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轻忽、不敢轻忽,不能轻忽!”
朱厚照听得这话,不由得有些发愣。
张小公爷缓缓的走到了他的身边,轻声道:“切记者,此四民不当分其先后!”
这话说的非常、非常的轻,甚至朱厚照若是再距离远点儿都可能听不见。
但听得这话的朱厚照浑身微微的颤抖了一下,他很清楚虎哥儿对他说出这句话的分量。
这句话如果流传出去的话,那么天下士子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攻讦……
甚至不惜代价的要弄死虎哥儿!
四民,千年以来一直被定下位置。
这奠定了长久以来士族、士人,在四民之中排行第一的位置。
虎哥儿此一言,则是相当于挖去天下所有士族的根基啊!
若是此言传出去,天下士子如何能不群起而攻之?!
甚至不惜代价的将其杀之?!
“虎哥儿……”
朱厚照甚至有些颤抖,几乎不敢置信的望着张小公爷。
“此事,出于我口、入殿下耳便算了结。”
张小公爷笑吟吟的拍了拍朱厚照的肩膀,轻声道:“你心中有底便是……”
朱厚照听得一头黑线,这特么……怎么了结啊!
看着张小公爷一身短打,笑嘻嘻的挽起袖子一会儿清理猪圈、一会儿扬粪。
熊孩子只能闷着头,帮着一起干活儿。
直至当天晚上一切都结束了之后,他才沉默的来到了草庐前。
现在他已经不必每晚都要回到皇宫里了,弘治皇帝特许在周侗等侍卫的陪同下他可以留在草庐。
“虎哥儿,你这不是折磨人么……”
已经自己寻思了一个白天的熊孩子,毕竟摸到了一些头绪。
熊孩子并不傻,相反的他极为聪慧。
最简单的事实,如果你把一个会说鞑靼语、乌斯藏语、梵语……等八门语言。
且能书写梵语、能阅读葡萄牙文的天才,当成一个傻子、笨蛋。
那只能说,这么认为的人自己就是个笨蛋。
只是从前他不曾琢磨这些事情,一如很多学霸对于人情世故不是不懂而是不屑一般。
然而任何事情都经不住琢磨,尤其是聪明人的琢磨。
张小公爷仅仅是给他破开了一道口子,熊孩子就能够撕开一片天地!
“先说说你自己的想法罢!”
笑吟吟的让妙安把熊孩子领进来,让他坐下倒上了一杯茶。
张小公爷这才轻声道:“你性子急躁,这是让你学会要缓。”
熊孩子呼出一口气,沉吟了会儿才斟词酌句的道。
“并举……难以并举啊!并举后,何以治天下耶?!”
张小公爷并没有正面的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轻声问道。
“如今官宦,如何来的?!”
“自然是科举啊!”
熊孩子有些莫名其妙,这谁都知道啊!
“那么,参加科举的是什么人呢?!”
这话熊孩子觉着问的更傻了:“读书人啊!他们识字,曾读圣贤啊!”
“若是,这天下所有人都读书识字呢?!都曾读圣贤呢?!”
卧槽!这句话直接让熊孩子瞬间傻了!
他下意识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可能!
“倘若这天下孩童皆可从小入学,并如同‘桃林草庐’一般由蒙学读至成均呢?!”
朱厚照听得这话彻底就傻眼了,若是如此的话……
那……那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张小公爷低着头,心里轻叹着。
若非我是从那个时代来的,我也不敢想象可以实现这样的事情。
这简直就堪称是壮举!
数十年间,从初期高达80%的文盲率直接扫到仅有8.72%。
这数十年究竟付出了多少,即便是想想都不得不肃然起敬。
“当然,此事的话如今殿下就不必作想太多了。”
张小公爷淡淡的道:“此事,能够于百年内成就已算是大业!”
“而今,我推动于学馆实在也是以此为基为殿下、为帝国奠基!”
第五百八十九章 朝堂纷乱有信至,聪慧异常朱厚照
张小公爷并没有打算一蹴而就,他只是把这件事情的最终目的明明白白的让朱厚照知道。
作为太子,他必须也必然要知道这些事情的根底。
这才能够保证他今后即位的执政方向,制定针对性的相关策略。
“痴虎儿此举……大手笔啊!”
自己的儿子看不出来,但弘治皇帝这已经为政多年、与群臣周旋的老皇帝怎会看不出来?!
四民并举之策,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这无疑必然是皇家啊!
