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美国大亨5 (奶瓶战斗机)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奶瓶战斗机
- 入库:04.13
这个消息一下子又重新让工人们充满了疑虑,真的是为了改造检修设备吗?会不会是工厂主用来糊弄他们的话呢?这个月的工钱还没结算呢?该不会是厂子老板把厂子卖了,却不愿意付这笔工钱,而打算直接跑掉吧?等过了一个星期,大家再过来的时候,新的老板还会认这笔工钱吗?家里可是等着这笔钱买面包的呀。
“放假之前,我们会先和大家把以前的工钱结清,毕竟新老板可不一定会认这个帐。”夏尔说道。
……
一个星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些天里面,皮埃尔一边靠着发下来的大半个月的工钱支撑着家里的费用,一边也在外面打点临工,帮人家搬搬东西,或者是给别人打打下手什么的,多多少少的弄一点钱。这期间皮埃尔也不时的跑到工厂那里去看看,的确他可以看到工厂里不断有人在出入,有时还会有平板列车拖着什么东西开进厂子里,然后又卸光了开出来。厂子里面也不时的发出各种声响,看起来真的像是在做什么改进。这也让皮埃尔放心了一点,看起来,新老板是真的打算让工厂继续生产。不过虽然如此,皮埃尔对于新老板会不会裁员还是很担心的,因为换老板而裁员几乎是跨行业的通例了。
这天一早,皮埃尔起得更早了,天还没亮就赶到了厂子门口。而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人都等在那里了。
到了六点半,厂门打开了,出来的还是夏尔先生,他的旁边还有一个陌生的高个子。夏尔先生向工人们介绍说:“这是我们的新厂长,约翰·劳伦斯先生。今天他来和大家认识一下,以后大家就要在约翰厂长的管理下工作了。”
约翰厂长似乎不太会说法语,他的讲话只能是他说一句英语,然后夏尔就翻译一句。那个架势,嗯,如果史高治在这里看到只一幕的话,一定会想起某些电影里的鬼子和翻译官的。
约翰并不想在工人们身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大略的说了两句话就结束了谈话,然后工人们就被发给了一张新的进出大门和特定的车间的通行证,然后在各个车间的负责人的带领下去了他们的车间。不一会儿,在工厂里就传出了机器的轰鸣声……
……
“法国工人的工资比我们美国低了不少,而且他们那里的铁矿石的价格,焦炭的价格,以及其他各种原料的价格都比国内低,但是为什么,生产钢铁的成本居然还是比国内高?”看着用电报从法国发回来的第一个季度的生产情况报表,卡罗尔不由得皱起了眉毛。在法国的钢铁厂是麦克唐纳钢铁向海外扩张的第一站,所以自然会受到格外的重视。
“这不是很正常的吗?”凯瑟琳解释说,“发生过毕竟不是美国,别的不说,电力的供应就完全没有普及。所以在我们的工厂里很多应该是用电力驱动电动机完成的事情,在法国,还是必须用一台单独的蒸汽机去干,光这个,成本就差了太多了。你想要让法国的钢厂的生产成本下降到能和美国相比,那除非你的兄弟在法国建设的发电厂能立刻投产。”约翰·劳伦斯是凯瑟琳的堂弟,所以凯瑟琳觉得自己的帮他辩解一下。
“我知道了,配套设施都跟不上。拿破仑三世这些年到底在干啥?”卡罗尔抱怨说,“史高治在那边建的那个发电厂今年是指望不上了,而且,就算建好了,我们也指望不上。那个工厂的一期工程,基本上全都要用来给巴黎供电,嗯,据说电气那边已经望着巴黎的市场直流口水了,就等着电厂建成后,让巴黎人家家都点上他们的电灯,用上他们的电话,电唱机,收音机反正就是他们的那一大堆的乱七八糟,现在哪里还顾得上我们的需求?”卡罗尔又低头看了一眼报表,说:“其实还好,比起我们在国内生产了,在装船运过去,再交上一笔关税之后的成本还是要便宜一点的。还是能赚钱的,只是现在赚钱的效率没有国内高。不过国内的情况你也知道,这样狂热的经济不可能长期持续的,能坚持一两年估计就是极限了。相形之下,法国的企业,将来也许能个我们赚更多的钱呢。唉,就是配套设施跟不上呀……”
如果史高治听到卡罗尔的感慨,一定会大为认同的。工业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各种生产活动相互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个密集的整体。一个强大的工业国,生产出来的产品之所以成本低,竞争力强,很多时候并不是完全靠工资比人家低,因为在一件商品的成本里面,工资占的比例已经越来越有限了,这个时候配套设施带来的其他成本的下降就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了。否则,大英帝国的那些资本家们为什么不干脆把工厂全都搬到印度去呢?至少他们可以把纺织类的工厂全搬到印度去呀,印度人的工资绝对更低。但是,如果你真的傻不拉几的把工厂搬到那里去了,你就会发现,当你的蒸汽机需要烧煤炭的时候,你居然要等着从英国本土或者从澳大利亚送过来的煤炭来救命,因为从印度的煤矿到你的工厂的道路在雨季的时候被冲毁了,而且估计到明年都未必修得好。嗯,这也是后世为什么印度的工资比兔子国低很多,但是生产出来的工业品却要比兔子国的贵一大截的原因所在。
