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轻笑,却并未多言。
中午,就在县公廨设宴招待张旭。至于随行的官员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他们连下船的机会都没有。
吃饭需要以市场价十倍的价格来买,可高兴坏了附近的百姓。“说实话,张大人,您的才华和能力,小子早就调查的一清二楚,并且专门为您修建了学堂,您来了我这里,可就走不了了。”酒过三巡,张旭尚未开口劝谏,朱振便已经
开始了他的无耻行为。张旭人老成精,根本就不怕朱振这一套,当即冷笑道:“老夫是大元的户部尚书,且不说看不看得上你这一省之地的教书先生的职务,单单是老夫这元人的身份,你的属民,你的臣下,能接受吗?让我教书,你不怕给大元教书一堆忠臣义民来?不过话说回来,你小子的行事风格,不像是朱元璋那种有大志向,意图颠覆朝廷的人,只要你愿
意归顺大元,老夫不仅仅可以留在此地,甚至一个王爷的身份,朝廷都是可以给你的。”
果然,这老东西忘不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朱振讪讪道:“瞧您这话说得,元廷气数已尽,您即便是教导处再多的忠臣义民又有什么用处?他们还不是得效忠新朝廷?而且您或许不知道,您这边儿刚上船没多久,我就派人做宣传,说您相中了小子这片地方,要在这里传道了。至于您说的给北元做个王爷,不是小子说,元帝现在自己的权势,都未必有我大,他封我的王爷有什么用处
。”
张旭眼珠子都鼓起来了,胡子气得颤巍巍的!
大元在他看来,那是可以付出什么的存在,在这小子嘴里竟然一文不值。而且这厮竟然已经派人去宣扬说自己要投靠他们,这是要搞臭自己的节奏啊。
张旭恨不得当场抽朱振一个大嘴巴子。
这不是不要脸吗?说什么尊敬自己的才华,无非就是想借助自己在朝廷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元人投靠他么?要知道论影响力,刘伯温这个曾经在朝廷里做官的读书人,跟自己比起来,就是
个渣滓。张旭本身就觉得朝廷派自己出使,是多此一举的行为,如今这小子一开口,就要留下自己,更让他有一种有去无回的感觉,当下心里凉了半截。
第402章 张旭论政
张旭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要炸了。眼看着张旭情绪越来越不对,朱振便不再说那些难听的话,反而转口说道:“大人既然有心说服我,让我对大元称臣,那你起码让我看到大元人的本事吧?您在大元也算是能臣,若是连我这里的一个教书先生都做不好,那我去大元又有什么意义?但若是在您的培养下,我手下人才济济,让我见识到大元的能力,我又为何非要有明主而不投
奔呢?”
张旭听了听,觉得朱振这话虽然有激将法的成分,但是也并不是丝毫没有道理。眼下,很多人就是对大元绝望了。认为大元从上到下烂到了根子里,若是自己能在朱振身边,第一能够向他展示大元的能力,第二则是可以时刻影响他,让他起码别做出
对不起大元的决断,亦或是有朝一日,他能改做自信,加入大元。
当然,还有最为重要的第三点,随行的使者都没下船,他说不让自己走,自己就真的走不了了。眼下大元的君主未必有心思让自己回去,之前见朱元璋一面,就差点走不了,回去之后,同僚也没表现出丝毫的欢迎之意,甚至后来朱元璋反复,同僚还借机以此事攻击
自己,让自己颇为难看。
其实张旭自己在元廷为官,也颇为痛苦。见张旭在略微沉吟,朱振继续说道:“而且,先生只要您不教导人什么愚忠大元,你教导弟子做什么,我都不管,我给您最高的自由度,除了人身自由之外,您想做什么便
做什么,要银子便给银子,要地方我便给地方。”
张旭虽然并未意动,但是却颇为感动。
自己在大元,虽然名义上是户部尚书,但是却跟纸糊的尚书并未太大的区别,除了本部堂的人,谁都指挥不动,而且政令根本出不来大都。
就连皇帝陛下,基本上也经常不搭理自己的各种政见,拿着国库的银子没事儿就造个小木头车之类的。
不然他也不会脑残到派一名户部尚书去做使者,还不是厌恶自己经常跟他说要节俭之类的话。
而在自己看来,身为乱臣贼子的朱振,竟然愿意给自己最高的自由度,这份赏识着实不小。
要知道朱振虽然是只是江南各国势力最小的一位,但是根据张旭计算,这位的财力和战争能力,以及牧民能力,绝对是最强的一位。
张旭也是人,是人就有自己的诉求。虽然忠君爱国的枷锁在身上,让他没有办法,但是在忠君的前提下,做些事情,又有何不可呢?
