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菁,这也是李忱航海得结果。这不是中国原生物种,是由东南亚引进得。样子呢,有点像含羞草。也不知道何时被引进中国,反正现在是被李忱引进了。
这种植物,用途很多。可以当作牧草,也有人拿来做药用,种子和嫩叶可以吃,还可以拿来制绳,当然,最主要的是被拿来当作绿肥使用。效果很惊人,经过试验,这种绿肥可以让作物增长一成。
对大唐开始目前实施稻麦轮作制度得田地,非常有帮助,无论是拿来当那一种作物,间歇期得绿肥之用,都很合适。
‘秀才,你记起来了吗?’,方拐子旁边,一个人轻轻用手肘推了推他,这回不叫方拐子了,变成秀才了。
当年方拐子跛了腿以后,他的父母设法让他进了学。结果,字是认识了几个,可是因为家贫,也无力继续进学。本来想进城里,看藉着识字,找碗饭吃。
可是又因为跛脚,被人看不起,最后还是回家种田了。不过,因为识字多,结果被人叫作秀才。不是他真的考上秀才,而是嘲讽他,学了那么多字,也没什么用。
可是,随着大唐报业得兴起,读报,成为农民们最大得享受。报纸张数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读报变成一种享受。
尤其是,一些旧报纸,被便宜卖掉,进城得农民会买上几张,请识字的念。这让方拐子,地位提升很多。
‘记起来了,回头再给大家说说。’,方拐子点点头,他非常感谢父母,当年省吃俭用让他进学,这年头,连种田都要识字,不然劝农判官给大家解释的,很多让人听不懂。
像这肥料,上面写着怎么用,注意事项,大伙也是觉得很好用,今年省吃俭用,明年就收成可以好很多,就是太少,想买都不容易。
可就是这肥料,不识字的人都看不懂该怎么用,好像知道田里有宝藏,可偏偏缺了锄头,不能把他挖出来,真让人心焦。
‘去,神气什么。’,刚刚跟方秀才不对付得那人,不满得嘀咕着。这什么年头,连种田都要识字,还让不让人活了。不过他也下了决心,自己不识字没关系,要让儿子识字,道观得学校不好进,看佛寺得收不收。如果倒楣,都招满了,那他就城,给儿子买童书,不识字真是太吃亏了。
这些年,大唐全国各地,小学校得兴办,如火如荼,佛家也学了道家进行改革,普设小学校,免费招揽子弟读书。不过因为经费缘故,每年招收得名额都是有限得。
‘这是羽扇豆,大家都看到了,这对养茶很有帮助。’,同样的场景,不过是换到了茶山,劝农判官正在推广另外一种绿肥作物。
‘很漂亮吧,这种豆子,种子和根茎都可以吃。人可以吃,不过建议拿来饲养家禽。’
‘最重要得是,看,茶山很适合这种豆子,不光是漂亮,更有肥田之功效。’,劝农判官,指着一种很漂亮得花,像是羽扇一般张开,色彩鲜艳。这是羽扇豆。
中国也是不产得,李忱从非洲引进。这种作物,其实不如苜蓿,或是一般我们吃得鹰嘴豆,不过呢,非常适合茶山种植,茶山多是酸性土壤,很适合种植这种豆科植物,茶树得种植,也是需要养分得。
劝农判官诉说着该如何种植,很多茶农仔细听着,只有一个茶农拿着炭笔,和仔细的把这些话纪录在一种特别生产,方便纪录得硬纸上。周遭也是很多茶农都在想,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进学,哪怕将来继承家业,这不识字,多吃亏阿。
结束了一天得讲习,听劝农判官介绍最新的耕种技法,方拐子回家了。他老伴已经替他张罗好了报纸,好几份,这是今天上午乡里有人进城,替方拐子稍回来的。
他拿着报纸,挑了一份最新的,走到家门口,准备自己先读一遍,才好在晚饭后,念给乡里听。
一摊开报纸,斗大得标题,就印着,一桩大案,方拐子看了气得破口大骂,这些大族,太无法无天了。怪不得圣人会动怒呢,这些人,胆子大如天,居然连劝农判官都敢动。不好好惩戒一番,怎么可以。。
a
第五百四十章 填土
‘看,这块田地,就是种植大豆。 这边是田菁,这一块则是油菜花。’,年轻的劝农判官,在田间指着那堆收获得小麦。这块田地,种植了大豆,之后又种了小麦,另外一块是种了田菁,还有一块是油菜花。
明明是个官,可是没有官样,官袍裤脚被束在腰部,光着脚,脚上都是泥巴,却很指着那几堆作物,兴奋得比手画脚。被招集来得农夫见怪不怪,他们已经很习惯劝农判官这个样子。
他们只关注那几堆农作。不用秤,光看就知道。很明显,这三块得收获,都比旁边单纯只是把杂草和麦秆烧掉,用草木灰来肥田得,产量高上很多。
