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坐下,对着侍立在一边的给事中王岩点点头!
王岩双手高举用金黄锦帛做材料书写的诏令,缓步走上大殿!
“大秦二世皇帝诏,左丞相冯去疾留一品官阶去左丞相位,右丞相李由留二品官阶去右丞相位,太师尉缭留一品官阶去国尉位,宗正嬴腾留宗正位、二品官阶去内史位。即日起,裁撤中书、尚书、门下三省!”
第八十六章 内阁
去了左丞相冯去疾、右丞相李由、国尉尉缭、宗正嬴腾兼任的内史,四人仅仅保留各自的官级品阶?新设不过几个月的中书、尚书、门下三省才刚刚弄清楚各自的职能,皇帝就立马又给裁撤了!
这到底是要玩哪一出?
难道不知道朝令夕改对一个帝国而言是最为忌讳的事情吗?
王岩宣读的诏书才刚刚开始,咸阳宫正殿内的文武百官已经被这前半部分诏令给弄懵了!甚至连议论都忘记了!
所有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皇帝在想什么?难道又固态萌发了?想到这里,所有的大秦朝臣心头无端的都多了一层阴影。
如果皇帝真的固态萌发,那么如今大秦好不容易开创的大好局面怕是不出两年就要崩盘!
没有人注意到,四个当事人包括如今已经贵为大秦第一公的蒙恬、顿弱这些老臣依然老神在在!
“新设大秦内阁辅政院,尉缭、嬴腾、冯去疾、李由、御史大夫顿弱为内阁辅政,即日起大秦一应奏章、国事尽皆交由内阁辅政院五位辅政议政处置,并统辖朝廷六部。
各郡奏章、天下诸事尽由内阁辅政院裁决,若五位辅政大臣事有分歧无法达成一致,则行表决制,五位辅政以人数多寡决定是否可行,三位辅政赞成,则由内阁辅政院署名行文六部,交由六部执行,并上奏皇帝陛下。
若五位辅政大臣表决依然无法决议,则五位辅政大臣须将诸事原委详尽奏报于皇帝陛下,由皇帝陛下裁决!内阁辅政院,只涉政事不涉军机。大秦军机诸事、各军调动尽皆依原律而行!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裁撤之后,原属三省之官吏尽皆转入内阁辅政院。成为内阁辅政院之吏员。此诏,即日起施行,大秦二世三年二月初二!”
王岩尖细的声音拉着长长的尾音在咸阳宫正殿内回荡片刻之后,最终逐渐的消失。
偌大的咸阳宫正殿内死寂一片,鸦雀无声!
如果说刚刚群臣只是震惊和担心的话,那么听完这道诏令之后咸阳宫正殿内的文武百官已经是被惊得脑袋一片空白。
一年前,皇帝曾经用过已故左丞相李斯辅政,但是以李斯在大秦朝堂上数十年的威名,也仅仅只是能够酌情处置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而已。所有的奏章李斯也仅仅是能够如冯去疾先前一般附批,然后呈送给皇帝,由皇帝来做最后的定夺。
当然,李斯的辅政在如今的大秦群臣看来,更多的却是皇帝同左丞相李斯之间互相妥协的一个结果。而随着李斯身死。皇帝再没有提过辅政之事。
一直到设立三省六部。新任的左丞相冯去疾又有了那么一点小权力,但是谁都知道帝国诸事,任何一件事情最终做主的依然是年轻的二世皇帝陛下。
从诏令上来看,裁撤新设不过数月的三省,直接设立内阁辅政院,将天下诸事、各郡县奏章一股脑的交给五位辅政大臣来裁决,皇帝显然是真的打算做起甩手掌柜了!
英明如始皇帝也从来没有做过如此之举!帝国诸事无论大小。始皇帝从来都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为了什么?难道始皇帝不想偷懒吗?
自然不是!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即便以始皇帝威名也担心大权旁落,皇权不稳!而到了二世皇帝,却在连番的改革之下将除军机外的帝国诸多政事全部扔给了内阁辅政院来处置。
这是该说二世皇帝想偷懒才如此呢,还是说二世皇帝要比始皇帝更有信心更有把握即便将天下诸事付诸内阁也能掌控这天下呢?
答案显然只有也只能是第二个了!
群臣还在呆呆的吃惊中。这边早就知道一切前因后果的蒙恬、尉缭、嬴腾、冯去疾、李由、顿弱等人已经齐齐拜倒在地异口同声的高呼道:“臣等遵旨,陛下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如果到这个时候一干文武百官们还无法看出皇帝早就同几位朝中重臣商量好了的话,那么他们也活该只能一辈子做个四五品的小吏了!
“陛下万岁万万岁‘的山呼声瞬间响彻整个咸阳宫!
