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末之乱臣贼子 (堕落的狼崽)



  “丞相,重商国策不能变啊!正因为有商业的发达,才有今天关中的繁荣昌盛,才有了我强大的军队。商业才是关中的立身之根本。”李信话音刚落,就听见韦园成大声的说道。他的声音器宇轩昂,在大殿内响起。现在长安城内谁不知道,韦家在李信分出的蛋糕之中得到了巨大的好处,所以才会变成如此模样,才会变成的如此慷慨激昂。才会在大殿中力挺重商。

  “丞相,老臣以为不妥。”萧瑀出言说道:“虽然朝廷因为兴商的缘故,国库充盈,军费充足,这才铸就了我关中的精兵,但是不要忘记了,商人逐利,现在看看那些商人们,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财,毁坏农田。以前农田多种农桑,可是现在呢!多是种植木棉或者桑树,种水稻者很少,甚至还有些人根本就是放弃农田。直接进入那些大的作坊之中当苦力。长久下去,纵然是赚取了许多的金银财宝,可是没有粮食,这无粮则军心不稳,无粮则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没有粮食。莫说是老百姓,就算是我们这些人连饭都吃不了。”

  “老大人说笑了,如今我大唐的粮食足够吃上二十年的了,害怕没有粮食?”韦园成心中一阵恼怒,这个萧瑀,分明是自己加入关中迟了,李信丢出来的蛋糕都已经吃完了,江南的世家们没有得到什么利益,所以才会如此拼死的反对重商。

  “二十年?那是韦大人得到的数字吧!可是老夫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二十年的储藏粮食,随着丞相地盘的扩大,还需要抚恤新占领的地方,一旦有旱灾或者是水灾,这些粮食就需要来救灾;一旦像前朝一样,数年干旱,那这些粮食也是要放出去的,不然的话,就会引起天下大乱,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就是如此。”萧瑀却是娓娓道来,说道:“丞相,商业发达了,许多人都会去经商,田地荒芜,经商的钱越来越多,就更加不会去种植农作物了,这样粮食在未来还是会继续减少,失去了粮食,朝廷一旦有灾难发生,那事情就严重了。”萧瑀拱手大声说道。

  李信闻言一愣,心中却是暗自思索着眼前的情况,重商那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萧瑀说得也是有道理的,因为重商的缘故,有许多人都抛弃了农田,这样一来,固然是为朝廷增加了税收,但是同样的,也使得朝廷的粮食减少,眼下倒是有隋朝的粮仓支撑,但是天长日久,这种情况显然就不是一个事情了。朝廷手中若是没有粮食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以前倒是他想当然了,重商固然很不错,但是重商也是有许多的弱点的,难怪历朝历代重商者很少,一方面固然是封建儒家思想所导致的,也有防止商人得到大量权力,但是更重要的是,中原还是重要是小农经济,农业对天下是非常重要的。而偏偏现在的农业并不像后世那样相当的发达,亩产千斤正常的很,现在的农业恐怕不行,粮食产量提不上去,加上种子跟不上,而老百姓进入工坊之后,能赚到更多的金钱,自然是有许多的老百姓就放弃耕种了。

  这样的损失绝对不是一家一户,而是整个朝廷,萧瑀或许是有私心,但是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甚至像萧瑀所说的那样,这样的事情或许还会越来越严重。耕种的人越来越少,日后一旦有个天灾或者水灾,对朝廷的打击那是不用的,若是到了帝国的末年,天灾加**,朝廷若是没有足够的储备,天下必定会被其他势力所夺。

  只是商业乃是李信注重的地方,没有商业,李信就没有钱,没有钱如何能征召更多的军队,如何能统一天下。

  “裴老先生,你怎么看?”李信环顾左右说道,农、商两个都是朝廷的根本,若是为了农业而放弃商业,李信显然是不愿意的,但是农业耕种的人越来越少,也是一个大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李信也是要重视这件事情。

  “既然如此,两者都一起上就是了。”裴世矩想也不想的说道:“商业为朝廷提供了大量的金钱,朝廷绝对不能抑商,一旦抑商,朝廷就没钱,但是也不能不重视农桑。农桑乃是国之根本,农桑不兴,国中无粮,朝廷若是没有粮食,一旦有朝中有急事,没有粮食,那不就是天下大乱了吗?所以农桑绝对不能出现问题。”

  “老大人这话,说的倒是轻巧,只是现在老百姓都已经去经商了,去作坊劳作了,有多少人愿意去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呢?面对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们早就不愿意了,早就想着如何利用最短的时间内,赚取更多的金钱,用最简单的方式,过着不劳而获的日子。”萧瑀不屑的说道。语气之中对裴世矩的说话很是不满,见过和稀泥的,但是在这样的大事情上,却不喜欢裴世矩也和稀泥。

