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楚臣 [校对全本] (更俗)


  荆襄叛军总计有六万八千人马,乍看也是兵多人众,算是勉强将摊子铺开来,也没有从郢随邓三州外围往襄城附近收缩的迹象,那棠邑众人暂时也就不用担心他们会狗急跳墙,投附蒙兀人。
  而合襄邓均随郢金梁七州,即便这三四年间在李知诰治下,农耕恢复很快,但人丁总计也不过九十万而已,维持这么大规模的兵马可以说已经是极限,棠邑暂时也不用担心他们有能力从淮阳山西麓山口杀出,威胁棠邑的西翼。
  当然,从随州行营军仅编一万兵马也可以看出,吕轻侠此时也不会急于从东北翼往棠邑境内的扩张,他们目前主要还是想着据淮阳山西麓山口以及大洪山西麓的险要地形,守住这一侧翼。
  而他们当前所面临的严峻考验,还是前锋兵马已经抵达黄州的讨逆军。
  金陵以黄州、荆州两地为集结地、以右武骧军、右武卫军为主力,并从江西、湖南诸州征调州兵兵马,计划集结总数高达六万正卒、三万从军民夫的招讨大军,进剿荆襄叛军,目前已经正式传诏天下,授兵部尚书、枢密副使周炳武为招讨使、授赵臻、张蟓二人为招讨副使。
  兵书常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金陵纠集九万人马,前期兵临城下的用兵通道只有四条:一是水军沿汉水北进,一是马步军沿汉水东岸,北攻峙于汉水、大洪山之间的郢州城,一是从荆州走陆路北攻襄南门户荆门,这三条通道又可以合并为一条,可以说是招讨大军的主攻方向。
  周炳武七月底就奉旨抵临郢州城南一百三十余里的竟陵城督战。
  竟陵前朝时属复州,大楚开国,复州荒废,弃而不置,竟陵归属郢州。
  竟陵北抵大洪山、西南乃汉水、东接黄鄂,位于江汉平原的北部,也是贴近郢州城最近的一座城池,要沿汉水两翼敲开襄郢河谷及南阳盆地的门户,周炳武于竟陵集结兵马、粮秣军械,最为便捷。
  为便于招讨战事,金陵也重新置立复州,将原属郢州的竟陵、属荆州的监利以及属鄂州的沔阳三县重新划入复州,以竟陵为州治,为便于周炳武整顿兵备,就地征集作战物资,也金陵也特地使他兼领复州刺史一职。
  复州虽然仅辖三县,但三县乃是江汉平原的腹心之地,人丁加起来接近三十万,这次计划编入招讨大军的三万从军民夫以及前期所用的十万石粮谷,便主要是从这三县征调。
  这些年驻守荆州不愠不火的张蟓,这次为了彰显对新帝的“忠心耿耿”,接到伐逆招讨诏之后,便第一时间调兵遣将进逼荆门,八月上旬便肃清荆门南翼的叛军残留势力,将前锋营扎在荆门城南侧三十里外,就等招讨军主力完成集结,便西翼随时能对荆门城先行发动攻势。
  而除了沿汉水这一路通道外,招讨军还有一条可以进攻荆襄叛军的通道。
  那是从黄州城沿淮阳山西南麓的郧水河谷北上,从大洪山东麓进攻随阳以及随阳北面的平靖、武胜等关。
  金陵也传诏棠邑出兵进攻平靖、武胜等关,但韩谦很早就表过态,棠邑会将主力兵马用于秋冬季的河淮战事,在西翼仅留一旅精锐归周惮指挥,最多只能从罗山、义阳牵制平靖、武胜等关的叛军。
  这一刻,也终于是棠邑军正式对河淮出兵的时机了。
  除了孔熙荣所部先遣军沿颍水北进为偏师外,集结于窖山峡附近的援汴军主力五万人马,将在以田城为主将,温博、林海峥为副将的统领下直接踏过淮河,从颍水东岸的平原地区北上。
  虽说从濠州北上,经涡水至谯州治城涡阳以及再往西北行至亳州治城,有涡水河相接,但徐明珍控制谯亳等地之后,于设涡水河沿线以暗桩、铁索、沉船等手段设置大量的障碍,防止棠邑水军战船杀入。
  此时,左楼船军在涡水上游还集结一定的精锐水军及战船,使得棠邑水军在这一次的河淮战事之中难有发挥的余地。
  目前杨钦负责率棠邑水军留守窖山、临淮一线,等到马步军攻克涡水河以西的城池,清除掉涡水河之中的障碍物,才有可能北上。
  当然,这还是战事最为顺利的状况。
  而徐明珍从六月底之前,就下令扣押谯、亳、宋、宿四州十九县汴京任命的梁朝官员,全部换上寿州军的嫡系将吏掌握诸县,即便徐明珍这时候还没有公开投附朱让,但实际上此时的他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
  徐氏跟温家不同,也与仇恨无关。
  温博困守罗山城时,手下嫡系兵马都剩不到一万人,韩谦甚至可以容忍温博直接率领这一万精锐并入棠邑军,并不担心这会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
  而温博及温家也不用惶惶不安,每日都担心韩谦随时会下毒手削其兵权。
  之后右神武军拆散进行重新整编,温家子弟及旧部将吏能较好的融入棠邑,也是在这个基础之上逐步进步下去的。
  徐明珍率寿州军退到淮河北岸,兵马连同家小总计高达二十多万人,必要时还能编七八万精壮兵马出来,徐明珍这时候投降棠邑,韩谦敢接受并叫徐明珍继续统领这七八万兵马,不担心有朝一日会被反客为主吗?
