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丛又想了一会,小官不行,就得大官,“吏部尚书冯举、礼部尚书元九鼎,这两位可否?”
景耀点头,“一位是武帝指定的顾命大臣,一位是熟知礼仪的老臣,够了。这两位真的支持大人,不会等我推荐给宫中之后,他们却一无所知吧?”
郭丛笑道:“景公放心,冯尚书即将入职御史台,有机会拜相,元尚书东海国归国,一番辛苦,功劳却归韩宗正,此两人皆有不满之心,我早就与他们谈过,只要慈宁太后宣召,他们就愿出面。”
景耀彻底放心,送走郭丛,立刻着手行事。
他现在的身份是中常侍,按理可以进宫,那跟回家一样,可现在是非常时期,“家”中已乱,连现任中司监都被扣押在崔府不得回宫,一名前中司监更没资格了。
好在景耀的人脉还在,天黑之前,他终于辗转联系上宫里的人,到处打听、劝说,向一些人许以厚利,结果只是得到一堆流言,其中几条让景耀感到吃惊,但是没什么用,他还是不能进宫,甚至找不到人向慈宁太后递个话儿。
慈宁太后正处于疑神疑鬼、一触即发的状态,宫里没人敢去招惹她。
景耀有点急了,为宦多年,他非常清楚时机的重要性,韩稠只要明天进宫,自然有办法将慈宁太后哄得团团转,在那之后,别人再说什么都很难改变太后的印象。
必须是今晚,必须抢在韩稠之前。
他又通过中间人劝说几位妃子,她们的立场与慈宁太后一致,应该不受怀疑,起码能向慈宁太后引荐景耀。
他对淑妃邓芸和另一位妃子佟青娥寄予厚望,可是等了足足一个时辰,二更已过,宫里仍无消息传出来,反而有新客人登门。
一名陌生的太监敲响院门,景耀开门之后先是一喜,随后一愣,看服饰,此人并非宫里太监,而是来自王侯之家,“阁下是……”
“你是景耀?”
“是,阁下是哪一府的?”
“待会你就知道了,走吧,景公,我家主人请你去一趟。”
景耀更加吃惊,想要关门,已经来不及了,又有四名奴仆出现,撑开院门,架起景耀,塞进附近的一顶轿子里,抬起就走。
景耀没敢反抗,猜出了邀请者的身份。
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等到半夜,主人终于现身。
韩稠的精神与他的肚子一样饱满,脸上堆笑,一进屋就拱手道:“好久不见,景公别来无恙?”
两人也算是老相识,韩稠在洛阳时,经常给京中权贵送礼,景耀是得到重点关照的人之一,关系颇为融洽,等到景耀失势之后,这种关系也就结束了。
“一把老骨头,苟延残喘而已。”景耀笑道,他可不愿意当面与韩稠对抗。
韩稠示意看守景耀的太监退下,上前几步,亲切地拍拍景耀的肩膀,“听说陛下将最重要的任务交给景公,肩负如此重任,那可不是老骨头,是硬骨头。”
“韩宗正真爱开玩笑,我这身骨头,扔给狗,狗都不吃。”
韩稠收起笑容,“景公,咱们交情不错吧?”
“没得说。”
“这么多年来,我可没亏待过景公。”
“那是当然。”
“既然如此,景公何以恩将仇报,要在背后算计我?是埋怨我没在景公危难之时伸出援手吗?可你知道,我当时当洛阳,鞭长莫及,初入京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待我得势,怎会忘记从前的老朋友?”
景耀脸色尴尬,“韩宗正何出此言?我一个沦落宫外的老太监,怎么能算计到朝中重臣?”
韩稠神情一冷,“郭丛那个老家伙找你做什么?你三番五次与宫里的人联系,又为什么?景耀,别怪我说话直接,你现在就是一只苍蝇,捻死就捻死了,就算陛下醒来,也不会在意,何况他十有八九醒不过来了。景耀,你是聪明人,强弱之势,你应该看得清清楚楚,我有太后和宰相的支持,郭丛有什么?”
景耀思忖良久,黯然道:“吏、礼二部。”
韩稠马上明白过来,大笑道:“原来是那两个家伙,皆是无能之辈,不足为惧,过两天就让他们去守边疆。”
景耀肯松口,韩稠又恢复亲切的模样,走到门口,命仆人送来酒食,与景耀对面而坐,连饮数杯之后,他又问道:“景公还知道些什么?”
“陛下曾经召见……”景耀住口,“韩宗正这是在邀请我站在你这一边吗?”
韩稠点头,“能得景公,如虎添翼。刘介这个人不识抬举,又没能保护好陛下,他的中司监算是当到头了,宫里马上就会需要总管之人,还有谁比景公更合适?”
