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听秦风笑呵呵的接口道:“其实‘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说得没有一点道理,这就是你的见解浅了。什么是成家立业?成家立业就是先成家后立业的意思。”秦风敦敦教诲道:“对于男人,有五子登科的说法,所谓的位子、房子、票子、妻子、儿子,只有这五件大事样样俱全了,过得才算有成就感,日子才能过得心安、才会知足,人生才会完美。现在对我来说,前面四样都算挺不错了,惟独还缺了最后一项,如果补齐了,或许还真会踏实下来。”
“这个……”听秦风胡扯,马周哭笑不得
“你还好一些,像上战场的兄弟们就更应该先成家。战场凶险,谁也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事,也不知道自己死在哪个地方。咱们军中,很多兄弟都是家中独子,若不成亲,若有所变故,一个家族岂不就此中断?马兄,按说你年纪也不小了,一天老是这么忙碌于公事,连个嘘寒问暖的人都没有,这么办也不是那么回事,要不等到黄花菜都凉了,后悔都没地方苦去。等将来兄弟我给你寻找一个好的。对了,还有仁轨,我估计那哥们也是读书读傻了,根本没有考虑过个人问题。”
“……”马周无言以对。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是孟子的一句话,一句影响两千年历史的话。
古代由于人口极少,对于繁衍后代看的很重。
尤其是有身份的人,往往都会娶好几个妻妾,生他个十几二十个儿子,比如说大唐最伟大的帝国头子,他就有十三个儿子,二十一个女儿。
当然,现在还不足这个数目。
在古代是“无所出”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这个时代科技并不大发达,很多事情都归功于女性,尤其是在不会生这点上,大多都将责任怪在女性身上。
依照律法无所出是可以休妻的,因此而离异再娶的事情不胜枚举。至于“无所出”的女性则将承受着全世的唾弃。
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对于传承、后裔是十分重视的。
秦风这么胡说八道一通,马周还真在思索个人问题的事情了。
****************************************************
突利忍痛满足了秦风的要求,秦风也遵照约定,把突厥人全部送还,突利在收获到一万多“生力军”的同时,个人声望也达到了一个鼎峰,与此同时,他听从朱昌的意见,对此事不惜大肆的宣传,他向各部落首领明里暗里的示意:但凡真正忠于他突利,以后一旦出事,他也能够像今天一样,竭尽全力的支持与援助。这也使得一些小部落思索再三,学着安纳托力那般,将军权交了出来。突利大喜,并承诺打败颉利之后,他将划分肥美的草场给予这些人,同时,为了证明自己的诚意,他当机立断,把原属于自己的草场全部分了出去,让他们由此刻开始,就可以进入他的领地去放牧。一众部落首领大喜,立马就安排了下去。
要知道,作为突厥的皇族,突利占据着最丰美的草原,很多人眼红之余,也只能懊恼实力不济。
他们对于突利等皇族所占据的草场垂涎已久,此次突利拱手相让,一些实力不济的中小部落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梦想已久的草场,一些中型部落也开始心动了起来。
榜样的力量无疑是强大的,当他们确信突利遵守诺言,一些人已经开始主动交出了绝大部分军权,这也使得突利的实力因此而更加壮大了一成。
与之相比,夷男则越显弱小了。
由此,夷男对于突然成长,突然变化的突利也心生了一丝丝的忌惮,经过多方打听,他才知道这一个叫名朱昌的汉人当了突利的谋主,在短短的时间内给突利制定了一系列利于发展的政令与制度,若长此以往,实力平平的夷男根本没有发展的机会。
“汉人人才何其多也!君臣同心,这天下谁挡得住唐朝的兵锋?一个无名的朱昌都厉害如此,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等名传天下的能臣又是何等厉害的人物?驾驭他们的李世民又是何等的厉害?”
