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宋私生子 (何昊远)



另外还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他缠着白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下穿蓝色长裤,身量适中,眉清目秀,腰间配着一把宝刀,给他增添了几分英气。

他就是大理王子段和誉。也就是后世金庸笔下的段誉的原形人物。

白族以白色衣服为尊贵,段和誉身上就是典型有白族男子打扮,杨逸突然回过头来问他道:“王子殿下,我听说当初侬智高兵败后是逃到了大理国,不知侬志高现在可还有后人留在大理?”

“这……”段和誉没想到杨逸会突然问起此事,差点被他绕进去。侬智高是大宋的钦犯,若是承认大理曾包庇过侬智高那还得了?

段和誉连忙答道:“杨大学士明鉴,侬智高逃亡大理之说实乃子虚乌有,小王从未听说过此事。当初侬智高反宋之后,与交趾往来甚密,交止王还出兵帮助过侬智高,侬智高之乱平定之后,他逃亡交趾的可能性最大。”

杨逸摇摇头说道:“无风不起浪,广南百姓都说侬智高是逃到了大理,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此事还请王子殿下帮忙查实一下。”

“杨大学士这是何意?”段和誉毕竟还年轻,有些沉不住气,面上刹时变色。

“王子殿下,我的意思难道说得还不够清楚吗?就是希望大理能彻查一下,看看是否有侬智高后人流落大理。”

杨逸下意识地看了看他,可别又是凌波微步,又是六脉神剑的好,呃,似乎还有北冥神功呢。老子跟青云老道练了好几年,还没见到什么明显的效果呢。

段和誉努力地让自己平静下来,他这次来,负有极为重大的使命。

二十年前,杨义贞弑大理皇帝段廉义,自立为帝,杨义贞掌握了滇西所有军权。时为鄯阐侯的高升泰受其父高智廉之命,率滇东乌蛮三十七部兵马攻灭杨义贞,拥立段寿辉为大理皇帝。

一年后,高智升与高升泰父子逼迫上明帝段寿辉退位出家,接著便拥立段正明继位。高升泰被封为清平官,开始专政。

哲宗绍圣元年,一直以来都在专权的高升泰废段正明,自立为帝。

两年后高升泰病逝。高升泰临终嘱咐其子高泰明还政段氏,于是高泰明拥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大理皇帝,但其后大理国柄掌一直握在高氏手中,世称高国主。

波斯、昆仑等国来贡,皆先谒相国高泰明,现在大理段氏名义上还是大理皇帝,实际上不过是高氏手里的傀儡而已。

如今宋越大战忽起,杨逸一举歼灭阮志顺十万大军,若不出意外,平定交趾只是时间问题,而大宋在西南的影响力势必会因此百倍增加。段和誉这次受他父亲段正淳所派来见杨逸,就是希望能能交好大宋,交好杨逸,取得大宋的支持,从而夺回大理军政大权。

段和誉心念百转,最后说道:“杨大学士既然这么说,小王回去后一定彻查此事,若侬智高真有后人在我大理国,大理一定给大宋一个交待。”

杨逸回望身后正在休息的一万大军,火夫们架起了近两百个大铁锅,生柴燃烧后释放出浓浓的炊烟,弥漫在营地四周,他也不看段和誉,只淡淡地说道:“王子殿下若真能做到这一点,那是最好。”

“杨大学士放心,小王一定尽力而为。”正所谓人在此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大理段氏被高氏架空,所有的军政大权全部掌控在高氏手上,段氏想要夺回大权,只能借助外力,放眼天下,真正有能力给段氏提供帮助的只有大宋。

然而一直以来,大宋官方对大理都没有什么好感,象宋祁这样的史学家一致认为,唐之亡,祸根实在南诏,而大理继承了南诏的统治,所在连带对大理也不待见。

当初交趾与大理发生战争,交趾击败大理二十万大军,并将六十匹战马献予大宋报捷,大宋也接受了,并赐冠带、器币、马匹等物品回礼。大宋此举等于是承认了交趾的“正义”,而大理为“非正义”。

因此想要宋廷帮助段家夺回军政大权,这肯定不容易,段和誉这次不但带来了许多贵重的礼品,同时也做好了打水磨功夫的准备。

杨逸岂能不知他的心思,他将段和誉带在身边也颇有用意,这次大理宰相高泰明派儿子高明量率两千人马来支援杨逸,也快要到了,到时段家人和高家人凑在一起,杨逸感觉还是很有文章可做的,眼下故意提及侬智高之事,也是为了今后行事埋个伏笔。

杨逸正打算问问段和誉认不认识王语嫣,刘征匆匆走过来向他并报:“大人,交趾求和不成,便妄图困兽犹斗,李乾德举国招募壮丁,凑起了一支十一万人的军队,置于谅山一侧,准备与我军抗衡到底,同时李乾德还四处造谣,说大宋南征意欲吞并各国,并派人出使占城、真腊各国,愿将以前占领各国的土地交还,换取各国的支持。”

杨逸不禁问道:“竟有此事?各国有何反应?”

