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萧观音对林昭有种极为特殊的感情,她自己也说不清道明,甚至不能很好的控制。萧观音努力地摇头,自己是辽国皇后,是要母仪天下的,必须要端庄。同时自己是个几个孩子的母亲,耶律浚已经十六岁了,特里也长大了。这种情况下,自己竟然还会有那样稀奇古怪的非分之想……
一时间,萧观音好生羞涩,好生愧疚。心中不断责备自己。本想着一辈子不与他有联系的,可是眼下,也是无可奈何……
为了儿女的安全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希望林昭看在昔日的情分上能帮忙把!其实,即便是自己不说,林昭若是见到,也会认出耶律浚的。如此还不如直接点明,于情于理,林昭都不会把耶律浚怎样的。儿子在宋朝也能多一份保障和安全。
这是萧观音一腔很单纯的想法,只是明着告诉林昭怕是不妥当。被人拿住了也会有麻烦的,因此只能暗中通知。
萧观音找来自己的一名心腹,对其低语几句之后便道:“赵惟一,按照本宫吩咐的去说,千万不可有差错!”
赵惟一本是一名乐工,因为擅长诗词的缘故受到了皇后萧观音的喜爱。经常找他来研究诗词,表演乐曲。久而久之,便成为她的心腹。一个乐师外出,不会引起什么怀疑,而且的言辞也都是十分小心。
暗示,全都是暗示!萧观音乃是出名的才女,写几句暗语完全不在话下。其他人或许看不懂,但是萧观音相信,林昭是一定会看懂的……
如此,一切都拜托他了!
希望儿子能平平安安,希望自己不要所托非人!”
林昭,你到底靠得住吗?萧观音陡然之间,心情又十分复杂!
第四六一章沽名钓誉
此时的林昭已经弃舟蹬岸,过了北清河,正在北上博州的路上。
虽说目的地是清水泽,却也得先经过博州城,正好顺道考察一下民风,了解一下黄河水患之后的河北路民生状况。治河不只是修好黄河堤坝,还牵涉到沿河民工的征集,以及百姓的生活问题。
作为一个有专断之权的治河大臣,有些了解完全是应该的。加之博州乃是东流下游的一处要地,也是水患人祸存在的重点区域,自然需要追查了。至于有些问题,不能操之过急,待了解清楚之后,一击必中才好。初到博州,自然不好轻举妄动。工部侍郎的仪仗还在去大名府的路上,林昭一行人乃是微服外出。
林昭带着沐思虹,俨然就是一位富家贵公子带着娇妻外出游玩。像林昭这样的年轻的高官并不多见,故而不会引起特别的关注。沐思虹外出的时候自然带着玉童,这丫头这几年武功精进了不少,一直担任内宅女眷护卫。
此番林昭与沐思虹外出,玉童自然随行,充作沐夫人的贴身侍女兼护卫。李承则带着几个高手充作林昭的贴身扈从。除此之外,暗里地还有不少明月宗护卫跟随,绝对保证公子的安全。
一行人看起来十分自然,并不起眼,一路缓缓而行,欣赏美丽秋景的同时,也好访察河北路的民情。在博州南部,或许是因为距离黄河较远的缘故,属于北清河流域,故而并未遭遇到水患威胁,灾害并不严重。
只是连绵的阴雨之后,农作物受损不少。减产是必然的。见到如此状况,林昭也不禁轻轻摇头,大宋王朝的运气当真不好。正好赶上了历史上气候寒冷的时期,自己国土之内降雨多,水患严重不说。草原上的少年游牧民族也生活也受到影响。故而南下侵略,寻求生存的空间的现象也就多了。契丹、党项、女真再到后面的蒙古,先后崛起南下,宋朝的边患当真十分严重。
赵顼未必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靠自己吧!自己去一趟辽东,便可顺势将金太祖带回来。赵顼以及他那个宝贝儿子赵佶,还是算了吧!
“夫君,今年河北的收成好像不怎么好啊!”
林昭点头道:“是啊,天气放晴许久了,你看田里的积水还有很深,收割不便不说。欠收是肯定的。”
“按照这个情况,今年河北路的粮食价格肯定会很高喽?”
“嘿,思虹也越来越有商业头脑了吗?”林昭顿时一笑。
沐思虹腼腆道:“平日里看着若颖教月伦,多少知道一点!”
“嘿嘿,很好,物以稀为贵,河北路整体欠收。价格肯定就高。再加上今年的黄河水患,河北路的粮价肯定会居高不下的。”林昭看着道路边收割的农人,轻轻一声叹息。
“那这些农人今年能多赚点钱喽?”沐思虹虽说是出身于私盐贩子家,却也算是富贵之家,故而对这些民间普通百姓的生活并不了解。
林昭摇头道:“不见得,收成不好自家的口粮够不够都不好说。何况还要像国家纳粮交税,怕是也剩不下多点。”
“不是可以向官府借贷吗?”
