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恩耸了耸肩膀。“乐意之至,不过统领阁下,这些海盗是英国人,而我的英语水平不是太好,所以你要有个心理准备才行。”
莫辉淡然:“没关系。只要能沟通就行。”
说罢,莫辉上前一步凝视着这些即便是当了俘虏,目光中也带着一丝桀骜不驯的海盗拧声道:“我们是来自大明的舰队,现在你们已经被我们俘虏了,我再问一次,你们谁是头,就站出来,否则我对你们就不客气了。”
“&……%%¥¥@@”
一旁的奈恩用他那二把刀的英文翻译着。
很快,一名大汉站了出来,盯着莫辉沉声道:“我就是他们的船长杰克,和你开战是我的主意,希望你不要伤害我的手下。”
看着这位长着一头浓密进发,体格结实魁梧的西方男子,莫辉点点头:“不错,有点当头的样子,既然你们已经当了俘虏,就要有俘虏的觉悟,现在将你们船上的货物都交出来吧!”
杰克:“........”
奈恩:“.........”
最终,海盗们无奈的将这些日子所有打劫来的货品交了出来,让莫辉他们赚了一笔意外的钱财,不过也有一些烦恼,比如说他们在搜查海盗的船只时意外的搜到了十几名被海盗关押的女人。
这些女人一放出来就开始滔滔大哭,林峰废了好大的劲才搞清楚原来这些女人是葡萄牙人,这些女人听闻自己被解救后,整天缠着莫辉,请求莫辉护送他们回国,却是将莫辉好生郁闷了一把。
俘虏了这些海盗后,林峰指挥着水手、商人以及他们带来的仆役将海盗船上的货物统统搬到了自己的船上,一把火将俘获的六艘海盗船烧了个干干净净后又向着目的地进发........
崇祯十年八月初三
庞刚带着炮营、辎重营以及一千多亲兵和数百名骑兵路过济南,和他一起过来的还有近六万的流民。
魏同年率领济南文武百官以及数千军民出城相迎,不免又是一阵热闹。
晚上,济南巡抚衙门的签押房内,魏同年和庞刚先对而坐,此前庞刚已经将自己分别在洛阳和开封驻军之事全盘告知了这位老丈人。
魏同年面上的肌肉一阵轻微的蠕动,“贤婿,你真的要对河南下手了吗?”
庞刚肯定的点头道:“是的,岳父大人。眼下大明之乱愈演愈烈,流寇却是杀之不绝,虽然小婿已将李自成重创并将其驱赶到了湖北,但小婿课可以肯定,最多半年,他就会卷土重来。而朝廷的国力却早已消耗殆尽,已无法整编大军前来围剿,唯一两只能打仗的兵马都部署在了山海关和宣大一带。任凭流寇在中原腹地肆虐。可反观朝廷的那些大臣在干什么呢?他们除了在朝堂上争权夺利,一个拖一个的后腿,根本就不会干别的事,试问这样的朝廷不灭亡还有天理吗?”
庞刚的声音不大,但却透露出一股说不出的激愤,在洛阳和开封,他见到了太多的高官士绅住在豪宅大院里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而大院外则到处挤满了饿得瘦骨嶙峋面黄肌瘦的流民。庞刚不是什么圣人,那些济世救人的心态也跟他无缘。但是他却知道现在的社会矛盾已经到了爆炸的边缘,一旦爆炸开来,这个延续了近三百年的王朝必然会轰然倒下。
即便是自己消灭了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流寇。也还会有王自成、赵献忠涌出来,而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自己只有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实力才不会被这个动荡的大潮所淹没。
现在以李自成为首的流寇对庞刚那是恨得咬牙切齿,而满清就更不用说了,皇太极一伙人恨不得将庞刚下油锅炸了下酒。
现在已经不是庞刚有没有野心的问题,而是现在不做准备的话待到日后就会被人吞的连骨头都不剩。
看着庞刚愤慨的脸色,魏同年对庞刚笑道:“好了,你也别摆出这幅脸孔,实话告诉你。你在外头打仗,老夫也没闲着,这些日子老夫将山东县以上的官员都做了一个统计,发现愿意站在咱们这边的可是占了三成左右,还在摇摆不定的也占了三成。另外四成........”
“另外四成让他们滚蛋!”庞刚冷着脸道:“山东是咱们的根,一定要紧紧的抓在手里,若是没了山东咱们就成了无根的浮萍,死无葬身之地是咱们最好的下场。所以,谁阻止咱们。谁就是咱们的敌人!”
