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捡到一只始皇帝 完结+番外 (历史系之狼)


  老人眺望着西北的方向,摇着头说道:“我不曾想过,他能走出这一步...因为我自己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我才这样的敬佩他。”
  .............
  甘罗能在赵王和魏王的面前谈笑自如,可是在赵括面前,他却非常的乖巧。
  赵括坐在床榻上,医站在一旁为他熬药,匆匆赶来的昌平君启更是站在一旁,这些日子里,启就像儿子照顾父亲那样的服侍赵括,这让赵括非常的欣慰,心里当然也是有些感动。老师的地位,如今还是非常的高,也不至于像后世那样还有人写文来讲述尊师重道的道理。
  如果说孩子与父亲的关系是血缘上的继承,那弟子与老师的关系就是精神上的继承,两者都同样重要,在这个学术大家的时代,甚至是这种精神上的继承要更加的重要,这代表着有人将继承你的学问,你的理论,将其发扬光大。启是最先赶来看望他的,赵政并没有来,不过,这是好事,若是赵政抛下国事来见他,说不定赵括会严厉的给他上一课。
  赵括看着跪坐在面前的甘罗,甘罗低着头,看起来非常的拘束。
  赵括笑了笑,这才问道:“我知道你,康曾给我说过,你在赵国,赵王为你操办酒席,你跟建信君这些人谈笑风生,在魏国,龙阳君亲自端着酒盏来服侍你,你几句言语就要了韩王的性命,为什么在我面前却如此拘束呢?”,甘罗看着面前的赵括,这一次,他倒是没有伪装,他是真的有些拘束。
  这是他朋友的父亲,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自己的长辈,何况这是...武成君啊。
  什么建信君,龙阳君之类的,能跟这位比嘛?
  甘罗认真的说道:“见到长辈,不敢无礼。”
  赵括点了点头,迟疑了片刻,方才问道:“魏增怎么样?龙阳君呢?他的饭量如何啊?”,甘罗如实的说道:“魏王的身体很健康,他也很惦记着您,多次向我询问您的情况...龙阳君不是这样,他看他连半只羊腿都没能吃得下,只怕他命不久矣。”,赵括长叹了一声,这才说道:“好吧,我知道了。”
  甘罗急着回去复命,赵括让他给朝中群臣代去自己的消息,自己已经好了很多,不必再担心。
  在送走了甘罗之后,赵括这才换上了便衣,他叫来了启,让启帮他驾车,随后在几个武士的保护下,朝着新郑赶去,赵括的军队,早已返回了新郑,而蒙骜和王翦,也准备从前线撤军,在楚国,魏国退出战争之后,赵王也表达出了强烈的和谈倾向,看得出,这一次的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
  赵括因为身体的原因,留在这里休息,如今赵括觉得自己能行动,这才要坐着赶往新郑,顺便,也是看看各地的情况。韩国刚刚成为秦国的领地,吕不韦却派来了大量的官吏来负责安抚这里的百姓,同时从秦国调来了不少的物资,例如耕牛,农具这些,如今并不是春种时日。
  相反,寒冬即将到来。
  这也是众人非常担心的事情,他们害怕马服君会抵不住这一次的寒冬。
  虽然是在寒冬,可是地方要做的事情还是不少,因为刚刚占领了这里,所以需要安排大量的基层官吏,宣扬秦国的法律与制度,要让百姓们明白在秦国的统治下生活需要注意什么。让那些游侠怪怪的丢下短剑拿起锄头,让那些富贵者交出自己的土地和家臣,接受跟自己爵位相等的待遇,不能僭越。
  并且将韩国内大臣,宗室,贵族的土地分发给没有耕地沦落为家臣的韩人。
  韩国的百姓并不是很多,只是他们拥挤在韩国这个疆域内,就显得有些拥挤,故而还需要迁徙一批民众赶往广阔的土地,在那里有富裕的土地,可以让他们来开垦。很多人都不愿意离开家乡,可是当留在家乡只能饿死的时候,再倔强的人也只能配合。故而赵括在道路上,看到最多的就是那些在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的韩人。
  还有各地那些宣讲着律法的亭长,这些亭长也不容易,因为他们大多都是秦人,他们会说雅言,可是底层百姓不会说,他们与韩人的交流是有些困难的。吕不韦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前来的这些官吏,大多都是上党,三川这些原先属于韩国的地区出身的秦人,这让赵括感受到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当然,这不能是强制性的,若是强制性的要求全国都统一使用普通话,其他话语不能说,违者重罚,那一定会引起民变,即使在两千多年之后,在华夏各地也能听到不同的方言,这是很正常的。地方特色的方言,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展现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可是推广“普通话”这件事肯定也是要施行的。
