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答应,那就,有些困难了。”朱胜非道。
张通古将茶杯往几上重重一放,茶水都溅了出来,冷笑道:“我知道,你们认为陕西局势有些变化,腰杆就硬了……”
李若水此时插话道:“下官解释一下,陕西局势不是有些变化”川陕宣抚处置使徐处仁,宣抚副使徐卫,已经收复全陕。当然,这个我方有责任。虽说出兵并非朝廷命令”乃是川陕自主,但行在未能及时制止,抱歉。”
此前,大宋的公开说法是”徐卫出兵反攻,是川陕宣抚处置司的意思,不是杭州行在的命令。当时的金使一再胁迫,要求杭州方面勒令徐卫退兵,赵谌听从徐绍意见”一个字,拖。
结果没拖到几个月,陕西就全境羌复了。
张通古是易州汉人,从前是辽国臣民,中过进士,在辽国枢密院干过。辽亡以后”隐居山中,大宋方面知道他的名气,屡次派人去征召,都被他拒绝。后来翰离不率金东路军攻占燕山府,请他出山,他接受了。原因就在于,他基本上跟韩昉是一路人”宁愿仕金,也绝不投宋,因为他们不齿大宋联金攻辽的小人行径”心中极度仇视大宋。
这人一来江南,见到赵官家”就让人家不下来台。他拒绝行礼,宣称“大国之卿当小国之君”也就是说他跟赵谌是平级。设宴款待他,赵谌坐北朝南,让他坐南朝北,这厮勃然变色,当场吼道“大金天子以河南准西之地赐宋,宋当谨守臣节,如何让使者北面!“发作一通后,就问赵谌索取马匹要回金国”让全场的大宋君臣哑口无言。非但如此,在后来的谈判过程中,他不作任何让步”直接把金国开出的条件硬套,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张通古听出来李若水有嘲讽的意思,立马反击回来:“据我所知,南方的武臣从来没有敢擅作主张的,不得有司命令,不敢调动一兵一卒。
那徐子昂驱大军征伐,若无人撑腰,怎敢如此?”
朱胜非听得笑了一声:“是这样的,贵国可能对徐卫不太了解。他是将门虎子,道君在位时他就已经从征,太上皇着力栽培提拔,渐成一方统帅。如今他是川陕宣抚副使,总节西军,前线怎么作,基本上是他说了算,我们杭州方面也奈何不了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统帅?”
张通古只是冷笑,显然不信。
朱胜非也不管他是何态度”说完之后,起身抖了抖衣摆道:“话就是这些,剩下的”便由李侍郎和张留守谈罢。”因张通古在金国的职位是“中京副留守”,因此称之。朱胜非说罢,略施一礼,扬长而去。
建武四年腊月”宋金和谈渐有眉目。大金国提出的三个条件”休战、称臣、纳贡。大宋方面同意休战,也答应送钱”只是称臣很犹豫。金方坚持南宋必须称臣,有了这个前提,金国天子才会把河南淮西赏赐给赵宋”至于宋方提出的不迁移人民,不蓄意破坏,金国可以答应。
赵谌实在拿不定主意,他那个老子几次三番约谈,告诉他可以可以答应。只要称臣”就能取回河南淮西,还能赢得和平时间,潜心发展,将来会有所作为的。如果不答应,非但河南淮西无望”还可能激怒金国”纵使现在金军几次战败,受此刺激,也可能倾举国之兵来报复,孰轻孰重?
赵谌又遣沈择去问病重的徐绍,后者耳能因为已经说得太多了”只让沈择转告皇帝一句话“狄夷禽兽之辈,全无信誉,不足待以仁义”。
赵谌犹豫不决,太上皇挑唆朝臣施加压力”一个劲地上奏请命。恰在此时,川陕两道奏章又送至行朝。一道是徐处仁请求致仕退休”一道是徐卫请求入朝觐见。
徐卫请求入朝觐见,还可以理解”毕竟这位西军统帅一直以“忠勇”著称,他自求入觐,可谓事君得体。
徐处仁请求致仕,却让朝廷有些措手不及。虽然都知道他有目疾,皇帝也派了御医去诊治,但这刚刚获胜他就激流勇退,还是让人有些意外。徐宣抚经营川陕成效卓著”徐卫能建功,多赖他之力,这一致仕”川陕谁人主政?召宰执大臣商议,都同意徐处仁所请,毕竟人家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万一卒于任上如何是好?川陕暂时没有什么大事,就请他退休吧。
不过赵谌暂时没考虑继任人想,他在在意的是,徐处仁是西部长官,熟悉情况”又是作过宰相的,何不问问他的意见?