第二百八十八章,要利用无产阶级的力量(1)
就像卡罗尔提到的那样,新的发电厂正在建造之中。自从交流发电机和变压器的组合在美国大范围推开之后,在欧洲很多国家,也开始了电气化的过程,其中德国和英国又走到了前面,英国就不用说了,德国人本身在电力方面的技术积累就还不错,所以他们也都迅速的建起了发电厂,开始了电气化的进程。
再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史高治手里的专利是难以完全限制英国人和德国人的。因为这里面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他们都采取了一些绕过专利授权的办法。比如说,英国人就广泛的使用了直流发电机虽然史高治手中还是有一大堆的有关直流发电机和直流电动机的专利,但是史高治的方向重点毕竟是放在交流电方面,所以直流电这边的专利要容易绕过去得多。这样一来,在专利方面的限制也就很少了。
当然,在变压器出现后,直流电在效率上相比交流电的弱点就完全暴露出来了,但是在这个时候,英国的不少城市已经建立起了一批直流发电厂了,所以,要更换也没那么容易了。如今一些使用了史高治的专利的交流发电厂和绕过专利的直流发电厂正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过,交流电的最终胜利还是可以预见的。
法国人也走了和英国人一样的路,在史高治开始向法国投资之前,在巴黎已经有一家发电厂了,当然,这是一家规模不大的直流电发电厂。但是在此后的巴黎公社革命中,这家工厂遭到了相当大的破坏,所以,那些刚刚用上电灯不久的巴黎有钱人的家里现在又黑了。
在和双手沾满了工人的鲜血的梯也尔政府达成了一系列的借款协议之后,史高治的发电厂就开始在巴黎开建了。工程开始不久之后,一些问题就开始渐渐地出现了。首先就是阶级对立带来的麻烦。然而最出乎意外的却是,首先找上门来的,不是与史高治他们对立的被统治者,而是法国的那帮子有钱人。
美国工人在工资上是要高于法国的,(这全怪美国的土地又多又便宜,以至于工人出路多了。)史高治的企业刚到法国来的时候,考虑到法国人热爱造反热爱革命的习惯,(按海涅的说法,“德国人遭受的十分之一的苦难就足以让法国人发动十次起义了”)也考虑到自己在技术上的优势,于是在一些管理人员离开美国前往法国的时候,史高治给了他们这样的忠告:
“虽然法国的阶级矛盾导致的暴动(巴黎公社运动)已经被镇压了,主要的工人组织也遭到了破坏。从政治上看,短时间之内,法国工人发动大规模的诸如罢工或是其他的破坏性的行动的可能并不高。但我们依旧要注意到这样的一点,那就是我们不应该成为法国尖锐的阶级对立的受害者,我们不能成为‘黑心资本家’这类概念的典范。这不仅是因为法国人有造反的传统,更是因为以下的几个原因:
首先,梯也尔政府的统治并不稳定,在如今的法国政坛上最强大的三股力量其实都不是真心的要支持他,他不过是在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的情况下的选择而已。所以一有风吹草动,这个政府就很容易垮台。其次——这一点也许更重要——法国的经济形势在短时间之内不会有明显的好转,随着法国的那些资本不断地逃离法国,工人的失业率会越来越高,工人的生活也会越来越艰难。这个艰难程度会比你们哪怕在美国最为艰难的时候所看到的情况都厉害得多。所以民间的愤怒虽然被压制下去了,但是再度喷发的可能不是没有。虽然由于组织被破坏,他们无力进行全面的革命,但是小规模的罢工,示威什么的却非常可能。
我们是外国企业,而处在困难中的国家几乎天生就会排外,越是处境困难就越是如此。别看现在梯也尔政府非常的欢迎我们去投资,但是,他的地位并不牢靠,而且,一旦我们的工厂发生了稍微严重一点的劳资纠纷,我们的一些对手,可能就会趁着这个机会鼓动社会上的排外情绪闹事反对我们。
相似小说推荐
-
边唐 (葱山跳荡) 起点VIP2016-01-08 两晋隋唐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安西铁军,天下无双,背倚关陇,俯...
-
双鹰旗下 (准噶尔刀王) 起点VIP2016-01-18 外国历史我们只改变了一点,这世界就变了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