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盛唐夜唱 (圣者晨雷)



  “臣知晓。”杨钊垂头行礼,脸上露出冷冷的笑。

  叶畅再有本领又能如何,还不是被他玩弄在股掌之间,只须略略挑动,他便又要去西北!

  杨钊一点都不担心叶畅去安西会再立新功,因为李林甫辞相的缘故,现在许多消息,李林甫也没有接到,比如说,安西正在发生的事情,李林甫就不知道。即使没有现在发生的事情,安西的那趟浑水,也不是那么容易去趟的。叶畅自己屡屡就安西的情形上书朝廷,那些奏章,李隆基自己是不耐心细看的,杨钊却是细看了。

  如今正如烈火烹油一般的安西,在大唐占优势的表面之下,却酝酿着一场可怕的风暴。叶畅不只一次提醒,这场风暴彻底暴发之间,大唐在安西要做的是巩固好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将之变成大唐现实的国力,然后再进一步向葱岭以西发展。否则的话,即使侥幸获得一二次胜利,漫长的补给线也会极大消耗国力,最终将大唐拖垮来。

  “步步为营,殖民获利,化敌为我,软硬兼施”,这十六字,乃是叶畅对于大唐边疆扩张的总方略。

  叶畅出了兴庆宫,心里觉得甚是奇怪,李隆基召他来,难道说真只是为了问一问那些蛮女的风情?

  若只是为了这个,为何会这么急?

  心中琢磨了会儿,叶畅将李隆基与他的对话又梳理了一遍,李隆基提的事情很多,有辽东的,有云南的,有安西的,还有……

  叶畅心猛的一跳:安西!

  李隆基所提的地方或者事件,多少都和他有直接关系,象辽东与云南,他在这两地都兼有官职,或者是海外仙山物产,不是他遣人发现的,就是与他有贸易往来的。唯独这安西,除了他这一两年来时常会在奏章中提到之外,与他并没有直接关系。

  想到这里,他呼来叶安:“将所有和安西有关的消息,都整理好拿给我!”

  他人不在长安时,叶安便留在长安,这个他最信任的族人,办事稳重牢靠,可以说是他最倚重者之一。他也没有亏待叶安,如今叶安也挂着勋职,论起品秩,也有六品。至于家财,更是远胜一般富人。

  叶安依言而去,叶畅回到家中,李腾空已经从李林甫府回来,两人牵手细语,满心温馨,就在此时,却有人来禀:“郎君,外头有人求见。”

  叶畅愣住了:“我今日方至,便有人来求见?是谁?”

  “有名刺在此。”

  叶畅接过名刺一看,却是“卫尉少卿、仪王友晃衡”,这名字很有些熟悉,叶畅想了一会儿,然后猛然忆起:这不就是阿倍仲麻侣,那位非常有名的日本遣唐使么?

  “他要见我何事?”心中犹豫了一下,见叶安还没有将资料拿来,他便道:“请他进来。”

  不一会儿,一个瘦矮的男子走了进来,此人年过半百,神情从容,举手投足,颇有士人之风。不过他这般模样,叶畅反而有些不喜,因此淡淡颔首:“晁公光临寒舍,不知有何贵干?”

  他有些倨傲,看在晁衡眼中却是再正常不过了,事实上,当晁衡第一眼瞧见叶畅时,便觉得敬畏,如此年轻,最成了大唐最有权势之人,所倚靠者,并非家族血统,而是个人的拼搏努力。

  此等人物,也只有在大唐才会有吧。

  “仆,李太白之友也。”晁衡先做了自我介绍:“与中丞素昧平生,早欲一见,只可惜中丞日理万机,为国辛劳,难得一会。今日在圣人处得闻中丞回京,大喜过望,仓促而来,有失礼仪,还请中丞海涵。”

  这厮倒是很通人情,不说自己的官职身份,只说是李白之友,以叶畅和李白的交情,既是李白之友,叶畅自不会怠慢于他。叶畅果然起身,向他一拱手:“失礼,失礼,太白之友,即我友也……来人,奉茶,晁公请尝尝我于云南所寻野茶!”

  再分宾主入座之后,晁衡赞过茶水,便恭敬地道:“今日来拜谒中丞,一是慰平生之愿,二是有事要请中丞相助。”

  “何事?”

