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莱撑着竹篙,将乌篷轻舟撑到岸边,早有仆役从岸边山脚下的一排房舍中跑出来,将船头的缆绳绑在岸边的木桩上。
朱振当先跳下船头,那仆役便弯腰施礼,恭声道:“见过东翁。”
听这称呼,却是自己家的仆役。
朱振“嗯”了一声,问道:“情形如何,可还顺利?”那仆役便笑道:“东翁尽管放心,咱们在姑苏城,已经造过竹纸,这一次也算是重操旧业,想来这竹纸,不比咱们金陵的差。虽然伯爷一直说,这造纸只是个添头,送胡家
一场富贵,但是咱们朱家人也要做的尽善尽美一些不是。所以小的一直帮着改善配方,希望造出江南首屈一指的竹纸。”
朱振当初答应了胡家合作,便将军山和应天各地的工匠调来此处一部分,开发新式的竹纸,以及准备制造酒精。
眼下酒精作坊还在建造之中,而这造纸作坊已经先一步造好了,可以交付了。
朱振捡起一根嫩竹子,笑着对胡莱:“竹子纤维坚韧,在晋代开始便有竹纸产出。这种用嫩竹做原料制成的纸,曾是王羲之父子最喜爱的纸张,绝大多数真迹都是用这种竹纸书写,“若二王真迹,多是会稽竖纹竹纸,盖东晋南渡后难得北纸,又右军父子
多在会稽故也。其纸止高一尺许,而长尺有半,盖晋人所用,大率如此。”
“根据本伯观察,此地有非常丰富的竹林资源,竹麻肉厚,柔韧,滑泽;有充沛的山泉水源,清澈洁净的山泉,是造纸的理想用水,所造出的纸张品质绝对差不了。”
仆役在一旁一脸崇拜的看着伯爷,心里琢磨着,不愧是伯爷,头一次来这竹海,便比大家伙留心观察的这段时间都要清楚。
胡莱从后面走过来,闻听到朱振的话语,顿时吃了一惊:“当真造的出来?质量如何?”须知造纸之术虽然在东汉之时由蔡伦改进,但是历经数朝,造纸虽然推广了,但是生产出来的纸张,质量一直不高,而这竹纸,更是难中之难。
第423章 有眼不识金镶玉
朱振派来的工匠,一到达这里,便将此处造纸作坊占据,将胡家的工匠统统赶走,俨然一副“鸠占鹊巢”的恶劣模样。对此胡家人,虽然表面上忍让,但是说心里没有怨言
,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胡家之所以一直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什么,因为他们自信,这群人生地不熟的家伙,没有他们配合八成造不出纸张来。
要知道,造纸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是没想这群人来了才没几天,便已经着手生产了,还在着手改进技术。
不过若是仅仅如此,胡莱还是不会满意的,他会有一种这一次白哭了一场的感觉,若是不能在品质上精益求精,自己何必跟朱振合作?
抱大腿成了引狼入室吗?
朱振尚未发言,那仆役却介绍道:“回胡家主的话,自然是造出来了!”
“那纸张的品相可比得过我们胡家之前生产的纸张?”胡莱继续追问道。那仆役回应道:“回胡家主,咱们朱家的造纸作坊,虽然也追求质量,但我们将更多的心力却用在提高生产效率上。因为每个工匠,都将让华夏每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的书房
为己任。”
语气恭敬,但神情却是傲然。
胡莱愣住了。
一个小小的仆役也敢跟我面前大言不惭?不久之后,胡莱回过神来,怒极反笑,指着这个仆役说道:“简直笑话!你是作坊的仆役,连个工匠都不是,就敢大言不惭的说什么‘提高生产效率’?就敢说让华夏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书房?你可知每一刀纸张的造价几何?运到别处的费用几何?天下百姓每年的收入又是几何?一刀纸张可以抵得上一户小户人家一年的收入,买了书,他就
不吃饭了?”仆役看了看朱振,见家主笑吟吟的抬脚往作坊那边走去,并未制止自己的失礼,心中有数,便跟在朱振身后,对着胡莱说道:“所以,我们才更加注重生产效率,节省成本
。”胡莱对这个仆役极其不满,鼻子里哼了一声,不屑道:“当真是伯爵的仆役,说话不怕闪了腰!即便是再差的纸张,造价也非是一般农户可以承担的,否则古往今来为何天
下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买得起书,读得起书?”这次不用仆役说话,朱振已然一边走一边慢悠悠说道:“所以,让天下百姓都买得起纸张只是最初的成果,本伯的志向,是让天下百姓都读得起书!只有每个人都能读书,
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明事理,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你以为书中自有黄金屋是说说么?我要让这黄金屋,变得遍地都是。”
胡莱直接无语……
这得是多骄狂的人,才能说得出这般豪壮至近乎于梦呓一般的话语?书是奢侈品,非薄有资产的人家不能承担,因此知识只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从而形成家族门阀。这种现象虽然在宋朝科举取士之后有所改变,但是耕读传家依然不只
是说说。
往往一家人是读书人,他的后代人依然是读书人。这在江南俨然形成一种新的种类,叫学阀。
若是全天下的人都读得起书,则寒门必定崛起,哪里还有什么世家门阀?
