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秦工程兵 (远征士兵)


  “另外,在汝水东岸增设弓弩手及投石机,秦军所用配重式投石机!”
  项伯应了声就去心急火燎的带人去布置了。
  项燕的安排是没有问题的。
  这道防线的漏洞并非汝阴也非城父。
  因为汝阴与城父两城经过楚国数十年经营已坚若磐石、固若金汤,何况楚军兵力还在秦军之上,且有更多的操作空间。
  便若之前所言,秦军一路占领城邑必定兵力不足。
  项燕甚至都准备好一支数万人的骑军随时准备突袭秦军补给线。
  在这情况下,秦军或是死攻汝阴或城父,必定只有损兵折将一个结局……
  汝阴、城父两城与其它城池不同,这两城均是以汝水为护城河,秦军若要攻城便得跨过汝水。
  如此不但兵力不易展开还极易为楚军反击。
  项燕也考虑过秦军是否会像水淹大梁一般水淹两城。
  但这一点几乎不可能,因为汝水上游在楚军手里,秦军无法筑堤蓄水。
  反观楚军,其两城却可以沿水路互相增援互为掩护。
  所以,楚军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秦军以无敌水军也就是沈兵的黑甲军攻破汝水断了两城的联系再各个击破。
  这也是项燕调来江东一万水军的原因。
  这一万水军可不是楚国一万水军可比,且其战船上还装有拍竿,再加上岸边又有大量投石机和弓弩手掩护,谅那黑甲水军也无用武之地。
  项燕考虑的这些还真是那么回事。
  黑甲水军更适合打的是水战,也就是两支水军对阵。
  就算是江东水军上阵也不一定能讨得了好,原因是黑甲军有车轮战船。
  车轮战船的好处就是速度快,而战场上速度往往可能决定胜负。
  因为从相对运动来说,若一方速度快另一方速度慢,几乎可以认为是两者速度求差之后,速度慢的一方静止不动。
  于是速度慢就只有被动挨打,到时车轮战船可以很灵活的绕到楚军战船后部拍竿死角处再靠近发起攻击。
  问题在于楚军还在岸边布设了投石机和弓弩手……只要车轮战船一进入其射程,就会遭到多方位的打击。
  这与其说是水战还不如说是抢滩登陆战。
  所以即便是沈兵的黑甲军再加上车轮战船也讨不了好。
  好在沈兵从一开始也没打算这么做。
  此时的项梁已将部队驻扎在汝水,然后奉命轻骑亲往寿春汇报战况。
  这是项燕的命令。
  按说临战将军不得离开驻地,但项燕却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此时楚国内部意见还不统一,各贵族依旧各自为阵拒不出兵。
  项燕派项梁去寿春,正是为了说服一众贵族并给他们一些危机感。
  项燕这一着是下了心思的,因为项梁打过一场败仗,甚至右臂还有道箭伤……这一路风尘又是伤又是血的往那殿内一站,立时就有了战争的紧迫感。
  项梁在一众衣冠整洁的大臣中向楚王负刍报告道:
  “大王,大将军遣末将还都禀报:因淮南诸军尚未尽数抵达,不能还都与会。”
  “敢请大王立即派谴得力大臣,向汝阴、城父两地输送粮草。”
  “并着力筹划大军兵器箭镞!”
  楚王负刍有些紧张的问了声:
  “据闻……我军先败一仗?”
  项梁倒也不回避,大大方方的回答道:
  “正是,末将乘夜带兵偷袭秦军。”
  “不想秦军却以毛竹结阵阻我攻势,我军折损三万余人。”
  这话立时就在殿内引起一阵哄动,贵族们更是脸色煞白。
  这项梁的本领他们是知道的,项氏子弟个个擅长用兵,其中又以项梁为最,这也是项燕命项梁独自驻守的陈城重地的原因。
  然而,项梁领兵偷袭秦军,居然能让秦军打得大败而归……这秦军是厉害到什么程度?
  项梁没有细说原因,更没有辩解。
  其实这也是项燕交待的,就是要吓他们一吓。
  贵族们原本的心思还是:说不定项燕带着楚王负刍这三十万兵就能挡住秦军,那么他们这些贵族却无需耗费一兵一卒就能坐享其成。
  这样既能退秦又能削弱大王势力,何乐而不为呢?
  但此时一听,项梁只一战就被消耗掉三万,那三十万兵力岂不是几天就打完了?
  接着不就包围寿春进而打到自己封地上了?
  这还行?
  想不出兵也不行了!
  于是众贵族互相交换了下眼色,就由昭恤带头问道:
  “不知上将军有何抗秦方略?”