  “仆老矣,在大唐已三十四载,意欲随此次遣唐使归国,如今圣人那边已经请辞,却恨无舟楫可渡,闻道安东商会商船,往来于大唐、日本,如泛江河,不惧风波,故来请中丞,借一云帆,送仆还乡。”

  叶畅吃了一惊,他听说过此人,却不知道他在大唐竟然呆了三十四年,更没有想到,他归国之事,会求到自己头上来。

  他却不知,此事也与他有关。晁衡口中的遣唐使,乃是去年随安东商会自日本过来的使节,今年正旦之时,为争向李隆基朝拜的座次,还闹了一番。

  “此事易耳,晁公自可随此次遣唐使归国……不过,有些事情,我想先请教晁公。”

  叶畅原本是准备一口应下,但旋即想到一件事情,便又补充道。

  晁衡肃然正坐,凝神道:“叶中丞只管问,仆知无不言。”

  “晁公此次归国,做何打算?”叶畅问道。

  晁衡顿时愣住了,他原本以为叶畅是要问日本的风土人情——叶畅对这些有兴趣,在长安城中都传遍了,却不曾想,叶畅竟然问他本人的打算。

  晁衡熟读叶畅《国富论》等书,深知叶畅经营四边之意,这样的人,绝不会是随口一问。

  这其中,有何用意?

  第366章 全盘唐化何行之

  思忖了好一会儿,晁衡决定实话实说。

  “若幸蒙鄙国之君拔掖,当效仿大唐,奉行仁义。若因仆才疏学浅而不为所用,当结庐办学,将仆在大唐所学,教授予人。叶中丞《国富论》,仆一见便甚为欢喜,当在鄙国大力宣讲……”

  听他这样说,叶畅心中一凛。

  日本的学习能力,他可是很清楚的,百年前大化改新开始学大唐,才算是进入中央集权时代,也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形成了统一国家,现在若真学了《国富论》,提前进入重视工商的时代,那岂不是自己给大唐找了麻烦!

  但若说阻止晁衡,甚至将他杀了,也不过是晚个几年时间,随着大唐与日本商贸发展,《国富论》迟早还是要传到日本去的,杀一两个先知先觉者,意义不大,倒不如借这一两个先知先觉者,将日本的局势掌控在自己手中。

  想到这里,叶畅笑着摇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初听此言时,晁衡还没有什么反应,但仔细一想,悚然动容,起身向叶畅行礼:“仆愚钝,请中丞指点,原奉中丞为师!”

  “大唐是大唐,日本是日本,大唐之策,尽搬至日本,乃刻舟求剑。况且,晁公一人,能教化得几人,便是余生尽在讲《国富论》,亦未必有几人能懂,更别提通践行之。”

  晁衡觉得大感有理,身体前倾:“还请叶公教我。”

  “晁公归国之后,第一要务,乃是推行华语,日本本语,只可如吴音越调一般,为方言,公卿大夫,须得说华语,行华礼,着华服,衣冠发髻,一如华夏。我曾见日本文字,粗鄙不堪,近乎符谶,如此文字,如何利于教化?”

  晁衡脸色微微一红,他精擅汉文,甚至能以汉文写诗与李白等唱和,对于本国文字,确实也觉得有些上不了台面。

  “试想一下,若是贵国有数万数十万如晁公一般,精于汉文华语者,岂须担忧无人能通《国富论》?”

  晁衡连连点头,觉得十分有道理,叶畅笑着又道:“此为第一要务,第二要务则是行汉制。”

  “汉制?”

  “贵国有班田收授法,乃效法我大唐均田制,是也不是?”

  “是……”

  “但实际施行之中,却是问题重重,如今已经很难维系,是也不是?”

  “是……”

  “知道为何如此么?”

  “不知,还请叶公指点。”

  “通大唐制度者,不过一二人,便是所有遣唐使都通,也不过数百人,一傅十咻的道理,晁公肯定听过。而且遣唐使在大唐,多数只呆很短时间便回国,如同晁公这般,三十年静心苦学者,少之又少。故此,要让贵国象我大唐一般成为礼仪之邦、富庶之国,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必须全盘学习大唐政体,即所谓全盘唐化!”

  “全盘唐化?如何能行之?”

  “方才我说的,用汉字说汉语,便是全盘唐化之骨,而行汉制,则是其肉。欲行汉制,得用汉人,贵国国君,当奏明大唐天子,请大唐遣使赴贵国,在贵国担任官职,指导众人,再多派年青学子,入大唐学习礼仪制度……”

  叶畅说得让晁衡怦然心动,他虽是聪明,却没有从叶畅描绘得天花乱坠的情形中嗅出危险。

  教育上全盘引入大唐的教育,政治上引入大唐顾问进行指导,军事上向大唐派遣军官、士兵学习如何作战,同时大唐指派中层将领赴日指导,当然,也没有少掉最重要的项目,经济。

  所有这些,都将耗费大量资金,以日本境内矿山收益作为抵押,同时,对大唐开放市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