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杨沂中俯首以对。
随即,君臣二人再度无言,片刻后,杨正甫更是小心主动告辞。
而赵玖望着对方离开杏冈,重新负手立在茅亭侧的杏树下,神色却不免重新黯然起来——作为自己最信任的人,他当着杨沂中的面可以说出许多在其他人面前无法说出的话,流露出许多在其他人面前无法流露的感情,但有些话有些事情有些情绪,即便是当着此人也无法尽然托出。
刚刚赵玖沉默下去,情绪黯然到那个程度,一方面固然是对潘吴二人的惭愧之意,为自己不能阻止这两个人一步步被所谓封建礼教吞没,被贤妃明后这种东西同化,也就是渐渐变成所谓鱼眼睛而感到悲哀……另一方面何尝不是举一反三,想起了自己呢?
他赵玖有没有被这个时代吞没?
有没有被这个官家的身份所同化?
如果有,在这个过程中,他有没有如那两个女子一般产生了某种心甘情愿,或者说是认同的情绪呢?
值得吗?
似乎是值得的,因为有天下大局。
赵玖站了一下午,终究是回去了,并将今日的黯然与惭愧深深藏入了心底。
他又变成了那个掌握一切的官家。
翌日,蔡懋擢为翰林学士,刑部尚书马伸被加差遣,巡视京西春耕。
又过三日,随着依附蔡懋的人越来越多,隐隐有风声传来,潘贵妃开始明显惶恐,不知所措。
所幸,赵官家几乎每日都宿在潘妃宫中,这让后者多少有些宽慰。
十日后,一月下旬,天气渐暖,整日除了射箭、听情报便是写原学文章的赵官家眼见潘妃情绪波动激烈,不愿拖延,便干脆以天气为由,迫不及待地让杨沂中发动起来。
只能说,蔡懋的升迁,以及官家有意无意的暧昧态度,再加上所谓立嫡以长,那个鼓吹皇长子的小集团已经很厚实了……而这些人却是一次蹴鞠赛后被御前班直一网打尽,凡七十余人,五十余家,八成都是扬州归来的旧人,尽数以离间皇室,图谋不轨之名下狱,旋即被开封府审定,蔡懋斩立决,其余尽数流放抄家。
前后得钱两百余万贯。
而这其中,数十万贯国债文牒,则依然如旧例发还妇孺。
此案之后,元佑太后一时惊恐,几乎便要自请去尊号,却不料赵官家早早带着潘贵妃前来问安,并邀请其余两位太后、公相吕好问,以及四位宰执前来,待三位太后、五位相公齐至,赵官家当场出示那日所得玉玺,言明此事原委,俱告与太后无关,乃是蔡懋小人,而潘贵妃愚蠢为人利用所致。
官家说的这般直白,其余两位太后又一力劝说,元佑太后方才稍安。
随即,这位官家又持铁锏将玉玺当众击碎,不顾三位太后五位相公的惊疑,当面挽手相告面色惨白的潘贵妃,万事无碍,此生绝不负明道宫相随之恩义,否则决绝如此玺。
稍缓,就在潘妃泪水涟涟之时,赵玖复又当场向三位太后请旨,以公相吕好问代传,当场削去潘贵妃贵妃号,降回贤妃。
五位相公离去,将消息粉饰一番,公布出来,朝野一时欢腾,皆称官家圣明,使后宫调和,天下安定。
后宫调和跟天下安定有什么关系不好说,但事实上就是,在后宫不稳定因素暴露之前,整个天下就已经有那么一种隐隐约约安定繁盛之态了……这一点,似乎并没有因为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情而发生改变,刑部尚书马伸回到朝中醒悟自己是被支开后也只是发作一番,没有什么实质的乱子。
建炎八年的春天,天下平平稳稳,大局在望,似乎只等着再过两三年,朝廷积攒够了财货军需,便可大举北伐,成不世之功……最起码表面如此。
PS:感谢slyshen大佬的白银盟!感谢不是绝顶不凌云大佬的上萌。
顺便,本月有书友圈活动,跟姬叉的《这是我的星球》联动,大家去书评区瞅瞅……最后,继续祝大家新年快乐!