书是人类认识的载体……
有知识的人把所见所闻或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成为书,是智慧的结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表现于这个族群的精神生活中,也储存于这个民族长期流传的典籍书册中。
严格意义来说,这个时候的书籍是整个族群千万年的生活、奋斗所累积的成果,并不是某一个先贤圣哲的伟大成就……古代的书,最初是人工写的,商朝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尽管那时还不能算是书。甲骨文、铭文、篆书,一直到了春秋至两汉期间,多用简、帛记录文字而成
书。刻写在竹片上,再贯穿成册的称简策,写在丝织品上,可用轴卷的称帛书。
所以古代称书为一册书或一卷书。西汉时发明了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至此,写书用的材料渐由纸张代替。到了隋唐出现了雕版印刷,由于印刷术的兴起,书才逐渐由竹刻手抄改为刻板印刷,
并由卷轴变为册叶形式。
在造纸的技术尚未得到更加普及和简便之前,无论是甲骨、铜器亦或是竹简、木牍,还是蔡伦改进的纸张,都是极其稀少和贵重的东西,价值不菲。因此每当藏书人得到心爱之书,总习惯捧于手中,摩挲观赏一番,细把名家批校,孤本秘籍,毛抄黄跋。从而见之心暖,读之色舞,视如珍宝,爱不释手。兴悦之余,一
方篆印,持重盖上,便是某氏藏书……
自此,本应作为文明传播载体的书籍,变成了藏书人的私物,或珍而视之,或束之高阁,出去本家子弟之外,外人从不得一窥究竟。
知识,便成为了奢侈品,与绝大多数的人无缘……为何在是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科学知识能够取得爆炸似的发展进步?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各种传播知识的载体愈来愈普及,各种各样的知识能够更容易被绝大多数
的人获知,从而量变引发质变,获得爆炸似的突破。
但是在元末,纸张的稀缺和昂贵,成为限制书籍流通和知识传播的最大障碍……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朱振敢大言不惭的说什么“要让天下百姓都读得起书”这样的话语,简直不啻于痴人说梦。
胡莱心中腹诽,却闭上嘴巴,未与争辩。
从商生涯,让他知道大多数像是朱振这种大权在握的人物,脑子都不太好使。所以自己还是不要跟他整编为好。
口舌之争,于事无补。争到最后,亦要事实来说话。胡莱抿着嘴,跟在朱振的身后,心里在琢磨着某倒是要看一看你们房家到底有什么了不得的技艺,能将珍贵的纸张变成人人都买得起的俗物…
…那名朱家的仆役一路引领二人,正巧路过作坊外的两座高高的却无门窗的房子。一条水流湍急的溪水自山上倾泻而下,一路奔流,注入山脚下的那一条宽阔平缓的溪流之
中。一溜儿巨大的水车便建在溪水之畔的房子旁边,溪水奔流,水车翻滚,隆隆的响声清晰可闻。
不远处有几座露天的锅灶,灶下正燃着火,锅内热水翻滚,水汽蒸腾。
胡莱停下脚步,驻足观看,诧异道:“此处何时立了这几座水车?”
对于那正冒着水汽的锅灶他倒是并不意外,造纸的原料是要经过蒸煮舂烂之后,才能使用的,而经过蒸煮之后,原料更容易舂烂。
只是这水车用来做什么?
那仆役说道:“不过是一处水碓而已。”胡莱恍然,连连摇头说道:“水碓的确省时省力,不过以之舂米尚可,若是用来舂烂竹篾纸浆,却是不妥。水碓一旦连续运转的时间过长,其轴心便极易磨损,不得不频繁
更换。舂米只是一阵,但舂烂竹篾纸浆却需要日复一日长年累月,若是停止,便跟不上造纸的速度,徒然费力而已。”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有君子 (臊眉耷目) 起点中文VIP2020-08-04完结返回汉未,变成徐州市刺史陶谦的长子,陶商。我爹是讨董诸侯之一,董卓想弄死我和爹。...
-
帝国枭色 (背着家的蜗牛) 起点VIP2020-08-27完结王朝末年,帝国内忧外患,大厦将倾。刘钧穿越而来,身为九位异姓王之一的他,拥有自己的封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