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捡到一只始皇帝 完结+番外 (历史系之狼)


  老人说着,而坐在他面前的数十位弟子,却是认真的听着,忽然有弟子起身,反驳道:“我听闻,孟子说,人之所以学习,是因为人本性是善的。”
  老人恼怒的说道:“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不曾懂得人性,不了解本性和后天人为的区别。本性,是天生的,是学习不来的,也不是后天人为的。礼义,是圣人制定的,通过学习人们就能得到,经过努力就能做到。不可能通过学...”
  “我听闻,孟子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他们作恶只是由于丧失了本性的缘故。”
  “这样说法是错误的。如果人的本性生下来就脱离了它固有的自然素质,那就一定要丧失本性。所谓本性善良,是指不离开他的素质而觉得他很美,不离开他的资质而觉得他很好...”
  荀子花白的胡须乱颤,他指着面前的弟子,全力的“诋毁”着上一位儒家圣贤的主张,有些时候,弟子们觉得,若是两人在一个时代,一定会有很意思,两个辩论大家,坐在一起吵起架,哦,不对,是辩起论来,那显然是很有趣的。有弟子再次起身,问道:“人性恶,那么礼义是从哪里产生的呢?”
  “凡是礼义,产生于圣人的后天努力,而不是产生于人的本性。所以,陶器工人用沾土制成陶器,那么陶器产生于人的作为,而不是陶器工人的本性。木匠加工木材制成木器,那么木器产生于木匠人为的努力,而不是木匠的本性..”
  荀子连续的回答了数个学生的问题,便开始气喘吁吁,他也老了,没有从前那样能够说的众人哑口无言的体力了,看到荀子喘气,弟子们也就不敢再询问,荀子坐在简陋的木榻上,打量着面前的弟子们,在人群之中,他将名叫到了自己的身边,他看着名,认真的说道:“我是代替公孙龙来收你为弟子。”
  “名家虽然是个没有什么用的学派,可是我还是很希望你能将其发扬光大...不要就此中断。”
  听到荀子的话,名皱着眉头,起身说道:“名家的逻辑学,是一切学说的根基...我们给万事万物确定概念..您怎么可以说名家是没有用处的学说呢?”
  荀子听闻,顿时咧嘴一笑,他点了点头,说道:“好。”
  老人缓缓闭上了双眼。
  狂风掠过,吹起他花白的头发。
  天空之中雷鸣四起,很快就滴落起了小雨。
  仿佛天地都在为圣贤的离开而落泪。
  当弟子们发现老师不再回答自己的问题的时候,他们浑身颤抖着,跪坐在老师的面前痛哭了起来。
  在齐国郊外的一处院落里,一位圣贤坐在简陋的木榻上,平静的走完了自己的生命。
  那辉煌而精彩的生命。
  可是他又或许从来就不曾离开。
  你听,他就在我们的身边。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第三百六十二章 韩非之过
  刚刚成婚的秦王,比从前要多了些稳重。
  这大概是每一个男人都会经历的变化。嫪毐已经按着律法被处死,叛乱已经结束,而国家的权力也正式的被移交到了秦王的手里,秦王亲政之后的初次朝议,吕不韦已经坐在了群臣之列,由三公同时领着群臣来拜见秦王。吕不韦再也不是带头的那一个了,可是吕不韦并不在意这些。
  他本身的权力欲望就不是很大,也从不曾想过要谋反,如今权力过渡之中虽然爆发出了一些冲突,可最后的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吕不韦一派的官吏们也都幸存了下来。在历史上,吕不韦被秦王逼的自杀之后,秦王还是不放心,想要清理掉吕不韦的影响,乃至是驱逐吕不韦从各国招来的贤才。
  其中就包括李斯等人,秦王当时的理由是郑国在秦国修建渠道,耗费国力,这些人是不可信的,故而要将秦国的客卿全部驱逐出境。同样遭受驱逐的李斯,在半路上写出了《谏逐客书》,让秦王收回了决定,及时的止损。在如今,郑国渠提前完工,吕不韦也继续担任国相,秦王自然就没有想着要驱逐客卿。
  赵括也是站在群臣当中,正好站在吕不韦对面的位置上,赵括本来不想站的如此靠前,只是,没有大臣敢站在他的面前,他也就无奈的站在这里。秦王的初次朝议,最先提及的却还是国内的问题,首先就是秦国的根本,律法的问题。自从韩非来到了秦国之后,他就跟秦国的律法杠上了。
  这些年来,韩非不断的修正律法,明明是仁义君子马服君的弟子,可是韩非的法学精神,却是冷冰冰的,一切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从道路出行到盗贼,从民事纠纷到婚姻,韩非的目的,似乎是要建立一个事事都有法律依据的严谨社会。韩非耗费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对秦律的编订。
  韩非先是废除了那些过于残忍苛刻的律法,包括像挖掉膝盖骨,砍掉手指,这样直接将罪犯变成残疾的罪行,大概是因为赵括的影响,韩非的律法精神从惩戒变成了劝导,也增加了一些些的人道主义,当然,韩非是不承认这一点的,他之所以罢免这些残忍的律法,不是因为他们残忍,是因为这样会弄出很多对国家没有贡献的残疾人。
  故而减免这样苛刻的罪行,改以延长服刑的时日,让他们保留着有用的身体来为大秦做贡献,去修路,或者去造城池,这不都挺好的嘛?
