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哥看完我们的设计图,把他厂子里两个年轻工程师叫来,和我们两兄弟讨论了两天,又用计算机反复计算锻造和铸造的数据,最后几经修改终于定稿。”
“考虑到我们的设备和技术能力不如他们,就把80MM、150MM、210MM这三种口径交给他们造,按照你的意思不要他们开票,价格便宜不少,附带简易机械式缓冲复进弹簧基座的单价分别为15,500元、27,000元、32,500元,数量均是每种口径各50门,我预付了30%货款。”
“昨天我还打电话去问生产情况,80MM和150MM口径已完成,很快便轮到210MM口径的50门,估计再有一个月左右能全部交货。”
朱道临兴奋地给了段德铭一拳:“山城那边交货完毕不再续约,后面的全部交给你来做,回去之后我邮寄几套炮车过来,用以安装50MM口径、80MM口径和125MM口径三种火炮。”
“至于其他两种大口径火炮,大都要安装在风帆战舰上,你看该怎么改进就怎么改进,别怕花钱,我现在别的没有只剩下钱了。”
段德铭非常高兴:“其实你不说我也力争拿下,有了详细的设计图纸和参数,再有125MM火炮的铸造经验和实验数据,我们绝对能干好,哪怕320MM口径的要塞炮也能造出来,缺点是无法像锻造那样减轻火炮重量。”
“那就这么说定了,由你来造能省去我不少事情,哈哈!”
朱道临对段德铭和厂子里的老工人非常有信心,铸炮并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事,以朱道临对现代铸造技术和钢铁材料的了解,只要弄明白技术原理,有足够的原材料再多几次尝试,虎山庄园的工匠也能胜任,只是无法与现代技术和工艺铸造的钢炮相比,若是用青铜铸造那绝对没问题。
段德铭想了想,问道:“还需要我们向你提供铸、炮的铁范吗?”
朱道临点了点头:“要的,不过只要50MM、80MM和125MM口径的三种铁范,用于青铜火炮的铸造。”
“当然,你要是有新的设计方案也可以,铸钢火炮你必须接着给我造,造出多少我要多少,至少年内不会停止采购。”
“我年底就能给你造出1,000门,你要得了这么多吗?”段德铭再次问道。
朱道临嘿嘿一笑:“你照5,000门的数量造吧,125MM以上的多造点儿,我有的是办法卖掉。”
“这事儿压根儿就不用你操心,你只管铸|炮、只管收钱就行了,等山城那边的火炮送到你这儿,我立刻过来一次性提走,不会耽误你的,嘿嘿!”
“靠!你这孙子越来越神神叨叨的了,老子只要能赚钱就行,鬼才稀罕你的破事儿,走吧。”段德铭说完抬脚就走。
朱道临跟随他走出几十米,越走道路越崎岖,抬头一看,前面都是荆棘丛和乱石堆,哪里还有路?
朱道临连忙拉住段德铭,问道:“这是去哪儿?”
段德铭指指朱道临身后的二哥和两名老工人:“去后山靶场啊,你不想试试我为你制造的燧、发枪和左轮手枪啊?”
朱道临立刻转过身来,这才发现笑眯眯的段二哥和两名老工人不知何时跟着来了,每人背着两支新崭崭的燧、发枪,腰间还插着一到两把乌黑锃亮的左轮手枪,顿时让朱道临傻在当场。
***********
PS:这一章连续修改了四五次都没法上传,现在再看看情况如何。
这是7号的第五更,原本应该在昨晚八点上传……
第一六四章计划没有变化快
朱道临跟随段德铭绕过前方的乱石堆,穿过一片小树林,抬头望去,眼前豁然开朗,前方三面环山的狭长谷地就是个老式靶场,一排用砖混结构的低矮平房斑驳的墙面上,依稀可见八个红色大字: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段德铭的二哥抢先把带来的旧军毯铺在石桌上,两位上了年纪的老师傅把三种型号共六枝长枪和四把转轮手枪放到军毯上,其中一位老师傅熟练地检查枪支,在击发鸟嘴上安装打磨过的点火燧.石,另一位老师傅从背包里拿出四盒不同的枪弹,整齐地摆成一溜。
段德铭拿起一支短管燧发枪,递给兴致盎然的朱道临:“这是拿破仑时期的法军查尔维尔1777改良型燧发枪基础上,通过简化枪机改良而来的滑膛燧发枪。”
“这种枪的生产数量达到惊人的700万枝,不但在欧洲战场上大放异彩,美国独立战争乃至南北战争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改良后全枪重4.2公斤,口径18MM,全长1,250MM,枪管长700MM,燧.石打火,发射定装黑|火.药纸弹,铅制球形弹丸直径17.2MM,重30克,刺刀有两种设计……你可以装上去看看,由于枪管短了些,有效射程只能达到120米,等会儿你试射几发就会明白。”
