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1912 (无语的命运)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无语的命运
- 入库:04.13
如果说什么是惊喜的话。恐怕没有比这个更让人惊喜的了,如果不是今天来德华大学的话,恐怕自己还真的会错过这个发明。
准确的来说,是连云港第一件“自主创新”的“工业品”,尽管这并不是一件“重工业产品”,但这已经让李子诚颇为惊喜了,虽说过去的四年,连云港、陇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几乎所有的工业制造品都是依照专利资料库内的现成的图纸、技术开发数据研发的。至多只是实现其“国产化”罢了。
在过去的四年间,**公司所属企业所致力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致力于解决产品的技术加工和生产问题,现在**公司或者说中国,可以依靠着领先世界三十年的技术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将来呢?
作为一个科学技术后发展国家,起初只能向科技先进国家学习和引进。但是科学技术必须经过本土化改造之后,才能成为植根于本国文化之中的实用技术。准确的来说,就是吸收加以改进,最终形成自我良性发展,如此,才能真正领先世界,至少不落后于世界。
而按照李子诚的设想。**公司应该用二十年的时间去吸收二战德国技术,完成德国技术向本土技术的转变,随后用十年的时间,在德国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如此。在三十年后,中国的整体科技水平,将不逊于美国,为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在这个吸收过程中,没有任何人,比李子诚更明白“自主创新”的意义和价值。就如同此时,手中的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一样,或许这只是一只普通的自动铅笔,但在某种意义上,却意味着未来。
看着总理在那里把玩着铅笔,宋家诚此时不可谓之紧张,为了能尽快让自动铅笔投产,他曾向银行申请过贷款。也曾向商人们寻求资助,可最终都未能成功,如果不是总理来德华大学为毕业生作演讲,如果不是教授的推荐,或许他根本就没有机会向总理展示他的发明,而现在,总理的沉默,却只让他紧张到了极点。
“总理,这种自动铅笔,虽说价格高,但是使用起来,却极为便利,不需要用刀削笔,而且铅芯价远低于普通铅笔……”
就在宋家诚准备介绍这自动铅笔的优点时,随手写了两个字后,李子诚却笑着抬起头看着宋家诚说道。
“普惠……嗯,这个牌子倒是不错!”
想着这个后世的日本品牌,李子诚却是在心下一乐,看来,这个牌子从此就要成为“中国制造”了。
“怎么,什么时候投产,如果尽快投产的话,教育部那边,我无法保证,但是我可保证向他们推荐一下,同时基金会也会采购不少于50万支!”
笑看着这个年青的“发明家”,李子诚等待着他的回答。
“总理,这……”
紧张的说不出话来的宋家诚一时倒不知道如何开口了,倒是安卓勤在一旁急忙补充道。
“总理,现在这笔还不能投产,因为……”
看一眼总理,不再那么紧张的宋家诚连忙说道。
“没人愿意投资,而我们也没钱办厂,所以暂时还不能投产……”
钱!
终于,李子诚反应了过来,正如后世一样,很多限制新发明的原因,只有一个原因——钱,没有钱,拿什么去投资?拿什么去发明?
看着眼前的这两个年青人,李子诚心知他们两人比很多人都幸运,不是因为他们碰到了自己,而是因为,他们在学校的帮助下,对铅笔厂的生产工艺加以改造,获得了一笔用于研发自动铅笔的资金,而且学校也给予他们资助。
这无疑是得益于德华大学与**公司之间的亲密,当然也和现在工厂技术匮乏不无关系,所以工厂不会拒绝这些“小专家”的建议,如果换做后世,后世的工厂有几个人会听信这些“毛头后生”的话,对工厂制造工序加以改进?
好吧!
他们两个人是幸运的。
可除去他们,除去德华大学的一万名学生之外,这么大的中国,就没有一个“发明家”,就没有一个爱迪生吗?
