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是秦二世 (华夏九洲)



原因无它,从尉缭和章邯领军回到咸阳之后,连续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在咸阳宫议政堂内几乎每天都有一次小朝会举行。而这小朝会的内容,除九品官制的改革外,将县乡以下的小吏纳入大秦正式的官制序列中以及改革现有大秦朝廷施政主政的各府各衙才是重中之重。

这其中牵涉了太多的利益分配,也牵扯了太多世家贵族的荣辱兴衰。由不得胡亥不重视,也由不得这些每日能够有资格参加大朝会的数百朝臣不重视。

数个月的唇枪舌剑,数个月的利益交换和分配,到今天,终于有了结果。

咸阳宫正殿,无数群臣正襟危坐。

一身黑金夹织皇袍的胡亥端坐在大殿之上。

王岩站立在长长的玉阶之上,手捧黄绫,尖细的声音在空旷幽深的大殿中回荡。

“裁撤太尉府、卫尉府、郎中令府,建兵部。原郎中令章邯迁任兵部尚书一职。兵部掌天下武官选用、各军兵籍、军械、军令之政,下设军械辎重、军籍、幕府、军令四司,每司设司丞一名,司封令四人,员外郎九人。

兵部尚书下左右侍郎各一人,左庶长王豪为兵部左侍郎。掌五品下以军将选调、升迁;前卫尉杨瑞和迁任兵部右侍郎,掌天下各地郡县卫卒编练诸事。

裁撤上计府,治粟内史府,建户部。原上计府府丞张苍迁任户部尚书一职。户部掌天下钱粮税赋、户籍土地、官员俸禄、官仓府库诸事。下设税赋、户籍、土地、府库四司,每司设司丞一名,司封令四人,员外郎九人。

户部尚书下左右侍郎各一人,原少府令苏沫为户部左侍郎,掌天下钱粮度支。原上计府左府丞范见为户部右侍郎,掌大秦钱币。

裁撤少府,建工部。原治粟内史府府令郑国迁任工部尚书一职。工部掌大秦各地劳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诸事;工部下设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每司司丞一名,司封令四人。员外郎九人。

工部尚书下左右侍郎各一人,原尚坊丞田仁迁任为工部左侍郎,掌天下工造;原博士宫仆射周青臣为工部右侍郎,掌运河疏浚。

裁撤廷尉府,建刑部。原廷尉府府令姚贾迁任刑部尚书一职。刑部掌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等等诸事。刑部下设督捕、廷狱、赃罚、提刑四司,每司司丞一名,司封令四人。员外郎九人。

刑部尚书下左右侍郎各一人,原宗正府中丞嬴皓为刑部左侍郎,掌核冤狱罪案、掌核秋审、朝审之案;原三川郡守方有从迁任刑部右侍郎,掌律法修订。

裁撤典客、奉常两府。建礼部。原奉常令胡毋敬迁任礼部尚书一职。礼部掌吉、嘉、军、宾、凶五礼、掌藩属异族外交、掌祭祀礼节、掌天下书院、学子。礼部下设仪制、祠祭、教育、孝廉四司,每司司丞一名,司封令四人,员外郎九人。

礼部尚书下左右侍郎各一人。原宗正府左丞嬴安为礼部左侍郎,掌对外藩属异国诸事;皇家学院院丞孔鲋为礼部右侍郎。掌天下学院学子教习诸事。

除上兵、户、工、刑、礼五部外,新设吏部,原皇帝书房长史蒙毅迁任吏部尚书一职。掌文官四品下官吏任免、考课、升降、勋爵赐封、调动等等诸事。吏部下设吏部、考课、勋爵、遴选四司,每司司丞一名,司封令四人,员外郎九人。

吏部尚书下左右侍郎各一人,原宗正府右丞嬴良为吏部左侍郎,原御史、东郡郡丞、成武县令陈有光迁任吏部右侍郎。

此上六部,各部尚书为正二品官制,紫绶金印,赐玉带。各部侍郎为正三品官制,青绶银印,赐金带。各司司丞,正五品官制,青绶铜印。各司封令正六品官制,青绶铜印。各司员外郎,正七品官制,黒绶铜印。大秦二世二年八月初一日。”

读到这里,王岩尖细的声音嘎然而止。

偌大的咸阳宫正殿,鸦雀无声,虽然对官制的改革大秦朝臣早就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但是远远没有此刻听到更加震惊。

这已经不是改革,这是将由始皇帝定立的官制已经完全推翻,重新创立了一整套不一样的官制体系。

因为没有经过实践,而这套官制的改革显然皇帝已经同大秦的一干能够出入议政堂的重臣达成了共识,所以即便心中再震惊,一干群臣能做的也只能是慢慢吸收这宣读出来的第一道诏令。

