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之后,天子一连罢朝五日,就连九边的军情奏折也不处置。赖在雪娘那里舍不得离开。雪娘是个极为睿智的女子,木已成舟,也就像夫妻一样,努力的做出幸福的样子。大臣们自然又要规劝一番天子要注重身体,不能沉迷女色。这次的皇帝,居然破天荒的没惩罚任何人,只把奏折留中。
后来,从宫里流出消息说,看到那些奏折后,万岁暴跳如雷,差点要下旨杀人。但是孙皇后只说了两句话,万岁的火就消了,听到这个消息,大臣们的心里,就更觉得有些不是滋味。一个太得宠的皇后,搞不好,就会演变成第二个万贵妃,未来朝廷的发展,就难说了。
有些人消息灵通,探听出这个皇后和杨承祖关系不错,当初似乎还被杨承祖救过,对她就更没什么好看法。直到皇后加盟杨记的事传出来之后,朝廷里立刻引起无数物议,不少人公开上本指责,要求皇室不能与民争利,请天子收回成命云云,最终自然是没有什么下文。
孙交还是交了户部的印,但是人留在朝廷里,被加封了太傅荣衔,以东阁大学士的加衔入阁预机务。他以身体有恙为由,没有真正去工作,就那么不上不下的吊着。不少人都觉得,这种身份的大臣,既然与天子联姻,就该挂冠而去。可是祖宗成法里,也没有这一条,就算是想弹劾,也找不到借口。
雪娘嫁入皇室,娘家倒是不用准备什么彩礼,天子给孙家的赏赐,以及赐给雪娘自己的钱财,蒋氏的见面礼等等,折算起来,就是一笔巨款。
赏赐中包括了钱财,田地,以及各色珍玩器物。雪娘把所有的钱财以及田地,都投资到了杨记,这事做的一点都不隐秘,还让人广为宣传。很快,京师里街谈巷议,很多人都知道,杨记背后,有皇后这尊大佛,谁要想跟杨记为难之前,都要自己掂掂分量。
杨记和皇后联合后,那些家里商铺的大臣,就在心里叫了不止一声苦。他们想要给杨记找点麻烦,都已经不怎么容易,再加上一个极受万岁恩宠的皇后,地方上的势力,已经没有多少有胆子,去惹这种怪物。
听说,蒋圣母那里,也要出资入股,杨记身上,原本有很重的官商色彩,这些入股的事如果都弄成,那就彻底成了皇商。这样的巨大商号,一般的商人甚至于大族,都没有力量抵挡。很多人原本想的是如何对抗杨记,现在想的,就是如何保全自己了。
清晨,杨承祖在九姐那里起来,一旁玉环抱来名为天佑的小娃娃,孩子刚降生不久,长的白白胖胖,很讨人喜欢。本来他已经被玉环哄睡了,结果被无良的老爹一阵逗弄吵醒,随后大哭大闹起来,玉环只好又抱过去哄。
九姐虽然生了孩子,但依旧大大咧咧,像过去一样没有规矩,天气还算温暖,她身上连一件遮羞的布片都没有,就这么赤着身子抱着丈夫睡着。杨承祖醒来逗孩子,她也醒过来,没好气的踢了丈夫一脚“天佑好不容易睡下,你就去闹他,回头玉环又要哄半天。”
“这孩子,一哭一闹,就是半夜,能折腾,这点像你。我觉得,就得白天多折腾他几回,这样晚上他就能乖乖睡觉,玉环就能解脱,免得从早到晚伺候这个小祖宗。”
九姐从背后抱住杨承祖,毫不害羞的摩擦着他的后背,嘴里阵阵坏笑“玉环晚上不伺候咱儿子,不还是要伺候你?怎么,我是不是生完孩子就不好看了,你就不想碰我,只想着碰通房了?要是这样,要不要我从娘家多给你找几个丫头回来?”
“那是你给自己找床伴,别栽赃在我头上,昨天晚上还没喂饱你?那好,现在吃个早餐也不是不行。”
见丈夫回过头来要扑自己,九姐笑着推开他“别闹,今天你不是要去工地上转么,别耽误了工事。再说,昨天你是睡在我这,今天就要睡到公主府,得留足了力气伺候千岁,我不占公主的那份,我们家是大忠臣,哪能占皇家的便宜?”
