
正文 282章 定策
尽管梁太后恨李清入骨,但也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来,只不过是在补给上找些麻烦而已,但这才是让李清最为恼火的地方——他手底下有十几万张嘴等着自己养活呐!十几万军人的嘴巴可不是居家过日子四五口人这么好糊弄,光是粮食每天的消耗就让李清感到捉襟见肘,并且粮食仅仅是其中的一项而已,士兵身上穿的,手里有的,名加军饷等等,学生的补给负担有些压得李清喘不过气来。
嘉宁军司也算是个富庶之地,青草肥羊是西夏数得着的大牧场,不过这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了——宋军也不知道发了什么疯,在保安军之战中如蝗虫一般席卷了龙州、洪州、嘉宁军司之间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牛羊马匹甚至是人口全部卷走,最令人发指的是宋军居然把洪州城都绘拆掉,并且用洪州城的材料在长城岭一带建立了三座大型城寨,紧紧的扼守住通往大宋的前进路线。
不过李清也不是吃素的,在几次攻打长城岭的三座宋军城池不果之后,便采取了另外一条道路——将一万匹战马分别卖给了马匹贩子,获得了资金之后便在嘉宁军司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其实李清也明白在西夏四处活动的马匹贩子多半和宋朝商人有关系,这些战马多半还是要落到自己敌人的手中,不过他已经顾忌不了这么多了,解决自己地十几万大军生存问题才是最优先考虑的。
相似小说推荐
-
征战天下 (雨过天晴) 圣龙历七五三年绝对是一个多事之秋,先是呼兰人的南侵;然后是皇帝萧纪驾崩,引发圣龙大危机;危机中风雨乘势崛起,智...
-
天下节度 (克里斯韦伯) 架空历史小说:节度使:唐代外臣之首,掌总军旅,颛诛杀。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反复无常的枭雄,流民,乱世,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