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降臣,羊祜自然得谨言慎行,更何况此番进攻虎牢关的关东三王,或是羊祜以前的同僚,或是羊祜以前的部下,有着这层关系,羊祜更不愿多说。
台阁之中的两位录尚书事,尚书令霍弋多年主持朝廷政务,疏于军事,而新任的侍中郤正则更是文官出身,一直担任雍州刺史等文职,对于军事更是一窍不通。
所以一听到退兵之策,众文武的目光自然都聚集在了雍王大司马刘胤的身上,大将军姜维身死之后,季汉的所有兵权便集于刘胤一身,所以能不能打退敌军,守住洛阳,便唯系在刘胤一人身上。
刘胤当即出班道:“陛下勿忧,臣以为此番吴人来犯,虽然兵多将广,气势汹汹,但彼非一体,各怀心思,如此乌合之众,焉能成大事?臣已调虎骑虎步二军前往虎牢关,可保洛阳安稳如山。”
刘谌心情大定,道:“有雍王在,朕自是心安,退敌之事,就全交由雍王全权处置吧。”
“臣遵旨。”刘胤领合道。
散朝之后,霍弋刻意地靠近了刘胤身边,对他道:“雍王殿下真有把握吗?”
刘胤含笑着道:“怎么,霍大人对退兵之事有些担忧吗?”
霍弋面带忧色地道:“如今乃是多事之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吴国趁着我们国丧内乱之际,发兵前来,可谓是来者不善,如此内忧外困,如何不令人担忧啊。”
霍弋的担忧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季汉刚刚迁都到洛阳,立足未稳,马上又经历了姜维钟会的叛乱和后主刘禅的驾崩,这两件大事无论哪一件都堪称是动摇根本的大事,更何况这两件事发生在同一天,无疑是雪上加霜,吴国趁着这个机会进军,就是瞅准了这个时机,想要一举击垮刚刚进入洛阳的季汉。
形势如此严峻,身为首辅大臣的霍弋自然是忧心冲冲,虽然这些几年来霍弋不再领兵,而是专心治政,但建宁太守出身的他天生就有一种武将的忧患意识,现在洛阳周围季汉的军队虽多,但派系复杂,军心涣散,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军队凝聚力的这个问题,这一仗确实是不好打。
刘胤微微一笑道:“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例来是吴人的传统,但这次陆抗想捡现成便宜,可不那么容易。霍大人放心吧,军事上的事就交给我吧,你只需专心处理政务即可,咱们分工合作,旬日之内,必退吴兵!”
有刘胤的保证,霍弋自是放下心来,拱手而辞。
回到了雍王府,刘胤的表情则变得凝重起来,在朝堂之上,他故作一身的轻松,其实是不想让刘谌及众文武担心,这次的吴军来犯,确实给了刘胤一个措手不及。
姜维钟会叛乱带来的后遗症还远没有消除,最重要的就是姜维和钟会遗留下来这两支军队,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很可能会造成炸营,出现二次叛乱的可能。
做为姜维和钟会的部属,他们现在也处于一种极为敏感的时期,首先他们并不是姜维和钟会的亲信,真正的亲信部队,已经这次的开阳门兵变之中跟随着姜维钟会灰飞烟灭了,剩下的这些人,没有参与到开阳门兵变之中。但他们是姜维和钟会的部下,长期以来,接受姜维和钟会的调遣和指挥,姜维和钟会身死之后,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命运一片茫然,不知道朝廷将如何来处置他们。
本来刘胤准备要对这两军队进行缓处理,除了跟随姜维钟会叛乱的那些亲信要进行惩治之外,剩下未参与叛乱的军队,一律维持现状,等事态平息之后,再行调动和安排。
但吴国的突然来袭,打乱了刘胤的布署,刘胤必须要用快刀斩乱麻的处理方式,进行新的布署,以安定军心。
第1167章冷处理
抛除掉参与叛乱的这一部分,姜维部下尚有八万余人,钟会部下尚有五万余人,现在分别驻守在洛阳南部的伊阙关、广成关、大谷关和轘辕关一带,相当于整个洛阳南部,都在姜维和钟会的残余势力的控制之下。
姜维和钟会发动叛乱——姜维只是兵谏,而钟会则是实打实的叛乱——所调动的人马,绝大多数是二人的亲信和心腹,姜维这边,参于兵谏的将领只有宁随一人,钟会那边,参与叛乱的将领则有夏侯咸、王买、句安、钟邕等多人,这些人大多在叛乱之中殒命,少数被当场擒拿,等待他们的,只有严惩。
而未参与兵谏和叛乱的将领,姜维这边有蒋斌、王舍、柳隐等人,而钟会那边有田续、爰青、皇甫闿等人。
蒋斌王舍柳隐虽为姜维的部下,但他们都是一心忠于季汉的,姜维秘密行事,自然不敢用这些人,生怕泄露了消息,但说到底,他们与姜维也只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并不是姜维的亲信心腹甚至是死士,姜维兵谏,只能用他信得过的人,比如副将宁随和儿子姜源,蒋斌他们一直不在姜维的考虑之中。
而田续、爰青、皇甫闿等人,当年钟会在襄阳叛变司马晋之时,他们就三心二意,只是被钟会挟迫和威胁,被逼无奈之下,才跟随钟会造的反,他们和胡烈一样,并没有真心实意地归顺钟会。