很快,赵谌批准了徐处仁的致仕请求,给予“以太傅致仕”的待遇,召他回杭州。对于徐卫请求入觐”则没有批准。
宋建武五年正月,这个春节,可以说川陕两地百姓多年来过得最舒心的一次。多年以来,陕西半壁为金人所占,陕人受沦亡之苦,水深火热。而川人也感同身受,以一隅之力供养西军,负担沉重。如今陕西全境光复,消息一传出,川陕沸腾。流亡异乡的百姓都收拾行装,欣喜欲狂,等着过了春节就返回故乡,重建家园。外地再好,终究不是桑梓,〖中〗国人落叶归根的观念根深蒂固。
在宣抚处置司所在的绵州,喜庆的气氛尤其热烈。比如昨天正月十五”绵州办灯会,满城一片华光,百姓通宵达旦地庆贺。为了共襄盛举,宣抚处置使徐处仁、宣抚副使王庶、宣抚判官徐良,参议张浚,以及绵阳本地行政官员,都出来与民同乐,将庆典**推向顶端。只是可惜”另一位徐宣抚还在关中,若他在,必受万民欢呼。
可到了今天十六,宣抚处置司衙门气氛却有些异样。各房各曹的佐官们几乎没人办公,都聚集在衙门之外,有些人甚至神情落寞,互相窃窃私语,不知道议论着什么。路过此地的百姓,见这一大群身穿官袍的长官们聚作一团,都感到稀奇,都停下来看热闹。那人越集越多,茶馆里喝茶的”听书的,带儿孙游玩的,走亲串门的,都聚了过来。你问我,我问你,看什么呢?答曰,不晓得。
过了许久,见有人从衙门里搬东西出来上车,不过几口木箱,无甚稀奇。这时有人猜测,看这模样,是不是哪位官人高升了?要调到别处去?因些这些长官们都来送行?
又一阵,衙门里有人出来”外头这群官员全都垂手肃立,不再聒噪。头先出来一个”便是宣抚处置习参议官张浚,他是四川本地人,而且老家就在旁边的汉州绵竹县人……,距离绵州不过一百多里,因此百姓们大多认得他。
后来跟出来的”昨天有幸一睹真颜的人也认得。那个老的,据说是宣抚副使王庶,年轻一些的”便是宣抚判官徐良,听说是徐九相公的堂兄,家中行六。还有几个不认得”但最老的那个,虽身着便服”但百姓们还是一眼就认出来,这就是咱们巴蜀的老父母,徐处仁,徐公!
“坏了!该不是你们看到没有,徐宣抚穿的是便装”这旁边的官人都披官锦,该不是他老人家要走吧?”,有人惊讶道。
“这是告老还乡吧?要不为啥搬家当?”
百姓议论纷纷之际,徐处仁正跟一众下属作别。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被官员们簇拥在当中,他眼睛不太好,只作着四方揖,连声道:“诸位同僚回吧,回吧,不可误了公事。”,那四周的佐官都有不舍之意”要么称颂功绩,要么祝福顺利”徐处仁也不及一一回应,只频频作揖。而后,在徐良和张浚两个的搀扶之下”欲登车离城。
徐良此时在他耳边道:“相公,街市上百姓云集。”
徐处仁一怔,已经踏上车辕的一只脚又收了回来。稍一沉默之后”轻轻推开两名下属,一整衣冠,以退两步,对着百姓长长一揖。这一揖,便是感谢多年来,四川百姓对抗战的支持,对他徐处仁的支持。
可他一揖”那四周百姓哗啦啦一片跪在街边,都呼“相公莫走”,”甚至有痛哭揖声者。徐处仁在四川多年,以仁德治理地方”上上下下享有广泛的声望。虽然今年早些时候预借四川两年赋税,让百姓颇有些怨言,但如今他都告老离任了”谁还记着他的这点恶?都想起他的好来,因此不舍。
徐处仁一揖之后,被下属扶上车去。他家人与他坐一车”后头拉家当的也只一车。要知道,他是川陕去最高长官,正经的封疆大吏,说得夸张点,他有“处置”二字,有“便宜”之权,川陕就跟他独立小王国一样。干这么多年,又那么大的功劳,多给自己弄点养老的钱不为过吧?怎么着,也不该只一车家当吧?
可徐处仁还真就这点家当”他在四川绞尽脑汁的理财,哪一年不是上千万贯的巨款由他支配?可他好像并有中饱私囊。当然”一是因为他本人清廉,二是因为朝廷对退休安员待遇优厚,似他“以太傅致仕”,退休之后,仍拿正一品高官的全额傣禄,他根本不需要贪污”也能风风光光,踏踏实实地养老。而且”他此去杭州,皇帝也必然会赏赐他一大笔财物,酬其功勋。
徐处仁一登车”士兵就牵了马来,王庶、徐良、张浚三人都跟着马跟随”其他佐官显然X寻到了指示,不必远送,回去办公,因此俯身一揖后,都目送车辆远去。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皇帝分身 (香港大亨) 肖图白穿越明末,崇祯皇帝成为其分身。 遥控分身,手掌大权。种田,练兵,排队枪毙…… 技术流、争霸、...
-
北洋天下 (准噶尔刀王) 我们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就要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土地。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正义和公理,那么大家就凭大炮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