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的质量不太好,短短一个月里换了三个灯泡,这是沈阳电灯厂的第一批国产货,宋彪也就只能忍着,尽可能还是用自然光比较安全。
电话是沈阳新区的法资企业生产的,总体还不错,为了鼓励本地产业,总督府全部都用了这批“吉宝亨”牌的铜柄木壳电话,只要是能看到的地方,已经尽可能都使用了东三省本地产品。
为此,宋彪在刚搬迁进来的时候还迫不及待的用“宋治中”笔名发了一篇社论,积极赞美此事,现在则多少有点尴尬,比如说办公室的门锁防盗能力太强,连本厂配发的钥匙都经常打不开。
宋彪的办公室还好,秘书局那边六道门中有两个锁经常出问题,全总督府申报出来的大约要换四十多个门锁。
怎么办呢?
现在就这么个情况,工业刚开始的阶段总是如此。好在纺织业、农产品加工业这些产业都能很容易的发展起来,小五金也没有问题。机械锁、铁锁、电灯、电话就真的需要点时间慢慢发展,设备大体都是进口的。关键是工人需要更多的经验。
宋彪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这些都会渐渐的不是问题。
此时,他正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秘书局为明天准备的新社评,题目是《新论“隆礼尊贤”》,这个题目是从德国考察回国的章炳麟提出来的,最近十几篇社评也都是章炳麟主笔代写。
此次的新社评《新论“隆礼尊贤”》就是章炳麟反思过去的“隆礼尊贤”。提倡新式和新时代的“隆礼尊贤”,也就是他说的无比重视教育,他认为“礼”和“贤”都是教育的一部分,“礼”和“贤”都是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的法治、礼仪、廉耻、道德、自然教育。
为此,他又提倡新礼和新贤,推行新式教育,宣扬新的人文素质教育,效法德国。
宋彪将这篇文章看了一遍,虽然有些观点不能让他完全满意,但从整体上而言,绝对是一篇好社论,可以让人恍然惊醒。
宋彪也重视教育,他只是觉得章炳麟所提倡的全力推行大学教育有点过于拔高。中国现在确实缺大学人才,但也更缺中专类型的运用人才。
在和新上任的学政厅厅长陈宝琛谈及教育问题,宋彪就很现实的说过,东三省目前的教育重心就是两个事情,一是塾师制度的继续推行和优化,二是中专教育的普及化,如果东三省每年通过塾师教育推出几十万名识字读书的青少年,再通过大量的中专学校培育几十万中等专科人才,东三省工商业发展就会拥有充足的人力资源。
当然。不能因此就说章炳麟的观点不对。
宋彪将整篇文章前后看了三遍,还是不确定能否发出这篇社论,考虑了一段时间后,他最后在文稿的结尾空白区域写了一百多字的修改建议,希望章炳麟在社论中增加一个“但是”。
他的意思很简单,推行大学教育,隆礼尊贤是必须的,“但是”东三省现在同样更需要普及教育,从全面提高民族的素质,需要普及的中小学教育和专科教育,其次才是代表民族之巅的精英教育。
边想边写,宋彪在末尾增加了一个脊柱论和头脑论,说“普及教育是要培养民族的脊柱和四肢”,“大学教育是要培养民族的头脑和灵魂”,两种教育都要办好,两种教育和尊重教育、尊重师范、尊重塾师都是新“隆礼尊贤”之根本。
想了想这些事,增加了自己的修改意见后,宋彪就将这份社论稿重新放回去,等着秘书局中午自己派人来收回去,章炳麟自己也可以过来拿稿子,甚至是和宋彪谈论十五分钟。
虽然现在的时间已经很空闲,宋彪完全可以拿出几个小时和别人商量事情,可他的规矩还是一如既往,会谈最多15分钟结束,要求每个人想清楚要谈什么问题,如何精简的表达意见之后再来见他,不要进来之后罗里罗嗦半天都找不到重点。
门外匆匆有人走近敲门,随即,舒方德打开门走进来,和宋彪敬礼汇报道:“军座,京师张之洞大人急电。”
“哦!”
