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中总算说到正事,连忙对陈新道:“大金国大汗派小人来,一是想与大人谈如何共保辽东太平,并修有亲笔信一封……已经被贵属搜走了,二来是想与大人商议互通有无。小人现为大金国使节,但小人到此,大人未发一言,便先抓了小人的属下要斩首,有道是自古两国交战……”
“高先生说得不错错。”陈新微笑着道,“那是‘两国交战’,今日正好却不是两国,你我征战十余年,所为不过辽东一块土,辽东乃我大明之国土,你口中的大金国不知在何处地方,可有跟我朝廷交过国书,可有被册封?可有进贡?”
高鸿中也不慌乱,低声争辩道:“此事的说法自是给为其主,无论你们称呼大金为何,大金如今也在辽东之地,此乃天赐……”
陈新收起笑容,声音不大但坚定的打断道:“努尔哈赤祖世受我大明册封,我大明皇帝准予建州部从通古斯迁徙至辽东,让他们在此落地生根,努尔哈赤不思大明养育之恩,杀戮辽东汉人数百万。在本官眼中,你们和几百年前那个金国一文钱关系都没有,你们就是建州部挟裹了其他女真蒙古各部马贼而成的一股叛兵,在本官面前,你只能自称建州女真来员,否则就不用谈了。”
高鸿中张口结舌的看着陈新,而陈新的神态异常坚决,高鸿中不禁感到有些头痛,如果承认了这个双边关系的定位,他后面就没什么好谈的了,他们作为叛军没有任何道义上的理由可以要求益处。
外面传来士兵一阵叫好声,高鸿中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开始砍头了,陈新选在这样一个地方谈判,一上来又坚持这个定位,高鸿中顿时感觉自己手中几乎没有了任何筹码。他以前知道陈新能打仗,此时才感觉此人不光能打,还很无赖。(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两条船
高鸿中额头微微出汗,他对陈新拱手道:“大人,无论大人把我大金当做什么,小人是受命来与大人商谈,谈了总归是对大家都有益处的,还请大人高抬贵手,不要将我的伴当斩首,他们亦是汉人。”
陈新摇摇头,“汉奸自然是汉人,本官所带的是官兵,只要作奸犯科的,都一样斩杀,女真人若是奉公守法,本官也是不杀的。”
这时外边一阵欢呼,高鸿中顾不得陈新讽刺他是汉奸,此时终于忍不住转头一看,外边两颗脑袋已经被高高提起,那两人都是文馆的汉官,是从辽东剩下的最后三百个生员中挑出来的,他们躲过了无数次后金的清洗,居然最后死在旅顺。
高鸿中脸色惨白,不过陈新既然单独接见他,至少自己的脑袋是比较保险的,前提是不能激怒这个一脸温和的明国总兵。
他小心想了想措辞后道:“既然大人对于称谓有此疑虑,那小人便亦我家主子称呼后金汗,把话带到亦是一样,就当是大汗私人带话给陈大人,不涉及朝廷礼仪。”
陈新微笑道:”如此也可,不过外边那几个人,都是以后金国名义来的,本官要当众斩下他们人头,送回京师给各位部堂查验。以免本官落个不明不白的口实,有损本官名声。”
高鸿中心中暗骂,这个陈新做事倒是滴水不漏,既用那几人人头表明中忠心,又鼓动了将士的士气,最后还留下自己谈判。
以后即便有人说及后金派人与陈新媾和。陈新也大可拿那几个人头搪塞。外面又一阵喝彩,高鸿中放弃了营救几个伴当的打算。反正也斩得差不多了,自己也懒得再费无用的口舌。”
既然是私下口信。那听的人就不必多了,陈新对旁边的周世发点点头,一群情报局的探子都退了出去,屋中只留下两个卫兵和周世发““大汗遣小人前来,是要跟陈大人说一句话,‘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陈新眨巴着眼睛,平静的看着高鸿中,连一点思索的神色都没有。高鸿中反而更加放心,他认为陈新是早就想过了。
高鸿中心里有些紧张,他盯着陈新的神色,口中继续道:“陈大人不是辽西吃闲饭的辽镇,战力又冠绝明国,若是无我我家主子在辽东,大人对明国崇祯皇帝便再无用处。大人与我家主子拼个鱼死网破,对大家都没有好处,这又是何苦来。”
“说完了?”陈新突然淡淡问道。
高鸿中呆了一下。点点头然后马上又摇头,“我家主子与明国开战,实在是明国往年时候逼迫太过,如今大人既入主登州。我家主子仰慕大人,愿与大人共治辽东,以金州为界。只要大人点头,大金军队从此不过金州一步。若是陈大人有问鼎天下的一天,我家主子愿借兵与大人。或是在关外策应,待大人问鼎成功之后,金国愿照朝鲜例,以藩国之礼待大人……”
旁边的海狗子和周世发都斜着眼睛观察陈新,陈新盯着高鸿中一直没有说话,气氛颇为怪异。高鸿中一边说着一边心中发虚,到后面声音越来越小。陈新终于笑了出来,挥挥手打断高鸿中。
高鸿中急道:“请大人听小人分说。”
“不必了,你的意思我明白了,若是你想保着这颗脑袋,就不要再说了。本官倒是想问问,来和谈这主意是你出的还是皇太极给你安排的?”
