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春色 (西风紧)


  丘福又在五军都督府这几个衙门里走了一圈,想找几个封侯的弟兄一路。可十来个在京的侯爵,竟然有四人突然生病了!剩下的几个,都苦口婆心地劝丘福,说了一大堆话,意思是:您已经封国公了,管那么多事作甚,好好领着丰厚的俸禄过好日子、再传给后代,岂不美哉?
  丘福走出后军都督府大堂时,偶然还听到里面有人议论,那些人以为他丘福老了、耳朵不灵。
  有人道:“淇国公此人,打仗勇猛冒进,胆子极大。我看他做人也一样,他就仗着有大功于圣上,手里还有免死铁券,认定太子不敢拿他怎样!可就算要干点什么事,也没他这么干的,大喊大叫谁敢跟他窜通啊?”
  另一个人道:“谁不知道淇国公和汉王交好,他不如此作为,现在又能干啥?锦衣卫肯定派人盯着他了。大伙儿不是傻子,既没有淇国公的威望,又不是非得那么干,为啥跟着他去闹?”
  丘福也懒得和他们说,心道:如果潞国公(追封)张武未死,今天必定愿意跟着干!
  于是丘福独自走到承天门外,抬头看了一眼纪纲那血淋淋的脑袋,纪纲只有个脑袋了,可眼睛还睁着。丘福大喊道:“臣丘福,请觐见圣上!”
  侍立在承天门上下的官军都没理他,也不阻拦。过了一会儿,一个宦官道:“淇国公,您老这是要逼宫啊?”
  丘福骂道:“曹你娘!轮得上你这奴婢给老夫定罪?”
  宦官缩着脖子躲回去了,过了一会儿,换个宦官道:“淇国公稍候,咱家去禀报太子爷。”
  过了许久,承天门的侧门竟然真的开了。开门的宦官虽然弯着腰,却用威胁的冷笑看着丘福,好像在说:你只身入内,不怕死吗?
  丘福瞪了他一眼,抬腿就进门。过了承天门,走了一阵,丘福和宦官走到了端门;进了端门,皇宫的正门午门便在前面可以看见了。


第三百五十四章 君子慎独
  就在这时,刑科给事中耿通弹劾都御史陈瑛,言陈瑛贪得无厌索取贿赂。太子批复了这份奏章,立刻下令锦衣卫拿陈瑛、至北镇抚司诏狱,等待三司法会审。
  千步廊上,众官闻讯又是一阵喧闹,直呼耿通为敢言之直臣、士林之楷模。
  马上就有很多事儿在承天门外传开。原来耿通不止一次弹劾陈瑛,可惜奏章都留中不发。有一次耿通见了太子,言及此事;太子曰,瑛虽欺上瞒下蒙蔽父皇,事久父皇必能察觉。
  吵闹之中,也有一些没随波逐流附和的人,像翰林院的高贤宁等人。
  很多官员都在为陈瑛下狱感到庆幸时,高贤宁的感觉却恰恰相反。
  陈瑛此人声名狼藉,哪怕构陷弹劾诸官,也得要圣上同意才行,下狱者还可能翻案。但耿通掌握了御前舆情,那就不同了。耿通名声极好,他安守清贫刚直不阿,君子风采;要是耿通得到上位者支持,会更加可怕,耿通这种人会站在道德上、让人身败名裂永世不得翻身!
  而且纪纲、陈瑛这等圣上宠臣,一天之内或死或下狱?高贤宁等人猜测,宫里发生的事,恐怕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必定比皇后懿旨的内容更加复杂。
  不到一炷香功夫,给事中耿通再次弹劾淇国公邱福,在乾清宫前失仪,无人臣礼。皇太子批复,护送淇国公回家,容后诸臣议决。
  不管邱福是不是真的无人臣礼,只要言官弹劾的奏章送出了皇宫,邱福的中军左都督官职就得停了,乖乖在家等着。如果罪状不实,再恢复原职。
  ……很快就出现了第二个对宫中诸臣不满的人,正是翰林院的解缙。
  翰林院在千步廊的东侧,是最靠近承天门的地方。解缙已经在吏部的名单上了、将要发往安南地区做官,但正式任命还没下来,此时依旧继续在翰林院任职。
  解缙认为宫中诸臣不该关闭宫门,大声道:“金忠、袁珙、杨士奇之流,毫无功名,学问荒疏,不懂礼仪。吾等正应进宫面圣,以正礼法!若是我等去安排诸事,何至于此?”
  但即将上任的内阁首辅、翰林院官员胡广一言不发,周围的官儿都冷眼相看。
  解缙见无人响应,顿时大怒。他怒目回顾周围,把目光盯在了胡广脸上,马上把所有怒火都聚集到了胡广一个人身上!
  解缙和胡广以前不是这种关系,他们俩的家势差不多,且二人都是进士出身,胡广与解缙约定了亲家、正是门当户对。然而上次解缙在御前得罪了圣上,胡广为了做内阁首辅,急于与解缙划清界限;又因解缙当众辱骂胡广,早已友尽。于是胡广撕毁了俩人以前的儿女婚约,此时彻底形同路人。
  当此之时,解缙更是私仇与公愤一起发泄到了胡广身上,他破口大骂道:“大义在胡阁臣眼里,连头猪都不如!”
