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听得一怔一怔的,眼神里对高贤宁的见识简直仰慕非常,他问道:“太监能有大用?”
高贤宁道:“于阳谋几乎没用,阴谋的作用很大;宫中王府的贵人们,会自己打水洗衣买柴做饭吗?而阳谋上皇后早有优势,不然现在如何逼得圣上要立皇太子了?”
杨勇以为然,又问:“郑和是怎么牵扯进去的?”
高贤宁摇头答道:“我无法确定。郑和等宦官曾是先帝心腹,还在军中带兵打过仗,像郑和带兵便颇有章法,说不定与靖难功臣有旧;张皇后欲在机会恰当时铲除这股势力,没想到反弹那么大。”
杨勇道:“皇后的大敌,不是我们汉王?”
高贤宁沉吟片刻,不动声色道:“张贵妃有皇子之前,确实如此。”
杨勇想了许久,说道:“高先生所言之事,我大致明白怎么回事了,有些地方暂且想不明白、往后再说……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立大功?”
高贤宁坐在满是灰尘的椅子上,一时没有吭声。
杨勇似乎很急,犹自说道:“坐实赵王谋反,朝廷必派兵平叛。这样对我们王爷有好处罢?”
“如果赵王确实没有谋反,便坐实不了;朝中卧虎藏龙,不是没有高明之士,那个薛岩看起来就不容易被左右。”高贤宁道,“不过咱们也不必坐实赵王谋反,只消让朝廷查不出真相,猜忌就会一直存在;有猜忌便能逼迫赵王。”
杨勇问道:“该怎么做?”
高贤宁沉默了一会儿,才沉声道:“杀杨庆!”
……
朝廷使者内阁首辅胡广拿着圣旨,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直趋北平。此时他刚到赵王府。
胡广先被迎到了前殿宣旨。朝廷的圣旨里,对赵王进行了嘉奖,称其在北疆修朝廷武备,居功至伟;道德高尚忠诚谦让、有孔融之德。并下旨给予赵王一大笔赏赐,让他用来修缮陈旧的宫殿,愿兄弟和睦共守社稷。
接着胡广要求借一步说话。
于是高燧与胡广到偏殿里,单独密谈。胡广拿出了另一份诏书,密诏。
高燧接过去,埋头看密诏上的内容。
胡广沉声道:“大理寺卿薛岩已经查实了,太监王景弘侯显等一干人业已招供,此事皆因黄俨与郑和相互倾轧所致!方致使赵王蒙冤,圣上兄弟离心;罪人其心可诛,圣上必将这些罪魁祸首严惩。大理寺卿薛岩等,随后会以三法司的名义公开定案,朝廷绝不会以此事冤枉赵王。赵王可安心矣!”
高燧没有任何一丝犹豫,连想也没想,立刻对黄俨破口大骂,接着一副庆幸的神态道:“幸好我大哥是明主!大哥从小就庇护宽容兄弟姐妹,我当然相信大哥。”
他一边说,一边留意着胡广的眼神,见胡广也在十分仔细地观察着他。
胡广又道:“那王瑜刚一告密,圣上便说‘高燧不是那样的人’,对赵王是十分信任。待薛岩查实,果然如圣上所料!”
俩人接着密谈了好一阵,赵王大多话是表忠,而胡广一直在替朝廷夸奖赵王,相谈甚为融洽。
……赵王与胡广单独密谈,没有别的任何人在内;连赵王的心腹宦官黄俨,也未能被允许入内。而此时黄俨已像热锅上的蚂蚁。
黄俨终于等不住了,疾步往自己的住处走去。
他走进一座院子,来到一间上锁的密室,打开走进去。里面便有一个圆脸的白胖年轻宦官迎了上来,宦官作揖道:“拜见黄公公。”
黄俨急忙把房门掩上,径直问道:“若是咱们起兵,汉王能不能帮上忙?”
这个白胖宦官正是汉王府来的人,是黄俨认识的人。他是王贵的干儿子曹福,以前见过几面的,曹福才到赵王府没多久。赵王担心府上有奸谍眼线,便叫黄俨把人藏起来,别让曹福随便出来露面。
曹福道:“当然能!朝廷大军都在对付咱们王爷,赵王只要占据北平,官军便无余力对付赵王。”
“这样说服不了咱们王爷!”黄俨皱眉道,“没有更大的帮助吗?汉王能不能调兵到北平来,帮赵王起兵?”
曹福一脸难堪,但还是说道:“只要赵王愿意,应该能行的。咱家回去告诉汉王!”
“来不及了!”黄俨急得团团转,“他娘的!”
曹福忙问出了甚么事。黄俨便将昨天才收到的密报,大致与曹福说了一遍。
“真是赵王与黄公公做的?”曹福问道。
“是个屁!咱家没在皇宫呆过,没在燕王府当过差吗?鸠杀天子,有那么容易?再说了,赵王以前想过当皇储,只因先帝宠爱,欲借宠爱让先帝扶持他罢了;先帝驾崩,赵王便已断了这个念头,根本没机会!”黄俨道,“赵王是从来没想过要造反,那些污蔑咱们王爷的人,不是诋毁王爷的忠心、却是在嘲讽王爷的智慧……”
他骂了一声又道:“郑和的奸党干的,为了陷害咱家,他们连赵王一块儿害。这是要把咱家等所有人一网打尽啊,歹毒,太歹毒了!”