撤三省建内阁的决策在胡亥同蒙恬、尉缭等人商讨的时候基本上没有遇到任何的阻碍。只有嬴腾表示了一些担心,但是却最终还是选择了信服胡亥的决定。转为支持!
至于如冯去疾这样的老来还想继续为大秦散发光和热、一门心思想要重现李府荣光的李由、焕发了第二春的顿弱等人,却是欣然应诺!
做官到冯去疾、李由等人这个位置,其实最担心的不是皇帝放权,而是皇帝收权!如今胡亥想他们心中所想,干脆利落的将帝国诸事尽皆交给他们五人来处置,如果反对的话除非他们脑壳被门夹了。
而胡亥呢,巴不得自己能够做甩手掌柜,只要军权都还在自己手中,这天下没有任何人能够在大秦翻得起浪来。后世大明朝的内阁为什么首辅能够一手遮天?甚至于架空皇帝?
因为大明朝设了首辅,一个首辅就能够压下内阁中其余的大臣!
而胡亥这大秦内阁中却是没有首辅,五位内阁大臣平起平坐。虽然如此行事必然会在处事的效率上大打折扣,甚至于拖沓,但是安全第一不是?更何况如今天下初定,哪能有多少问题需要五个内阁大臣表决的!
最为重要的是五位内阁辅政大臣根本拧不到一块。嬴腾本就是皇室中人不必说,尉缭和顿弱两人显然只会站在自己一方,冯去疾和李由更是不可能尿到一块。
如此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胡亥自然乐得放权!
当然,在最初唯一让他难以取舍的是就是蒙恬要不要进入内阁!好在,蒙恬自己替胡亥做出了决定,不进入内阁!因为他是武将,为皇帝开疆扩土义不容辞,进入内阁辅政,一蒙恬不想,二蒙恬知道自己不能!
蒙恬的顾虑胡亥清楚,平心而论他也不想已经是军方第一人的蒙恬插手帝国政务,自然顺水推舟的答应了下来。
看着大殿内山呼万岁的群臣,胡亥陡然仰天长笑!
终于摆脱了!
第八十七章 踏青
发生在祭春大典之后大朝会上的事情,在散朝之后不过短短的一天时间就传遍整个咸阳。相对于大秦群臣们的一惊一乍,咸阳的百姓反而要淡定的多。
为何?
因为有好事的百姓已经总结出一个规律,那就是每逢大朝会就要做好朝廷会有重要消息传出来的准备;每逢特殊日子同样也要做好皇帝会有特殊诏令颁布的准备。
朝堂上的事情,实在是离普通的平民百姓实在太过遥远。所以,关中秦人大多都是将这些消息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朝中无非就是多了五位内阁辅政大臣嘛!
官职是换了一个,权力是大了那么些,但是这又同咱们有什么关系呢?还不如多看看多听听官府的告示,看看有没有朝廷劳役可做不是?
所以,这一次的撤三省设六部在大秦普通百姓中引起的波动远没有蒙恬进爵九原公来的大,更不用说关系多所有人命运的武举提前举行了。
内阁的产生,真正振奋的是那些还在学院学馆中读书人!
天下政事由内阁五位辅政大臣掌控,只要做的好,心忧天下,多做一些泽被万民的事情,那么想要流芳百世青史留名似乎根本不是难事。
无数的读书人在心中振奋的同时,对胡亥这个敢于放权、甘于放权的英明皇帝的敬仰已经如那滔滔长江水连绵不绝了!
圣天子之名在大秦正逐渐形成的士子阶层中,已经是深入人心。
当然,他们肯定不会想到,胡亥真的只是为了偷懒而已!
……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已经进入阳春三月!
带着绿色的春风悄无声息的就将渭水之滨、兰池两岸的青青杨柳、匆匆叶松吹绿了枝桠,告诉所有人又是一年的春天到了!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胡亥没有上过朝,没有看过奏章,更没有过问过各地诸事。所有的一切政务都丢给了内阁的五位辅政大臣。
而龙媚也在二月中旬的时候为胡亥诞下了一个女儿,嬴文茵。取自《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文茵:车中的虎皮坐褥,意喻外柔内刚!
儿子有了,女儿也有了!
所有将一干政事都交给内阁五位辅政大臣的胡亥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抱抱嬴文茵,遛遛儿子嬴乐康,当然嬴乐康显然不能走路,这个遛大多都是胡亥用架子推着他脚不沾地的走。
相似小说推荐
-
柔情侠骨 (侠影) 17K小说网2013-11-23完结 穿越来到明朝末年的李凡,无意中卷进与东厂斗争的漩涡中,利用现代人先进的头脑和...
-
大宋兵器谱 [精校] (殷扬) 起点VIP2013-02-19完结兵器大师在北宋的热血传奇! 破契丹,灭西夏!斩祸乱之源,女真、蒙古安得横行!平吐蕃,收西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