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子最宽大的一间宅子里。庞刚正坐在一张临时找来的用粗制木头做成的桌子上,聚精会神的看着一张前方传来的最新战报,在庞刚的下首则坐着王志、宾士乾、程凯等一干将领。
“没想到大明竟然溃败得如此之快,十多万京营竟然一朝尽做鸟兽散,无怪乎世人皆说大明的气运已尽。”
庞刚一边看着战报,一边有些叹息的摇着头,虽然对这个早就腐朽的朝廷不抱有什么好感,以前也从史书上知道了李自成是怎么进的北京,但亲眼看到后却又是另一番心情,也不禁感慨起来。
看到庞刚似乎对明朝的下场有些可惜,大壮不禁说道:“王爷,您又何必为大明感到惋惜呢。您忘了,想当初,咱们在灵山卫的时候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了?那时候咱们连野菜都吃不饱,那时候朝廷连个屁都不放,任由咱们自生自灭,这样的朝廷您管他那么多干什么?”
听了大壮的话,宾士乾却是有些尴尬,当初庞刚来到灵山卫的时候,他虽然只是百户,但生活的水准比起庞刚和大壮不知好了多少,说起来他和那个死鬼千户贺正南副千户赵大显一样,都属于剥削阶层,像大壮庞刚这样的穷军户自然不会被他看在眼里。但一晃五年过去,昔日的穷**丝摇身一变,竟然有望登上九五之尊,昔日大壮、王志这些原本被他看不起的人此刻却成了庞刚的心腹,这件事让他市场感到很是尴尬,此时听大大壮这么一说,他也有些不好意思面对王志大壮他们。
听了大壮的牢骚,庞刚只是微微一笑就不言语了,他适才并不是在为大明可惜,而是有些感慨而已,毕竟能够见证一个延续了近三百年的朝代覆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看到庞刚仿佛兴致有些不高,宾士乾站了起来说道:“王爷,既然京城里的探子已经送来了消息,那咱们是不是可以出发了,否则若是等到那些流寇攻下内城,咱们一翻合计都要落空了。”
这两天庞刚的十万大军一直驻扎在栗子镇上和周围的数十里的地方一直按兵不动,别说那些普通士兵了,就连宾士乾等一众将领都等得都有些不耐烦了。
庞刚听后不禁笑了:“好吧,本王就知道你们已经等得不耐烦了,现在所有人听命!”
“哗啦!”
所有的将领都齐齐站了起来。
“全军拔营起寨,向北京城进发,务必要在今天夜里抵达北京城!”
“谨遵王爷将领!”
(未完待续)
正文 第四百七十六章 危若朝露
就在庞刚向北京城急行军的时候,紫禁城内的崇祯也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坤宁宫内不停的踱步。
连日来崇祯食不下咽,夜不成寐,不但眼眶深陷,脸色灰暗,而且头昏目眩,身体难以支撑。但是亡国就在眼前,他不能倒下去对国运撒手不管,也不能到养德斋的御榻上痛睡一阵。
他本来以为自己的生命将就此了结,朱家的命运也从此断绝,但自从听到王承恩说过庞刚会率军到来后,他求生的意念又开始强烈了起来。皇位没了这不算什么,崇祯当了十多年的皇帝,也过了十多年的苦日子,自然知道这个龙椅是多么的烫屁股,但是为了朱家的江山他不得不苦苦支撑着,如今终于要是失去了,他的心中虽然依然有着不舍,但更多的则是一种解脱,只是在解脱的同时,也有着一股深深的失落。
天色已到了正午,正当崇祯望眼欲穿的时候,王承恩进来了,今早他奉命率领内侍和宫内仅剩的一些锦衣卫都去了内城城墙上防守,一直没有消息,崇祯早就等他回来了,现在看见大殿前在响动,抬头看见是他进来,立即问道:“大伴,如今情形如何?”
王承恩拜服在地上叹声道:“皇上,外城失守了!”
“什么?这么快!”
崇祯先是一惊,随即有些痛苦的闭上了眼睛,他没想到那么坚固的外城此刻竟然连一个上午都不到就失守了。
殿内一片寂静,周皇后和袁妃紧紧的搂着几个儿女,嘤嘤的哭了起来,但又怕触怒崇祯,因此努力抑制着自己的哭声,殿内响起了一阵低沉的悲泣声。
看到这样的情形,王承恩赶紧宽慰道:“皇上、娘娘勿慌,奴婢就是拼了老命也会守住内城,只要守到庞刚大军前来,咱们就有救了!”
崇祯长叹一声,“朕早知道外城守不住,只是没料到竟是如此不堪一击,大伴,你快快照实禀奏,逆贼进外城后什么情况?”