慈寿宫的修缮已经完成,蒋氏和张氏搬了进去,为着宫殿造成,嘉靖又赏了杨承祖不少珍宝财物,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根本就是皇后的报恩。
夏皇后那边,本来也该像过去一样住过去,可是出了点问题。她的精神没有恢复,反倒是病的越来越厉害,经常说胡话或是大喊大叫,参考张太后现在的身体,显然就不适合。天子下了旨,准她在白衣庵带发修行,陪同永淳公主一起出家。
永淳出家的事,是在演戏之后确定下来的,说出来的旗号,是为蒋氏祈福,保证母后无灾无病,不再受惊吓。行孝这种事,谁也不能说有问题,再者,考虑到永淳婚姻上的坎坷,已经差不多成了驸马终结者,一般的男人,是没勇气娶这么个灾星,嘉靖和蒋氏都不再反对。
白衣庵,是修在皇城附近的一座小庵堂,由杨记的人负责修建,管事的尼姑,则是一位僧录司里选拔出的老成可靠的尼姑,最大的优点,就是哑巴。有这么个人做主持,保证不会多说少讲,永淳出家就方便多了。
永淳出家的时间,选在年后,按照工程进度,大概冬日里,就能完工。杨承祖先是到工地看了看,这种庵堂修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只是表个态度,说几句勉励的话即可。按照日程,他是该去永寿公主府上,陪自己的公主外室,可是人刚刚到工地不久,一名护卫送来了拜贴:杨慎求见。
第九百七十八章振聋发聩(上)
杨承祖和杨慎虽然在东南一起共同主持过抗倭事,但是私下并无来往,共事的经历,并没让两人成为朋友,当然,也不至于是敌人。大家更像是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见面之后,不冷不淡的说几句话,始终相处不来。
杨廷和的私德还是可以的,虽然现在身为首辅门生故吏遍布朝堂,但是并没有用这些资源为自己谋什么实惠,家里有田地,但那是在四川,在京师附近没有占田庄圈地也没开铺子赚钱。杨记的商业发展,跟首辅家没什么瓜葛,上次弹劾的事后,两边算是隐约对立,这次的来访,就透着有些古怪。
等到见面之后,杨承祖却发现,杨慎只是个引子,实际要见自己的,竟然是首辅杨廷和本人。
这位老人穿着便服,坐在这间小茶馆内,仿佛个普通的富家翁,可是只要多看几眼,就会感觉到这老人那如同山岳的气势,让人不敢小觑。眼前放着一壶香茗,一名中年文士,小心的侍奉在一边。这个文士从相貌到穿着,都很普通,进入人群里,多半就再也找不出。与神采飞扬的杨慎相比,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忽略掉此人的存在。
杨承祖执掌厂卫,对于这个中年文士的情形却是了解的,知道他实际是杨廷和心腹幕僚谈放鹤,既是杨廷和的门生,亦是重要参谋。首辅的一些书信都由他代书,乃至庶务处理上,他也可以替首辅拿主意,论起在杨廷和家中的地位,与杨慎其实也差不了太多。
见他进来,杨廷和很随意的点点手,就像是长辈招呼自己家的后辈一样,将杨承祖叫了过来。谈放鹤为杨承祖也倒了一杯茶,然后退到杨廷和身后,如同杨廷和的影子一般,不再引人注目。
杨承祖恭敬的施了个礼“只当是升庵兄找我有事,不想居然是杨老翁见召,工地上事多,来的有些慢,老翁千万莫怪。”
明时,老翁算是交往中最顶格的敬称,另一个时空里,严嵩被人称为老翁,称呼者被指责为阿谀,就可知这个称呼的效力。杨承祖对杨廷和的尊敬也不是假的,不管怎么说,这个老人对于帝国的贡献在这,地位也在这。即使大家不是一路人,应有的礼数也不该短缺。
杨廷和随和的一笑“不敢当,大都督公事繁忙,老朽这边也是俗务缠身,早就想见你一面,结果咱们都没抽出时间。今天,耽搁大都督一点时间,坐一坐聊几句,闲话家常,大都督肯赏光么?放鹤是我的门生,慎儿与你在东南一起共过事,大家都不见外。这个茶馆的东家,老朽也是认识的,今天这里只招待咱们一桌客人,不用担心外人打扰,只看大都督是否有空。”
“元辅以一己之力,扛起整个大明天下,肩膀上的担子,比起晚辈要重的多。在您老面前,下官可没有胆量说一句没空。”
杨廷和做了个手势,杨慎与谈放鹤都坐了下来,气氛倒是很融洽,仿佛真是几个知己忙里偷闲,在茶楼小酌。但是这几人不论身份,还是地位,都不可能抽出时间来喝茶小聚,杨廷和此来,自然是有他的用意。杨承祖并不知道自己哪方面引起了这个首辅的重视,只好一脸安详的看着他,等候着这位帝国重臣发话。
“前些时,黄河水患,听说杨记出了很多力气,又是捐银两,又是捐粮食,还组织了大批工人帮办河工。黄河年年肆虐,每一年,都要造成大批流民。今年,倒是难得的好情形,几个要紧的地方都堵住了,有些地方有流民,但是也被杨记安抚,没造成乱子,可称一个善字。以往老朽就说过,遇到天灾,商人救灾,往往比官府更快。用他们,比衙门效果更好,至少可以少死些人,可惜啊,因为这个主张,老朽总是被人诟病,说我为商人说话,无视生民死活。杨记的事,算是让大家看到了,救灾这种事,到底谁做的更好。”
相似小说推荐
-
开个飞机去明朝 (我是钢筋工) 起点VIP2016-04-30 两宋元明 皇后娘娘寿辰到了,没有珠宝送什么?送张照片啊。 皇太极十万骑兵寇掠辽东,怎么搞?...
-
极品将军 (鬼谷小生) 创世VIP2016-05-04 架空历史天下第一倒霉蛋,表白却被雷劈,穿越到大夏王朝,凭借浓浓的逗比之心,插诨打科泡美女,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