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武后的脸色冷峭,声音也变得有几分森寒。
若是换一个臣子在这,恐怕早就吓得唯唯诺诺,不敢多说一句话了。
但是偏偏遇上了王义方这个不怕死的,他连李治都不害怕,怎么会被这点阵势吓到。
当下脸色不变,恭敬的躬身下拜道。
“皇后娘娘言重了,娘娘既是秉陛下旨意视朝,臣自然当以人君视之,今天若是陛下在此,臣依旧会如此进谏,此非私人之恩怨,而是朝堂之大事!
雍王殿下年少俊彦,才华横溢,太子殿下温文仁和,处政有方,二位殿下皆是人中之龙,日常之事二位的兄友弟恭,臣等也都尽在眼中!此皆陛下娘娘教导有方,臣等心中亦十分欣慰!”
王义方的声音仍旧和往常一样不急不缓,但是却惊掉了一地的眼珠子。
就连李弘都暗暗吞了吞口水!
这真的是王御史的风格吗?这么明显的拍马屁,根本不符合他的性格好吗?
眼看着王义方一本正经的表情,李弘心中突然有几分哭笑不得。
这个人根本就是个古板的教条,他说的这些话根本不是在拍马屁,他只会说大实话,当初他觉得李义府横行不法,便上书弹劾李义府,感觉刘仁轨无法秉公审案,就上书弹劾刘仁轨,如今觉得皇子参政不妥,就直接说了出来。
根本不在乎什么后果,而他现在所说的话,也不是在刻意奉迎,而是他心中的真实想法!
所以李弘才会觉得他哭笑不得,恐怕这种会对君上毫无保留的说真话的臣子,现在已经找不出几个了吧!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治才会对他又爱又恨,屡次贬谪,最后都得以返回长安!
“既然如此,你为何阻止本宫?”
听见王义方的话,武后也是愣了片刻,旋即便想起李治以前对他说的话,王义方这个人,能不要惹他就不要惹他。
不是怕了他,而是真的拿他没办法,不罚他面子上挂不住,真的重罚又舍不得,真是让人头疼!
“然殿下兄友弟恭是一回事,臣身为御史,自当为大唐考虑,先帝之事尚在眼前,娘娘不可不虑,是以臣请娘娘慎重考虑此事!”
不得不说,有了前面那一番话的铺垫,这两句话就容易接受多了。
至少武后没有在大发雷霆,而是皱着眉头沉默下来,似是有几分心动,不过旋即神色便坚定下来,淡淡的说道。
“王御史多虑了,贤儿既为亲王,自当熟悉政务,否则如何能够管好封地,何况此事本宫和陛下也商议过,陛下也是这个意思,想必弘儿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王御史忠心体国,本宫自然欣慰,但是皇家家事,就不必如此大动干戈了!”
武后的口气不重,甚至带着几分抚慰的意味。
但是话语的意思却是很明白,这是我们家的家事,皇帝和太子都没有意见,你跟着掺和什么劲儿?
说罢,武后将目光重新转向了李弘。
这次李弘倒是没有犹豫,因为他知道,这次是真的该他表态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执着的武后
当下心中暗叹一声,移步出位,对着武后沉声说道。
“母后,六弟有心向学,儿臣自然没有意见,何况如今六弟年长,以后管理封地也当熟悉政务,不过皇子入朝尚无定制,若是仅仅临朝听政,未免不合法度,六弟,不知此次入朝打算以何职学习政务?”
李弘的脸色平静,口气中却多了几分莫名的味道,最后一句话却是对着李贤问道。
说罢,眼神淡淡的扫向一旁长身玉立的雍王李贤,正好看见他俊美的面孔上一抹凝固的笑容,脸色也迅速变得有些阴沉。
其实李弘也是刚刚才想到这一节,照理来说,一般皇子是不会入朝参政的,到了年纪之后就会到封地就藩,至于封地的政务,大多由王府长史和地方长官代为处置。
但是所谓规矩都是可以变通的,上面的这些规矩不过是对一些不受宠的皇子起效罢了,就比如他的几个庶出哥哥,皆是宫人所生,早早的就被打发到了封地当个太平王爷。
而武后所生的四个皇子,无论年纪大小,都一直留在长安城,不曾就藩,不仅如此,武后和李治还为他们请了最好的王傅,李弘自不必说,自幼被立为太子,东宫属官皆是博学之士。
李贤,李旦那几个小子也都是请的最好的老师,如今的李贤文采风流,武后和李治的栽培可谓功不可没。
甚至于早有大臣上书言及李贤早已过了年纪,应当就藩,但是却被帝后以年少顽劣的借口搪塞过去。
由此可见武后和李治对于李贤的宠爱!