王承恩狠狠的道:“奴婢看见,流贼步骑兵整队人城,分住各处,另有小队骑兵在正阳门外的大街小巷,渠贼(刘宗敏}领着贼兵正大街小巷的抓捕溃逃的官兵。奴婢还看见外城中满是贼兵,大概外城七门
正文 第四百七十七章 拼命的崇祯 T
看着朱慈烺手中的匕首以及那决绝的神色,崇祯轻叹了口气就不说话了,他轻轻一转身,来到了垛口处,观看者这场近在咫尺的战争。
虽然这不是崇祯第一次观看真正的战场,但是直接和敌人面对面的接触却是第一次,不断的有爬上城头的大顺军士卒被兵器砍伤或击伤后跌落下城头,受伤后嚎叫的声音不时传入崇祯的耳中,崇祯看在眼里听在耳中,身体在微微的颤抖,而在他身后的周皇后等人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个相互依偎在一起瑟瑟发抖。
内城墙上守军的拼死抵抗很是出乎大顺军的意料,这个情况被迅速上报到了李自成处,惊愕之下的李自成挟着众将来到了内城外观战,远远就看到城头上的守军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悍勇无比,他们积极的利用各种守城的器械打击着正向城墙攀登的大顺军士卒们,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李自成观看到后也不禁惊愕起来,他对身边的众将道:“想不到明军之中也有敢死之士,其勇武决不再我大顺军之下啊?”
李自成身后的刘宗敏观看了良久后也长吐了口气后说道:“从城头的守军的服饰上看有很多人并非官兵,而是城中的青壮,但是让俺老刘奇怪的是这些青壮怎会如此英勇,难道他们都吃错药了吗?李公子你们怎么看?”
在刘宗敏心中,对李岩的临阵决断的本事是十分佩服的,毕竟大顺军现在的军制、训练以及政权的框架主要都是李岩鼓捣出来的,这也让性情悍勇残暴,生平很少服人的刘宗敏也不得不服,因此遇到了事情他总是习惯性的询问李岩。
一直默默站在众人身后的李岩缓缓放下了手中的千里镜,缓缓吸了口气后才一字一句的说道:“不是他们吃错药,而是崇祯就在城头上面。”
“什么?”
李岩的话一出口周围的人立刻就发出了一阵惊呼,“崇祯就在城头上?”
“是的,崇祯就在城头上!”李岩肯定的说道:“在左前方那里。一个身穿明黄色服饰的人应该就是崇祯,也只能是他,否则守军的士卒不可能这么拼命!”
随着李岩的话音刚落,有千里镜的众人都纷纷将它掏了出来对准了城头,虽然这个时期的千里镜受限于工艺水平,在五百步的距离上看得不是太清楚,但也可以勉强看得出来城头上站立着一名身穿明黄色服饰的人,而在这个人身边则围绕着三四名手持大盾的卫士。
“果然是崇祯小儿!”由于刘宗敏嫌千里镜碍事。并没有携带,因此急得跳脚的他从李岩手中抢过了千里镜望了过去,看了一会后他才兴奋的叫了起来,“闯王,咱们赶紧冲上去活捉了崇祯小儿,只要能活捉了他那么这个朝廷就完蛋了!”
李自成这么却没有赞同刘宗敏的话,反倒是摇了摇头叹气道:“没用的,崇祯既然站在了城头,那么就表明他已经下了必死之心。只怕是城破之日就是他自尽之时,咱们还是小看了这位大明天子啊!”
说到这里,李自成也不禁啧啧称奇。他也没想到崇祯这么有血性,竟然会亲自上城头激励将士们杀敌,这对于一名皇帝来说实在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不过李自成恐怕是做梦想不到崇祯上城墙的真正原因,更不会想到正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正朝着北京城快速飞驰而来。
不过李自成虽然不知道在河南将他打得一败涂地的庞刚正亲率十万大军赶来,但和朝廷打了十年仗的他自然不会不知道兵贵神速、速战速决的道理,既然知道崇祯就在城头上,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李自成转头对刘宗敏说道:“捷轩,你立即命令你的后营做好准备。争取今天攻下内城,你能否做到?”
刘宗敏一听,立刻拍着胸脯道:“没问题,闯王只管放心,老刘我一定在天黑前攻下内城。将那崇祯小儿捉到你面前让他向你磕头赔罪!”
“好,不愧是我们的刘总哨爷!”李自成大笑着拍了拍刘宗敏的肩膀笑道:“你去吧,注意要小心些!”
“遵命!”
刘宗敏兴匆匆的领着几名副将调动兵马去了。
过了一顿饭的功夫,城外响起了一阵锣鼓声,原本攻城的数千名大顺军士卒如潮水般的退了下去。城墙上守城的士卒还没来得及高兴,只见一队队灰褐色盔甲的士卒们又接着向城墙涌了上来,和适才第一批攻城的士卒不同,这一批士卒更加的悍勇,人数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