宋彪并不是很在意的看了舒方德一眼,接过电报簿翻看,随着保密制度的完善,现在连舒方德也不准翻看这些电报,除非继续发回秘书处。
此时的张之洞已经到了京师充体仁阁大学士、补授军机大臣,办理学部事务,实际上是被剥离了湖广总督的军政大权,同样一起被勒令调入京师担任军机大臣的还有袁世凯。
奉天巡抚荫昌据说要被调入京师担任陆军部大臣,统管和筹办三十六镇新军,不知道是真是假。
宋彪和张之洞之间的来往一直是非常密切的,两人还一起倡导兴办了新政强国会,包括袁世凯在内的很多地方督抚大吏都在新政强国会中,大家有意借这个平台“无声”抵抗清政府试图削弱各地总督加强中央集权的态势。
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张之洞、袁世凯这两位声望太高。高到清政府已经难以控制的督抚都被高升军机大臣,剥夺了军权。清政府倒是也想调宋彪入京,1907年11月因签署《韩清通商续增条约》成功。加封其为协办大学士,这个月又补授大学士之衔,摆明是有上调宋彪入京的架势。
满清朝廷调张之洞进京是不用多加考虑的,调袁世凯进京则是袁世凯自己为了避祸,主动退让的结果,随着满汉之争在清末开始变得愈加剧烈。以及袁世凯实权越来越大,满人之中提议杀袁世凯的人很多,特别是以宗室满人为主,袁世凯不得不退让。
满人之中要杀宋彪的更多了。不仅满人要杀,汉人大吏中喊着要杀宋彪的也很多,而且罪名极多,不蓄发留辫就是首条死罪,因为不仅宋彪不留辫,按照东北新军的军容纪律,全军所有尉官及校官都一律不准留辫,士兵则自行决定,基本是有1/3的士兵不留辫子。
第142章奉票风波
宋彪并没有意识到,《新论“隆礼尊贤”》在《东北日报》上的刊登会成为划时代的一天,实际撰写此文的章炳麟同样没有想到,这一天实际上宣告了东北新政的“隆礼尊贤,重法爱民”思想的进一步升华,也是中华复兴思想和理论的一个新起点。
清政府自然更没有想到将会有这样重要的一件事发生,此时的清政府正在忙着讨论如何处理奉票风波,所谓奉票就是东三省以关东银圆为基础发行的银本位货币,而奉票风波是户部尚书赵尔巽在直隶强行查抄奉票,结果被发行奉票的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等外资银行干涉,要求赔偿道歉的事。
清朝的政治事件中不乏因为私仇报复而导致离奇坏事和事态扩大到例子,奉票风波就是其中一例,因为东三省新政办的确实漂亮,各省都有抄袭,目前抄袭最厉害的就是公塾和钞票,各省都有在乡镇办理公塾,以及大印本省钞票之事,赵尔巽主导的大清户部银行也在发行钞票,只是都没有学到位,一是大体滥发,二是印刷粗糙。
因为直隶地区的奉票流通最为广泛,赵尔巽就将户部银圆券发行遇阻之事归罪于奉票泛滥,愤而让新任的直隶总督杨士襄全面查抄奉票,禁止奉票在直隶流通,结果杨士襄将这个事情办的很没有轻重,惹得各家外资银行暴怒。
清政府和赵尔巽都认为这件事的背后是宋彪在主导的,洋人是被宋彪操控的,京师上下又惊又怕,其实真的误解了宋彪,如果宋彪可以阻止的话,他绝对不希望奉票外流。
于是乎,清政府只能先将刚当了三个月直隶总督的杨士襄撤职,又将赵尔巽调至吏部尚书避风,另外还得想办法安抚宋彪和洋人,其实真是冤枉了宋彪。
宋彪是好人啊。
就在宋彪给张之洞回电答谢,并且下令全军取消戒龘严的这天晚上,张之洞又发电给宋彪,询问宋彪如何才能平息奉票之事。
此时的宋彪正在舒家吃晚饭。
舒家在东三省是一个很特殊的家庭,因为自己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和舒家上下的关系都很亲近,宋彪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舒家当作他的“家”的替代者。
宋彪在这两年间,几乎有1/3的晚上是在舒家度过,有时候和舒方德、舒方信谈的太晚,索性就会在舒家留宿,遇到这样的晚上,舒萱一般都会作为家里的长女,以及宋彪的属下帮忙安置寝室,加上宋彪每天睡前都会洗澡,她还要细心的为宋彪准备洗换的衣服。
自从清朝廷授宋彪大学士之衔,距离传言中最终补授武英殿大学士,调入京师只剩下一步之遥,宋彪周边的人都是一阵紧张,包括舒家。
今天终于知道不用调入京师,大家也都松了口气,舒萱知道宋彪晚上90%会来她家吃饭,早早回家让父母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膳,还亲自下厨烧了宋彪喜欢吃的几个糖醋菜。
宋彪喜欢吃糖醋辣白菜、糖醋松子鱼、糖醋排骨,而且口味很特别,既不能太甜,也不能太酸,还要都有一点微微的辣味,胡椒要重一点。
这些都是舒家人慢慢琢磨出来的,因为经常要招待宋彪这位上司和有可能的大女婿,舒高立特意拜托朋友从上海招了一名同乡名厨在家里做事,这位名厨以善烧京菜和粤菜而闻名,似乎很得宋彪的喜欢,可这两年琢磨下来,舒家和大厨才发现宋彪的本口味居然是淮扬菜系,清淡为主,各种味道都喜欢,就是不能重,大致之中是稍稍偏糖醋味和胡椒味,不喜欢花椒、丁香,特别忌讳十三香这种杂味。
相似小说推荐
-
豹牙 (战舞飞扬) 17K小说网 2013-10-24 VIP 完结经历军营历练,社会小青年成长为骁勇善战杀筏果断的时代尖兵,穿梭于索马里,戈兰...
-
逆子乱臣 [精校] (路人家) 都市小青年魂穿到架空古代,内有奸党误国外有胡人滋扰,且看他如何利用现代技术从候门庶子成长为朝中权臣的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