曹福像鸡啄米一样点头,“那得赶紧起兵。赵王若不起兵、或许尚有活路,黄公公您可是死定了!”
黄俨来回疾步走了一会儿,说道:“曹公公明早就启程,赶紧去见汉王,让汉王想办法调一些精兵来北平。咱家尽力去说服赵王。”
曹福想了想问道:“您确定赵王会起兵?不然咱们王爷就算能想到办法、派人过来,岂不是送死?黄公公能说服赵王吗?”
黄俨长叹了一口气,终于沉声道:“眼下不是愿不愿意的事儿,是怎么起兵?”
“那个护卫指挥使孟贤不是你们的人?”曹福问道。
黄俨道:“赵王府的三护卫,平素哪个武将不表忠,可谁他娘知道他心里究竟怎么想的?”
曹福皱眉道:“那告密的总旗王瑜、王瑜的亲家高以正,朝中钦天监官王射、太监杨庆,都是你们的人罢?”
“狗屁!”黄俨今天是满口污言秽语,他早已经气到了极点,“这些人里面,咱家只认识护卫指挥使孟贤和太监杨庆……杨庆确是咱家的人,但别的那些人、老子认都不认识!怎么变成党羽的?
长史府的高以正,咱家倒是听说过这个人;最过分的是那个王瑜,在此之前咱家连名字也没听过!”
曹福尴尬道:“这怎么起兵?”
黄俨想了想道:“孟贤是可以临时拉拢的。他掌着兵权,又有谋反嫌疑,与咱家一样必死无疑。”
曹福一本正经地点点头:“有道理。”
黄俨沉默了许久,忽然说道:“最近不是有风声,朝廷屯大兵于湖广,要与汉王军大战么?此战汉王要是赢了,大伙儿便会十分看好汉王!到时候咱们说服赵王府的护卫将领、乃至北平城驻军武将,都更容易了;大伙儿会想借着汉王的东风、一起反对朝廷,也好捞点功劳。”
“不过……还得说服赵王。”黄俨一副生无可恋般的神情。
第五百零七章 皇恩浩荡
赵王谋反的事,京师远远没到查出真相的地步;但大理寺卿薛岩提出了“诬陷”的一种推测。皇帝朱高炽立刻抓住了这种说法,派出内阁首辅胡广,前往安抚高燧。
朱高炽眼下不敢去计较太多,更无法大举清算各种势力;当此攸关国运的决战关头,朱高炽只想维持各方的权宜平稳,以图将朝廷的力量、尽可能地投入到此役之中!
皇帝不仅遣使去安抚赵王,还指使魏国公徐辉祖、亲笔写信送去何福那里;要何福以大局为重,只要在战场上立功,战后必会给予他公正的对待。
同时朝廷又派宫廷太监前去长沙府,嘉奖张辅的忠诚,并下旨授予张辅在战场上的先斩后奏之权;当然朝廷绝不会提起,张辅想栽赃吴高的事……
宣旨之后,太监到长沙府中军行辕大堂入座。
太监对张辅说道:“皇爷言,汉王叛军汹汹席卷西南。英国公若能为朝廷平息叛乱,则有大功于大明朝廷。英国公居功至伟名震天下,必为皇爷之肱骨!皇爷对英国公信任有加,托以重任,还望英国公以大局为重、不负皇爷殷切之心。”
张辅急忙起身向东北作拜,感激涕零地哽咽道:“圣上忧劳,皆臣等之罪!臣受隆恩于圣上,绝不敢有丝毫懈怠,必力平叛军,以报浩荡皇恩!”
但没过两天张辅便得知,派到衡州的锦衣卫,已停止了对何福的查问……那些锦衣卫将士,主要听从的人、还是锦衣卫指挥使和北镇抚司长官。
于是张辅明白,暂时已无法夺何福之左副将军兵权了。张辅仍然对何福不太信任,只能暗里打算,在部署军务时避免将何福放到要害位置。
此时已到九月下旬,深秋初冬时节,湖广的风也日渐凉了。
大堂门外急匆匆走进来一个武将,拿着一份奏报上前,便径直说道:“柳将军(常德柳升)遣快马来报,叛军贵州部正在东出,已抵近辰州府辰溪县!”
在场的文武听罢纷纷侧目,张辅看完奏报,一言不发地看着地图。他默默地拿起纸挥了一下,示意侍卫传下去给周围的将领们传视。
相似小说推荐
-
贞观贤王 (大眼小金鱼) 起点VIP2020-06-02完结贞观十四年,大唐盛世已开启。唐高宗還是老实巴交的小王爷。女王已入宫变成武才人。翼...
-
三国之霸主刘琦 (帝夜之殇) 鲸鱼阅读VIP2019-01-30完结生当为枭雄,死亦为鬼雄;一曲英雄泪,回首已黄昏。一名打黑拳的青少年重生在刘琦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