  当然,也并非是所有人都支持韩非的这种新律。
  有数位老臣反对韩非的这种改变,他们认为,百姓之所以不敢违背律法,就是因为这些残忍的律法会让他们畏惧,若是废除了这些,那以后的百姓将会失去对律法的敬畏之心。韩非愤怒的质问:被杀死与被挖掉膝盖骨,到底哪个更可怕呢?残疾之后在隐官度过余生和一生服刑,谁又更让人畏惧呢?
  韩非只是一句话,就让老臣们再也说不出话来。
  就当秦王都对韩非的新律赞不绝口,决定施行的时候,赵括却是缓缓的走了出来。韩非有些惊讶的看着老师,还是行礼拜见,众人也都寂静了下来,赵括看着韩非,询问道:“你知道,你的律法只适合运用在战时吧?”,韩非皱了皱眉头,方才说道:“这套律法,我修订了十年,自然是为了让它适用与任何时期。”
  “那这律法就不可以施行了...”,赵括说着,站在了韩非的身边。韩非是真的没有想到,老师居然会反对自己,韩非继续说道:“您是我的老师,我非常的尊敬您,可是在这件事情上,还请您宽恕...我并不知道我的律法还有什么缺陷,我修正了原先残忍的惩罚,又补充了所欠缺的全部内容...您能指正出哪里不对嘛?”
  “并非是不对,也并不是有缺陷...你的律法非常的详细,你甚至规定了百姓们每天所能食用的饭量,就是数千年之后,也不会有律法比你修订的要更加的详细...显然,我当初所说的法治,你是对此有了自己的想法,可是,你不觉得,这样的律法,太过苛刻了嘛?”
  “怎么会苛刻呢?我减免了那些残忍的律法,新律的惩罚并不算严重。”
  “我所说的不是这个..我曾说过律法的本质,律法就是统治者用以进行统治的工具...律法该告诉百姓们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以做,可是你的这个工具,太过详细了..律法就像一个枷锁,他可以束缚整个社会,让百姓们按着正确的方式来生活,让所有的一切按着最合适的道路来进行...可是你的枷锁太多了。”
  “你的律法,给百姓们套上了太多太多的枷锁,从耕作到进食,连家里的纺织都要按着律法来进行...”
  “可是这都是对国家最有利的,吃饭不浪费食物,纺织不浪费麻丝..按时的喂养牲畜,合理的生育孩子..我经过了认真的计算与探查,通过律法的规定,能让国家迅速变得强盛,能让整个国家化作一体,最大的发挥出国力...”,韩非严肃的说着,自从他在赵括那里听到了诸多的法学原理之后,他的思想似乎变得愈发的极端。
  用律法来治理社会,让一切都按着律法来运作。
  只是,赵括却一眼看出了这个举动的危害,若是秦国的律法限制方方面面,等将来有个人冲进函谷关,大声的告诉百姓,废除所有的限制,杀人者要被处死,偷盗者有罪。那函谷关内的百姓即刻就要响应他的号召,夹道欢迎王师...律法要规定的是惩治罪恶,而不是全方面的去干涉百姓的生活。
  赵括摇着头,说道:“你的律法,不是在惩治罪恶,而是在让百姓们按着你所想看到的秩序来生活,这是不对的,律法是用来保护的,而不是用来压迫的。你能减免那些残忍的律法,这是对的,律法的苛刻,却不只是体现在惩罚手段的残忍性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律法的权限上。”
  “如今的秦国,因为重视律法,故而不断的增加律法所限制的内容,强行的给百姓们不断的增添枷锁..荀子曾说,水可以载船舟,也可以颠覆船舟...你无视百姓们的想法,将心思都放在国家利益方面,你有没有想过,若是激起了大规模的民变,连国家都要不存在了,还谈什么对秦国有利呢?”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