不过张旭毕竟是在官场里久经打磨的人物,虽然心里很感激,但是脸上却非常沉得住气,他不想让这些南国人物小觑了自己。
所以心里已经松动,但是脸上却依然是一副,我很不喜欢你,我恨你的表情。
张旭淡淡的说道:“小小的淮安一省之地,能有几个读书人?我又能调动多大的权限教书育人呢?伯爷还是另寻出路吧。”
朱振心里暗笑。
果然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贞节牌坊。
你们读书人的心都黑。
可是张旭的名头确实太好用了,没看到刘伯温投了朱元璋之后,南国多少意志不坚定的读书人投靠朱元璋了么?
有了张旭坐镇,即便是那些号称元人的读书人,也肯定会耐不住寂寞,来投奔自己的。
要想索取,就得给予啊。朱振淡淡的笑道:“元之所以能取得天下,并非只靠弓马,张养浩也曾于元廷推动科举之事,此乃读书人教化中莫大的功德。我朱振虽然只有一省之地,但若是先生教育的子弟合适,也能给他们一个做官的机会。而且晚辈也不是小气之人,虽然淮安一省之地狭小,但晚辈保证,投入到学堂的钱一分不少,而且江南淮安一省的读书人怕是能
顶的上大都附近几个行省吧。”张旭闻言,这才点点头说道:“南国虽然动荡,但若是能重新开启教化,未必不是一件善事。老夫委身与你又何妨?不过你休想在老夫这里拿到一丁点的治国之策,老夫只负责教化,而且你不允许干预他们科举之路,他们是愿意与你为官,还是为朝廷为官,要听他们自愿。只要你答应老夫这一点,老夫愿意修书一封给大都的老友,让他们
来淮安,一起教书育人。”张旭的算盘打得叮当响,老夫一个人,影响你们淮安肯定不够,但是老夫朋友多啊,老夫多找几个有德行,有名望的夫子一起来你们淮安,到时候把你手下的读书人,甚
至文武官员全都给说服喽,到时候你想不投奔大元都不行。
只是不知道当张旭知道,这些老友若是来了淮安,一样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不知道是什么心情。
两相得益,各取所需,席间气氛愈来愈好。张旭心情不错,找到了做事情的地方,可以随心所欲的教书育人,传播自己的影响力,而且朱振对自己也颇为尊敬,比拿着刨子跟自己瞎比划的皇帝不知道强多少,所以
张旭很破例的跟朱振一起喝了两杯花雕酒。
饮了几杯,张旭便看见正堂之上那副刘伯温所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很是称赞道:“伯爷与当世南国的枭雄果然大为不同。”陪酒的杨勋立刻说道:“先生,先前在下与伯爷商谈为官之道,伯爷言及心有正义却难有作为的清官以及自私自利的官员却能为民谋福祉的贪官,到底哪个更有益于百姓,
学生不解,请先生解惑。”张旭颇为诧异的看了朱振一眼,没想到他们竟然在私底下讨论这等高深的治国之策,而这小子这般问自己,多半并非是不知晓答案,而是想看看自己这位北面来的臣子的本事,当下对杨勋郑重说道:“若论治世之道,老夫未必能比得过伯爷,但是若论高屋建瓴、对于人心、对于世事的理解,老夫毕竟混迹朝堂多年,还是有些见解的。这世上本来就是阴阳参半,自然也无绝对的好与坏,正直官员若无本事,未必能做得成好事,贪腐之官也未必就只会做坏事,这一切要看他心中所求,要看他使用的是何手段
,是故古人讲中庸,便是这个道理。好坏无所谓,要看道路是否往前走。”朱振和杨勋瞬间对张旭充满敬意,这位大人所说,确实如他所言,高屋建瓴,发人深省。
第403章 新人来投
酒宴之上,觥筹交错,杨勋乃是心思玲珑剔透之人,由他陪酒,自然不自觉的张旭便多饮了几杯,整个人看起来都有些蔫巴巴的,没有精气神。
朱振便命人撤去酒席,又唤来几个失去了丈夫的寡妇为仆人,在一旁侍奉,便叮嘱张旭好好休息。
一路乘船南下,张旭也很是困顿。
话说大元的海船质量着实堪忧,之前曾经发动过数次对东瀛的进攻,竟然都因为海船的质量藏于海底。
让吓得魂不附体的东瀛人一直以为他们有神风庇佑。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有君子 (臊眉耷目) 起点中文VIP2020-08-04完结返回汉未,变成徐州市刺史陶谦的长子,陶商。我爹是讨董诸侯之一,董卓想弄死我和爹。...
-
帝国枭色 (背着家的蜗牛) 起点VIP2020-08-27完结王朝末年,帝国内忧外患,大厦将倾。刘钧穿越而来,身为九位异姓王之一的他,拥有自己的封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