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师)



且高智升不愧‘大理第一智者’的称号。他并没有按皇帝的剧本,和杨允贤明争暗斗,而是低调做人、处处退让,从不跟他发生争执。就像今日的磋商,只要是杨允贤提出的。他一定不反对,哪怕是针对他的。他也毫无二言。

有部属子弟对此十分不忿,说当今皇帝都是我们高家立的,凭什么处处让着姓杨的?但凡说这种话的,都被高智升痛打一顿,逐出京城去。他曾经数度对人说,论才能和威望,我比杨公远远不如。况且我一个黑人,能忝居相国之位,便已经战战兢兢了,又岂敢在杨公这种天潢贵胄面前放肆。

高智升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把自己地嫡女嫁给了杨允贤的庶子,后来又为自己的长孙,求娶了杨允贤的孙女,而且言明,只要庶孙女即可。弄得杨允贤都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嫡孙女给了他家,令高智升感激涕零,逢人就说,杨公实在是太仁义了,我们高家从此以后,唯杨家的马首是瞻!

为了表示感谢,他极力为杨允贤争取太师之位。太师,是天子的老师,大理国从没有人活着得到这个头衔。很多人都劝杨允贤不要接受,不然让皇帝情何以堪?然而作为前代皇帝的后裔,杨允贤太想把段家压在身下,取而代之了。

而且高智升持续经年的退让和奉承,已经彻底麻痹了杨允贤。真把他当成了窝囊废、应声虫,感觉大理国内,唯我独尊了,所以高兴的接受了这太师之位。

当上太师后,杨允贤每天和皇帝见面,都是段思廉先行礼,然后他再还礼,要是心情不好,就直接免了。而且老家伙总拿出老师架子来,有事儿没事儿的教训皇帝玩。

段思廉好歹也当了十多年的皇帝,却被他整天训得跟个三孙子似的,两人的关系自然急转直下,矛盾开始孳生。或者说,杨允贤就是在故意找碴,试探皇帝的反应……据可靠消息称,杨家已经在滇西的封地中,紧锣密鼓的训练兵士、打造武器了。其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

段思廉虽然尽心竭力恢复段家的实力,但在两大权臣的夹缝中,实在难有作为。所以明知道杨允贤要造反,他也毫无办法,直到宋使到来,才看到了一线希望……但高杨二人极力反对归附,之所以拖了那么久,才把宋使接到大理,就是因为两人要他,保证只字不提内附,才允许宋使入境。

段思廉扛了几天,但终归是扛不住,只好答应了两人的要求。不过他知道,这是自己唯一的机会,所以今早才利用时间差,博得了片刻与宋使独处的机会,把自己心意表露一二。只是还未及细谈,两个老鬼便急匆匆赶来,把他的话都憋了回去。

待宋使走了,两人又毫不客气的尅了他一顿,并正告他应该以休息为重,把以后的接待工作,全都揽了过去……竟不许他再见宋使。

想自己一个帝王,竟然混到这份儿上,段思廉心里哪能好受,坐在蒲团上黯然低吟道:

“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正在自怜自伤,把自己比成汉献帝时,他突然听到帷帘后有悉索声,登时惊起道:“什么人?”

“阿兄,是我。”悦耳的声音响起,一个宫装丽人走出了帷帘。

段思廉松了口气,责备道:“明月,你怎么在这儿?”

“今天阿兄接见宋使,阿妹好奇想偷听。”明月公主不好意思的吐吐小舌道:“站得太久麻了,刚才忍不住跺了跺脚。”

“方才的对话都听到了?”段思廉黯然道:“想不到你的阿兄,竟被大臣欺负成这样吧。”

“这不怪阿兄。”明月走到段思廉身边,缓缓跪坐下道:“这些年来你的努力,阿妹都看在眼里,可是高家把持着朝政,杨家控制着白人,我们段家在夹缝里,越是用力就越是透不过气来。”

“是啊……”段思廉点点头道:“朝野不看好咱们段家,都依附他们两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朕这些年来,是饱尝了苦头,却依然两手空空。”

“所以阿兄想借助宋朝的册封来重聚人心?”

“是啊。”段思廉点头道:“天朝在咱们大理很有威声,若能得宋朝皇帝册封,那朕在各部族心中的分量,一下就能重起来。高杨两家再敢造次,也得掂量掂量了。经年累月、此消彼长,最多十年后,我们的实力就能恢复过来,到那时再动手削藩,将高杨两家的势力慢慢消灭。我段氏子孙,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的当窝囊皇帝了……”

“他们两家肯定也担心这个,所以不许阿兄再见宋使了。”

“是啊,”段思廉凄然一笑道:“阿妹,你可知道,若非宋使之来,杨家说不定已经造反了。”

“啊……”明月公主吃惊的捂着小嘴道:“造反?”