  胡广恐怕早就后悔千百遍了,为甚么当年要说那头猪?现在一吵架就被人抓住那头猪说事。
  胡广的脸一下子就红到了脖子,周围全是同僚、以后就是他的下属,胡广又羞又怒,脱口反唇相讥:“解侍读既然以天下为己任,舍身取义,当年为何不自裁殉国,起码也该辞官‘不食周粟’。可今上刚刚登基,你还不是马上恬着脸来讨官做?尽厚颜无耻之能事,还有脸骂别人?”
  “砰!”解缙简直要跳起来了,一掌拍在案上,上面的纸墨砚台叮叮哐哐直响。
  解缙道:“你的意思,建文失德是冤枉的,你要为建文翻案?”
  胡广冷冷道:“洪武之后就是永乐,你在说甚么?”
  翰林院诸臣听到这里,都低下了头,更不吭声了。
  高贤宁也感到羞愧,他此时仍旧觉得,自己不该出来做官,那才是做了对的事。若非恩师与汉王之事让他两难,他肯定在家呆着了。此时此刻,高贤宁暗忖:只想见恩师齐泰一面,当面解惑,再得汉王准许,便辞官归田、守着家里那点祖产,浪迹于青楼酒肆之间,不再理会朝政俗事,吟诗作赋岂不美哉?
  无论解缙怎么想裹挟翰林院的官员,也无人响应。其中确有一些人对宫中作为、持质疑者,也不愿意此时跟着解缙去闹。
  其中有人受不了,解缙和胡广两个人吵架、却把大伙儿都说成无耻之徒,那人便开始辩解起来:“君子慎独。诸位在寒窗苦读时,多因举族资助,好不容易做了官,却不慎言慎行、随波逐流,那族人的资助和厚望谁来补偿?君子守大义,而舍小节。今太子乃圣上嫡长子、皇太子,又尊孝道、奉皇后懿旨,吾等何必扭住一点小错就苦苦相逼?”
  解缙毫无办法,总不能绑了大伙儿一起去,便只好独自走出翰林院,往承天门去了。
  过了许久,高贤宁便听到了酉时的钟鼓之声,这是酉时下值的声音。天空的阴霾愈沉,完全没法用太阳来判断时辰,不过城楼上的钟鼓声敲响,众臣便陆陆续续走出衙署,准备回家。
  高贤宁走出翰林院,径直就能看到承天门。解缙还在承天门下,城楼上有个宦官喊道:“圣上身边已有金部堂、郭部堂,诸大臣皆圣上旧府近臣,忠心耿耿,您尽管放心。宫中还有诸臣、诸御医、诸言官侍奉,今日已晚,不便换人。明日太子爷再召各位大臣入内侍奉圣上,解学士请回罢,明晨再来。”
  高贤宁抬头看向承天门上,瞧着纪纲那睁着眼睛的脑袋,心里默念道:忠言逆耳,在下早就劝过你,你不信。
  圣上也无须你纪纲来帮衬,没有纪纲,还有李纲、王纲。纪纲不过是一个卫指挥使,京师随便一个武官,级别地位就可能比他高。纪纲更没有甚么真正的党羽,之所以那么厉害,除了圣上给他撑腰,还有谁?所以高贤宁认为纪纲虽然干了不少坏事、其罪当诛,但担当下来的罪却太大了,只苦了他的家眷。
  现在可好,纪纲全家被抄,锦衣卫居然能从纪纲家里抄出龙袍、兵器甲胄;加上皇后懿旨定他谋害圣上,纪纲全族都彻底完了。
  ……酉时已过,但这一天还没真正结束。许多没能进宫的燕王府旧吏、文官总算回过神来了,他们陆续开始写奏章送去有人值夜的通政使司。大多人都称颂皇太子英明果决、名正言顺监国,然后希望明天能进宫参与侍奉圣上的大事。
  淇国公丘福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大门内外已经有一些新奴婢来照顾他了。
  丘福喝了点酒,当着家眷的面诉说道:“当年我就劝过汉王,既然有那么多老兄弟敬重他,他又为圣上立下汗马功劳,正因争取皇储之位。他却不听,而今就藩万里之外,老弟兄们死的死,享受安逸的享受安逸,大将凋零,国公后代朱勇、张辅之流早忘了父辈创业之艰,时至今日还有甚么办法?”
  他的孙子丘禄问道:“祖父见到圣上没有?”
  丘福骂道:“见个鸟!我刚走进乾清门,遇见了金忠等人,那些人找借口百般阻拦。我不服,径直往乾清宫去,便见到了那耿通,那厮不问青皂白就劈头盖脸一顿骂,词儿不带断句,嘴皮翻飞一字不停,我除了吼两句,连话也接不上。
  那厮说了一大堆道理和规矩,老子也没听懂,不知道他说些啥,就被谭清和薛禄赶出来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