后来胡烈反水之后,钟会干脆将这几个人软禁了起来,甚至一度动了杀心,欲除之而后快。后来钟会降汉,这些人也就随波逐流,成为了汉将,随着晋国的覆灭,钟会也就不再担心他们会再反水了,便解除了软禁,陆续地让他们在军中担任不太重要的官职,而军中的实权,则一直由钟会的心腹亲信夏侯咸王买句安他们把持。
随着姜维和钟会以及他们手下的一干心腹身死洛阳城,姜维和钟会的旧部是一片哗然,这十几万军队是人心惶惶,不知所措。
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怕朝廷将他们划归到了叛军的行列而加以剿灭,虽然他们自认为姜维钟会的叛乱与他们没有任何的干系,事先他们也丝毫不知情,但他们毕竟是姜维和钟会的属下,而象叛乱谋逆这样的大事,基本上是要诛连无数的,他们究竟有罪与否,不在他们自己,而在于朝廷的态度,如果朝廷认为他们有罪,那么他们就肯定会受到牵连。
大难临头,他们肯定会谋求自保,单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让他们单独地去对抗朝廷,无异于是蜉蚍撼树,但几十个人上百个人乃至成千上万的人联合起来,那么他们的力量则会变得很强。
所以,他们不自觉地相互串连了起来,结成了秘密的同盟,不过步姜维钟会的后尘,他们是没有胆量也去做的,他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谨慎地观望,看看朝廷那边会对他们有什么样的举措。当然如果真的把他们逼急了,铤而走险,不惜以身试法,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刘胤当然清楚他们现在心中所想,所以在处理姜维和钟会后事之时,刘胤尽可能地低调处理,除了参与到开阳门兵变之中的那些叛乱者之外,刘胤没有进行更大范围的诛连,以避免清查扩大化。
这个阶段刘胤主要致力于稳定局势,尽可能地将这场叛乱带来的危害后果降到最低,季汉朝廷刚刚迁都到洛阳,百废待兴,正是欲重振朝纲,进取天下之际,却突遭如此重大的变故。如果朝廷再使用强硬的手段,诛连九族,牵连部属的话,那么势必将会加剧局势的动荡。
要知道,整个洛阳南部可是有着十几万的军队,这些军队之前是归姜维和钟会统领的,刘胤根本就插不上手,如果局势恶化,再将这十几万人逼反的话,那这个后果真的就不堪设想了。
而且刘胤也清楚,无论是蒋斌、王舍、柳隐还是田续、爰青、皇甫闿,他们并不是姜维或钟会的亲信,否则姜维和钟会叛乱之时,也不可能将他们放在后方,不让他们参与到叛乱之中来。显而易见,他们和姜维钟会只是普通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并没有参与到姜维和钟会的阴谋之中来,如同硬要将他们定性为姜维钟会的同谋,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就连参与到叛乱之中的姜维之子姜源,朝廷都能赦免其死罪,那么更何况这些没有参与叛乱的姜维钟会的部下,如何能给他们定罪?
刘胤对洛阳之南的军队,采用冷处理的办法,一切暂时维持原状,所有的粮饷军需,仍按原数拨给,让他们躁动的情绪慢慢地得以平复。
这次刘谌继位,大封群臣,也没有将这些统兵之将给遗忘掉,蒋斌被封为了后将军,王舍被封为了平东将军,柳隐被封为了安北将军,田续、爰青、皇甫闿分别被封为了杂号将军。
季汉的将军等级,以大将军为最高,其次便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再次便是前后左右将军,接下来按序便是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平将军、四安将军,以下则为杂号将军,比如建威将军,昭武将军,立节将军,龙骧将军等等。
这是正常的情况,例外的情况是,就是杂号将军之中的辅国将军、辅汉将军、镇军将军如果冠之以大将军的名号,则地位会窜升几级,比如以前董厥现在胡济担任的辅国大将军,其位置便在大将军之下,前后左右将军之上,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同等而列。
同理,如征西将军加上大将军名号之后,位置也将仅排在大将军之下,前后左右将军之前了,刘胤曾经担任过的骠骑大将军,那地位就超越其他的大将军,如征西大将军、镇军大将军,辅国大将军,成为大将军之下的第一人了。
相似小说推荐
-
蓝盾突击 (刀锋1984) 磨铁VIP2017-05-20 军事青春已成过往,蓝色的帽盔在硝烟中蒙尘。 记忆中的战友,恋人已远去。孑身一人的我,握枪...
-
乱世太平王 (麒麟可可) 起点VIP2017-06-09 两晋隋唐一部两晋史有道不尽的千古奇葩白痴帝、母老虎夺老公的权、叔伯兄弟造反、少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