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差西面永丰县的五千驻兵未到,其余军队都到全了,永丰县的五千驻兵由督军贺六甲统帅,也就是从前铁卫中的杨七郎。
中军大帐内,近百人都神色紧张地等待着,尤其杨元庆神色严峻,已经快到黄昏时分了,贺六甲的军队还没有到来,此时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忧虑之色,今天是七月二十五日,也是最后的期限,天黑之前,如果贺六甲的军队还赶不到九原县,那么贺六甲必斩无疑,没有什么可以商量。
八郎杨宗正心急如焚,他霍地站起身道:“我去营门口等待他!”
“坐下!”杨元庆冷冷令道。
杨宗正不敢违令,只得又下来,这时,帐外一名士兵奔来报告:“禀报总管,永丰军队已到!”
大帐内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片刻,贺六甲满头大汗奔来,身后跟着四名鹰扬郎将,五人进帐单膝跪下,贺六甲请罪道:“末将来迟,请总管严惩!”
“你没有来迟,但是你们两天前就该到了,这是为什么?”
“回禀总管,延安郡乱匪刘迦论的军队和奴贼白瑜娑的军队在灵武郡以东火并,有不少民众逃亡而来,卑职担心乱匪北上丰州,不敢擅离,得到消息乱匪南下延安郡后,卑职才敢动身。”
杨元庆点点头,“你来晚我可以不责怪你,但你应该先派人来禀报原因,而不是由你现在来解释。”
贺六甲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卑职知错。”
“下不为例,坐下吧!”
贺六甲带着他的手下找了位置坐下,杨元庆缓缓看了众人一眼,他所通知的人已经全部到齐。
“各位,我返回丰州已经有十天了,我和很多人都谈过话,我也说过,给大家时间考虑,今天借这个机会,我需要再重申一遍,我决定拥军自立,但我并不造反,也不会背叛大隋,除了军队调动和人事调动外,朝廷的命令和圣上的旨意我都会正常接受,我们依然是隋军,只是各位在效忠大隋的同时,也要效忠于我,也就是说,在我的命令和圣上的旨意面前,你们只能选择前者。”
停了一下,杨元庆发现五原郡长史崔君肃已经低下头,崔君肃是崔伯肃之弟,出任五原郡丞,他同时也是大隋的突厥副使。
杨元庆心中暗叹,他知道崔君素有点麻烦了,当时他就没有答应自己,说需要时间考虑,难道他不想留下吗?
杨元庆又继续道:“我不会勉强任何人,杨师道我已经礼送他出境,他依然是我杨元庆的私交好友,同样,在座诸位也是,如果不愿接受我的条件,选择离开,我会欢送,同时也会奉上一笔厚礼,让大家生活无忧,也算是相交一场,但是,如果过了今晚,依然有人模棱两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很抱歉,我杨元庆只能是翻脸不认人,宇文策就是他的下场,虽然话不好听,但我丑话要说在前面,好吧!想离去之人,现在可以离场了。”
大帐里安静下来,安静得使每个人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之声,这时崔君素站起身拱手施一礼,“总管,我有一个问题,想单独问一问,这里不好说。”
杨元庆点点头,站起身向后帐走去,崔君素跟了进去,大帐里一片寂静,很多文官都向崔君素望去,崔君素的问题也就代表了他们的担忧。
后帐内,杨元庆和崔君素坐下,他苦笑一声道:“我接到兄长的信,让我全心辅佐你,这也是为了清河崔氏的利益,我本该听从兄长的建议,毫无条件地支持总管,但我毕竟是隋臣,我只有一个问题,想向总管确认。”
杨元庆道:“你尽管说!“
崔君素深深吸了一口气道:“假如有一天,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圣上落在你的手下,你会不会.....”
后面几个字崔君素实在说不出口,杨元庆却笑了笑,“你是说,我会不会弑君,是吧!”
崔君素点点头,他就是这个意思,杨元庆缓缓摇头,“我若弑君,那天下士人,谁还会再效忠于我?”
崔君素站起身,深深行一礼,异常坚定道:“崔君素愿为使君效力!”