“回大人,目前还不得而知。”

杨逸脸上不动声色,心底细细思量着,大宋派往占城与真腊的使者因风浪失了性命,与两国沟通的意愿没有达到,现在李乾德四处造谣,加上愿意归还原先侵占的领土,周边各个小国还是很有可能倒向交趾的。

毕竟他们之间再怎么打,实力相差都不是很大,很难直接吞并对方。而大宋突然强势占领交趾,今后他们就要直接面对大宋这样一个巨人,心底岂能没有些忌惮?

杨逸现在的兵力实际上已捉襟见肘,刘武带一万人马为前锋压在谅山上,他自己带一万人马赶往汇合,合计也就两万人马,钦州方面足足留了两万多人马坐镇,即便如此杨逸还担心那几万越军俘虏有异动呢。

“越军统帅是谁?”杨逸接着问道。

“回大人,是李常杰!”

“李常杰?”

“是的大人,就是李常杰,据说李乾德亲往李府相请,并赋予了李常杰全权。”

这下子杨逸更不敢掉以轻心了,如果说阮志顺是越南猴子的军神,而李常杰就是军神的师父,阮志顺传承的就是李常杰的衣钵。

神宗熙宁年间入侵广南的十万越军便是由李常杰率领,他对宋军的战力也比较熟悉。

杨逸只是没想到,这老不死的都八十一岁了,竟然还能统军作战,有他出头,越军士气必定有很大的提高,在山区作战,只要指挥得好,十万新招的“民兵”哪怕是手拿木棍,同样不容小觑。

杨逸想了想喝道:“来啊,传令刘武,让他就地驻防,不可冒进,等我中军到达后再说。”

“喏!”

“传令下去,大军用过饭后立即起程,赶赴谅山。”

“喏!”

凉山!谅山!看来谅山注定又将成为血肉屠场啊!

因为谅山以南两百里便是李朝的都城升龙城。而升龙城处于红河三角州冲积平原上,四周一片平坦,无险可守,唯一的屏障就是谅山了。

以李常杰军事才能,不可能不知道谅山的重要性,他必定会死守谅山,谅山,谅山,又见谅山!

第423章御驾亲征

升龙城,位于红河三角洲西北部,坐落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墩河的汇流处,无论是从南方到北方,还是从内地到沿海,均是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唐朝统治时期,升龙城称作“宋平”。后来它成为了一座城塞,被称为“大罗”,为唐朝高骈治所。

交趾李朝开国皇帝李公蕴所颁布的第一项政策,就是将都城从华闾迁到大罗城。

据传李公蕴迁都时,御舟至大罗城下,有龙见焉,遂改其城为升龙城。

定都升龙后,李公蕴集全国之资产,按中国的建筑风格,大兴土木。天德府升龙京内起朝殿,左置集贤殿,右置讲武殿。左启飞龙门,右启丹凤门。正阳启高殿,皆曰龙墀,墀内翼以回廊,周匝四面。

乾元殿后置龙安、龙瑞二殿。左建日光殿,右建月明殿。后有翠华宫。

城之四面启四门,东曰祥符,西曰广福,南曰大兴,北曰曜德。

又于城内起兴天寺,五凤星楼,城离方创胜严寺等等。

此刻的集贤殿里,三十四岁的李乾德眉头紧锁,脸容憔悴,看上去就象是五十出头的人。

宰相李日成安慰道:“陛下请保重龙体,阮志顺虽败,但我大越尚有一搏之力,如今有李太尉亲自挂帅镇守谅山,那杨逸必定奈何不了我朝。宋军劳师远来,必不能久持,过些日子也只有退兵一途。”

李乾德长叹道:“但愿如此!只是朕一时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当初宋国动用十万大军,也不过与我大越打了个平手,如今杨逸不过三万人马。阮志顺十万精兵却尽覆于宾州,唉……难道真是天要亡我大越!”

李日成连忙劝阻:“陛下慎言,国难当头之际,正需陛下更加振作才行,陛下此言若是传出去,恐会令朝野不安啊!”

“国相金玉良言,朕受教了!”

李乾德对李日成和李常杰都极为尊敬,当初他登基时才七岁。全靠李日成和李常杰辅佐,即位不久,便成功逼迫垂帘听正的上阳太后殉葬,立其生母猗兰元妃黎氏为皇太后,从而使得他真正坐稳了帝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