第二十五章 取舍(上)
没人在乎赵官家那自作多情的虚伪剖析,何况他也没对外人提及。
即便是潘贵妃变成潘贤妃,对于整个朝野大局而言,也没什么动摇……甚至恰恰相反,在宰执们看来,潘贵妃降等对大局是一种难得的促进作用,它会使赵官家口中那种不设东宫而立太子的格局更加清晰,从而使朝堂内外更加稳定。
而稳定,是官僚们,尤其是执政在位官僚们天然的追求,跟他们是不是激进派、有什么相关主张是没有太大关系。
至于说赵玖还顺便抄了两百万贯,砍了一个‘翰林学士’,也根本不是什么大事……要知道,蔡懋这群人真的是历史的渣滓,待宰的羔羊,从他们一回来就被当权者漠视,被投机者盯上,就能窥到一二。
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次的事端,未必有那个花里胡哨的大气球给上下带来的震动多一些。
至于说赵官家用了一点手段调开马伸,也不是说担心人家马伸会跟这群旧日权贵有过多牵扯……都在东南不错,也都是失意者不错,但道学家们跟旧日权贵之间也不是什么战友,如当日王次翁的那种事情还是比较少见的。
何况,就算是其他道学家们是失意者,可马伸堂堂刑部主官却绝对不算是失意者。
不过是赵官家念着前车之鉴,担忧马伸搞什么程序正义,以防万一罢了。
而马伸回到了朝中后也的确没有生任何事,只是上书谏言了一番赵官家,便用心去做事去了。
说白了,朝廷真正的生死大局是北伐,而北伐引发的真正问题是执政的北伐激进派面对的财政大窟窿,而当这个窟窿眼瞅着是可以通过一系列举措给堵住后,那局面当然是大好。
连带着,所有的质疑声、反对声也都低落下去,赵官家和他的执政团队也就顺势气焰大盛。
这个时候,什么事似乎都不是事。
实际上,接下来的建炎八年春日,整个朝廷乃至于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昂扬姿态,到了二月,朝廷趁热打铁,又推出了一个新的政策,乃是针对宗室的改革。
而所谓宗室改革嘛,无外乎是减少供应钱粮,外加放开限制,允许和鼓励宗室从事生产活动……比如想经商的,直接给一个皇家运营资质,或者以画空饼,用其实还在组建中的海贸公司干股来做打发;想出仕的,在太学、州学、县学升级考试中给与一定的加分政策。
某种意义上而言,此事其实也算是水到渠成。
要知道,大宋朝的宗室管理没有想象的那么健康,恰恰相反,早在神宗朝就显露出了极大的问题,情形复杂、管理混乱……但所幸遇到了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不仅仅是让大宋朝没了冗兵、冗吏的问题,它在协助大宋解决宗室方面更是做到了前所未有的彻底。因为即便是赵官家后来将这些近支宗室接了回来,也不耽误这些人丧失了最基本的政治影响力,而且也因为赵官家对他们的莫名隔阂,使得这些人直接丧失了皇权的庇佑。
故此,考虑到天家子嗣无碍,太子的位置也已经稳妥,再加上朝廷开源节流的总政治任务,这件事情当然是和处置扬州逃亡旧权贵一般顺理成章起来。
按照最后的结果,即便是赵官家的那几十个亲兄弟,因为之前在绍兴降等的缘故,他们的儿子也要自谋生路去了。
一时间,官家薄情之论,再度喧嚣其上,却已经激不起任何浪花了。
到了三月初,又一件关乎财政的事情完成了构建——籍着高丽方向的船队第二次满载而归,转口贸易的确获得了预想中的成功,赵官家正式在宣德楼外的公阁前、热气球挂的竖幅下,宣布了大宋皇家海贸公司的成立。
这个公司,从赵官家前年冬日在张俊那里提出方案,到眼下正式成立,足足酝酿了一年多的时间……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这是个新鲜玩意,很多人对它都有些迷迷糊糊的,简单一句跟赵官家一起做生意发财是无法让所有人放下心来的。
即便是张俊,在两淮做了那么久的大将,也是耗费了很大力气才促成了这么一个一次性的海贸活动,遑论是这种大规模、成制度的公司?
实际上,在之前财政窟窿看起来遥遥无期时,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成功,只有海贸的利市摆出来、这种联合行动多次成功运行,再加上一个有威望君主的对朝堂上下的一力促成,才有可能真正成行。
但不管怎么说,最终还是成功了。
这个公司囊括了皇家、宗室、两淮数得着的丝绢豪商、中原所有的瓷器名窑、长江以北几乎所有成规模的大海商,同时还拽上了几乎所有参加青苗贷的中原、关西、江南寺观以及其他行业豪商,并以干股形式自动对近支宗室、秘阁、公阁成员、御营诸都统、统制予以补贴……而这等设置,也几乎是一成立就自动垄断了中国对高丽和日本的传统东海贸易。
与此同时,所有这些人都只有资格参与出资与分红,具体的运营却要交予海商、丝商、官窑主们自己处置,唯一一名代表了赵官家和公阁去抓总的人唤做公司总裁,却是让赋闲了很久的前太常汪叔詹担任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崛起草原1632 (躁动的大叔) 起点VIP2021-05-25完结84.92万字因为演习时意外穿越明末的大草原,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变局,作为一个军人,我能做些...
-
铁血宋徽宗 完结+番外 (文绎) 2021-04-30完结8171 6206 石虎箭馆李广杯安慰奖八连冠·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内家拳高手·...