  项梁回答:
  “战事尚在谋划,须依据秦军动向而定……”
  昭恤又吃一惊:
  “强敌业已逼近国门,战场方略却‘尚在谋划’?”
  项梁冷冷回答:
  “我军箭簇粮食均不足,又如何能事先谋划?”
  这一问大臣们就全都哑口无言了。


第二百一十三章 较劲
  大臣们不说话,楚王负刍脸色也十分难看沉默不语,项梁也站在中间一语不发,一时大殿的气氛异常古怪。
  这沉默中其实是各方势力在暗自较劲:
  各势力大臣在思考着是否该出力、该出多少力,亦或如果最终还是挡不住秦军……干脆投降求生。
  楚王负刍则对项梁这番话有些不满。
  要知道那些楚兵可都是他的部队,他将部队交到项氏手里是对项氏的信任,而项梁损失了三万余人不仅没个解释反而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但楚王负刍又不敢发作,毕竟项氏是世家大族,目前更是军权在握支撑着楚国,得罪项氏又有谁来领军阻挡秦军?
  项梁的想法就简单多了:形势就是这样,你们想怎么着吧?想一起死还是一起活,你们自个看着办!
  过了好一会儿,大司马景柽才干咳了一声打破这局面:
  “项梁,老夫问你,大军退至汝阴、城父一线,可是你等畏秦避战之策?”
  景柽是楚国三大势力“昭、屈、景”的第三族,此时由最弱的景族发问反倒会减少与项氏起冲突的可能。
  这也说明此时这三大势力之间的默契几乎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地步。
  项梁不卑不亢的回答:
  “汝阴、城父,向来是寿春北部两大要害。”
  “我大军进驻两地正是扼秦军咽喉要道使其不能南下攻我都城,又岂是畏秦避战之策?”
  “且我项氏已调江东八千子弟及一万水军进至汝水布防。”
  “敢问大司马,景氏又出兵几何?”
  “大司马之论,末将以为诛心过甚!”
  景柽一时乱了阵脚,因为景氏至今未派出一兵一卒,他赶忙回道:
  “景氏援军正在筹备,正在筹备……”
  楚王负刍这下是听明白了,暗道:
  “着啊,项氏将自己私兵都派上防线抗秦,足以见项氏抗秦决心。”
  “反而是这些在殿中说三道四的老臣却是光说不练,嘴上说的好听却未派出一兵一卒……”
  “可笑寡人至今还蒙在鼓里!”
  当下楚王负刍就脸色一沉,问:
  “衣甲兵器及军粮此前皆有征发,为何此时还未到?”
  项梁拱手回答:
  “此前征发之粮草辎重目下尽数在仓,并未进入项氏封地!”
  “大王若有疑虑,随时可派特使查勘。”
  顿了下,项梁又补充道:
  “大王!”
  “此战秦强我弱关乎楚国存亡!”
  “若不能凝聚国力做长久抗秦之谋划,则楚国必将步韩赵燕魏后尘!”
  “而若做长久鏖战预谋,则粮草辎重及兵力则远远不足!”
  “此乃大将军之意,末将言尽于此。”
  楚王负刍冷眼扫了两侧的老臣一眼,重重的“哼”了一声,正要发怒又最终忍了下来。
  他这个楚王当的也不容易。
  这时候要是发作治这些大臣的罪,那还不是逼着他们反了?
  于是楚王负刍的怒火只能重重的拿起却轻轻放下,他对项梁点头道:
  “将军所言极是。”
  “不过依寡人所见……”
  “秦军突袭楚国攻我不备,粮草辎重未到并非各方不发,而是时间紧迫调配不周。”
  两侧大臣纷纷顺着楚王负刍的话点头称是。
  实际上从项燕援魏算起到现在已有数月,未发一兵一卒肯定不是什么“时间紧迫调配不周”的问题。
  接着楚王负刍又话锋一转:
  “不若,乘着将军在此,我等与将军一同商议粮草及兵力调配之事?”
  大臣们不由一愣,然后就只能接二连三的回答:
  “自当如此!”
  “微臣正有此意!”
  “大王英明!”
  ……
  一番商讨后,君臣们终于一致认可了四则对策:
  其一,立下王命,并以大司马景柽为特使,严厉督导各氏族驻军尽速北上归属项燕;
  其二,以令尹昭恤兼领大军后援诸事,全力督导大族封地的粮草征发与输送。
  之所以分别要由景柽和昭恤两人操办,并非楚王负刍信得过他们。
  而是这两人分别代表了昭氏和景氏,他们二族若是首肯,屈氏自然也不敢不出力。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