“阿兄不是吓唬你,他们不仅在滇西训练军队、打造兵器,还取得了高家的默许。”段思廉黯然道:“当年太祖皇帝善待杨家,想不到却种出今日的恶果。”说着痛惜的望着妹妹道:“杨家可不会像太祖那样善待咱们,阿妹,收拾好行装,等宋使返程的时候,我会求他们把你带去天朝的……”

“我是大理的公主,去天朝作甚?”明月公主的反应,却出乎乃兄的意料,她的脸上虽然写满惊惧,目光却十分坚定道:“他们不让阿兄见宋使,我去见!”

多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今天还有一更哈……

第二八三章困龙(中)

一品江山第二八三章困龙(中)



戒备森严的礼宾馆中,大理卫士层层把守外围,内院则交给了大宋的侍卫侍卫们得到命令,今天早晨,有重要的客人造访,不许放任何外人进内院。

内院中,使团的所有官员齐聚一堂,听这位客人讲述大理国的情形。

这个身材不高,皮肤粗粝,但双目精光闪闪的中年人,名叫张俞,自我介绍是一名常年在大理经商的蜀人。他对大理的情况,不是一般的了解,先为使团众人,介绍了大理国内,如今剑拔弩张的局势。然后又介绍起大理国内丰饶的物产:

“大理盛产良马、每年可以为朝廷提供上万匹战马;大理出产的甲胄不仅轻便而且坚固,是天下最优良的盔甲;大理的刀剑,因为当地的铁质好,所以吹毛透风,无论是坚固还是锋利,都远超大宋所产。”

“这么说起来,大理的军队岂不战无不胜?”见他把大理夸成花,有人不爱听了,天朝上国的优越感,还是根深蒂固的。

“武器再好,士兵都吃斋念佛,这仗还怎么打?”张俞笑道:“而且我说得这些,都不是大理最值钱的物件。”

“那什么最值钱?”官员们问道。

俞沉声道:“大理遍地是钱。”

“这……”年轻的官员们尚且觉着有趣,但王珪的脸色,就不那么好看了。他就算再平易近人,也没兴趣听过商人在这儿卖嘴皮子:“你倒是抓一把来看看?”

“我还真带来了。”张俞笑笑,打开随身带的一口木箱,拿出一块块用红绸包着的物体摆在桌上道:“诸位打开看看。”

年轻的官员们也被勾起了好奇心,上前把那些红绸揭开,只见里面是一块块黄绿色、黄褐色、绿褐色的石头。

“这不些烂石头么?”有人笑道:“能当钱使么?”

“不能,但加工之后就能了。”却也有识货的,只见曾布拿起两块石头,互相摩擦亦一下道:“这是铜矿石,而且是品相很高的铜矿石。”

“这位大人识货!”张俞赞道:“不错。大理境内,几乎遍地都有铜矿的存在,而且都是在浅层,易于挖掘。”顿一下,他石破天惊道:“与大理国的铜矿相比,我大宋四大钱监合起来的所有铜储量,不过九牛一毛。”

登时,屋里的气氛不一样了……

中国是个严重缺乏贵金属的国家。尤其在探采手段不够发达的古代。缺银少铜一直是历代君臣最头疼的问题。在商业空前发达,经济空前繁荣的宋朝,这就不只是头疼。而是要命的问题了……唐天宝年间,每年铸钱只有三十二万贯,宋初年的铸钱量就达到了一百万贯以上。之后连年增长,到了庆历年间,这个数字就接近五百万贯,这还不算铁钱和交子。

再往后,铸钱数开始萎缩,不是钱够用了,而是铜不够了……

翻开宋朝的历史,便会发现,大宋朝与严重的钱荒相伴始终。而在这个时代。钱荒就是铜荒。为了缓解钱荒,官府无所不用其极,太祖显德二年,便颁布了《铜禁令》,规定民间不得拥有铜器,除了寺庙的某些法器外,其余铜器全部收缴销毁。熔炼造币。

另外,为了减少所需铜钱的规模,朝廷还禁止铜钱流入川陕,禁止铜钱外流。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却仍然缺钱。也不知每年铸那么多钱。都上哪去了?宋朝人搞不明白,陈恪搞得明白。却不告诉他们。

但他们能真切的感受到,国家缺钱带来的危机。对于生长在城市的人来说,他们所见的是市面上因缺少现钱而无法交易,当铺竟因没有现金,导致大白天停止营业。农村长大的官员,更能体会缺钱的危害,因为市面上找不到现钱,农民的产品卖不出去,无法完纳赋税,只得弃逃亡。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