  赵括还注意到,韩国的百姓看起来有些惊惧,如今的国家意识尚未形成,除却贵族,底层百姓几乎是没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此时存在着割让,分封,你今日还是韩人,说不定明天就被割给楚国,成为楚人,后天楚王再封一个封君,你就成为了这个封君的子民...所以他们惊惧的原因大概不是因为韩国的覆灭,只是对未来的担忧。
  因为陌生,因为暴秦的名声,所以害怕。
  得要尽快的施行仁政,让韩国百姓们过的比上一年要好,这样他们才能对未来充满信心,而不是只有害怕。
  赵括一路走,一路都在记录着自己的想法,拿下这些土地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赵括的目的从来都不是兼并,他还要让这里的百姓过上好的日子,只要他能让生活在这里的一百八十万韩人过上好的生活,那一切付出也就值得了。韩国在灭亡前的户籍登记中,他们计算出的人口是在一百二十多万。
  实际上,人口要远超这个数,而大多家臣和没有耕地的人没有被计算在内,赵括预计当初的韩国户籍可能是在两百万以上,在经历了多次的灾害,逃亡之后,秦国重新登记,反而是登记出了一百八十多万人,这就很让人纳闷了...作为华夏的中心,人口最密集的国家,拥有着这样的人力,却发动不了十万人参与战争。
  当然,这庞大的户籍人数里,大多都是老人,孩子,妇女,这些不能参与战争的人是要多于青壮年的。
  启没有放过这个好机会,这一路上,他一直都在询问着,讲述着自己的困惑,启皱着眉头,问道:“老师,韩国明明有着充足的耕地,强劲的弓弩,锋利的宝剑,充足的人力,却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虚弱呢?都说韩国的虚弱是因为他四面都是强大的敌人,可是当初,韩国灭亡强大的郑国,虎视群雄,这又是为什么呢?”
  “唉...在君王统治国家的情况下,君王本身的素质是影响国家兴盛最大的因素...就是强大的秦国,若是遇到昏庸残暴的君王,也一定会变得虚弱...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故而想要让国家变得强盛,就限制君王的权力,不只是君王,要禁止由一个人来完全的统治一个国家...最好的办法是让百姓来作主,不过,现在只怕还是做不到的。”
  “故而要想办法来提高百姓的个人修养,并且做到权力的平衡,不至于让一家独大。”
  启非常认真的听着,老师所说的虽然有些骇人,可是启已经习惯了,老师总是如此。两人边说边走,当他们来到了新郑门口的时候,赵括忽然注意到,有个半大的孩子正站在城门内,看着远处,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看着孩子那彷徨,无助的模样,赵括让启停了车。
  在启的扶持下,赵括缓缓走到了那孩子的面前,他温和的笑着,这才用标准的韩语问道:“孩子,你在这里做什么?”
  这孩子看起来很有礼貌,面对长者的询问,他先是俯身行礼,这才说道:“我在这里等待我的父亲。”
  “你的父亲去了哪里呢?”
  “先前,父亲说有事要外出,随后,他就再也没有回来,我询问母亲,可是她不肯说...我就在这里等着父亲回来。”,孩子认真的说道,赵括心头一颤,许久都说不出话来,过了许久,他才问道:“孩子,你的家在那里啊?我先送你回去吧。”,小孩纠结了片刻,这才倔强的说道:“多谢您的好意,我还是想要再等等。”
  “那我陪你等吧。”
  启一惊,想要说些什么,可是看着老师那和蔼的笑容,却说不出口。
  于是乎,一大一小两个人,就在这里等候着,守城的士卒知道赵括的身份,即刻送来了坐席,两人都坐了下来,孩子看着那些士卒们对身边这个和蔼的“大叔”如此的尊敬,心里大概也是有些惊讶,他问道:“您是秦国的官吏嘛?”
  “是啊...你讨厌秦国的官吏嘛?”
  “我为什么要讨厌秦国的官吏啊...您是做什么官的呢?”
  “我就是做些农活,抄写书籍之类的。”
  “那我知道了,您是乡野里的典农吧?”
  启忍不住的笑了起来,赵括看向他之后,启这才低着头,不敢再笑。
  赵括点着头,说道:“是啊...看来,今天你的父亲也没有回来,我还是将你送回家里去吧...不然,你的母亲该担心你了...”
  “你的家在哪里啊?”
  “就是北城的丞相府,我家就在那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