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有功不赏是为何?
小皇帝离开了大庆殿,例朝散去,文武百官聚起自己的小圈子,纷纷讨论起顺辽的战事。即便没有太多的信息,但大家都知道了,这一役居然又是大顺打赢了!
这可是个了不得的大事,要知道六十多年来,大顺对辽国一共只赢了两场,一场是小皇帝掌权第一年,在幽州城下赢得酣畅淋漓,一洗多年憋屈。第二场,便是刚刚才得知的,居然孤军深入到辽国腹地,在滦河边上打了个打胜仗!
能打赢契丹人就是奇闻一件,更奇怪的是,这场胜利,居然是由辽国使臣说出来的。要不是耶律仁先道破,这些文武百官,还蒙在鼓里,根本不知情!
文官们都不傻,小皇帝这般动作,这一下就值得玩味了。为何不把这件事公告天下,里面肯定有内情!第一个内情嘛,大家都心知肚明,便是顺辽两国去年才签下的互不侵犯条约。小皇帝不想公诸于众,肯定是不想悍然撕破脸皮。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这一点确实不太符合人君的行事准则,小皇帝懂得藏拙,文官们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第二点,那就不是每个人都能猜得到的了。按理说,大顺朝里面掌控兵权的,除了皇帝以外,就是枢密使、枢密副使了。可小皇帝能下密旨,绕过兵部,绕过内阁,指使奉圣州边军百里奔袭。这里面要说没有猫腻,说出去都没人信。
大顺的兵制,其实很简单。大部分兵权掌控在皇帝手中,也就是兵符缺了皇帝的授予,根本调不动一兵一卒。往常要出兵,皇帝还会装模作样地询问一下兵部的意见,询问一下枢密院的意见。毕竟兵部尚书、枢密使虽说是武职,可一般都由文臣担任。这也是为了防止武将擅权的防范手段,只是如此一来,大顺赖以立朝建国的悍将勇卒,就等同废了一半。
没办法,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因为是文臣担任武职,大战略方针拿捏不准,导致了六十年前幽云边境的惨败。虽然大顺边军战力犹在,可六十年来,大顺朝廷不仅没有痛定思痛,反而置之不理。这下好了,辽国年年南犯,把大顺当做了一只绵羊,不停地来剪羊毛。
而谁都忘了,小皇帝掌权以来,可不仅仅是废了宰相,设立内阁制而已,同时还设立了一个军事参谋部。以枢密使姜瑜,副枢密使潘兴艺和彭金康,威远候的韩帆等一干功勋子弟为军事参谋部的成员。这下好了,小皇帝完全有能力通过军事参谋部,绕过内阁,绕过兵部,凑齐兵符,密旨发兵。
此刻回想起当初小皇帝设立军事参谋部时,没人反对,也没人敢反对。那时候小皇帝杀心正重,两百多贪官锒铛下狱,朝廷中人人自危,哪里敢捋小皇帝的虎须?就这样,小皇帝毫无阻碍地完成了对政权、兵权的双重掌控。这真的是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年轻人能想得到的吗?
那边厢,户部尚书林镇中悄声地询问内阁首辅徐崇光,是不是他出的主意。徐崇光一脸无辜地说道:“若是老夫能有这等本事,就不会只是一个内阁首辅了。”言下之意,就是徐崇光对内阁首辅这个职位,还是有所不满的。想当年宰辅的风光,如今的内阁首辅,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林镇中叹道:“这么说来,那时的皇上,就已经有如此打算了?”
徐崇光点了点头,说道:“皇上的眼光,远甚你我啊……”
而枢密使姜瑜身边,却没多少人敢问他实情。唯有威远候韩帆走来低声问道:“姜枢密使,这事真的是皇上的授意?”
姜瑜点了点头,两人心照不宣。
其实他们都猜错了,这只是陆承启和枢密院之间的密谈,并不关军事参谋部的事。要不然,怎么会连韩帆都不知情!在陆承启看来,这些功勋子弟,并无甚么真本事。要是给他们掺合进来,说不定会走漏什么风声。所以在第二日,就以军事参谋部“专业技能”不足为名,把连带韩帆在内的功勋子弟都丢入皇家军校之中,美曰其名为“回炉再造”。这日例朝,大多的功勋子弟并无实职,所以并不用上朝。而韩帆领了个枢密直学士的实职,才来上的例朝。这一下朝他就要回皇家军校继续完成他的“学业”了。
文武百官小声说着话,不多时已经到了宣德楼前,面对着这些御前侍卫们,文武百官都自觉地闭上了嘴。
世间果然没有不透风的墙,翌日的报纸上,赫然就是对这场百里奔袭的各种报导。反而是大顺的“官方报纸”《大顺民报》,却毫无声息。
当然了,这都挡不住大顺百姓的猜测,不出两日,此事已然天下皆知。
酒楼茶肆,歌馆舞舍,都在议论为何皇上不给有功之臣封赏,难道是要黑掉这份功劳吗!
