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秉带着牂牁太守的印绶离开了,在义阳掀起了一阵热议。诸葛亮的举动实在太明显了,他这是要夺取魏霸手中的兵权。这一点让人很不舒服。一来敌国之间尚且不伐丧,魏延为国捐躯。诸葛亮趁魏霸守孝之机夺取他的兵权,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二来年初在成都刚刚达成协议,丞相府只问民事,不问军事,军事由大将军府负责,车骑将军府参赞,现在言犹在耳,诸葛亮就出尔反尔,有失君子之风。
除了道义上的问题,更让人看重的是利益上的分歧。诸葛亮要借重益州人的势力,挤压荆襄人的生存空间,这一点引起荆襄人的不满。随着向朗赶到义阳,他们自发的集中到向朗的身边,反思这些年来支持诸葛亮的得失。
……
建兴十三年的春节不知不觉的过去了。二月,魏延的葬礼盛大举行,送葬者逾万人,极尽哀荣。葬礼过后,魏风、魏武留在义阳守墓,魏霸率部南行,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义阳。
谁也不知道,在魏霸的随行队伍中,有一百多名魏家铁作的匠师,其中年龄最大的就是当初帮魏霸打造铁臿的老铁匠。如今他已经是魏家作坊的功勋老人,享受着太守的待遇,儿孙也被接到了魏家。他当年带出来的那几个徒弟,现在是魏家铁作的顶梁柱。
原本建在襄阳的魏家铁作,就这么不声不响的被魏霸全部搬走了。
不为人知的还有另外一件事:送葬回来的那天晚上,很少出门的魏霸脱下了孝服,带着敦武和魏兴,悄悄的来到了向朗的住处。他没有见到向朗,在庭中站了片刻,向宠的孙子向和走了出来,递给魏霸一个书函。
“将军,大父已经睡了。他说,他没有什么要告诉将军的,这部书是他平时看的,赠与将军,供将军闲来消遣。”
魏霸接书在手,冲着向朗的房间方向拜了又拜,朗声道:“多谢向公教诲,霸必然铭记在心,不敢须臾有忘。”
向朗的房间里鼾声如雷。
魏霸回到家,打开那个书函,发现里面并不是一部书,只是两卷,一卷是《汉书》中的《高祖本纪》,一卷是《东观汉纪》的第一卷《世祖光武皇帝》,书页上有向朗的朱砂眉批夹注。
……
船过大江,魏霸在洞庭湖暂歇,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客人:张温。
张温肩负豫章船厂的重任,他没有赶到义阳去赴丧,反正他的弟弟张祗就在魏霸身边,也足以代表。他赶到洞庭湖来,一方面是致意,另一方面却是商量以后的发展大计。
“将军,你真的瘦了。”
魏霸笑笑:“以前是虚胖,你没看出来,现在虽然瘦了些,却全是筋骨。”
张温愣了一下,哂然而笑。他是个聪明人,听懂了魏霸这句话中的含义。魏霸这是自嘲,自嘲以前的不败威名。
“将军太自谦了,彭城之战,虽说损失不小,却也不能算败,至多是个平手罢了。”张温安慰道:“士卒损失,以后还可以再补回来嘛。若不是将军临阵死战,只怕损失还要更大一些。我也带过兵,在那么仓促的情况下,自认为做不到像将军这么沉着,必然要中了张郃的诡计。”
“好了,你就不要安慰我了,说说你的计划吧。”
“将军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张温反问道。
“中原暂时不会有战事,我打算另外开辟战场。”魏霸也不隐瞒,坦诚的说道:“水师损失不大,我打算进一步加强水师的力量,再建一窟,以免有覆巢之忧。”
“需要我帮忙么?”
魏霸瞥了张温一眼:“张惠恕,我不要你帮,你就不帮了么?”
张温迎着魏霸的目光,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转着茶杯:“夷州还是辽东?”
“夷州。”魏霸说道:“夷州近一点,特产也多,最重要的是……”他顿了顿,似笑非笑的看着张温:“有金矿。”
张温一愣,一抹狂喜从眼中一闪而没,脱口而出:“金矿?”
魏霸点了点头,不等张温消化完毕,又接着说道:“由夷州向南,在大海中行约千里,还有一片大好所在,盛产植物黄金,易采而万世不绝。”
张温眉头一挑:“香料?”
魏霸笑了起来:“果然是个读书种子,不出门而能知天下事。”
张温笑笑,没有多说什么。正如魏霸所说,他是个读书种子,几乎是无书不读,读得快,记性又好,所以博学多识,懂很多偏门的知识。他人在豫章,但是那本《西域记》他是看过的,后来又自己做过不少研究,接触过不少交州、益州来的胡商。夷州的事,他知道,大秦人用黄金换香料的事,他也知道,所以魏霸一说,他就明白了。
“这么说,我们船厂又有生意可做了?”
“惠恕兄就满足于卖两艘船吗?”魏霸开玩笑的说笑:“不想分一杯羹?”