‘田菁只要两个月,直接可以铲了,这个收成最好,可以增量两成。大豆和油菜花虽然要少种一季,可是这都可以拿来榨油。大家可以自行选择。’
这就是绿肥技术了,不稀奇。中国人很早就知道了。一块田地,反覆耕种,收成会越来越差。绿肥得使用,让田地可以不用休耕,提更土地利用率。
利用作物种植得间隔,种植一些其他种类作物,然后到了主要作物种植季节,就把这种植物铲到土里,当作肥料。
这点可比西洋人强上几百年,甚至绿肥得使用,比西洋人早上一千年。西洋人直到中世纪,都还在用抛荒法,让耕种过的田地抛荒,上面饲养牛羊,让土地自然恢复肥力。他们要是懂得什么叫作绿肥,也不用这么做了。依照地区得不同,一块种过小麦得田地,快点的地方要三年修养,慢得地方甚至抛荒十年,十几年得都有。
如今劝农判官,则是设法把各种绿肥技术推广、普及到全国,因地制宜,在不同地方,推展适合当地得绿肥技术,有的地方推广田菁,有的则是推广大豆和油菜花,算是展副业了。
‘好了,种植方法大概就这样了,种子可以向我申请,不过想来这些作物都很普遍,想来自己要拿到也不难。’,劝农判官笑呵呵的说道,所有农民都在交头接耳,这效果真是太明显了。
说到油菜花和大豆,中国人很早就有种了。大豆种植,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古称菽。礼记和诗经中都有记载,可见其古老。除了直接吃,还有豆腐和酱油得制作,在中国都是很早就有的东西。
不过早期,很少人知道这种得肥田效果,最早就是拿来吃了。大豆会普及,也不是拿来榨油,而是这种作物比较不挑地,小一点得豆类,生长时候水分也不那么苛求。绿肥效果,要等到西元五世纪左右,才被使用。
不过只是一直以来,大家都不太清楚效果。如今劝农判官两相比对,才知道这种技术的好处。以前农书上,记载得都是语焉不详,就是知道可以肥田,可是效果如何,就不知道了。
不管是魏晋南北朝得&1t;齐民要术>,或是明代得&1t;天工开物>,都没有很直观得了解,这样肥田,到底可以让作物增长多少。劝农判官的展示,只是让大家有个明确且直观得认识,知道效果如何。
‘明府,我们种出来,卖不出去怎么办阿?’,有一个农夫,在和其他人交头接耳了半晌,被人推出来,当作言人了,其他人都不怎么敢问。他问了一个很实在的问题,种大豆还好,油菜花,可就不好办了。
‘这你们不用担心,乡里面就要建榨油厂了,不愁没有销路。至于榨油厂得榨出来的油销路,农社也会会负责得。’
这两种作物都可以用来榨油。这其中大豆算是比油菜花好得作物。油脂含量丰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甚至把他列为含油种子,而不是豆类。油菜花也可以用榨菜花油,在台湾,也是很普遍得作物,不过逐渐遭到淘汰,因为这种作物很会招来害虫。
后来台湾逐渐推广种植向日葵,就是那种花很大朵,会追随太阳转变方向得。不会招来害虫,也很漂亮,更具观赏价值。如果单是这样,不会被替代油菜花。
向日葵比油菜花强的地方是,这种作物,当作绿肥后,提供给土壤得养分更多,所以值得被推广。只是,这种作物原产于美洲,在新大6船队回来之前,他想都不要想。
而农社负责农产品销路,也是李忱模仿台湾得制度,建立得。说起来,当个劝农判官真很不容易,连替农产品找销路得问题,都要管。
台湾有产销合作社,或是农产运销班。协助农民出售作物。如果只是出售到市场,农民自己就可以,可是外销到国际上呢?比方说台湾香蕉,早期都是外销到日本的,还有很多农作物。如果没有这些单位协助,光靠农民怎么弄?
李忱要提高大唐农民生活水准,提升他们收入,如果是古人,大概就只会想,让农民有地耕就好。可是一个后世穿越者,光想让农民有地耕,有高产作物,能吃饱饭,那只能算是基本合格。
甚至,说不合格也未尝不可,这种要求,只是古人的想法,千百年来都这样过来了,受限于时代,受制于见识,他们没有更高得追求,也是正常。
相似小说推荐
-
骑猪小霸王 (红尘醉醉天) 创世VIP2016-09-11 架空历史狗窝当床,母狗当娘,一个师傅吊儿郎当。疯疯癫癫,笑笑哭哭,不像英雄豪杰,倒似泼皮懦夫...
-
拇指将军 (火木瞳) 起点VIP2017-02-04 战争幻想金戈铁马,碧血黄沙,烽烟四起,沦落天涯。神秘海图,无名功法,异域历险,铁骑称霸。莫道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