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宫中宣布永乐皇帝驾崩次日起,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天。
这七天里,高炽接连拒绝了群臣劝进三次,各种理由都找过了,无才,太伤心等等。然而群臣都认为他太谦虚,诚心诚意地劝他登基。高炽的拒绝、并不被人们认可,他终于勉为其难地应承了当皇帝。
高炽答应做皇帝的地方,在乾清宫的灵柩前。正式的登基大典将会在奉天门和奉天殿举行。
但是尚宝司、教坊司早就在准备登基大典了。尚宝司的官员昼夜清点着登基需要的东西,教坊司也排练礼仪和歌舞。
一大早,已有礼部官员去了京师西南边的天坛、洪武门外的山川坛、以及皇城内的太庙烧纸告诉天地祖宗,人间的新皇帝希望得到天地神灵的认可,得到祖宗在天之灵的祝福。
高炽被一大群宦官宫女簇拥着,先穿着孝服来到乾清宫前祭祀朱棣。他跪伏在灵位前,心里默默地念道:虽然儿子以前在心里、确实有点怨恨父皇,但父皇在天之灵理应知道,您驾崩之事真的与儿子一点关系没有!
祭拜完了,高炽离开奉天殿,马上换一身衣服,脱下孝服后,他直接穿上皇帝才能穿的衮服龙袍。
接着他来到了奉天门,鸿胪寺的官员跪禀道:“文武大臣已至午门外,请圣上到奉天门祷告。”
于是高炽完全按照鸿胪寺官员的安排,先到奉天门走了一圈让官员施法让他与神灵神交,然后回到奉天殿。在眼花缭乱的礼器之中,教坊司的人奏起了宏大的礼乐,高炽一步步走上奉天殿上面的宝座。
殿外鸣鞭,一大群文武勋贵依秩序进入了奉天殿。
高炽挺起腰板,看着大殿上一大片人跪伏在地。这时便有一个官员走上来,展开圣旨大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上天生民,天立君主,仁育兆庶,咸底于泰和,统御华夷。我先皇帝奉天抚运,治化高于百王,文德武功,声教被于四海……”
不管高炽心里对“先皇帝”甚么感受,但他的登基诏书里一大半字都在说先皇帝的厉害,因为诸官在写诏书时,认为首先要反复强调永乐帝的皇帝当得好,高炽继承皇位才名正言顺。
鸿胪寺的官员宣布,圣上大赦天下,次年改年号为洪熙。
就在这时,忽然百官的呼喊声震耳欲聋传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朱高炽说了一声话。一时间他说这种话还有点不太习惯,但是屁股一坐到这个位置,他就马上习惯了,再也不想下来。
……好几天之后,朱高炽第一次坐到乾清宫东暖阁的椅子上了。户部尚书郭资随后觐见,上前小声道:“镇远侯顾成八百里加急奏报。他接到书信,于贵州边境布兵,以汉王兵马没有朝廷调令公文的理由,全数扣留了汉王护卫百余众。但汉王不在护卫军中!”
郭资的声音虽然小,但东宫几个姓杨的故吏就站在皇帝身边,他们也听到了这番话。杨士奇的头微微一抬,眼睛一虚,瞳孔也收缩了。
杨士奇甚么话也没说,但细微的动作已经露出了他的心思:早就知道没那么容易拦住汉王。
杨荣把杨士奇的表情看在眼里,杨荣急忙就说道:“圣上应立刻在四川、贵州、安南国三面布置,将汉王堵在云南。同时设法让西平侯沐晟去大理,将汉王拖住在云南不能动弹。”
金忠道:“臣附议,不过张辅、沐晟态度不明,应先拉拢此二人。”
杨溥拜道:“镇远侯(顾成)老将持重,常年镇守贵州,臣以为下旨镇远侯继续坐镇贵州,依山川之险,防守应无大碍。臣举荐都督佥事薛禄出任四川都指挥使,郭部堂兼领四川布政使。”
朱高炽纳谏如流,一众人很快就制定出了对付汉王的方略。大伙儿决定暂停北平修建皇城的工程,迁都之事延期再议,改尚书郭资兼领的北平布政使为四川布政使。
接着朱高炽考虑到薛禄在“靖难之役”中屡立奇功,又在他登基时坚定地站在了东宫一边。朱高炽与众臣商议,给薛禄封侯、加官,并赐铁券,调往四川,任四川都指挥使兼四川总兵官。
这时杨士奇又进言道:“臣以为,最先做的事,应挑选好一个议和的大臣。等汉王出现在云南后,便即刻派去稳住汉王,尽量争取更多时间。”
朱高炽想了想,以为善。
等大臣们议事罢,陆续退出东暖阁。司礼监太监也把最近的奏章送进来了。
朱高炽站了起来,径直转身面对着身后的墙壁。太监猛哥躬身上前,默默地拉开了帷幔,一堵墙壁上顿时露出了一副巨大的地图。
朱高炽久久看着那副画了周围诸国的地图,终于开口道:“取了,换一副更详尽的大明疆域图。”
猛哥忙道:“奴婢遵旨。”
这时,太监侯海、锦衣卫指挥使谭清入内,俩人前后拜道:“奴婢(臣)奉旨觐见,叩见圣上。”
朱高炽挥手叫猛哥出去了。
海涛近前低声说道:“皇爷猜得没错,奉先殿下面的地道,以前那几个先帝身边的太监也不知道。奴婢还问清楚了,汉王就藩云南之前,先帝曾密旨下令汉王查建文下落;于是汉王好几次与马皇后见面……”
朱高炽问道:“她人在何处?”