  “呵呵!萧老大人这话可是误会了。”裴世矩笑呵呵的说道:“老百姓之所以放弃农桑,不过是利益而已,他们种植农桑是没有利益可言,既然如此,何不种植农桑,朝廷予以补贴就是了,而且老夫以为,能经商,能进作坊的,却是很少一部分。只要有利益,天下的人都会继续经营农桑的。”

  “老大人所言甚是,既然有经商的,那就有放弃耕地的,朝廷可以允许这些人租种那些不需要田地的人家,只要交上少量的租子,就能种植农桑,这也是一条道路。”韦园成也笑呵呵的说道。他现在韦氏重视商业,商业所得到的利润占据着绝大多数,一旦李信要抑商,对于韦家所产生的损失是巨大的,第一个不想李信走老路的人就是韦园成和关中的那些利益既得者。

  “造成农民不喜欢种植农桑的就是农业获得的金钱太少,属下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第一,就是朝廷每年在秋收的时候进行高于市价进行收购,让老百姓赚取金钱,朝廷也能收到更多的粮食,第二就是种子,朝廷不是成立了格物院吗?丞相何不让格物院的人研究一下,能不能提高粮食的单产量呢?”裴世矩双眼一亮,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目光闪烁,盯住李信说道。

  “种子?”李信点了点头说道:“南方现在都能一年三熟了,一方面是气候的缘故,但是北方若是种子好的,也能一年两熟,种子是很重要。”李信心中却是叹了口气,后世为什么能重商,那是因为天朝根本就不愁市场上没有粮食,不但天朝自己高产粮食,就算是在世界上,也是有种粮食的地方,所以才能重商,可是李信这里,想要走这条路,恐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百五十章 民间]

  关中沃野千里,自从前朝秦国的郑国渠横穿整个关中的时候开始,关中就成了中原有名的粮食产地,就算是到现在,关中平原还是养活了不少人,眼下已经是六月尾。许多稻田里的水稻已经茁壮成长了,因为今天的雨水比较好,所以今天的水稻看上去比前几年要好的多,在田埂之上,不时的可以看见不少的庄户佃户在伺候水稻。这是在收割前,最后一次灌溉,田边不时的传来一阵阵哈哈大笑声,这种声音是充斥着对丰收的喜悦。

  因为减租减息的缘故,这些水稻有一半都会成为佃户自己所有,剩余的部分或者是国家购买,或者是交给地主。所以这些老百姓脸上都是露出了笑容。

  远处飞奔而来一队骑兵,为首之人面色英俊,身披大氅,在他怀里,还抱着一个粉妆玉琢的小孩,头上也戴着一顶小毡帽,正好奇的望着眼前的一切。

  “丞相,这片地是位于渭水南岸,因为今年雨水充沛,所以看上去水稻倒是成长的很不错。”在年轻人身边,还有一个中年书生正陪同在一边。能当得起如此称呼的,普天之下,也只有李信才能拥有,这一行人正是李信前来,跟在他身边的除掉杜如晦等人之外,还有李承宗,小小年纪也被李信带了出来,看看民间的辛苦。

  “克明,你发现到这些水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李信从马上跳了下来,然后将李承宗抱了下来,放在地上,手中的马鞭指着身边的水稻说道。

  “这个,属下对此并不熟悉。”杜如晦微微尴尬的摇摇头说道。他虽然学究天人,但是也只是对政务上,而不是对农业方面。实际上,不光是杜如晦等人,就是其他的人对农业也不是很熟悉,虽然是以农为本。可是要深入民间,了解如何种田,还是差了一些。

  “父王,您知道如何种田吗?”李承宗仰着小脑袋好奇的询问道。

  “我当然了解。”李信笑呵呵指着眼前的田地。说道:“虽然这些稻田种的是密密麻麻,但是这样对水稻的生长并没有什么好处,一颗水稻的茁壮成长,恩,最起码两颗水稻要有一尺的距离。保持双方的空隙,才能吸收到土壤中的肥料,嗯,克明,你看看,眼前得这种水稻生长方式是最简单的种植方式,没有采用任何肥料,基本上是靠天收。”

  “这位公子,那哪里找到这种肥料呢?”远处的几个老人听见李信的交谈,虽然看着李信身着不俗。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但是还有人壮着胆子询问道。毕竟此事关系到自己来年水稻的收成,关系到一家人的饭碗,不得不壮着胆子询问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