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贪官和珅家的田产占了半个保定,三朝元老张廷玉家的土地横连几县,安阳的一家大地主在中原几省占地,就连太平天国还未失败,湘军上下便狠狠发了一笔战争财,到处夺买土地。
而地主们为了强化他们对农民的统治,纷纷在自己的庄田内筑寨子,砌城墙,设立武装,私设公堂,地主阶级的宅第变成欺压佃农的堡垒,地主的土地变成了佃农的地狱。
这一轮土地兼并延续的时间很长,不因列强侵入中国而受到影响,不因太平天国的出现而受到警告。
90%以上的土地掌握在人口不到10%的地主手中,他们占有了大部的农业劳动成果,而90%以上的劳动人民除了糊口,几乎没有了什么消费能力。
在此时,农家的几双碗筷要用几代人,农民家里,冬天的棉衣到了夏天抽去内里的棉花就是单衣,和珅家的佃户夫妻俩只一条裤子不是戏说,那是真的!在这样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手工业者的产品卖给谁去?
没办法,清中晚期手工业者的产品只好出口,朝廷有限地放开海禁,同时又规定了海船的大小,那是无奈之举。
由于国内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使雇工的价格极低,清朝的商人靠廉价劳动力得来的产品在海外具有价格上的优势,英国东印度公司生产的茶叶不是中国茶叶的对手,英国人的机织布也败在中国手工织的老粗布手里。
即使没有鸦,片战争,大清的资本主义也不会很快发展起来,因为土地兼并不断给大商人的工场,作坊输入廉价劳动力,他们无需进行生产工具和工艺的改进就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工商业者根本就没有快速进入资本主义的动力。
就是吴可和手下弟兄,不也趁着淮南连年战乱,土地大量抛荒之机又是接收无主之地,又是趁部队训练之时开荒获得大量土地,成为安徽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官僚地主。
不过好在乡勇队上下大多出身贫苦,对旗下佃农条件优良,加上他们的天地又不需缴纳高昂田租,故此倒是活人无数倍受称赞。
当然了,江苏情况与安徽淮北地区完全不同,这里的土地兼并情况严重到了极点,百分之九十以上田地都是属于大地主大商人的,至于自耕农的数量和占地面积实在少得可怜。
吴可要照顾的自然是这些可怜的自耕农,以政策的方式引导他们放弃烟土种植,改而种植正常的稻谷还有一些传统经济作物。
此时正值乱世,作为重要战略物资的粮食自是不嫌多只嫌少的。
“单单提高赶赴收购粮价,恐怕还不足以让治下百姓改种粮食吧?”
又有官员提出不同意见。
“这个好说!”
吴可轻轻一笑说道:“加大工程部队的规模和数量,以后招人除了流民之外主要集中在这些有田地的百姓家中,就不信吸引不了他们改变主意!”
这招够毒,不要说自家有地的自耕农,估计就是那些租种地主家田地的佃户都会心动,不顾一切的做出好的改变。
“可要是那么地主乡绅们执意要种大烟,佃户们拗不过他们只能种植大烟呢?”
“哼,真要遇到这样的事儿!”
吴可眼中冷黄闪烁:“我自有办法料理了他们!”
第469章沸腾
当常州知州衙门下达的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命令时,在民间乡野可是引起好一番轩然大波。
这对大部分自耕农而言绝对是好消息,他们手头田地大多种植的都是粮食,能买得起大烟种子的自耕农毕竟是少数。
一时间,常州知州衙门设置在各集市的收粮点人头汹涌热闹非凡,一个个自耕农手提肩抗家里多余粮食准备出售给官府的收粮站。
更有许多家丁护院打扮的成年青壮,吆五喝六护着好几车装得满满实实的粮食过来凑个热闹。
“张二毛,出售新粮一百斤,按衙门最新制定的收购价……”
一位年纪不大却是满脸沟渠,浑身衣裳破旧不堪的农民汉子站在某集市收粮点前,点头哈腰的听着收粮点衙役的吩咐,直到接过那一串沉甸甸的铜板,这才放下心来差点喜极而泣。
“谢谢,谢谢各位老爷……”
一边紧紧攥住那来之不易的铜板,一边眼角泛泪连连开口道谢。
“二毛快快让开,我们还没卖粮呢!”
不等张二毛继续下去,后头排队的同村伙伴就忍不住了,扯起嗓门大声开口吆喝道,引来周围附和声一片。
张二毛一张黝黑大脸顿时涨得紫红,低着脑袋转身就准备离开。
“等等……”
这时收粮点的官差出声喊道。
“大哥还有什么事?”
张二毛心头一紧,攥住铜板的右手更紧了几分,点头哈腰望着叫住自己的官差,一脸不明所以加慌张,生怕对方提出什么不好要求。
“给!”
