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守站起身,快步下楼去了……酒肆二楼一间单独的雅室内,几名朝官正聚在一起喝酒。笑声不断,还不时传来歌女清软的唱曲声。
今天是楚王记室参军参军萧琎请客,请了五六名关系极好的同僚,他们都是当年从敦煌出来的同伴,大多已升任高官,有兵部侍郎谢思礼。户部侍郎王源,少府监令罗秉国,绛郡太守沈香山,还有两名军队的文职高级军官。
由于他们经常在一起聚会的缘故,朝廷内已经渐渐将他们划为一个派系:敦煌党,尽管他们自身没有成立派系的想法,但随着时间流逝,他们自然而然在很多方面都会互相照应,这其实也是一种结党。
像绛郡太守沈香山,他也是敦煌沈家人,是沈春从弟,原任大理寺少卿,杨元庆准备让他出任雁门郡太守,但沈香山不想去雁门郡,便托萧琎和谢思礼帮忙,最终通过他们的活动,沈香山改任绛郡太守,这就是一种利益关系了。
今天恰好是萧琎三十二岁生日,所以他摆酒请客,选择在八方酒肆,这是他第二次来这座酒肆吃饭,感觉很不错。
“日子过得快啊!”
萧琎端起酒杯感概道:“大业四年我们从军时,都是青春年少,这一晃快十年过去了,在座诸位都混成三四品高官,惟独小弟还是五品官,混得最不如意。”
他刚说完,谢思礼立刻扯住他,对众人笑道:“看看这家伙在说什么,居然说他混得最不如意,当了记室参军还不如意,那我们算什么,都成叫花子了,大家说该不该罚?”
“该罚!罚酒三杯。”
众人按住萧琎给他灌酒,萧琎拼命躲闪,雅室内闹成一团,这时门开了,掌柜带着李重守从外面走了进来,众人见掌柜进来了,这才想起自己的身份,都有点不好意思地坐了下来,萧琎歉然道:“我们有点忘乎所以,吵着掌柜了,真是抱歉!”
掌柜连忙道:“没事!没事!大家在小店喝得开心,这是我求之不得,我来是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酒肆的东主。”
他向李重守一摆手,“这是我们李东主,八方酒肆在长安和洛阳还各有一座店,都是李东主的产业。”
李重守慌忙上前施礼,“各位高官来小店喝酒,是小店蓬荜生辉,今天的酒菜钱算我请客,只希望大家以后常来。”
“哎!李东主这话就见外了。”
萧琎一摆手笑道:“我们来这里喝酒,是觉得这里酒菜不错,很合口味,而不是想贪图便宜而来,若李东主不收我们的酒钱,下次再也不来了,大家说是不是?”
众人纷纷附和,“萧老弟说得极是,不收我们钱,岂不是不给我们面子?”
“不!不!不!”
李重守慌忙摆手,“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一点心意。”
“李东主的心意我们领了,以后我们会常来。”萧琎笑道。
李重守取出一枚铜牌递给萧琎,“萧参军,这是小店的老客牌,凭这枚铜牌,以后结账时可减免四成,很合算的。”
萧琎欣然接过铜牌,对众人笑道:“我才来了两次,就成了老客,真是难为情啊!看样子我以后得常来,才对得起这张老客牌。”
李重守笑眯眯道:“小店最重视回头客,只要萧参军常来,我们一定给萧参军留最好的位子,做最可口的菜,保证让萧参军满意。”
谢思礼拍了拍萧琎的肩膀,笑道:“看见没有,人家东主只认你一人,这就说明你的地位最高,还说自己混得最不如意,混得不如意能有老客牌吗?我们只能沾你的光。”
李重守慌忙道:“大家都有!都有!”
他连忙命令掌柜,“再去拿四块老客牌来,不!拿五块,快去!”
掌柜飞奔去了,李重守对众人抱拳道歉,“我没有轻视大家的意思,今天因为是萧参军的生日,所以对他偏爱一点,其实大家都一样,一样!”
掌柜又拿来五块铜牌,李重守一一发给众人,笑道:“还望大家给小店多多宣传,最好让所有的官员都来小店用餐,哈哈!”
众人都笑了起来,李重守告辞而去,走出雅室单间,李重守低声对掌柜道:“呆会儿让酒肆的马车送萧参军回家,让车夫一定要留意,看他住在哪里?”