“这支长管燧发枪除了枪管长度为950MM之外,外形、口径、内部机件和那支短的完全一样,都是没有膛线的前装滑膛燧发枪,因为枪管多出250MM,有效射程增加了近一倍,我们反复测试的有效射程是210米。”
“如果你能在颗粒发.射药制作上加把劲,射程还能提高20%左右,等会儿你多射几发试试,威力不错,我感觉这支长管燧发枪才是你需要的。”段德铭拿起另一只长管燧发枪递给朱道临。
两个老师傅先后上来,想帮助朱道临装上子弹,被段德铭的几句话说得不好意思了:“别管他,他知道怎么用,当初在部队的时候,这家伙的射击成绩稳居整个大队前三位置,要不是天生的臭脾气,弄到最后狼狈地离开部队,说不定他现在已经是上尉军衔了。”
朱道临从盒子里装拿出一颗油纸包装的圆柱形子弹细细打量,边上的老师傅还是忍不住低声提醒。
朱道临虚心聆听,按照老师傅的介绍咬破纸弹一头,往枪机上方的药池里倒进枪药,盖上火门后将纸装弹塞进枪口,拉出长长的通条,把子弹捅入枪管底部,反复两下压紧,收回通条举枪瞄准,按照事先调好的标尺,向100米距离的胸靶射出第一发子弹。
“啪”的一声枪响,一团硝烟冒起,段德铭骂了句“狗.日的竟然第一枪就打中了”,把望远镜递给朱道临,边上的段二哥和两位老师傅也纷纷举起自带的望远镜。
朱道临接过望远镜观察靶上的弹着点,对燧发枪的制造精度非常满意:“六环偏左下,滑膛燧发枪在100米射程上拥有这样的精确度非常不容易,枪机的击发感觉流畅,扳机轻重调节也很好,看来你真下了一番功夫的。”
“这算什么?别忘了我们几十年来是干什么的,区区一款古董燧发枪,随便找个临时工都能轻松造出来。”
段德铭得意地笑了,边上的段二哥和两位老师傅脸上现出自豪之色,这种久违的熟悉感觉,今后恐怕越来越少了。
朱道临加快装弹和射击速度,连发十枪才停下,举起望远镜细数一下弹着点,除一枪脱靶之外,其余九枪全部上靶,其中三枪打在九环之内,没有一枪哑火,可见段德铭的改良设计非常成功,工厂师傅们的技术水平非常高。
段德铭亲自去80米靶位竖起另一面胸靶,朱道临放下望远镜,拿起1.25米的短管燧发枪细细欣赏,想了想干脆称之为“海军型燧发枪”以便区分,等段德铭回来之后他开始装弹,段德铭默契地为他计时。
朱道临在五分钟之内,竟然不慌不忙装药射击打出十二发子弹,枪枪上靶,无一失误,看得段二哥和两位老师傅惊愕不已,段德铭也不得不佩服朱道临在射击方面的过人天赋,他知道要是给朱道临多些练习时间,这家伙一分钟内完成四次发射绝无问题。
“做工精细,准确度高,操作简单,维护方便,重量适合,后坐力低,好枪啊!总共造出了多少支?”朱道临对手里这款做工精致的燧发枪爱不释手,给出极高评价。
段德铭解释道:“一个多月来前后制造25支,在反复的试验中打坏了19支,眼前这4支是最终定型的样枪。如果你认可,我们就开始量产,每月最低能保证3,000支。”
“你再看边上那两支仿自小日本三八大盖的单发步枪,为了匹配黑|火.药和铜火帽纸壳弹,口径增加到了11MM,我们测试的初速为420米,有效射程350米,最大射程超过800米,全枪重4.5公斤,全长1,300MM,枪管长750MM,刺刀按小日本的原款制作,还有边上那两款发射五四手枪弹和11MM纸壳弹的转轮手枪,你都试一试吧,有什么意见试完再说。”
朱道临颇为惊讶,细细看完之后觉得段德铭的选择是正确的。
与毛瑟步枪相比,三八大盖结构更简单,仿造起来也容易些,枪机上那个防尘大盖是个实用的设计,不但能有效减少粉尘侵蚀造成的射击故障,还能减少维护时间、增强作战期间的射击可靠性。
唯一让朱道临挠头的是撞针和枪机弹簧的生产,这两个部件要想在他麾下的工坊生产,恐怕要三五年时间去摸索。
二十分钟后,眉开眼笑的朱道临和段德铭一起走向前方靶位,远离众人之后,朱道临低声说出自己的决定:
“这两款燧发枪优先制造,打上我之前给你的那个天枢阁商标,造出来多少我要多少,次品别扔掉,打上个特殊标记,我拿回影视基地做道具。”
相似小说推荐
-
首席国士 (江山与美人) 17KVIP2016-04-12 历史军事青年相声演员因意外穿越到了封建时代,开讲评书唱小曲,包装明星搞娱乐,美人娇笑杨柳...
-
锦衣王侯 (黄梁生) 本是京剧演员,穿越至大明正德年间,成为一名世袭锦衣。江山变幻,荣衰谁主。喝一杯满殿香,且看那红尘俗景。嚼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