海涛道:“以前在宫里,后来建文父子死,她被送到凤阳守陵去了。要不奴婢去问问她此事?”
朱高炽站在墙边来回踱了几步,摆了摆手。接着他忽然问道:“文圭似乎也在凤阳?”
海涛铁青着脸道:“是。奴婢明白了。”
朱高炽回顾二人,说道:“你们俩亲自去办,勿要落人口实。”
……圣上刚刚登基,便每日与大臣议事,十分勤政。但这时先帝的后事还远远没有办完,比如殉葬的嫔妃也还在安排。
这些事圣上没有过问,本来该朱高炽的母后徐氏办的,但徐氏这阵子病情每况愈下、早已不能起床。于是操办此事的人正是朱高炽的结发妻张氏。
先帝一共三个儿子,都是徐氏所生。其它嫔妃和先帝临幸过的妇人,按规矩全部都得殉葬!
帝与诸嫔妃,生时同衾死后同穴。本来是一件十分浪漫的事,然而先帝的嫔妃们似乎并不高兴,后宫里到处都是哭声,妇人们都在奥啕大哭。
嫔妃们要先在宫中自裁,再弄到帝陵去埋。嫔妃比较多、住的地方也不一样,所以她们是分批去上吊的屋子。
年轻的宫妇们哭哭啼啼,根本不愿意踏足,完全是被宫女宦官拖着进去的。其中只有荣国公(追封)张玉之女张太贵妃没有哭,也没人拖拽她。
毕竟曾是贵妃,出身也很显赫,太贵妃到这时候也很顾及尊荣仪态。她自己走进了屋子里,顿时脸就白了。屋子里已经吊死了好些人,她们都穿着孝服,挂在房梁上荡悠着,场面十分可怖。那些妇人不复生前的美貌,面目已经扭曲,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人死时难堪的臭味。
显然刚进来的其他嫔妃也被吓住了,正间大屋子里充斥着哀嚎。一个嫔妃已经顾不上身份,向宦官跪地了:“求您饶了我,让我做个宫女奴婢罢……”
就在这时,身穿孝服的张氏在众宫人的簇拥下,来到了此地。
第三百六十章 母仪之风
“妾身拜见太贵妃。”张氏的声音道。
太贵妃闻声转头看了她一眼,见新皇的结发妻张氏款款作礼。张氏恭敬地微微屈膝,那单眼皮眼睛也似乎没那么凌厉了,却是低眉顺目。
太贵妃看到张氏这幅模样,心里不知怎地、下意识就燃起了一丝希望。在这充斥着死亡臭味和哀嚎的地方,太贵妃强自定了一下神,嘴上说道:“张皇妃不必多礼,你是来送行的么?”
新君登基,张氏暂时还没被册封皇后,但她作为新皇的结发妻,又生了嫡长子,皇后人选非她莫属。而太后徐氏病卧危在旦夕,这偌大的皇宫的女主人迟早是张氏,周围的宦官宫女非常恭敬地一起向她拜见。
张氏不答问话,执礼罢径直走进了屋。她身边的一个宦官急忙来到一张桌案前,跪在地上用袖子仔细地擦拭着一条凳子。
张氏走过去却不坐,指着凳子道:“请太贵妃坐,妾身有话要说。”接着她向宦官递了个眼色。
那宦官便对奴婢们道:“该干啥便干啥,该上路的上路!”
张氏居然就在这个房间里说话,可能是故意的!这时一副惨烈的景象正发生在此屋之中,一个嫔妃被挂到绳子上去了,还不等她挣扎,脚下的凳子立刻就被宦官抽走。那妇人的身体往下一坠,绳子的活扣马上收紧,妇人双手抓住脖颈的绳子,也是无济于事了。她的眼睛凸出,嘴张开就像一条鱼离开了水面,伸得笔直的双腿奋力往下蹬着,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十分瘆人,绷紧的身体时不时抽搐一下。
太贵妃眼睁睁看着那惨状,只觉得手脚冰凉,心坎都在发颤。
但张氏竟然面不改色,明亮目光在太贵妃脸上抚过,似乎还带着一丝玩味的难以察觉的笑意。太贵妃一直在关注那些吊死的女子,心里怕得很,连话也忘记说了。
相似小说推荐
-
贞观贤王 (大眼小金鱼) 起点VIP2020-06-02完结贞观十四年,大唐盛世已开启。唐高宗還是老实巴交的小王爷。女王已入宫变成武才人。翼...
-
三国之霸主刘琦 (帝夜之殇) 鲸鱼阅读VIP2019-01-30完结生当为枭雄,死亦为鬼雄;一曲英雄泪,回首已黄昏。一名打黑拳的青少年重生在刘琦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