“你是说青苗钱?”林昭轻轻一笑,笑而不语,王安石的想法倒是很好,可是当真能够顺利实施吗?不借还好。只怕一借,破产的会更快。这几年的情况本就很不尽如人意吧!今年河北与京东路灾害严重,青苗法上只怕来年会出事的……
沐思虹并不太懂朝堂上的事情,见夫郎面有忧色,当即改口道:“既然和河北路的粮食价格会涨。那么我们运一些粮食过来卖如何?”
孟氏商行而今的实力非同一般,从南到北都有生意。从商业的角度而言,今年江淮并未受到天气影响,粮食丰收,价格必然不高。而运河水位高,孟家又有自己的漕运船只,运粮食北上十分方便。如果能运送到河北路,价格必然会不低,肯定可以大赚一笔的。实际上,汴京粮食涨价也是必然,早在秋收之前,顾月伦便安排人手南下大规模购买粮食。
沐思虹在家管理后宅,对钱粮也有关注,能多点收入自然是好事,有这样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
林昭沉吟片刻,轻轻摇头道:“不,粮食要运,但不是卖,而是送!”
“送?怎么送?”沐思虹有些惊讶,难不成夫郎的意思是白送不成?
林昭点头道:“没错,就是白送。通知月伦,让他多调集一些船只,运送多些粮食来河北路。就说为了庆贺侯府长女满月,每家送五十斤粮食,送完为止。河北路所有的店铺门前口设立粥棚。”
“夫君?那可是很多钱啊!”沐思虹很是心疼,隐约也举得丈夫的行为有些败家。
“我们家不缺钱,花就是了!”有些事情没办法明说,但林昭心里却很清楚。一个皇帝会在乎钱财多少吗?当你的目标是登上皇位的时候,钱财还有什么意义?而今的钱财不过是用具罢了!
今年的河北路,粮食价格暴涨是必然的,朝廷的赈灾未必跟得上。运送一些粮食来,说不定可以救活很多人。
“思虹啊,来的路上你也看到了,已经开始有人流离失所,沿街乞讨。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运送些粮食来赈灾,也算是给秋宁和未出生的那两个孩子积德不是!”林昭话虽如此,可是最根本的目的还是想要通过此种方式制造名望。
说直白的点,就是有些沽名钓誉。可是这个善人的名号对他来说是很必要,也很有意义的。正如狄青所言,得民心者的天下。治理黄河,是得民心的手段,可效果也相对有限。不见得所有的百姓都知晓,抑或者是感恩戴德。
赈灾就不一样了,就那几十斤粮食,但确确实实可以救命的,知道后再加上一些必要的宣传。起到的效果绝对不错,与治河相辅相成,必将事半功倍。反正林家现在不缺这点钱,花一定的钱办更多的事,这才是最重要的。
“怎么?我家小财迷不愿意吗?”林昭道:“钱乃是身外之物,没了可以再赚的。有时候花小钱,是为了赚大钱,办大事,知道吗?”
“是,谨记夫君教诲!”沐思虹转念一想,似乎也是这么回事。夫君已经是侯爷了,家里置办的产业已然不少,这点子钱财根本不算什么。何况听说这次治河的水泥制造,便是官商合办,林家因此赚钱已经不少。丈夫此举,想必是给朝廷回报吧!如此名利双收,自然是最好不过。沐思虹也知道,声望对一个官员也是至关重要的。
实际上,林昭“沽名钓誉”的同时,也是为了减少一些麻烦。自己在河北路治河,享有专断之权,这时候家里再过来转生意。赚了钱之后,说不定会被人说成自己以权谋私,抑或者是怎样,对名誉多少有些损失。
上次出使吐蕃,打通河湟到西域的商道,孟家是有介入的。便有御史零星的弹劾,最后不了了之了。但是这一次就不同了,此来河北全天下都在关注,非同小可,任何的事情都可能会被无限放大。
林昭还有大事要做,故而不想被这些小事影响的了心情,影响了进展。还不如多花点钱,彻底沽名钓誉一回。
沐思虹只能片面的理解一部分,不过丈夫说的事情,她自然惟命是从。汴京那边收到消息,顾月伦肯定也会全力配合的。花点钱当真不是什么事,为秋宁和那几个孩子积德,何尝不是为自己积德呢?希望老天爷看在行善之上,早些赐给自己一个孩子。
相似小说推荐
-
周氏三国 (朝盖) 起点VIP2014-08-06 入室醉卧美人膝,醒操兵戈争霸权 这里有,名臣,名将,明主。 这里有,兵戈,铁骑,伐谋。 汉末三国...
-
穿越东晋末年 (酥酥麻麻) 起点VIP2014-09-30 东晋末年,天下大乱! 值此乱世,罪大恶极,被执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枪下亡魂卫风魂穿东晋,顿时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