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李逵的逆袭之路 (水鬼游魂)


  好不容易写完上午的题目,对李逵来说,难度并不大。都是死记硬背的题目,真要是连这点苦功都不肯下,也不用参加科举了。
  写完之后,李逵瞪眼看向了衙役,道:“封卷!”
  “二爷,不再看看!”
  “有甚好看的?”衙役无奈,只好讨好的将李逵的卷子封存起来,等待下午新的考题出来。
  而李逵从食盒里拿出吃的,一一摆上了案头。食盒是胖春准备的,自从俩家定下了亲事之后,胖春也不再避讳,还没过门就以嫂子自居。给李逵准备的食盒不可谓不丰盛,就算是酒宴也不过如此。当然,李云的食盒和李逵的一样。
  考场之中,李逵绝对是第一个写完的。此时,大部分学子都在奋笔直书,突然间,鼻尖似乎有酱肘子的香味飘过……
  啧啧啧
  还有肘子独有的肉皮带着一股子粘糊劲的吧唧嘴。
  李逵饿了,别人也肯定饿了。
  对面的学子茫然抬头看向李逵,只见李逵双手抱着酱肘子大啃特啃,一时间腹中如同打雷一般闹腾起来,气地在心中大骂:“你大爷的!”
  肚子显然更饿了。
  可是没办法,还有题目没有写完。只好埋头苦写。
  坐在李逵边上考棚的李云也是心中暗骂不已,可是好歹他看不到李逵考棚里的动静,至少还能忍住。
  少卿,又有人封卷。
  从书箱里摸出两个干饼子,抬头看到李逵一大口下去,至少半斤肥肉,带着酱汁在嘴边挂下的场面,再低头看看自己手中的干饼子。顿时有种戚戚然的惨淡。好不容易狠下决心咬了一口饼子,顿觉索然无味。
  恨得眼皮子直跳,心中一再安慰自己:“这厮多半是个充数的混子,本才子不和他一般见识。”再说了,李逵在县学门口大闹一番,看到的人也不少。猜测李逵肯定有很硬扎的背景,与其交恶对方,还不如视而不见。
  吧唧。
  吧唧。
  吃完了酱肘子,李逵又摸出个烧鸡。
  鸡骨头咬在嘴里,咔咔直响。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这简直比考试没做出来还让人难受。可问题是,李逵也是他们其中一员,总不至于不准李逵吃自己带来的食物吧?
  不一会儿,李云终于也考完了。匆忙将食盒放在案板上,打开之后,顿时眉飞色舞起来:“春丽姐太仗义了,二哥,你吃什么,我和你换换?”
  “都一样的,换什么换?”李逵满嘴肉香,说话也是语焉不详,但李云还是听明白了。摆开架势开始大吃大喝起来。
  他们两人吃喝,自然会引起旁人不满。而且吃相颇为豪放,连筷子都不用,直接上手。这时候,谭敏也交卷封存了起来,他家境贫寒,就指望着能够科举扬名之后,混个一官半职,让家境殷实起来。相比旁人,他甚至更穷。
  几个麦饼,一块酱菜,是他考试的干粮。
  看到李逵和李云大快朵颐的样子,气地咬牙不已。更让他生气的是,自己和他们考场临近,竟然也没有让一让的举动,光顾着自己吃。
  勉强吃了两口干饼子之后,实在难以下咽,气地将饼子往案板上一拍,气急败坏道:“有辱斯文。”
  李云茫然的抬起头,看向了谭敏,他觉得自己很无辜:“我吃自家的饭菜,碍着你什么事了?”
  李逵也被谭敏的反应吸引了过来,不过李逵什么人啊!张嘴就直接让谭敏脸色苍白:“甭理他,穷措大。”
  谭敏气地腾的站起来,指着李逵道:“你骂人!”
  穷措大,这三个字笃定不是好词啊!就算是谭敏不明白出处,也知道李逵是骂人了。
  可是李逵却咧嘴一笑道:“我是用唐人夏侯谯公的话勉励你,何来骂人之说?要是连夏侯谯公都不知,还请兄台去看看《唐摭言》这部书,书中皆是金玉良言也。”
  一时间,谭敏被说的面红耳赤。可问题是,李逵会好心用古人的典故来勉励素未蒙面的谭敏吗?尤其是谭敏无理在前,李逵说话在后。加上李逵之前对衙役的蛮横劲,也不像是个讲理的人。谭敏百口莫辩。却暗暗记住了一部书。
  《唐摭言》这本书他没有看过,要和李逵理论起来,自然气势要弱不少。可古往今来,和穷字沾边的词语,都不是好词,这一点他还是分得清的。
  心中暗恨不已,准备回去好好找一本《唐摭言》来看看,到底说的是什么。
  李逵和谭敏的这一交锋,顿时让周围的士子大为惊叹,本以为李逵这样的士子,应该走蒙山书院的路数,炼体为本,才学为辅。没想到开口就说了一个典故,而且这个典故大家都没听说过。
  《唐摭言》这本书本来就很偏,所有学子都没有听说过。
  说明什么问题?