景耀举起酒杯,“我虽获赦,家产却未归还,如今是一贫如洗。”
“哈哈,些许小事,不劳景公操心,三日之内,我保景公‘富比王侯’。”
“明天我要与韩宗正一块去见慈宁太后,有什么话我会直接说,不用别人转达。”
韩稠马上警惕起来,“景公想对太后说什么?”
“我会说,陛下曾经召见我与东海王,让我两人出主意扳倒韩宗正。”
“果然是他。”韩稠恨恨地说,“景公还会说什么?”
“我会说,东海王觉得采取正常手段费时费力,不如栽赃陷害,韩宗正毕竟收留过刺客,由此深挖,总能给韩宗正安一个罪名。”
韩稠哼了一声,“崔府的刺驾呢?也是东海王安排的?”
景耀摇摇头,“东海王没这个胆量与本事,刺驾在他意料之外,但他已经炮制许多对韩宗正不利的证据,想要借机抛出来,我会提醒慈宁太后小心,不要上东海王的当。”
韩稠大笑,“就是这些?景公还会说别的吗?”
“还有一些琐事,是我在东海国打听到的,与另一位太后的身边人有关,与韩宗正无关。”
韩稠犹豫片刻,没有追问,“景公可以随我进宫,请你再将要对慈宁太后说的话斟酌一下,不要让人觉得这是编造的谎言。”
“我说的全是真话,可以当面与东海王对质。”
韩稠再次大笑,“慈宁太后会喜欢的,用不着我帮忙,景公就能在太后面前立一大功。”
“没有韩宗正,我怎么能见到太后?引荐之恩,不敢或忘。”
“我就欣赏景公这种人,今天太晚了,改日,你我一醉方休。”
景耀笑着饮下杯中之酒。
次日一早,景耀与韩稠一块进宫,但他没能立刻见到慈宁太后,韩稠对他仍不是完全信任,让他等在广华阁外,自己先与宰相申明志汇合,与慈宁太后商议过正事之后,才能让景耀进去。
景耀没有选择,只能老老实实地等在外面,看着熟悉的景致,偶尔还会看到熟悉的面孔,心中悲愤,暗暗发誓,无论用什么手段,都要风风光光地重返宫中。
等了整整一个上午,连饭都没吃上,终于有太监出来宣召景耀。
景耀趋步入阁,跟在太监身后来到楼上。
慈宁太后端坐在椅榻上,宰相申明志坐在太后右手的一张凳子上,韩稠没有座位,挺肚而立,而带戚容,还有几名太监与宫女守在太后身边。
景耀立刻上前几步,跪地磕头,向慈宁太后请安。
慈宁太后没吱声,也没允许景耀起身,她不太喜欢这名太监,若不是韩稠力荐,根本不会允许他进宫。
“景耀,把你知道的事情都对太后说说吧。”韩稠道。
“是。”景耀没玩花样,将昨晚对韩稠说过的话添枝加叶又讲了一遍,供出东海王、冯举、元九鼎、郭丛等人。
慈宁太后没什么反应,申明志冷笑不已,一听就明白,冯举野心大了,不仅想进御史台,还觊觎宰相之位。
韩稠很满意,景耀没有食言,自己再无后患,就算事后出现不利的证据,都可以归为东海王的栽赃。
“景耀,还有别的事情吗?”韩稠问道。
“还有一件事。”一直趴伏在地上的景耀这时抬起头,第一次与慈宁太后对视,“宫里一位妃子怀有身孕,一直没敢透露,太后知否?”
慈宁太后神情骤变,一下子站起来,紧紧盯着景耀。
韩稠先是一愣,随后大怒,他还是被算计了。
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脉
皇帝是否留下皇子,对慈宁太后来说,形势将是天差地别:没有皇子,她必须尽快从宗室当中选立一位好控制的傀儡,这就意味着要与大臣妥协,以获得支持;有了皇子,继位者毫无争议,她未来的地位将会稳固,也就用不着过于急迫地讨好大臣。
她明白这个道理,景耀也明白这个道理,韩稠更明白这个道理。
韩稠并不完全相信景耀,早就做好了准备,如果遭到指控,他自有办法圆满应对,令景耀的攻击全部扑空,还可能落下一个诽谤大臣的罪名,可他怎么也没料到,景耀绕过他,在背后给予一击。
如果不能参与立储,凭什么取信于太后?凭什么建立功勋?韩稠向申明志使个眼色,他们两人的处境是一样的,宰相地位更高些,这种情况下应该由他开口提出质疑。
申明志一脸沉思之色,好像在考虑极其重大的问题,没有看见韩稠的示意。
相似小说推荐
-
秦剑 (月冷秦关) 创世VIP2016-11-16 上古先秦秦剑,青铜铸造,剑身呈柳叶状,结构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锋利无比。秦穆公嬴...
-
抗日之铁血纵横 (石板路) 起点VIP2017-01-07 抗战烽火七七事变后,燕京大学历史系学生柳天舒,跟着同学撤离北平,本想返回家乡,却因为种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