杨元庆大喜,崔君素肯留下替自己效力,那就解决了自己政务上的后顾之忧。
崔君素的重新归位,使杜如晦也松了口气,他和崔君素是同样的问题,崔君素不走,那就是杨元庆将来不会弑君,不仅是杜如晦,很多文官都是以崔君素马首是瞻,既然崔君素能安心留下,那么他们也没有什么异议。
人心是复杂的,没有简单的黑与白,也没有永远的黑色,或者永远的白色,黑可以漂白,白也可以染黑,现在不背叛并不代表将来不背叛。
这些杨元庆都知道,就算他自己,也何尝不是在矛盾中选择,每个人复杂的心情他都能理解,但是他需要在这么一个场合公开向大家摊牌,要让大家知道,他已经拥军自立,也就是从今天开始,六万大军不再为朝廷效力,而是他杨元庆的军队。
大帐内依然十分安静,杨元庆对众人笑道:“既然没有人离去,那么我需要再明确每个人的职务和职责。”
.......
第十三章 投鼠忌器
第十三章投鼠忌器
“杨玄感在哪里?”
杨广怒发冲冠,对跪在地上的宇文述咆哮,“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你一句话找不到,他就会像屁一样在世间消失吗?”
宇文述战战兢兢道:“陛下,臣击溃他二十万大军,他只带数百人逃进伏牛山区,那边沟壑纵横,山高林密,连绵数百里,想找这样一支百余人队伍,确实很难,但臣想,杨玄感一定会耐不住寂寞,重新下山攻取郡县,那时他便暴露了,臣会立刻再率军围攻,不会再让他逃脱。《》 cc
第二十七章 留条后路
南城外的学舍前人山人海,数千士子带着紧张、激动和期望,翘首以盼,这时,城门内传来一阵阵敲锣打鼓声。 cc
“来了!来人!”
人潮涌动,士子们激动万分,纷纷向大门外涌来,却被十几士兵拦住,几名宣榜官员在大群士兵的吹鼓手的簇拥下来到了大门前,大门前已搭好一座高台。
三名官员快步登上高台,中间一名高大威武的官员对众人喊道:“请大家安静!”
数千士子霎时间安静下来,几千双眼睛紧张地盯着他手上的花名册,官员高声道:“五原秋试正式结束,现宣布榜名,共计五千一百四十二名考生,实际参考五千一百一十五人,共录取一百二十人,名单如下!”
“大利县韩纵!”
“九原县马广才!”
.......
官员是从后向前念,每念到一个名字,便传来一阵欢呼,他的语调很重,声音很高亢,传出很远,他慢慢地念完了一百一十人的名单,欢呼声此起彼伏,但失望的神情也越来越多,但大家依旧耐心听着,没有全部念完名单,谁都不会甘心。
“下面是前十名,考中者可授举进士称号,第十名,延安郡金明县解孝元,第九名五原郡河口县尉迟嵩,第八名京兆府大兴县韦师明.....”
韦师明激动得一声大喊,和韦纶紧紧拥抱在一起,韦纶心中难受,却强作笑颜道:“恭喜三哥了!”
韦师明理解他的心情,也克制住内心的激动,拍了拍他肩膀,“没关系,还有七个人,一定会有你。”
韦纶紧张地低下头,怀着一线希望,竖耳听着上面的宣布,一个个名字过去,都和他没有关系,他心开始绝望了。
“第三名京兆府万年县杜衡!”
韦纶听到‘京兆府’三个字,可后面却是万年县杜衡,他的心一下子失望到了极点,他心中苦笑一下,看来他真得去学堂做先生了。
“第一名!”
宣榜官戏剧性地停住了,望着一双双焦躁的目光,他笑了笑,高声道:“京兆府大兴县韦纶!”
韦纶还在自怨自艾,他猛地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大吃一惊,抬起头瞪大了眼睛,是自己听错了?
韦师明和几名士子一把抱住他,把他扔了起来,众人欢呼,把让接住,又将他高高扔向天空,这一刻,韦纶陶醉了,他望着天空的白云,泪水从他眼角不争气地流了出来。 (未完待续 cc 89免费小说阅《《贼吧Zei8。Com电子书》》) cc
.........
五原郡的秋试虽然只是一个郡的考试,但它却吸引了关陇数千寒门士子前去参加,声势极为浩大,加上制度严密,士庶平等的举措,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更重要是老相国高颎亲任主考官,消息传到洛阳后,便立刻轰动了朝野.
尽管礼部和吏部立刻宣布,此次考试未经朝廷批准,不予承认,但礼部和吏部的否认,却挡不住人们对这次五原郡科举的关注。
大同坊西北角有一栋占地二十亩的大宅,这里便是京兆韦氏在京城的府邸,韦氏是京兆名门,也是关陇士族的代表家族之一,从西汉至今,繁衍数百年,各房各支盘根错节,家族庞大,近几十年韦氏家族以韦孝宽一房的兴起而得以强盛,韦孝宽和韦世康、韦洸都是韦氏家族的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