李重守心里有数,记室参军掌管文书机密,如果能把萧琎争取过来,这将是他天大的功劳……次日上午,一队约百人隋军骑兵从离石郡方向而来,离太原城西越来越近,骑兵队为首之人正是从敦煌归来的苏定方,他是回京述职。
苏定方被封为河西都督,敦煌县公,下辖一万两千军队,掌管着敦煌、伊吾、鄯善和且末四郡,疆域数千里,正是他的南征北战,才使西域四郡依旧在大隋的疆域内,没有脱离。
从去年冬天出征,至今也只有七个月时间,可再次回到太原,苏定方竟有一种隔世之感,他的脑海里依然在回映着大漠漫漫风沙,千里荒凉戈壁,还没有完全适应中原的繁华。
“苏将军,有没有想过这次回来后,就留在太原?”旁边和他一起回京述职的沈春笑问道。
苏定方摇了摇头,“我不知道,这要总管决定,他让我留在敦煌,我就会在那里扎根驻留下去,如果要我回来,我也没有办法。”
苏定方心中已经对西域有了深深的感情,他不想离开西域,苏定方长长叹了口气道:“我希望能留在西域,那样我会继续向西扩张,只要我留在西域,总有一天,我会把西突厥的势力全部赶出葱岭,我但愿能得到总管的支持。”
虽这样说,可他心中又很担忧,如果他留在西域的时间过长,总管会不会怀疑他成为名符其实的西域王,心中的两难使他有些焦虑,不知该怎样才能说服总管。
就在这时,一名骑兵从远方疾奔而来,奔至苏定方面前抱拳道:“禀报苏将军,总管已在城西驿站迎候将军归来!”
“啊!”
苏定方吃了一惊,前方就是城西驿站,总管已经在那里等侯自己了吗?他心中顿时热了起来,猛抽一鞭战马,向数里外的驿站疾速奔去……未完待续)rq!~!
第三十九章 发现机会
城西驿站前,杨元庆率领数十名军队高官已经等候在这里了,出城十里迎接大将远征归来,这还是杨元庆第一次,杨元庆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盼,苏定方没有让他失望,拿下了鄯善郡和且末郡,这将为他以后的西域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定方也远远看见了杨元庆,也看见过去和他并肩作战的将领们,他心中激动,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前,单膝向杨元庆跪下,高高抱拳施礼,“末将苏定方参见总管!”w cc
杨元庆连忙将他扶起,“苏将军快快请起!”
杨元庆扶起他,见他变得又黑又瘦,当年那白皙英俊的少年郎连影子都看不见了,这才短短七个月时间,杨元庆心中感动,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你了!”
真正能感动人的不是什么漂亮的赞美之言,也不是什么豪言壮语,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苏定方从杨元庆眼睛里看到了真诚,他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使苏定方感到了巨大的鼓舞。
两人目光对视一眼,十几年的共同征战,两人从少年一同走到了壮年,他们心有默契,一切都在不言之中,两人都笑了起来。
这时李靖、罗士信等众人纷纷上前向他表示祝贺,有军士向他递上了凯旋酒,苏定方眼睛有点湿润了,他举起酒杯高声道:“谢谢诸位,定方慬以这杯酒来感谢大家的厚爱!”
完,他将酒一饮而尽,又拿过酒壶连喝三杯,将空酒杯高高举起,赢得一片鼓掌声。
回到晋阳宫。苏定方和沈春两人进入紫微阁,先是沈春向紫微阁七相汇报敦煌郡的人口、土地等等民生情况,紧接着是苏定方讲述鄯善郡、且末郡和伊吾郡的人口和民生状况。
“鄯善郡和且末郡一样,都是由定居民和游牧民组成,游牧民主要是吐谷浑人和铁勒人,他们春来冬去。来往不定,定居民两郡大约有一万一千户,其中一半是随军家眷,被称为军户,主要是汉人。另外一半大多是乌孙人,以种植和贸易为生。”
“请问苏将军,鄯善郡和且末郡现有多少耕地?”这是杜如晦在问,他主管户部,对耕地和人口最为关心。
苏定方微微欠身笑道:“回禀杜相国。鄯善郡和且末郡和耕地都位于且末河两岸。每年只能长一季小麦,现在一共有二十屯土地,一屯是五十顷,也就是万亩耕地左右,其中一半是军田,我们还有牧场。主要位于萨毗泽和蒲昌海,有牛羊近百万头。敦煌郡的粮食,还有我们自己种植的小麦和养殖的牛羊使军粮得以保证。”
苏定方侃侃而谈。众相国则轮番发问,一问一答足足进行了近一个时辰才结束。
这时,杨元庆站起身对众相国道:“各位相国,西域从来都是隋朝的关注重点,先帝开创了西域基业,绝不能在我们手上败亡,相反,我希望能够再继续向西扩张,把西域辽阔的疆域并入大隋版图,当然,现在还不是我们西顾的时候,我们要集中精力解决中原,一旦中原统一,就是我们向西进军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