  李逵的学问和他的长相可能没有什么关系。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李逵看过他们没有看过的书,说明李逵家中藏书很丰富,家学渊源。这属于阶层碾压,不服也得服。
  等到县试结束之后,在解试之前,谭敏真的千方百计的找到了《唐摭言》这本书,终于看到了穷措大三个字的出处,细细品味之后,气地一病不起。
  这个词有一个比较长的解释:又穷又酸的卑贱之人,简称——贱人。


第243章 要丢人了
  在历史之中,骂战胜利者很多,最有名的或许是诸葛亮骂死王朗。
  可那毕竟是东汉末年三国初的旧事了,对大宋人来说,比较遥远。在本朝,也有一位高能,善于骂战。
  没错。
  就是苏轼。
  苏轼从小就顽皮,打小就有点激灵过头的样子,大人经常恼羞成怒的指着苏轼训斥:“我要不是看你聪明,非打死你不可!”
  “我要不是看你长的好看,非打死你不可!”
  这些记忆并没有给苏轼带来太多的警醒,反而长大后变本加厉起来。骂皇帝,骂宰相,骂大臣,反正他似乎总有看不惯的人在他眼前碍眼,让他忍不住说上两句。而他骂人的文章也好,诗词也罢,都非常有深度。
  据说,当年御史台为了收罗他的罪名,专门补了不少功课。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骂盐政。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骂青苗法。
  ……
  有些还是千古名句,都是苏轼用来嘲讽人的游戏之作。
  而且,他还经常让皇帝的日子过不舒坦,大宋最重要的节日,不外乎两个,一个是中秋,另外一个是上元。有老话说得好,‘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这大概是一年中最煞风景的事了。可是苏轼却会在这么重要的节日里,给皇帝上眼药,熙宁四年苏轼就干了其他朝臣都不敢干的事,给皇帝上眼药,时间定格在上月灯会筹备之前。
  《谏买浙灯状》让神宗皇帝气地眼冒金星,不得不衰减灯会预算,苏轼顿时大喜过望,以至感泣。心中老大的安慰,皇帝也是可以被教育的想法,自从在他心里冒出后,一发不可收拾。
  于是在上元灯会之后,他又写了一封奏折,《上神宗皇帝万言书》。还是怼了皇帝一通,大宋的皇帝涵养都不错,神宗皇帝也是如此,可是他完全受不了,明明自己已经虚心接受了,为什么这个苏轼还不依不饶?
  原本想要调他入京的打算,顿时凉了。
  有这么一尊大神坐镇,李逵要是连一个乡下的士子都怼不过,这叫什么——有辱师门。
  骂战的最高境界的就是,骂了对方,对方一脸懵逼,但是已经发现不是好话,然后假惺惺的告诉对方,那本书上有记载,这本书你要多看,对你受益良多。
  按照读书人的礼貌,必然要感谢一番。
  可惜,谭敏并没有表现出感激涕零的样子,让李逵颇觉扫兴。
  经义考完之后,就是等待一天之后的放榜。
  要是成绩过了,就可以开始接下来的考试。可以说,经义不过是朝廷对读书人的最低要求,是学识的底线。要是连这一道坎都没过去,在读书人之中,也会被鄙夷。
  李逵交卷之后,李云也跟着跑了出来。一边跑,一边嚷嚷:“二哥,我们对一对题。有几道题我有些担心。”
  李逵最反感考试之后对答案。这很影响考试之后到发榜之前这段时间的心情。但只是一天的话,他也不在乎,对题之前还忍不住嘲讽了李云一把:“有疑惑,多半是做错了。你小子的县试悬了。”
  这话真不假,经义题目在科考大县,要是做错了一道题,成绩必然不高。要是错两题,多半要回家继续发奋苦读三年了。李云闻听,顿时如丧考妣,他担忧的看看左右,好在李清不在附近,要不然,他可就惨了。
  “二哥,你都做对了?”
  李云一直以来都知道自己读书不如李逵,反正一直都差,被李逵比下去,也没有什么丢人的地方。
  要是以前,李逵肯定挺着胸告诉李云,这都不是事,小菜一碟。可问题是,李逵有一道题心中不笃定,正准备回去找书看看。
  “二哥!”
  “嗯……失败了,也不要紧,关键是积累科举的经验。”李逵一反常态的宽慰让李云非常不适应,他饱受李逵的打击,什么时候李逵这厮会好心到宽解自己的过错?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