为何文臣敢于在朝堂上攻讦、敢于威逼帝王,其中原因很多。
但士族一家独大,几乎把握了全部的话语权这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甚至哪怕是商贾,都需考一个功名出来。
一旦有了秀才功名在身,顿时便可区别于草民之列。
若是考得举人,那更是四方来投挂于门下以求免税、免徭役。
士人在大明朝高人一等,甚至可以说是天龙人族群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北宋汪德温公的那首“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更是反应了这种风气。
“陛下,如小公爷所言:此事,不可急切!”
戴义、萧敬,这是现在弘治皇帝手上唯二能商量的人。
于是现在整个御书房里,只有他们二人。
甚至下面的小太监都被远远的支开了,击技内监直接将四周围封锁。
陈州同带着带刀舍人,在外围进行全面的警戒。
终明一代,卫戍皇城、负责皇帝安全者为上直二十六卫。
其中“府军前卫”则专职皇帝近身侍卫,又称“带刀舍人”。
与击技内监一并,负责的是皇帝的近身安全。
“朕自是知道的,此事恐怕终朕乃至太子一朝亦未必能成啊……”
弘治皇帝感慨,这几年他的身体好多了。
从前勤政几乎全凭虎狼丹药支撑着,如今有陈州同的吐纳法配之药浴。
竟是身子骨大好,且今年隆冬之时行走宫内赏雪亦不觉冷。
往年隆冬总是不免畏寒,如今却无此虞了。
弘治皇帝缓缓的站了起来,走下了御座对着躬身而立的戴义、萧敬二人沉吟道。
“无怪乎痴虎儿让朕提军械营造局工匠之位,后又组‘货殖会’、再列军部……”
还有现在开始建立学馆,这些看起来似乎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好像无甚关联。
可如今他这“四民并举”之说出来,顿时可串到一起了!
他就是在为这件事情做准备!
现在这几部已经初步的形成了影响力,士族没有发动反击那是因为他们还掌握着主动权。
历代改革几乎都是人亡政息,当年洪武陛下何等英明神武?!
可即便是洪武陛下当年的严策,亦随着他而飘逝。
为何这些个文宦敢于与皇帝对抗?!
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极大的话语权,甚至可以说是身前身后的一切话语权。
皇帝即便是一时占得了上风,可身后终究还是他们逐渐的收回权柄。
士族一家独大,便是造成这种结果的最终原因。
若是朝堂上哪怕是分作“士农工”三派,皇家可操作的空间就大多了。
而若是四民并举真的成功,那么皇家只需稳坐钓鱼台看四家争斗便是。
此番学馆先将勋贵子弟培养出来也不是没有内因的,勋贵才是靠着皇室起来的。
他们比谁都清楚,一旦皇家出现问题他们第一批遭殃。
扶持他们形成一股势力,对于拱卫皇家是大有助益的。
接着的恐怕就是扶持于依附皇家、勋贵们的商贾、大匠们,将这两者扶持起来。
皇家、勋贵在他们身后为盾,朝堂上一家独大的士族他们自然是可以斗上一斗。
这便可促成三足鼎立之格局,只要这两者入朝的路径不绝、形成一方势力。
那士族自然就无法在朝堂之上,保持一家独大了。
“此事戴义且盯着,一方面清理首尾莫要让人看出什么来。”
弘治皇帝背着手,沉声道:“另一方面,也不要做的太过明显、不要用皇家的名义……”
戴义躬身听着吩咐,在确认弘治皇帝说完后才拜下。
“老奴知道了,此事老奴定会亲自盯着!”
弘治皇帝点了点头,沉吟了会儿才对着萧敬道:“萧伴伴……”
“老奴在……”
无人之时,这二人都是以皇家奴仆身份自居的。
但在有其他臣属、公开场合的时候,他们二人则是会以“内臣”自居。
“让张诚去摸摸底子,若是有合适的人便先留意着到时候报上来……”
萧敬躬身拜下,轻声道:“老奴知道……”
一系列的事件开始进入了收尾期,同时马文升等老臣亦呈上了第一批元老院元老的名单。
不出意外,第一批名单马文升直接把自己给放进去了。
毕竟如今内阁里年纪最大的刘健,也比他小七岁呢。
相似小说推荐
-
庶族无名 [校对全本] (王不过霸) 起点VIP2020-11-30完结 5W收藏212.41万字 30.03万总推荐每个时代总会有那么几个天才人物犹如彗星一般耀眼,那...
-
开局我在大唐摆地摊 (独醉) 起点VIP2020-12-8完结50.37万字 296总推荐收刀不为江湖,为红颜。抽刀不为江湖,为兄弟。你有你的朋友,沈浪有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