那衙役是当老了差了,自然一眼就看出了张二毛的紧张,撇了撇嘴懒得多说其它,直接从随身的袋子里取出一块小木板扔了过去。
“大哥这是?”
张二毛手忙脚乱接住飞来的木牌,仔细打量了一阵没见有什么特殊的,一脸疑惑的望着收粮点的官差。
“这是衙门特别发的牌子,持有此牌可以到工程部队报道做工赚钱,小子便宜你了!”
那衙役恋恋不舍的望了张二毛手里不起眼的牌子一眼,心中愤愤不平的暗骂一声‘狗屎运’,嘴里还不忘解释一通这牌子的好处。
在衙役眼中,这样的牌子就是硬通货啊,随便转手就能卖点桐子赚一顿酒钱,可惜上头监管得紧他不敢胡乱贪没。
“大,大哥,这是真,真的么?”
张二毛一脸惊喜声音都有些颤抖。
要知道,江苏工程部队可是很多农村青壮向往的所在,每天只做五个时辰的活计就可以免费吃上两顿饱的,而且还可以拿到一笔额外的工钱。
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也难找到,尤其对于没有任何门路的农民兄弟而言。
周围不是没有工坊招人,可是进了工坊起码得当一年免费学徒,一年之后还得看东家脸色能不能留下来做活。能留下来的话却是不错,可要是留不下来一年都白忙活了,家里的日子只会更艰难。
可惜的是之前江苏工程部队大多只收青壮流民,对附近农家百姓的帮助不大,再羡慕也没啥用处,没想到这次衙门却是开了恩。
想着日后美好的生活,张二牛抓紧了那块不起眼的薄薄木板,生怕被被人给抢走了似的。
“当然是真的,老子骗你干什么,又没有好处可拿!”
收粮点的衙役一翻白眼没好气的挥了挥手:“去去去,别站在这里碍事,手头还有人等着呢!”
“是是是,我这就离开这就离开!”
张二毛也不以为意,连连点头哈腰转身快步离开。
“小子,想去工程部队报道的时候,记得带上户籍文书还有卖粮的证明,别忘记了啊!”收粮点的衙役像是突然想起什么,急忙冲着已经走远的张二毛大声喊道。
“知道了大哥!”
张二毛停下脚步,回身连连点头哈腰表示感谢。
待张二毛离开之后,收粮点顿时一片沸腾。
原本正在排队的附近乡农们个个惊喜万分,一个个忙不迭向收粮点的衙役询问参加工程部队的事儿。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要是能够参加工程部队的话,一边做工一边赚钱今年剩下那点时间便好过多了,起码过年时能给家里添几件新衣,饭桌上能多点油腥味。
收粮点上的衙役就负责宣传此事,所以尽管十分不耐说得口干舌燥,但依旧耐心的向排队百姓详细解释原由。
“大人大人,快收我手头新粮,给我也发块木牌!”
“别挤别挤,先来后到知道不?”
“前头的快点,别占着茅坑不拉屎!”
“……”
收粮点一片沸腾景象,提出粮食过来出售的百姓老农个个喜笑颜开,幻想着以后的好日子,脸上的神色都光彩有神了许多。
没听官差老爷说的么,只要自家手头有田的,家里青壮都可以参加工程部队,做工吃饱饭还能领工钱。
这样的好事真是难以想象,衙门里那帮大老爷们终于做了件好事情。
一边是沸腾喜悦另一边则是哀嚎遍野,准备卖粮的人群中可不少佃户,他们听得此等好消息竟然没他们的份,顿时苦了脸色连连唉声叹气。
“官差老爷这不公平,凭什么参加工程部队做活就没我们的份?”
“是啊是啊这不公平,我们也要参加工程部队!”
“官差老爷给个说法吧,我们为什么不能去?”
“……”
收粮点的衙役们忙得不可开交,哪有闲功夫给卖粮的佃户们解释这许多。
“老爷们现在忙不过来了,等收万粮再跟你们说说,你们也是有机会参加工程部队做工赚钱的!”
一边忙活,有衙役耐不住佃户们的催促忙大声吆喝道。
果然,等他吆喝了一声后佃户们就没再闹腾,而是一个个交头接耳充满了期待,不知道衙门里的大老爷们还有什么要求?
一直忙碌的大半天,那种能够凭此报名参加工程部队的小木牌也发出去近百块,等到日头当空之时终于忙完了今日的收粮工作。
相似小说推荐
-
最秦 (郝赵) 起点VIP2016-10-24 秦汉三国赳赳老秦,舍我其谁? 他还是胡亥,只不过不是那个教着历史课,没事儿上上网的闲散老师,...
-
北美大唐 (白面黑厮) 起点VIP2016-10-16 架空历史一支21世纪援助非洲、携带着中国维和战士和外派援建的工人们的特别船队。 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