况且这条规矩虽然是有,但是历朝的皇帝都不大遵守,像高祖时的李世民,太宗时的魏王李泰,吴王李恪,皆是被允准不必就藩,总不能以前都有此例,到了李治这里就必须把儿子送走吧!
所以大臣们对这件事也就渐渐不再关注了。
而同样的。大唐的皇子参政的事情也不少,但是大都挂有官衔,并非单纯以皇子身份参政。
例如当年的秦王李世民就是尚书令,而李弘也是此刻才想起来。若是遵循旧例,李贤入朝必然要挂一个官职,因为他的皇子身份,这个官职是不会低的,而如今的高官队列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唯有最近,正好有一个某中书令落马……
李贤如今这个时候出手,其心思简直不言而喻!
一念至此,李弘冷笑一声,他倒是打得好算盘!
“呃,太子哥哥言重了,小弟本无意朝政,何况此事自有母后安排,小弟岂敢妄言!”
顿了一顿,李贤的脸色立刻恢复如常。带着一贯温文无辜的笑容,拱了拱手对着李弘答道。
这句话倒是让殿中众臣的心略微安了些许,看来雍王殿下仍旧是那个守悌敬兄的雍王殿下,想必入朝参政也是皇后娘娘看不惯最近太子殿下大出风头,而想要推出来跟太子殿下打擂台的吧!
李弘不动声色的将诸位大臣的神色收入眼中,对于他们心中的想法,也能猜到七八分,一时之间,不由地有些敬佩自己这个弟弟,明明早早的就在图谋东宫之位。竟然硬生生的装了这么多年,一点蛛丝马迹都不露。
要不是他连番扳倒了贺兰敏之和李义府等人,恐怕现在还被他蒙在鼓里,以为自己的敌人是御座上的那位皇后娘娘。
不过。李贤却没有料到的是,李弘已经不是以前的李弘了……
“母后,六弟本是个闲散的性子,儿臣自幼看着他长大,自然知晓此事,朝堂沉闷无趣。想必对于六弟来说也不是喜爱之地,何况六弟方才也说,无意朝政,母后又何必强逼六弟做他不愿之事,再说如今朝中也没有合适六弟的官职可用,依儿臣之见,不如为六弟加封食邑,既能为六弟酬功,也显得皇恩浩荡!”
李弘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转身对着武后拱手说道。
让李贤一阵愕然,他方才……不过是谦虚推脱之词罢了,这满朝文武谁听不出来,偏偏自己这个太子五哥,竟然真的当真了?!
难道说自己谋划了这么久的开山之战就这么灰溜溜的败了?尤其是刚刚李弘摆出一副教训弟弟的高高在上的样子,着实让李贤有些不舒服。
一念至此,李贤不由得有些着急,急忙开口解释道。
“母后,儿臣……”
不过话还没说完,就感到两道凌厉的目光直射到了他的身上,一下子让李贤清醒过来!
武后声音淡然,隐约带着几分不悦,显然对李贤如此鲁莽的行为有些失望。
“贤儿有何话说?”
“母后,儿臣并无意见,一切听凭母后处置!”
李贤也发现自己刚刚的行为不妥,一时之间,只好涨红了脸,讷讷的说道。
“弘儿所虑的也是!”
过了片刻,武后淡淡的说道。
一句话却是瞬间让李贤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不过幸好武后接着说道。
“不过玉不琢不成器,贤儿以后毕竟是要前往封地的,若是对政事完全不熟悉,也非好事,如今贤儿资历尚浅,也不适合担任官职,便暂时先入朝听政,如何?”
敏锐的人都感觉到,此刻武后的态度已经有所软化,没有刚开始那般坚决,而且最开始的时候,武后让李贤入朝的理由是“未来好好辅佐太子”,而现在却变成了“更好的管理封地”!
辅佐太子,自然是要留在长安的,而管理封地……
这其中的深意恐怕不只是一时失言罢了!
不过对于此刻武后的柔和态度,李弘却是淡淡的没有反应,因为无论是他还是武后都知道,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李弘已经占据了一部分优势,如今就算是武后强行让李贤入朝,恐怕也会招来非议。
而如果要李弘同意此事,显然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武后刚刚并未放弃李贤之事,也就是说,她有自信让李弘答应这件事。
所以,李弘没有急着表达自己的态度,他在等,等着武后打出自己的筹码……
果然,过了片刻,武后见李弘没有反应,心头暗叹一声,面色上却是分毫不露,淡淡的说道。
相似小说推荐
-
替明 (叫天) 起点VIP2016-08-30 两宋元明明末是个比谁更烂的时代,唯有苦了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苦了中华民族,失去了世...
-
帝国的朝阳 (无语的命运) 起点VIP2016-08-31 清史民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是一代人的理想,那一代人为了心中的理想和希望,甘愿挥洒满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