庞刚的声音在黑暗的签押房里飘荡着,预示着又一轮的洗牌即将开始......
济南城东城一条青石大街上坐落着一个不大的茶馆,这个茶馆只有两层,近两年,济南城里外来的客商越来越多,茶馆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原本只能容纳几十人的茶馆明显不够用了,茶馆的黄老板正琢磨着是不是将旁边的那个饭庄也盘下来,不过看起来戏份不大,因为饭庄的老板前些日子也托人探听过他的口风是不是有意将茶馆转手,把黄老板气得够呛。
今天,茶馆又像往常一样,不到午时就挤满了人,将十多张桌子都给挤满了,不断有人叫伙计上茶上点心,把三名伙计忙得脚不沾地,恨不得像门口的大黄狗那样伸出舌头乘凉。
黄老板走在茶馆里,不住的和熟客打着招呼。
“诶哟,牛班头啊,你可是有好一阵没来了,最近很忙吧。”
“托福托福,最近跟着我们知府大人下了外头几个县里,可算是把我累坏了,这不才一有空就过来了吗。”
这名穿着一身皂服,一张国字脸年约四旬一脸傲气的中年衙役是知府衙门的班头,管着这片的治安。
“牛班头,最近有啥新鲜事,快给大伙唠唠。”
“诶,你还真别说,这几日我随着知府大人下去还真开了眼了。”
这年头可没什么保密意识,牛班头看到周围的茶客都围了过来,立刻就显摆开了,放低了声音说道:“你们知不知道,这次我随知府大人下去可是带了一千兵丁去的。”
“什么,带着兵去的?”
周围的人顿时惊讶起来,近两年山东的治安随着庞刚对山东统治力度的加大,经济的发达愈发的好了起来,不敢说路不拾遗吧,但原本大大小小的土匪都消失得差不多了,毕竟做份工就能养活自己和全家,谁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吃饭啊。
一般知府下到下面的县里带上十几名衙役就足够了,现在带上这么多兵马,那肯定是有大事发生了。
“到底是什么事?”黄老板紧追着问道。
牛班头神秘的低声道:“此次我随着知府大人下去,将商河、平阴两个县的县令给抓起来了......”(未完待续。。)
(看明末行最新更新章节,请百度搜索书$库,或直接输入!T )
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您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谢谢
正文 第四百一十五章 崇祯的新想法
“捋了?”
牛班头的话让茶馆里的众人大吃一惊,知府大人亲自下到县里将县令给捋了,这可是大明开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虽然茶馆里的人都是些平头百姓,但经过数千年封建社会的熏陶,一些基本的常识他们还是知道的,在封建时期,官员的权力是经过授权而来,而这种授权是直接授权,权力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皇帝。不论是知县,还是知府、巡抚、总督,直到京城的三部九卿等官员,他们官职有高低,但彼此没有直接隶属关系,都是朝廷命官,都是皇帝授权。知县听命于知府,只是权力运行的程序而已,目的都是为了替皇帝,替朝廷办差,知县的权力并不是知府给的。因此,即便是大明政府最低一层的长官,也就是知县都是朝廷任命并考核的官员。
例如有时皇帝心情一高兴,就会亲自接见新任知县,就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谕示。因此,当时下级官员虽然也十分奉迎上级,那是因为毕竟天下太大,而且通讯落后,朝廷对各级官员信息的掌握是有限的,得罪上司也会十分麻烦,因为顶头上司还有参劾、保举和协助吏部考核之权。尽管如此,知县对知府的人身依赖关系并不十分强烈,和五百年后不同,他们的官职都是由朝廷任命的,上级部门可以参劾、保举而不能直接任命或罢免
因为无论是知府还是巡抚,都没有直接罢免知县的权力,唯一有这个权力的只有一个人和一个部门,那就是皇帝和吏部。
现在听牛班头这么一说,事情就变得耐人寻味了,都说茶楼里鱼龙混杂,但消息也是最灵通的,最近没听说有圣旨和吏部的公文来济南啊,怎么就突然间罢免了两个知县呢?
众人面面相窥的对视了几眼,黄老板不禁试探着轻声问道:“牛班头。难道庞大人他他要要”
“嘘”
牛班头伸出食指放在唇上发出了噤声的动作,低声说道:“老黄,这事啊你们知道就可以了,就不要外传了,那是大人们的事,咱们这些小喽啰只要能过平安日子就知足了,上面的事跟咱们没有关系。”
“对对对”
黄老板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连连点头。他有自知之明,很清楚这些事是他们掺合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