“这,是小人给大汗建议,小人虽不懂行军打仗,但也能看出登州镇战力无双,非一般明国军镇能比。此事如管中窥豹,军队如此,陈大人就必定是非常人,所行乃非常之事,是以大胆揣度大人的心思,小人此议是为大人和我家主子都有益处。”
陈新摸摸鼻子笑道:“本官不想花心思跟先生剖明心迹,不过高先生,本官也给你提个议,先生能在九死一生的辽东混到后金汉人高官,也是个非常之人,过往的事情本官不想多问,日后的事情却可以帮先生设想一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即便今日我与你家主子不交战,辽东终究不免一战。世事亦是一盘赌局,高先生若是真的聪明,大可多买一手,也不需做多难的事,每月给这位周大人传一份后金动向便可。脚踏两只船有时容易落水,有时嘛,也更容易保命,多买一手没坏处,开大开小都能捞点不是?”……
这一个白天登州镇又派出骑兵逼近后金大营,一些小队登上北山,从山顶观察旅顺往金州的大道,后金兵派出骑兵迎战,又派出一批白甲兵进入山地与登州兵争夺制高点,有两千骑兵押解着包衣往木场驿撤退,他们携带的辎重比来时少了,武备中损失最严重的是七门红夷炮,都是天佑助威大将军,被放弃在了土墙。
后金兵维持着骑兵优势,主力依然留守在旅顺北面,后金兵的营地控制了可供通行的官道,登州骑兵也不可能绕过大营,登州镇死死盯着他们,只看他们主力何时动身,不管后金兵如何部署兵力,只要大军开始行动,在道路上的队形总会拉长,总会有留在最后的人,而且阵形和心理都是脆弱的。
直到天黑之后,一个情报局的小队在夜色掩护下送走了高鸿中,在离后金营地四里的地方就遇到了后金伏路军,看起来后金军怕了登州的火箭,早早的就派出伏路军。
高鸿中大声叫喊着表明身份,情报局小队马上撤离,高鸿中最终是否能安然返回,就不是他们的事情了。
高鸿中费尽口舌才说服了几个伏路军,由两名甲兵带他回营,途中遇到了不少的白甲。其中有镶黄旗的巴牙喇氂额真,今日后金也派出重兵在野外等候。要收拾昨晚那些嚣张的登州兵。
高鸿中刚刚过去不久,旷野上便喊杀声大作。箭支和铅弹呼啸着带去死亡。那个巴牙喇氂额真认识高鸿中,直接派人领他到了皇太极大营,皇太极的营地更靠近北面,这一趟夜路走了七八里路,前半段几乎是情报局的人架着他走,后半段则是几个甲兵扶着走,高鸿中一路摔了无数个跟斗,总算活着回到了后金的怀抱,他回想一日间的境遇。便两世为人一般。
皇太极早已等得不耐,听到高鸿中回来,匆匆招他进帐,让高鸿中坐下说话。
高鸿中一下跪在地上,“大汗,那陈新颇为奸诈,上来便砍了奴才的几个手下,说要拿去给明国皇帝交差,奴才无法拦阻。有辱大汗颜面,请大汗发落。”
皇太极对于几个汉人官员并不在意,其实也在他意料之中。皇太极曾与孔有德和李九成深谈过,细细理了登州之乱的前后。他对陈新行事作风的理解比孔有德还深入一些,孔有德只是有所怀疑陈新有预谋,但皇太极可以肯定。关键点就是那个王秉忠,而后来得到的消息是王秉忠死于耿仲明之手。皇太极由此判断陈新的行事风格是谋定后动杀伐果决,喜欢假别人之手。自己则在朝廷那里装忠诚。从李永芳打听到的对付缙绅手段,又可以知道他是更看重实际利益的那种人,名利之间就是取利舍名,从来没把缙绅生员看在眼中。高鸿中能保条命回来就不错了,至少说明陈新还愿意保持私下的联络,死几个汉人生员不算什么。至于受辱之时,此时形势不妙,也不是计较的时候。
“那陈新有何话说?”
“他不承认我大金为对等之一国,只说是建州部乱军,暂时占据辽东也不可称国。”
皇太极淡淡道:“还是明国那些文官的老生常谈,此时每次议和之时谈及都是无果,他陈新一个武官,难道也讲究这个道道。”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西晋当太子 (疯子) 起点VIP2014-03-31 公元三世纪末四世纪初,刚刚结束国家分裂局面,实现统一的大晋帝国,在第一任皇帝去世后,陷入...
-
谋国 (妖物) 起点中文网 2012-03-19 VIP完结 谁不知韦林当年的荣耀, 骑士们如何各逞英豪。 长矛折断于阵前, 勇士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