组建六部,裁撤除丞相府、御史府、宗正府、太仆府在内的所有府衙,一干利益的重组和分配从任命的尚书和侍郎就可以看出来。

唯一没有宣读出来的各部正五品四司、正六品十六司封令、正七品三十六员外郎显然就是给朝中诸多臣工留下的位置了。

兵部出人意料的没有由蒙恬接手,而是被郎中令章邯拿下。王豪作为王氏一族如今最为德高望重的宗老,由他担任左侍郎显然是为了平衡王氏一族的利益。至于杨瑞和本就是卫尉,就不必多说。

其余五部,也大多都被原本各府各衙的府令所掌握。权柄最重的吏部尚书有蒙毅担任,没有人能说什么。蒙氏一族依然是皇帝最为信任的世家。

苏、范、方三家代表的老秦世家也在这次的官制重组中再次进入大秦的权力中心,苏沫、范见、方有从分别任户部和刑部左右侍郎,显然老秦世家们先前对皇帝的支持如今已经得到了回报。

诸子百家同样斩获颇多,孔鲋、田仁、周青臣同样也位列三品侍郎之位。

而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应当是代表着嬴氏皇族的嬴皓为三品刑部左侍郎、嬴良为三品吏部左侍郎、嬴安为三品礼部左侍郎以及过气御史小小县令陈有关一跃成为大权在握的三品吏部右侍郎了。

PS:感谢草原狼骑、3998、箜溟曉曦三位兄弟的打赏。感谢投下月票的兄弟,感谢每天还依然在投给我推荐票的兄弟。多谢。

第二十五章 三省

虽然早在胡亥下诏解除皇族子弟不得从政入伍的限制之后,大秦朝野上下对嬴氏一族进入朝堂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皇帝的步子竟然迈的如此之大。

统共六部,除各部尚书外,当属各部左右侍郎的权柄最重。虽然皇帝对各部的职能划分的极为明确,但是任谁都看的出,既然同丞相一职一样分了左右侍郎,那么左侍郎显然要比右侍郎的地位要高上那么一筹。

更为蹊跷的是,吏部左右侍郎是唯一一个没有明确划分权责的。而吏部的职能偏偏又掌握着大秦全国所有文官的升迁和考课之责。

好吧,嬴氏皇族参政是势不可挡,毕竟这天下这大秦都是嬴氏一族的,这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陈有光这样一个小小的县令能够一跃成为吏部右侍郎,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又怎么可能?

更何况陈有光这样一个从御史贬谪为郡丞又被贬谪为县令的人物,在御史府乃至大秦朝堂上还是有很多人都知道各中故事的。

被已故左丞相李斯给生生的贬谪成县令的么。

只是,显然如今这陈有光不知道祖坟上是不是冒了青烟了,竟然不知道怎么弄的抱上了皇帝的大腿。一跃直入朝廷中枢,成为吏部三品右侍郎,掌控无数大秦官吏的生杀大权啊。

虽然说吏部只能对四品以下的文官有升迁、调度之权。但是要知道,既然是九品官制,那么显然很多人都要从最底下慢慢往上爬,升不到六品,怎么到五品?不到五品又怎么到四品?当然,皇帝恩泽直接擢升那又是另一回事。但是又有多少人有那个命?

成武一战,即便到如今,大秦朝堂上除三公九卿等一干重臣外,实在是没有多少人知道。

如果群臣们知道皇帝在成武碰到的陈有光,也许就不会这样惊讶了。

在胡亥最初提出由陈有光升任吏部右侍郎的时候,并没有遭遇想像中的反对。陈有光的名声,在大秦朝堂上还是很多人都有耳闻的。

虽然陈有光不属于冯去疾一系的官员,但是他是御史,而那个时候冯劫是御史大夫。所以在陈有光弹劾李斯的时候,所有人依然将陈有光看做了是冯去疾的马前卒。

殊不知,陈有光根本就是个无党派人士。他之所以弹劾李斯,完全是他个人的原因,而不是其他。

正直的人即便政见不合。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正如陈有光。

更何况吏部尚书是蒙毅,吏部不出意料显然将会是蒙氏一族把持,不说陈有光,就说左侍郎嬴良,那可是实打实的皇族中人。

皇帝显然是让嬴良进入吏部不说牵制最少也是平衡蒙毅,以防吏部真的成了蒙氏一族的后花园。

不用陈有光的话,无论是谁就任这个吏部右侍郎。显然都会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何不送个顺水人情,让陈有光进去搅合搅合?说不定还能浑水摸鱼。

各个都是老奸巨猾之辈,知道什么时候该争,什么时候不该争。

有嬴良。再加上陈有光。那么吏部蒙毅行事多多少少就要有顾忌的多。这对大家都好。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