夷男对于未知的大唐心生恐惧。一个朱昌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唐王朝有着数之为尽用之不绝的“朱昌”,而且,他们还都是籍籍无名之辈,可放到了突厥却已经是绝顶的智者了。
夷男壮志雄心,为推翻突厥而潜入颉利身旁。他势单力薄,想要获得最大效果,必需要有人配合。
找谁配合,那就极其重要。
当初他找突利配合,看中的就是突利的徒有其名的花架子,以便打败颉利之后,自己徐徐图之,可突利这几天时间里的惊人变化,让夷男深以为惧,同时,他察觉到突利的人在暗中盯着自己不放,为了避免给突利吞并了自己的借口,夷男不敢与大唐接触。免得走漏消息,遭受灭顶之灾。
第364章:抗倭第一人
突厥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这一次,交战双方都在试探着彼此,交战时都是有所保留,相对而言,颉利要比突利打得谨慎得多,因为他的敌人除了突利,还有一个虎视耽耽的大唐王朝。 以他曾经给李唐王朝带来的耻辱,颉利也知道他与大唐是不死不休的结局,根本就没和解的可能,唐军不动手,是打算在他与突利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出来收拾残局,故而,颉利连使者都懒得派出。
与草原上的热闹相比,大唐则安静多了。无论是朝堂,还是地方上,都在竭尽全力的展经济、改善民生。
朔方也是一样。
得到突利的耕牛,秦风便按家庭的方式,把牛放到了朔方百姓手中,并一一登记在册,不过,这是有条件的放,三年内,如果一个家庭增加两个孩子,那么,耕牛则属于该户人家,如果不生或者只生两个,那么,官方将耕牛退回,百姓且要上交一定的租金。为了给大唐添丁进口,秦风也是蛮拼的。
据说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但大笑的叫着“有趣,有趣”,而且也将此项政策跟进,推广到其他地方。
***************************************
草原上干架,热闹异常。
朔方的秦风、庆州的李靖、代州的李绩得到了李世民的严令,让他们在双方决出胜负前,绝对不能插手。
明眼人都知道,这圣旨针对的是秦风,李靖、李绩是出了名的老狐狸,他们现在安分得很,特别是在边境的李绩,他不但没有用兵,反而将军队远远的撤离前线,仿佛在告诉交战双方:你们放心打吧,我不干涉你们。
秦风,本来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兵,有了圣旨后,便“宅”在了朔方,安安心心的与马周学习起政务来。至于苏定方这支奇军,根本不用秦风担心,苏定方在大漠深处,把那马贼事业扬光大、风生水起,在黑吃黑的过程,其实力不但没有弱化,反而在吞并其他马贼中不断得到壮大。
或许是受到苏定方的刺激,秦风麾下诸将即便是在炎炎夏日,也在加强军事训练,经过大半年多的努力。秦风确实边兵的士气与战斗力已经提起来了。但是一支强兵的铸成,不是光靠士气就行的。边军荒废了好几年的时间,想要短时间将这空缺弥补回来,是痴人说梦。一支铁血之师的形成,绝非易事,若那么容易铸就,满大街都是强兵劲旅了。
前几战役边兵表现的确实不错,但真正的关键在于战术性的压制以及虎贲军老底子的存在,他们才是真正决定身负的关键,边兵所占据的作用并不大。
而以后,与颉利或者突利打起来的话,比的就是明刀明枪的硬干,没有半点虚假。
秦风有自信取胜,但是决胜出来的突厥军绝对不是弱者,到时,边军即便获胜了,也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这打仗没有不死人的,但是目前大唐的战略是看着狗咬狗。如果秦风傻乎乎的拼着被狗咬的风险,先将狗打死了,要是好戏看不成,且坏了大局那就得不偿失了。
如李世民与诸多顶尖人才的观点一样,秦风对于突厥内斗的胜负也有相同的看法:但是他最终会败在颉利的手上,就如强势的吴王夫差会败给越王勾践,坐拥四洲地几乎问鼎一半大汉江山的袁绍会折翼曹操手上一样。颉利在关键时候的隐忍退让所展现出来的魄力与突利在得势之后,妄自尊大,有着鲜明的对比。
若突利在灭了颉利在与大唐翻脸,这个同样可以理解。
利之所在!
大唐突厥不论如何都不可能成为相互依赖的盟友,但是突利现在还没有灭了颉利,只是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上风,便让眼前的利益给迷住了理性,开始与对他帮助极大,一手将他扶持起来的唐朝讨价还价。那副嘴脸,大唐已经看在眼底,想要再次从大唐手中取得好处,那是痴人说梦。
虽然现在突利的实力已经越了颉利许多,可颉利的胜算还是很大的。
这一点也不只是秦风,刘仁轨、马周等人也执同样的看法。
这几位军略、政治都有一手的人才,在秦风麾下得到了磨练,也渐渐展现了军略上非同一般的天赋。
因为手中握有一支最新建立的突厥情报网,对于突厥的近况极为了解,也在战前做出了自己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