当然了,高手还是民间多,不乏有见地之人反驳道:“此事不宜大肆封赏,辽国使臣还在长安城里!顺辽两国去年签了互不侵犯条约,要是皇上这么做了,辽国只能大举兴兵南下了。这一场战争,大顺不想打,辽国也不想打。既然打不起来,那就只能谈判解决了……”
众人附和,更有人猜测道:“嘿嘿,有功不赏,恐怕还要罚呢!”
这些都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主,纷纷追问道:“怎么说?”
“你们想啊,这件事摆明了就是皇上的主意。可皇上不能有错啊,那是谁的错?只能是奉圣州边军,奉圣州州牧的错!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那人不紧不慢地说道。
“话不能这么说,说不定等辽国使臣回去后,皇上的封赏就来了呢!”
“哈哈哈……”众人大笑起来,都说这人天真。“难道辽国使臣回去后,他们就不知道这事了?这分明是不给辽国面子啊,辽国不恼羞成怒才怪哩!”
那人憨笑地挠了挠后脑:“是这个理儿!”(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四章:皇上的人情
三日后,大顺边境,长城以内的奉圣州城中。
“爹爹,你看这都算是什么事啊!”
杨文广最小的女儿杨闹红,拿着一张宣纸,隐隐看见是《时政报》三个大字,怒气冲冲地闯进杨文广的书房内,惊得杨文广在宣纸上留下一滩墨迹。
“怎么了,闺女,这奉圣州还有人敢惹你不成?”
杨文广也不着恼,他都这个年纪了,很少事情能让他内心翻起一丝丝涟漪了。不过家人,始终是一种牵挂,更别说是最小的女儿了。他也是最忧心这个女儿,都二十四了,别人都是两个孩子的妈了,她倒好,“美名远扬”,至今连个婆家都找不到。作为一名父亲,有什么事情大得过儿女的亲事?
所以很正常的,一旦杨闹红有什么情绪上的波动,杨文广都会往这方面想。没办法,杨闹红已经是“大龄姑娘”了,能挑的机会少之又少。或许嫁一个鳏夫(死过老婆的男人),还有点出嫁的希望。可杨闹红眼光这么高,能嫁一个这样的男人吗!
杨闹红脸色不太好,杨文广看得出来。可没想到这句话一出,杨闹红就沉下脸来:“爹爹,都甚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开玩笑?”
杨文广愕然地说道:“发生了什么事?”
“你看!”
杨闹红气呼呼地把那报纸甩给杨文广。别看奉圣州地处边陲,可文教一事,在杨文广的大力推动下,并不输给其他州府。再加上杨家的世代威名,商人也乐于来奉圣州做生意。无他,有杨家的庇护,生意也会好做很多。同时,商人也会把长安城新奇玩意带来奉圣州。奉圣州的百姓也很快便适应了报纸这个新鲜事物,其接受能力并不比长安城的百姓差。只是报纸的价格嘛,就要多些了,要五文钱一张。所以很多奉圣州的百姓,都选择去茶肆听茶博士读报。
杨文广有些疑惑地拿起这张《时政报》,仔细地看了起来。杨闹红以为杨文广会勃然大怒,却没料到杨文广看完之后,淡淡地说道:“原来是这般啊……”
杨闹红惊讶地说道:“爹爹,你……你怎么这般,皇上这么做,你一点不满都没有吗?他这般薄情寡义,对得起死去的弟兄们吗!”
杨文广斥道:“怎么说话的,皇上有皇上的难处,再说了,不是有一道密旨过来,说战死的弟兄们都有抚恤金吗!”
“可我们拼死拼活,就换来一个抚恤金?那爹爹的军功,诸位兄弟的军功呢,就这么被吞没了不成?”杨闹红不敢置信,大顺朝廷吞没军功的事情,时有发生。可还没有一个人,敢在杨家头上都土,因为他们都知道,杨家惹不得!
现在是大顺权力最高的那人,抹掉了杨文广的军功,杨闹红怎能不急?
杨文广沉声说道:“大顺与辽国现在,有着盟约在身。我们出兵,已然坏了规矩。皇上这么做,无可厚非。这些事,不是你这个女孩家来操心的,你要是有闲工夫,不如去学学女红,好寻个婆家嫁出去……”
话还没说完,杨闹红转身便走。杨文广连忙起身喊道:“闹红,你去哪?”
相似小说推荐
-
组织豪杰去抗日 (沃土456) 17KVIP2017-01-13 历史军事双重身份,知青穿越,现代人对于那时的战争,却是另一种思想和运作。错时代的兵器PK,国...
-
侦察兵黑豹突击 (爱疯狂疯鸟叔) 起点VIP2017-01-21 军旅生涯黑豹突击队,海陆空三栖特战突击队,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誉。我们的主人公黄喆,其父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