“我可以吗?”
“当然可以。”魏霸一摊手:“那么大的一块饼,我一个人是吃不下去的。再说了,海上风浪大,总得多拉几个伙伴,一起壮胆才安全。”
“那陆伯言……入伙了?”
“嗯。”魏霸点点头:“他那个精于算计的从女陆明朱,很快就会从成都返乡。不过,她除了代表陆家之外,还有一重身份。”
“陛下还是皇后?”
“皇后。”
张温没有再说,他知道这是一个大好机会。魏霸丁忧,暂时在朝堂上、战场上都不能有什么举动,可魏霸不打算闲着,他将目光转向了海外。虽然《西域记》已经成为一部流传颇广的书,但是真正把目光投入海外的人并不多,像魏霸这样坚定的把发展方向转向海外的人更少而又少。可是张温相信魏霸的眼光,他愿意跟着魏霸冒险。
“我欠骆家一个人情。”张温忽然说道。
“欠人情,就还嘛。”魏霸说道:“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直道而行,乃合春秋之义。”
“多谢将军。”
“是我该谢惠恕兄不离不弃。”
张温和魏霸互相看了一眼,会心而笑。
第0936章 诅咒
赵统顺江而下,来到了吴县。
孙权称王之前,大部分时间都在吴县,吴县实际上就是吴国的国都。后来孙权建都武昌,吴县才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不过武昌是前线,大部分官员的家属还是住在吴县,所以吴县算是一个陪都。孙权这个人不贪图享受,武昌宫也没花什么大力气装修,回到吴县,也没什么失落,反而因为离开了争斗的中心,获得了一份难得的平静。
当然,偶尔免不了也有些失落。一想到奋斗三十年的成果化为乌有,孙权对始作俑者魏霸难免有些怨气。听说魏霸在彭城吃了大亏,孙权大醉一场,在梦里,胜利者变成了他,可惜,醒来之后,发现只不过是一场春梦,又惆怅了许久。
听说孙鲁班回来探亲,孙权落寞的心情顿时好了起来,吴王宫里也恢复了几分生气。
孙鲁班像以前一样,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人还在宫门外,声音就传到了孙权的耳朵里。等她冲进了门,看到孙权苍老的面容,又禁不住落下泪来。
“阿爹,你怎么……老成这样?”孙鲁班抱着孙权的手臂,泣不成声。
孙权眨了眨眼睛,看向牵着赵广的手,仰着脸,怯生生的看着他的孩子,不禁笑道:“这就我的外孙赵安吗?这么大啦。大虎,你都有了孩子,我还能不老,你想父王我做老贼吗?”
孙鲁班扑哧一声笑了,连忙转身喝道:“小子,看你外大父也不知道叫一声,阿母是怎么教你的。”
赵安眨了眨眼睛,嘴一撇,就要哭。孙权连忙推开孙鲁班,弯下腰,变戏法似的从袖子里掏出一块饼,在赵安面前晃了晃:“想不想吃?”
赵安眼泪汪汪的看着孙鲁班。
“我有时候都怀疑这孩子是不是我生的。”孙鲁班撇了撇嘴。转身就走:“我去看阿母,你们聊吧。”
赵统哭笑不得。
“算啦,算啦。”孙权摆摆手:“让她们女人和女人聊去,我们说点男人该管的事。”他说着,抱起赵安,将饼塞到他的手里,向廊下走去。
赵统连忙跟了上去。
孙权逗弄着赵安。很快就和赵安混熟了。赵安对他紫色的胡须非常感兴趣,不住的用手去揪,揪得孙权唉哟直叫。赵统看了,不由得感慨。这还是当年与曹操、刘备争雄的吴王嘛,脱了这身王服,和一个普通的老人一样啊。
“成都……不太平吧?”孙权掐着赵安的小脸蛋。忽然说了一句:“丞相和你父亲,有什么话要带给我?”
赵统一愣,抬起头,迎着孙权那带着自嘲的眼神,这才意识到眼前这位依然是曾经割据天下的江东猛虎,如今虽然牙落爪软,眼力却还在。别看他一副居家翁的样子。可是天下形势,他还是洞若观火。
“是的,有点波折。”赵统知道,在孙权的面前遮遮掩掩的没有意义,不如坦诚一点。“彭城之战来得意外,丞相有点措手不及。不过,损失虽然不小,却还没有伤及根本。丞相担心会有人误判了形势。所以让我来吴县拜见大王,顺便也满足了一下大虎思亲之情。”
相似小说推荐
-
隐相 [精校] (水叶子) 起点VIP 两晋隋唐 精 唐松穿越到武则天称帝时期,可他郁闷了。 在这个女人狂暴无比的时代如何开创自己的空间...
-
唐朝好驸马 (天青地白) 起点VIP2014-06-26 认祖归宗之时,现代长孙冲被吸入末世空间,为了再次见到父母,不得已被送入唐朝,成为唐朝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