不!不可能,中国人远比外人想象的更为聪明,只不过,他们的聪明才智往往会被埋没,就像……就像眼前的这两位,如果他们没有得到投资的话,也许,这个发明就会埋没于历史之中,如果这个时代有的话,风险投资公司,专门从事这种有一定风险的技术性投资,或许,这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也许……
看着这两位满面期待的年青人,李子诚沉默片刻,心下的那个念头更浓了。
“我个人或许不能给予你们什么支持!”
在李子诚的话音落下时,无论是宋家诚还是安卓勤两人的脸上都浓浓的失望之情,就在他们失望之时,却又有一句话传到了他们的耳中。
“但是我想,你们很快就会获得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的资助!”
“风险投资公司?”。。)
---------
第126章 在农村
中国新希望农业科技研究院。
在中国,这或许是全中国规模最大的农业科技研究院,这所研究院虽说是由李子诚创建的,但其设立的契机却是因袁世凯划给的多达三百余万亩苏北盐场荒地,在这片荒地的垦殖过程中,**公司并没有引进外来移民,而是直接创建垦殖公司,由表面是农场工人事实上却是半农半工半兵的“劳动兵团”承担垦殖。shuhaige
在最初的两年的开垦之后,随着荒地的开垦殆尽以及劳动兵团的对外输出,这里也开始发生着变化,最初,这里是良种繁育基地,三年来,这里繁育的优质小麦、优质黑小麦以及水稻良种,迅速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推广开来,使得民国五年,随着北五省的小麦增产,直接导致当年中国结束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小麦进口。
但是对于外界而言,这里最成功的地方,却是棉花育种,在三年前,这里培育了陆地长绒棉,这一新式杂交棉种,从根本上一兴解决了陆地棉丰产不丰优,海岛棉优质不丰产的问题。从而为江苏、尤其是沿江地区的棉纺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随后的几年间,这里除去培育良种之外,完全变成了江苏等地棉纺业的原料基地,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区,不过虽是如此,在去年,这里却悄悄的发生着变化,而这种变化,就是新希望农业科技研究所的成立。
或许,这里曾培育过多种良种,并且在多省内加以推广,但事实上了解其中内幕的那些农科专家们却清楚的知道,这里的良种培育,实际上都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所有的良种都是由总理的提供的,按照他的说法,这是他在国外聘请专家特意培育的良种。而他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对这些良种加以本土驯化,因此,这个“成绩空前”的农业技术大发展,根本就没有一丝自己的东西。
之所以如此“宣传”这里所取得的成就。仅仅只是出于“宣传”上的需要,对于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受到欺凌的中国人而言,他们实在是太需要各种各样的强心针,就像在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某月某种产品产量超过日本、超过英国一样,或者,某种产品的技术。远超过各国居世界领先水平,虽说这是事实,但这一切不过只是出于宣传上的需要罢了,只不过是为了给人一种“强国气象”而已。
政治,总是在不经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方方面面都受到政治上的影响,对于急欲重建“民族自信心”的李子诚而言,他总是长于用各种手段去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去帮助国民树立自信心。
不过,最终,这一切。都必须要回到正轨,只有真正达到强国的目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实现科学技术的本土化。
科学技术的本土化,是指发展中国家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并能**开展科学研究和自主创新技术的过程。科学技术后发展国家,起初只能向科技先进国家学习和引进。但是科学技术必须经过本土化改造之后,才能成为植根于本国文化之中的实用技术。
去年以这片规模最大的连片种植土地为基础和**公司投资的五百万元经费,而成立的新希望公司尤其是公司下属的新希望农业科技研究所,正是为了打实现真正的突破——掌握属于中国的农业科技。
相比于其它科技,在农业科技之中。本土化改造尤为重要,因为农业生产具有最为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延续性。只有经过本土化改造、与当地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农业科学技术,才能在生产实践中获得应用,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理论和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新技术。
而在这座或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科技研究机构内,得益于数百亩棉田的收益,足以支撑着这里进行着耗时漫长的农业技术。尤其是良种研究工作。
水稻良种繁育基地。
六月的天,原本应该是丰收在望之际,可此时,在水稻良种繁育基地数千亩的田野边,一个个基地的工作人,甚至那些仍留于此的劳动兵团的“工兵”们,无不是神情呆滞的看着这片良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