  而徐明珍又甘心,又或者说他有勇气将这七八万兵马解散掉,完全接受棠邑的整编,他就带着百余口家小住进东湖,等着韩谦给他一个胸怀宽广的处置吗?
  当年梁帝朱裕收降徐明珍,还得封他一个霍国公及淮南节度使、自领十万兵马守淮西呢,韩谦没有条件跟徐明珍的媾和,又怎么敢在徐明珍所部直接威胁陈汴驿道的侧翼,敢将五万多大军从单薄之极的陈汴驿道去增援汴京?
  棠邑军也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集结主力兵马,从徐明珍占据的谯亳等地的正面渡过淮河往北进攻。
  要么将徐明珍所部歼灭掉,要么将徐明珍所部驱逐到涡水河东岸去,直至打开颍涡两条水系之间连接汴京的通道……


第六百九十七章 流放
  当然了,徐明珍他心里也很清楚眼前的形势。
  七月中旬吕轻侠发动的宫变并没能在金陵城掀起什么波澜,徐明珍也是心一横,在涡阳直接下令处斩前期宿宋等州所扣押的汴京任命将吏及家小二百多口,献表魏州,尊朱让为帝,得封淮南郡王;司马潭随之也斩杀梁帝朱裕遣往徐州游说的使者,尊朱让为帝,得封淮阳郡王。
  这也意味着棠邑军与寿州军之间除了一战,再也没有半点缓和的余地。
  窖山峡两岸,除了五万援汴军主力外,北岸前锋大营还有沈鹏、赵慈率领的一支千余人规模的斥候骑兵,他们也将协同援汴军北上参战。
  沈鹏、赵慈率领的骑兵,看上去有些微不足道,仅千余人,但将赋予援汴军以梁楚联军的合法名义进行北伐。
  同时这支斥候骑兵也以亳谯陈宋等地招募的将卒为主,熟悉颍涡之间的地形,将负责联络地方、进行游击作战。
  虽然徐明珍六月底之前,就撤换了谯亳宋宿四州诸县的官员、守将,但这么短的时间里,他只能勉强掌握四州十九县等涡水两岸的主要城池防御。
  不要说徐明珍还没有能力将触手延伸到更为广泛的乡野的每一个角落了,甚至四州十九县城池之内的官民乡兵,都未必就完全服庸寿州军的统治。
  这也注定徐明珍在涡水河两岸的统治,是浮于表面的。
  如果韩谦仅仅使田城、温博、林海峥等人率棠邑军,也就是率领梁国臣民眼里的楚军北上,就难保涡水两岸的地方势力以及遭受水灾背井离乡的流民势力为徐明珍所用,成为抵挡援汴军北进的巨大障碍。
  基于此,韩谦特地写了一封信给梁帝朱裕,除了请梁帝朱裕正式下旨邀棠邑军北伐外,还请他派一支斥候兵马,协助援汴军主力作战。
  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沈鹏、赵慈所率领的这支梁军斥候兵马能联络地方势力及流民势力,将他们争取过来,成为切割、削弱涡水西岸寿州军的助力,而非是他们北上的阻障。
  徐明珍也很清楚自己的劣势所以,不可能将七万多兵马分散于淮河以北的广阔地区之中,叫援汴军主力有机会分而击之。
  看到棠邑在窖山峡集结的兵马越来越多,进入八月,徐明珍便果断放弃涡水以西靠近淮河的城寨,将守御兵马全部往东北,往涡水沿岸收缩。
  在王婵儿的太后手诏传到窖山峡时,寿州军差不多将近二十万的军民撤到涡水以东的宿州境内,与司马氏的徐泗军腹背相倚,其前锋一万精锐收缩到谯州治城涡阳之内,将涡阳以南、以西的城池全部放弃掉。
  不过,在涡阳城西北侧,还有四万寿州军精锐分守涡水河中游西岸的郸城、鹿邑、大康、武亭、辛集、亳州等城寨。
  鹿邑、太康、亳州三城与涡阳城一样,皆倚涡水河而建。
  棠邑水军无法进入涡水中上游作战,寿州军守御这三座城池,可以通过保存一定实力的左楼船军水师战船彼此援应,还能与寿州在涡水东岸控制的宿州、宋州腹地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郸城、辛集、武亭三座城寨,在涡水以西,可以说是寿州军偏离涡水的突出部分,但相距涡水平均三五十里不等,而彼此之间相距最短也仅二十余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